s 阅读页

附录一 冯友兰学术行年简谱

  1895年

  12月4日(农历乙未年十月十六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

  1901年

  始入家塾读书。

  1910年

  考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预科。

  1911年

  考入开封中州公学。

  1912年

  夏,转入武昌中华学校。冬,考入上海中国公学。

  1915年

  夏,中国公学预科结业,考入北京大学法科。入学后转入文科中国哲学门。

  1918年

  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开封与任载坤结婚。秋,任教于河南第一工业学校。

  1919年

  秋,考取公费留学,12月抵纽约。

  1920年

  1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1921年

  在《新潮》杂志发表《柏格森的哲学方法》、《与印度泰谷尔谈话(东西文明之比较)》等文。

  1922年

  发表《许柏格森的〈心力〉》(《新潮》3卷2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国际伦理学杂志》32卷3号)、《论“比较中西”(为谈中西文化及民族论者进一解)》(《学艺》3卷10期)、《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杂志》19期)等文章。

  1923年

  夏,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毕业,返国,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

  1924年

  毕业论文英文本《天人损益论》改名《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10月,《一种人生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哥大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

  1925年

  9月,任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主任。

  1926年

  任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燕大研究所导师兼北京大学讲师。《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与《一种人生观》合并为《人生哲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7年

  在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发表《名教的分析》、《中国之社会伦理》、《泛论中国哲学》、《孔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等文章。

  1928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同时在燕大、北大兼课。

  1929年

  辞清华秘书长职,任清华哲学系主任。

  1930年

  6月起,代理清华文学院长职。7月起,代理清华校务会议主席,主持学校日常工作。

  1931年

  《中国哲学史》上卷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辞去代理清华校务委员会主席及代理文学院院长职。7月起正式任清华文学院院长。

  1933年

  10月,启程赴英国讲学。

  1934年

  6月,离开英国,先后游历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苏联,赴捷克参加第八届国际哲学会议。10月,归国。《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

  1935年

  发表《中国近代研究史学之新趋势》、《秦汉历史哲学》等二十余篇文章。

  1937年

  随清华南迁长沙,任长沙临时大学教授兼哲学心理教育学系教授会主席。发表《哲学与逻辑》、《论民族哲学》等文章。

  1938年

  由长沙往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

  1939年

  《新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出版。拟西南联大校歌歌词。

  1940年

  《新事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世训》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42年

  应聘为部聘教授。发表《论人生的意义》、《论人生境界》等二十余篇文章。

  1943年

  《新原人》由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

  1945年

  《新原道》由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

  1946年

  5月初联大结束,撰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夏,返北平。秋,赴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讲中国哲学史。《新知言》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

  1947年

  4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秋、冬任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

  1948年

  3月,回国抵北平。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2月,任清华校务会议临时主席。《南渡集》编成。英文《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

  1949年

  解放军接管清华,任清华校务委员会委员。9月,辞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委会委员等职。冬,参加北京郊区土改。

  1950年

  8月,哲学界开始批判新理学。10月,冯友兰开始自我批判。

  1951年

  9月起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获得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2年

  1月,访印归国。参加“三反”运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1955年

  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被聘为哲学和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1月,哲学所成立,受聘为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组组长。

  1956年

  9月,赴日内瓦出席“国际会晤”第11次大会,以观察员身份经威尼斯列席欧洲文化协会会员大会。11月,参加中国佛教代表团访印度。12月归国。

  1957年

  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中国哲学遗产底继承问题》。7月,出席国际哲学研究所华沙会议。

  1958年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

  《四十年的回顾》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62年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4年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5年

  《论孔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

  7月,赴夏威夷参加国际朱熹学术会议。9月,赴纽约,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第一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

  《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第二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学术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三松堂自序》由三联书店出版。

  1985年

  《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中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第三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一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

  《三松堂全集》四、五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四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

  《三松堂全集》第二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冯友兰学术精华录》由北京师院出版社出版。

  1989年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三、六、七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交人民出版社(后由台湾兰灯出版公司出版),至此《新编》全书告成。11月26日与世长辞,享年95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