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参加语丝社

  1924年11月7日,《语丝》周刊创刊。这一刊物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鲁迅的学生孙伏园。他创办这一刊物之初,邀请了十五位支持者作为固定撰稿人。他们是: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李小峰、江绍原、章川岛、斐君女士、王品青、章衣萍、曙天女士、淦女士、顾颉刚、春台、林兰女士等。但始终坚定不移的撰稿者,却只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五六个人。

  林语堂参加语丝社前后,胡适于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1924年12月13日创办《现代评论》,徐志摩则于1923年组织新月社。从个人关系来说,林语堂跟胡适交往最早,既是患难之交,又是引荐他进北大任教的人;而他跟徐志摩的关系也不错,曾参加过新月社的某些活动。可是,他却没有加入胡适、徐志摩等“正人君子”的行列,而是参加了语丝社,与鲁迅等“学匪”为伍。这对他来说,可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抉择。

  他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他曾说:

  北京大学的教授出版了几个杂志,其中有《现代评论》,由胡适之为中心的若干人办的;一个是颇有名气的《语丝》,由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等人主办的,胡适之那一派包括徐志摩,陈源(西瀅),蒋廷黻,周鲠生,陶孟和。说来也怪,我不属于胡适之派,而属于语丝派。我们都认为胡适之那一派是士大夫派,他们是能写政论文章的人,并且适于做官的。我们的理由是各人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别人让你说的话。”(我们对他们有几分讽刺)这对我很适宜,我们虽然并非必然是自由主义分子,但把《语丝》看做我们发表意见的自由园地,周氏兄弟在杂志上往往是打前锋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没有加入《现代评论》派行列,而成为《语丝》派的一员,主要是因为他的思想和志趣有别于胡适等人,而接近于《语丝》诸子。

  当时胡适等人的政治倾向,不但不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而且想投靠他们,捞上一官半职,因而新月社曾有一条“不谈政治”的规则。他对此颇为反感,认为“此亦一怪现象也”。而语丝社同人创办《语丝》的宗旨却是“发表自己所要说的话”,“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没有差异”。这表明他们是要大胆发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倾向,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这样的办刊方针和倾向,是适应他的思想个性要求的。我们从他1924年6月发表的有关批评泰戈尔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是着重于从政治与文化角度评论泰戈尔思想的严重局限的,并具有无所顾忌、有啥说啥的特点。

  此外,林语堂加入《语丝》社之前,跟周作人、钱玄同等人是北大方言调查会的伙伴。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切磋,建立了一定的交谊。这无疑也是他愿意加入语丝社的一个因素。

  林语堂加入语丝社后,经常参加该社同人的活动。他们两周聚会一次,一般都是星期六下午,地点在中央公园的来今雨轩。在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的影响下,他的思想愈来愈激进,逐渐成为《语丝》派的一员大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