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3岁时,进入厦门教会学校寻源书院读书。之所以进这所学校,是因为他父亲是信仰基督教的牧师,而且该校可以免交学费和膳费。
在这里读书,林语堂感到“白费光阴”。该校校长是美国人毕牧师,无意于教育而醉心于发财,品行贪婪无厌。他当时热衷于做房地产生意。林语堂经常听见他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打算盘的声音。他开设的课程虽然有地理、算术、经典、地质学,但教材内容很简单,而且教员讲课不顾学生的个性需要和是否真有所得。因而,林语堂深为失望和反感,但他却不用花多少工夫,便能升级,并名列前茅。
尤为不合理的是,该校规定学生不准看中国的报纸,不准看中国的戏剧,不准学习中文。这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其结果,严重影响了林语堂学习祖国的文化知识,使他迟迟不知道孟姜女哭夫以至泪冲长城的传说,也不懂得后羿射日十落其九,而其妻嫦娥奔月遂为月神的故事,更是从未听说过女娲氏炼石——以三百六十五块石补天,其后她剩下的那第三百六十六块石便成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宝玉的故事,等等。林语堂后来发现自己在了解祖国的文化知识上有很大缺陷时,便对该校的教育有“愤恨”之情。
在失望之余,林语堂只好自行阅读一些传统文化书籍。他曾阅读过苏东坡的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接触过司马迁的《史记》、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等。遗憾的是,该校没有一个图书馆,林语堂无法读到更多的书籍。他后来颇有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有一图书馆,充满好书,任我独自与天下文豪结神交,我当得特殊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