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雷公、电母和雨神奉玉皇大帝的御旨,来到半空打雷布雨。不小心,雷公把打雷用的雷针给丢了,落到尤溪十二都(今联合乡)的一处山坡上。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这个小山坡搬来几户人家,从此,就在这里开荒造梯田,安居乐业。那枚雷公针,也被埋在一丘梯田里。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数年。有一天,村子里一个老农到田里薅草。薅呀薅呀,突然,草耙碰到一样什么东西,捡起来一看,长约四五寸,粗约拇指大小,头大尾尖,光光滑滑,黑黑亮亮的,像石不是石,像铁不是铁。老农看看这东西,觉得没什么用场,顺手把它往田边扔去,又弯腰薅起草来。还没薅上一两尺远,叮的一声,草耙又碰上什么,捡起来一看,还是那件像石不是石、像铁不是铁的东西。老农毫不介意,又把它往更远的地方扔去。怪,怪,还是没薅上一两尺远,那样东西再一次被草耙耙了出来。这下,老农心里可纳闷开了:见鬼,怎么这玩意儿,一老早死跟着我?躲也躲不开,扔了又跑回来。继而一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带回家去再说。想定后,就把那东西放进腰间装泥鳅的小篓子里。
过了午,老农收工回家,进门来,解下小篓子一看——咦,午前只抓到五六尾泥鳅,现在怎变得一篓满满的了?他用袖腕擦擦眼睛,再仔细看了看,没错,一篓满满的泥鳅上上下下窜动着。哟,莫非那捡来的东西,是个宝贝?这一篓泥鳅说不准是它变的哩。他赶紧叫来老婆、女儿,从内屋搬出一只米瓮,想当场再试验试验。他把那东西从篓子里取出来,插到只有一撮米的米瓮里。只见瓮里的米,“沙沙沙”地往上涨。不一会,白花花的大米就突突地满了一瓮。
“宝贝,真是宝贝啊!”老农惊叹道,连忙伸手从米瓮里掏出宝贝,拭了拭干净,便将原委一五一十告诉老婆、女儿听。老婆听后说道:“听前厝百事晓阿公讲,早年,天上雷公丢落一枚雷公针,兴许就是这东西吧!”老农“唔”地应了一声。女儿一旁听罢,乐得脸上开成一朵花,忙对两位老人说道:“爹妈,这下咱家发大财了。要什么,有什么。您老也可以享享清福了……”女儿话音未落,老农心里就觉得不是个滋味,正了正色说道:“人,长着两只脚,是要走路的;长着一双手,是要劳动的。不是劳动来的米,吃着不香;不是劳动来的布,穿着也不暖。勤俭是农家的本分啊!”老婆也接声道:“你爹说得在理,不劳动,这靠变,那靠变,连身子骨都变软了,还享什么清福?”最后,老农立下一条家规:将雷公针装藏在箱子里,不到坏年景,谁也不能拿出来用。要变,也要多变些分给四邻五舍,有苦大家吃、有福大家享。
闲话少讲,却说第二年,女儿要出嫁了。别看这女儿长得花一般美、柳一样秀,可心里却有不少的歪眼眼。打从爹口立下那条家规,她见天到暗一直是气嘟嘟的。她恨爹爹傻笨,他怨老娘糊涂,放着现成的清福不会享,还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上山下水滚泥巴。既然爹妈不想享福,何不让她带到夫家去受用?也不负老天把它降落下来的一番美意。这几天,她见爹妈为她准备嫁妆,忙得晕头晕脑,就瞅准一个机会,把那枚雷公针偷了出来。
过门那日,老农的女儿用纸将雷公针包好,放在出嫁随带的马桶里,随着迎亲队来到夫家。闹完洞房,夜深人静。老农的女儿叫新郎插上门,急巴巴地取出宝贝,想让新郎见识见识。她拿出一只装有金戒指玉镯的奁盒,将雷公针放了进去,两人四只眼圆瞪瞪地注视着奁盒,可是,什么也没有变出来。她心想,大概这宝贝只会变米变泥鳅,别的不会变。于是,她叫新郎搬来一只米瓮,抓进一把米,放进雷公针,再验试验试。又过了三时六刻,瓮里依旧只有一把米,一粒也不见多。站在一旁的新郎见此状,只管一个劲地傻笑,气得老农的女儿脸上一块白一块红,随手将雷公针扔到屋角落里。
过了一两个月,老农发现宝贝不见了,东找西找找不着,急忙赶到女婿家问女儿,女儿只好将实情告诉给爹爹。老农听罢,连连叫道:“坏了,坏了!那宝贝是给勤劳的人用的。你这死丫头,想不劳而获,天下有你想的那么美的事吗?”
老农只好将失灵的雷公针带回家来,用红纸包好,写上“要想幸福靠勤劳,莫等天公降宝来”两句话,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这枚雷公针至今还在,保存在一户勤劳俭朴的老农家里。如果不信,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讲述者:余雅锦
搜集整理者:周治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