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这时还有一个值得重视和肯定的文化活动,即提倡制作和使用俗字。他于1933年11月16日《论语》第29期上发表了《提倡俗字》一文,强调指出“今日汉字打不倒,亦不必打倒,由是汉字之改革,乃成一切要问题。如何使笔墨减少,书写省便,乃一刻不容缓问题”。他还认为,要小学生去写“鞦韆”和等笔画繁难的字,简直是一种罪过。
林语堂为什么提倡俗字呢?其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看到陈光尧先后出版的《简字论集》(1930年出版)和《简字论集续编》(1930年10月出版),使他感到汉字简化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二是受到《自由谈》关于可否写别字问题争论的影响。刘半农在《论语》第26期上发表的《自注自批桐花芝豆堂诗集》(一续)中的两首杂诗,讥笑北京大学考生在考卷中写别字:“民不遼生”,“歐洲大战”,“倡明文化”,“苦脑”,“流学生”等。丰之余(鲁迅)看了后,立即撰文批评刘半农不应讥笑青年学生写别字。曹聚仁也发表了文章,认为可以写别字。这引起陶徒然的反感,发表文章表示对学生写别字持“宽恕态度”可以,但为之“张目”则不必。而高植更是撰文表示反对写别字,赞成写俗字。他们的争论,使林语堂认识到,别字和俗字是不同的,别字是错字,俗字“省体”,因而“别字应当反对,否则漫无标准”;而“俗字简字是应该提倡的”,因为“这些字是已经在社会上流行着,人家已经看惯了;其演化又是自然的,是为求省便的;其省便中亦已有通行标准”。这可谓从理论上阐明了别字与俗字的不同,以及使用俗字的合理性。
其实,林语堂之所以提倡俗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造诣很深并具有发展眼光的语言学家和作家。他深深感到人们学习和使用笔画繁难的汉字,既费神又费时,不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和提高书写速度,有必要加以改革。而且,他精通汉字发展变化的规律,明白汉字是一直沿着由繁而简的路向演变的。他指出:“文字向来由繁而简,人类若不能进化,我们今日仍应写蝌蚪籕文之类。……事实上,李斯作小篆,已比籕文进一步。程邈作隶书,更进一大步。”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认识,他便能自觉地提倡俗字。
怎样制作和采用俗字呢?林语堂提出了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其原则是:“社会已经通用的”,“其演化又是自然的”,“是为求省便的”。其方法则是:一、现行俗体省体之简便者,皆可采录。如灯(燈),迁(遷),万(萬),变弯恋(變彎戀),宝(寶),窃(竊),医(醫),当(當),趋(趨),听(聽),炉(爐),灶(竈)等。二、古字之简省者亦可采用。如:礼(禮),众(衆)等。三、行草书之省便者,应改为楷书笔画。如欢(歡),观(觀),还(還),过(過),会(會),战(戰),罗(羅)等。四,白话中特别常见之字,尤为应该顾到。如边(邊),这(這),才(),么(麽),里(裏),应(應),什(甚),吧(罢)等。五,“胡同”不必写作“衚衕”,“彷彿)应写作”仿佛“应写作”蜘蛛“龜应写作”龟齋“应写作”斋麗“应写作”丽等。
林语堂本来还想草拟一个三百字的俗字方案,吁请社会人士修正。但因为太忙和不愿草率行事而未能提出来,只在谈及制作和采用俗字方法时提出了56个简体字作为例举。可是,他恳切地希望海内外有同样兴趣的人,细心拟一个三百字俗体方案,在《申报·自由谈》或《论语》上发表,然后呈报有关方面颁布使用,并要出版部门另制铝字铜模。
林语堂公开提倡俗字后,立即产生了不同的反响。一方面,受到钱克顺的反对。他在《论语》第31期上发表《读了廿九期〈提倡俗字〉后的一封信》,认为俗字“不能和简字同日而语”,而简字更是“勉强附会,不成体统”,因而都不宜提倡。另方面,更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徐则敏表示:“从林语堂先生提倡俗字的口号喊出之后,我愿意来摇旗呐喊一下,使得俗字运动能早日成功。”而且曲元、高植、陈光尧和徐则敏等人,先后拟就了《俗字方案》、《俗体方案》、《简字九百个》和《550俗字表》,分别发表在《论语》第31、32、34、43、44和45期上。此外,海戈也写了《论俗字》一文刊在《论语》第36、37期上。于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林语堂更加坚定不移地提倡俗字。他在《答高植书》一文中表示:“更须邀集同志,揭竿作乱,成则后辈小儿写秋千,败则让后辈小儿仍旧鞦韆去写,诚如政客所云,成败在所不计矣。”
在林语堂的努力下,当时实际上形成了一场自发的汉字简化运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之前,虽然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梦旦、蔡元培、吴稚晖、于佑任等人表示过赞成汉字简化,也有人在默默地致力于汉字简化的研究工作,但因缺乏有力的提倡和未展开广泛的讨论,因而汉字简化问题没有引起社会人士的足够重视。而林语堂这次大力提倡俗字,则为使用俗字简字大造了舆论,致使社会文化界人士更加重视汉字简化问题,并提出了一大批可供使用的俗字简字。仅在陈光尧的《简字九百个》一文中,就提出了约374个跟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完全相同的字。如:
贝(貝),见(見),门(門),长(長),于(於),东(東),来(來),协(協),帅(帥),页(頁),飞(飛),韦(韋),则(則),刍(刍),师(師),气(氣),杀(殺),个(個),岂(豈),这(這),时(時),财(財),异(異),执(執),处(處),务(務),众(眾),条(條),问(問),泪(淚),扫(掃),挂(掛),从(從),阴(陰),陈(陳),坚(堅),妇(婦),启(啓),庄(莊),匆(悤),扎(紮),间(間),报(報),无(無),为(為),渊(淵),复(復),犹(猶),阳(陽),壶(壺),违(違),过(過),万(萬),恶(惡),云(雲),须(須),项(項),顺(順),当(當),爷(爺),乱(亂),龟(龜),号(號),佥(僉),义(義),远(遠),会(會),圣(聖),叶(葉),经(經),夺(奪),寿(壽),赵(趙),对(對),尔(爾),伙(夥),齐(齊),与(與),尽(盡),制(製),闻(聞),侨(僑),伪(偽),沪(滬),涤(滌),际(際),台(臺),垫(墊),实(實),宾(賓),尘(塵),迁(遷),枪(槍),荣(榮),尝(嘗),梦(夢),盖(蓋),祸(禍),称(稱),(瘦),网(網),紧(緊),凤(鳳),厉(厲),挚(摯),虱(),瓯(甌),皱(皺),罢(罷),骂(罵),闾(閭),阅(閱),闹(鬧),侩(儈),俭(儉),仪(儀),刽(劊),剑(劍),悯(憫),怜(憐),润(潤),涧(澗),溃(潰),扑(撲),抚(撫),郑(鄭),咀(嘴),坟(墳),堕(墮),穷(窮),广(廣),庙(廟),乐(樂),码(碼),疮(瘡),纬(緯),虾(蝦),节(節),调(調),质(質),养(養),驻(駐),驼(駝),驶(駛),驾(駕),兴(興),奋(奮),猫(貓),战(戰),舱(艙),焰(燄),勋(勳),亲(親),侭(儘),侪(儕),剂(劑),浊(濁),担(擔),挡(擋),狯(獪),独(獨),险(險),坛(壇),还(還),桔(橘),桥(橋),朴(樸),机(機),灯(燈),烧(燒),晓(曉),昙(曇),芜(蕪),萦(縈),蚂(螞),萤(螢),筛(篩),笃(篤),讳(諱),谜(謎),头(頭),颈(頸),骆(駱),骈(駢),帮(幫),举(舉),营(營),趋(趨),(),归(歸),毡(氈),虽(雖),亏(虧),弥(彌)。
矫(矯),励(勵),殓(殮),戏(戲),联(聯),声(聲),点(點),阑(闌),济(濟),涛(濤),滨(濱),抬(),挤(擠),(),拟(擬),隐(隱),号(嚎),压(壓),屿(嶼),应(應),迩(邇),桧(檜),樯(檣),检(檢),烛(燭),脍(膾),胆(膽),脸(臉),环(環),敛(斂),荟(薈),蔷(薔),荐(薦),恳(懇),盯(瞪),痨(癆),纵(縱),总(總),绷(繃),蛰(蟄),篓(簍),诌(謅),谢(謝),谎(謊),颗(顆),骋(騁),骏(駿),咚(鼕),丰(豐),双(雙),厘(釐),欤(歟),聂(聶),职(職),离(離),闯(闖),秋(鞦),渎(瀆),泻(瀉),浏(瀏),扩(擴),摆(擺),掷(擲),猎(獵),圹(壙),窜(竄),烬(燼),脐(臍),胆(膽),礼(禮),裆(襠),袄(襖),穑(穡),虫(蟲),简(簡),贽(贄),医(醫),喂(餵),罗(羅),难(難),韵(韻),辞(辭),胡(鬍),丽(麗),牍(牘),犊(犢),怀(懷),坏(壞),庐(廬),烁(爍),旷(曠),腊(臘),茧(繭),药(藥),祷(禱),稳(穩),砺(礪),碍(礙),绘(繪),绣(繡),蚁(蟻),签(簽),证(證),讥(譏),雾(霧),类(類),愿(願),党(黨),触(觸),劝(勸),澜(瀾),宝(寶),炉(爐),苏(蘇),袜(襪),砾(礫),矿(礦),痒(癢),蛎(蠣),筹(籌),议(議),变(變),俪(儷),惧(懼),灶(竈),兰(蘭),蜡(蠟),誉(譽),赃(贓),顾(顧),须(鬚),欢(歡),听(聽),滩(灘),啰(囉),岩(嚴),窃(竊),逻(邏),权(權),响(響),骄(驕),体(體),萝(蘿),恋(戀),蛊(蠱),验(驗),惊(驚),艳(艷),蚕(蠶),瘫(癱),才(纔),篱(籬),灵(靈),衅(釁),观(觀),湾(灣),蛮(蠻),銮(鑾),办(辦),刘(劉),迈(邁),艰(艱),雏(雛),柜(櫃),痴(癡),苹(蘋),籴(糴),粜(糶)。
此外,林语堂从《论语》第54期(1934年12月)起开始试用俗字26个,以后又逐渐增加简体字的使用,在当时颇为引人注目。实际上,解放后简化汉字中的很多字,都是在《论语》上试用过的。
可以认为,林语堂是较早提倡并带头大胆试用简体字的语言学家,为汉字简化作了可贵的尝试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所提倡的俗字运动,起到了汉字简化的先导作用,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汉字简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第八章 创办《人间世》、《宇宙风》和写作《吾国与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