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首倡幽默

  1924年5月23日《晨报副刊》上,刊登了林语堂的《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一文。这是我国最早提倡幽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林语堂表示“早就想做一篇论‘幽默’(Humour)的文”。为什么呢?他认为中国人虽然富于“诙摹”,但在文字上却缺少“幽默”,只有“正经话”和“笑话”;而西方人的著作如詹姆士的心理学却常带一两句不相干的笑话,不乏“幽默”之感,“假作一种最高尚的精神消遣”。因而,他主张“在高谈学理的书中或是大主笔的社论中不妨夹些不关紧要的玩意儿的话,以免生活太干燥无聊”。即是说,他以为文章要有幽默感,才不致于太刻板,并能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

  幽默这一“新名目”,一经林语堂提倡,便立即为人们所注目,并出现于一些作者的文章中。可是,究竟什么是幽默,它具有怎样的特性和功用,当时人们并不了解。于是,林语堂又于同年6月9日《晨报副刊》发表了《幽默杂话》一文。

  林语堂指出,“幽默”二字,本是英语Humour的译音,无所取义。其实,他之所以用“幽默”语,而不用“诙摹”之类,却又是有考究的。他曾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稳,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故译为幽默,以意义言,勉强似乎说得过去。”这就表明,幽默一词既是Humour的译音,又是确切地表达了某种独特内涵或本质特征的称谓。可以认为,它是一个颇具科学性的概念。因而,它才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一直为人们所承认和接受。

  林语堂认为,“愈幽愈默而愈妙”,“幽默也有雅俗不同,愈幽而愈雅,愈露而愈俗。幽默固不必皆幽隽典雅,然以艺术论自是幽隽较显露者为佳。幽默固可使人嫣然哑而笑,失声呵呵大笑,甚至于‘喷饭’‘捧腹’而笑,而文学上最堪欣赏的幽默,却只能够使人家嘴旁儿轻轻的一弯儿的微笑”。这是说,那种具有含蓄性、诙谐性的幽默才会起到一种耐人寻味和轻松有趣的效果,因而是最好的幽默。

  林语堂还指出,要有幽默的文学,就必须反对板面孔,“板面孔一日不去,幽默的文学一日不能发达”;同时不应“过于鄙俗不文,不要讲不自重的笑话。而归根结底,是要有幽默的人生观才能有幽默”。什么是幽默的人生观呢?那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所谓“真实的”,是对“假冒”而言;所谓“宽容的”,是以“不严于责人轻于责己”的态度去对待情理;所谓“同情的”,则是“看见这可怜不完备的人类在这不完备的社会挣扎过活,有多少的弱点,多少的偏见,多少的迷蒙,多少的俗欲,因其可笑,觉得其可怜,因其可怜又觉得可爱……虽然不免好笑,却是满肚佛心,一时既不能补救其弊,也就不妨用艺术功夫着于纸上以供人类之自鉴”。而不要“专门说俏皮,奚落,挖苦,刻薄人家的话”。可见,这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

  从林语堂的这些看法而言,可以说他已大体上阐述了什么是幽默和怎样才能幽默的问题。而且,他力图把这作为人类智慧花朵的幽默,引入我国现代文学创作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因而,他是在我国第一个提倡幽默的人。这一首倡之功,是难能可贵的,不可埋没的。

  可是,幽默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毕竟是太陌生了,因而反应并不怎么强烈。连鲁迅也曾持怀疑和不赞成的态度。1924年6月9日《晨报副刊》刊登的《小杂谈三则》一文写道:“林玉堂先生提倡幽默的文章里,提起了鲁迅先生的名字,于是有人向鲁迅先生问及这件事。鲁迅先生说他的作品中很少有幽默的分子。幽默在日本译为有情滑稽,令人看后嫣然一笑便了。而他自己的作品,是要令人看后起不快之感,觉得非另找合适的生活不可,这是‘撒替’,不是‘幽默’,他的作品中几乎满是‘撒替’(Satire)。”在这里,鲁迅否认自己的小说有幽默性,其实就是不赞成幽默的一种委婉表示而已。可是,鲁迅后来还是表示赞同了。他于1926年12月7日写的《〈说幽默〉译者附记》中写道:

  将humour这字,音译为“幽默”,是语堂开首的。因为那两字似乎含有意义,容易被误解为“静默”“幽静”等,所以我不大赞成,一向没有沿用。但想了几回,终于也想不出别的什么适当的字来,便还是用现成的完事。

  鲁迅对幽默的认识尚且如此,可见林语堂当时提倡幽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