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林语堂及其一家回到重庆。他回来的第二天,蒋介石夫妇便接见了他。然后,林语堂一家便在北碚乡间买下的一套房子里住了下来,并准备长期居住下去。
林语堂在北碚居住了一个多月,几乎天天都要跑进防空洞里躲避日机的空袭。于是,他和妻女于7月6日搬到缙云山一座庙宇里居住。可是,还是无法躲避日机的狂轰滥炸。
在这些日子里,林语堂亲身感受到了战时重庆充满浓烈的抗战气息,并亲耳听到过好些抗战的真实故事,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但是,他更是觉得与其在重庆天天跑警报,不如在国外为国宣传抗战。于是,征得宋美龄的支持后,便决定于8月20日重返美国。
启程前一天,蒋介石夫妇在官邸招待林语堂一家。而且,林语堂接受了入美的“官员签证”护照,代替了往时的“游客签证”,从此便可以减少每隔六个月须离开美国一次然后重新申请入境的麻烦。但他没有接受过蒋介石政府的一分钱。而他为了表示对抗战的支持,却将他在北碚那套四室一厅的住房连同家具,一道捐赠给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使用。
林语堂一家又要去美国的消息传开后,舆论界一时有所非议。本来林语堂刚回来时,就有人说:“林语堂镀金回来啦!”而现在更是有人认为:“林语堂拗不住跑警报,又回美国去啦!”可是,郁达夫当时却不这样看,并替他说了公道话:
林语堂氏究竟发了几十万洋财,我也不知道。至于说他镀金云云,我真不晓得,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林氏是靠上外国去一趟,回中国来骗饭吃的么?抑或是林氏在想谋得中国的什么差使?文人相轻,或者就是文人自负的一个反面真理,但相轻也要轻得有理才对。至少至少,也要拿一点真凭实据出来。如林氏在国外宣传的成功,我们则不能说已经收到了多少的成效,但至少他总也算是为我国尽了一分抗战的力,这若说是镀金的话,那我也没有话说。总而言之,著作家是要靠著作来证明身分的,如同资本家要以财产来定地位一样。跖犬吠尧,穷人忌富,这些于尧的本身当然是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可惜的却是这些精力的白费。
林语堂回到美国后,确实是尽力为国宣传抗战的。他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访问,登出了以《林语堂认为日本处于绝境》为题的报道。他先后在《纽约时报》读者来信专栏发表了五封书信,批评美国政府玩弄两面派手法,即表面上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而暗地里却一再卖给日本大量的战争物资。此外,他还在《新国民》(The New Republic)、《大西洋》(The Atlantie)、《美国人》(The American)、《国家》(The Nation)、《亚洲》(Asia)及《纽约时报周刊》等杂志发表文章,谈论“中国对西方的挑战”、“中国枪口直对日本”、“西方对亚洲需有政治策略”等问题。林语堂的有关言论,不仅具有鲜明爱国立场,而且有着强烈的爱惜和是非感,因而在美国民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