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出生于福建南部山区龙溪县坂仔村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为他取的乳名叫和乐。
坂仔村,是一个四面高山环抱的小村庄。当地人称它东湖。村子的南面是十尖山,高耸入云,无论晴雨,都掩映于云雾之间。北面是石缺山,矗立如锯齿形状,山壁陡立,危崖高悬,塞天闭日。山岭上中间裂开,传说有一仙人曾路过此山时将其大趾误插在石上裂痕。接近东南方向,有一带横岭。村中有一条河,急流激湍,但水浅不深。村中土地肥沃,农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过着异常纯朴的生活。
林语堂是在坂仔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的。他小时候,是一个无忧无虑而又好动的孩子。经常涉足于山野、禾田或河岸边,尽情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自由的空气,欣赏日落时的奇景,和气吞万象的高山雄壮景色。这使他惊异于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并常常幻想怎样走出这四面皆山的深谷,更是培育了他酷爱自由、不受束缚的个性,以及热爱故乡山水之情。他曾一再自诩是“山地的孩子”,并在《四十自叙》诗中写道:
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
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
可见,坂仔的山水给林语堂的影响是很大的。
林语堂的祖父,是漳州北郊贫瘠的五里沙村的农民。1865年(同治四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部队撤离漳州地区时,他被抓去当挑夫而失踪。祖母是基督教徒,生有二子。自从丈夫被抓走之后,她逃到厦门鼓浪屿,将次子送当地一个有钱的吕姓医生,将长子(林语堂的父亲)留在身边,相依为命。她是农家出身的妇女,力气很大,颇有胆量。有一次在五里沙受到十几个土匪袭击时,她竟挥动一根扁担将他们击退。
林语堂的父亲叫林至诚,曾做过小贩,经常肩挑糖果或炒豆,四处叫卖。有时挑米去监狱卖,或挑竹笋到漳州去出售。十三四岁时,他还无偿地为一位牧师搬运行李,走了八九十公里,结果,超负荷的重担使他的肩膀上留下了一个永不消失的疤痕。他后来把自己肩上的疤痕指给孩子们看,“要小孩们知道必须刻苦耐劳,才能站起来做人”。24岁时,他入了教会的神学院,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坂仔村传教。他同情劳动者,敢于跟邪恶的税吏、乡绅抗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乐天派”,“敏锐而热心,富于想象,幽默诙谐”。他通过自学,有一定的中文修养。而且由于经常阅读传教士范礼文博士介绍的“新学”书籍,和上海基督教学会林乐和牧师(Young。J。Allen)主编的《教会消息》,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思想较新,因而不仅拥护光绪皇帝的改革新政,并希望自己的六个儿子都能上大学读书,甚至到牛津大学、柏林大学去深造。
林至诚对自己的孩子们,和蔼可亲,异常爱护,除送他们上学念书外,平时还亲自教他们读书。林语堂六岁入坂仔的铭新小学。十岁时,跟他的三哥憾庐等到厦门鼓浪屿教会小学读书,住在叔父家里。每逢暑假,他们兄弟回到家里,每天早饭后摇铃上课,林至诚教他们读《四书》、《诗经》、《声律启蒙》和《幼学琼林》等书籍,还教他们对对子。他能够轻松从容地把经典的意思讲解出来,孩子们都很佩服。林语堂生性聪敏,接受能力强。他不仅能领会他父亲所讲的知识,而且很快学会了对对子。有一次,学校的一位国文教师给他的一篇作文写上“如巨蟒行小径”的评语,意思是说他的行文拙笨。他看了后,即时回敬以“似小蚓过荒原”,对得颇为工整。
林语堂曾说,“我所有的些少经书知识乃早年由父亲庭训而得”,“我因为幼承父亲的庭训,对儒家经典根底很好,而我会把它铭记于心”,“少时常听我父亲引孟子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这句话不知如何,永远萦绕在我心上。这样的人生观,不是很好的吗?”他甚至还表示过,“行为尊孔孟,思想服老庄,这是我个人自励的准绳。‘文章可幽默,作事须认真’,也是我律己的格言。这种态度,与我少时的家教有关”。这就表明,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使林语堂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对他后来的人生观和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林语堂也从他父亲那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譬如,经常引导他学好英语,到国内外最好的大学去读书;给他灌输基督教义,使他从小就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还非常爱看林琴南译的西洋小说,如《福尔摩斯》、《天方夜谭》、《茶花女》以及史各德、狄更斯、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林语堂的母亲杨顺命,是一位出身贫苦农家的善良忠厚的妇女。因为丈夫是牧师,因而她在乡村里颇有威望。但她从不对人摆架子,经常请过路的农夫到家里乘凉,喝茶。她对孩子们十分慈爱,孩子们也非常敬爱她。有个暑假,林语堂和他的二姐美宫编了一个法国侦探故事讲给她听,目的是为了使她听了后得到快乐。她听了几回后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便哈哈大笑说:“原来你们在骗我,没有这种事!”她牙齿不好,笑的时候总是用手捂着嘴。
林语堂有五个兄弟,两个姐姐。长兄景良(和安),二兄玉霖(和风),三兄憾庐(和清),四兄和平(早殁),弟弟玉苑(幽),长姐瑞珠,二姐美宫。在父母的教育和基督教义的影响下,他跟兄弟姐姐亲密无间,感情融洽。不仅经常在一起玩耍,读书,而且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他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因而,他们长大后都能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对林语堂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二姐美宫。她长得清秀、聪颖,在毓德女校毕业后,很想去福州上大学念书,因而一再拒绝母亲谈论婚事。但父亲月薪只有24元,又一心要把几个男孩送进大学,无力满足她的心愿。于是,当她看到实在没有希望时,只好答应婚嫁。她嫁给西溪乡下的一个男人。林语堂参加了她的婚礼。在婚礼前一天,她从身上掏出四角钱送给林语堂,并说:“我们是穷人家,二姐只有这四角钱给你。你不要糟蹋上大学的机会。我因为是女的,所以没有这种福气。你要立定决心,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好好的用功读书,因为你必得成名。你从上海回家时,再来看我。”这和着眼泪倾吐出来的心里话,使林语堂受到很大的震动和激励,心神不安,仿佛自己是在替她上大学似的。次年秋天,她因患鼠疫去世,死时已怀孕7个月了。这更是给了林语堂莫大的刺激,内心十分痛苦,并终生未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