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长篇历史小说演述了由先秦到清初历史兴亡、忠奸斗争和鼎革之变的若干侧面,不仅抒泄了对昏暗无道的古代政治的感愤与忧戚,探索着历史兴衰更替的义理和教训,而且通过忠良仁义之士被陷害、被冤屈、被断送的悲剧,产生了一种无法消除的悲剧意识,它不但使这组历史小说着染了一层悲切迷人的审美文化色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着读者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反思和探索。
“三十六计”长篇历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绝不只是“时命”、“时世”、“英雄缺憾”等历史哲学观念中的悲剧意蕴的纯理性简单阐释,而是充满激昂的悲剧情愫,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悲壮而崇高的美。无论是《围魏救赵》中的孙膑、《苦肉计》中的苏秦、《抛砖引玉》中的张仪、《暗渡陈仓》中的张良、《借刀杀人》中的袁宗焕等男主人公,抑或《美人计》中的西施、《笑里藏刀》中的庄太后等女主人公,乃至被王国维誉为“放之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赵氏孤儿”(《李代桃僵》)和《走为上》、《无中生有》、《树上开花》等,无一不融入慷慨昂扬的悲壮激情。这些文学裁体,表现了人生的失落、理想的破灭、社会人生的哀伤、文士不遇的悲叹、历史回忆的共鸣以及世事的感喟、人生的忧患等等,在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里构成了一个多姿多态的悲剧世界。由“三十六计”构成的中国古典式悲剧显示了中华民族对命运的不屈抗争。它通过美丽的被摧残,有价值的被毁灭,正义的被陷害,忠良的被枉杀,使人们麻木、冷漠、平淡的心灵重新被震撼,被激励,从而得到净化与升华,感到一种崇高的美的体验。
悲剧是流泪的、心酸的艺术,人们世代为之吸引,是因为其中有着含涵于悲剧、支撑着悲剧、超越于悲剧的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也是评判悲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尺度。如果没有或少有悲剧精神,便没有真正的悲剧。“三十六计”长篇历史小说所表现的悲剧精神,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的:一是从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由于自身的失误导致毁灭;二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三是讴歌侠义之士。三方面相互独立,又互成表里。这些悲剧不仅显示了巨大的痛苦,更为重要的是显示了人们针对痛苦的方式——抗争。人们从悲剧人物不甘灭亡、不甘失败的思想和行为中感受到悲剧精神的胜利和伟大。
从“三十六计”长篇历史小说显示出来的中华民族对命运不屈抗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国之兴衰、史之兴亡紧紧相系,即个体的人生悲剧与民族和国家的悲剧的不可分离性;以及那种指点江山、抨击时弊、挥洒豪壮的英雄之气,以显主宰自身、主宰社会的磅礴之势!它将鼓舞人们振奋精神,从悲痛、悲苦中站立起来,不惮生存中的艰难险恶,以高昂、进取的主体意识笑对人生、勇敢生活,书写瑰丽的人生篇章。无疑,这组作品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是历史小说中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好作品。
(福建作家团队强力推出的“三十六计”长篇历史小说由珠海出版社、台湾远流出版集团联合出版;本文为2012年10月福建作家协会“闽籍作家‘三十六计’长篇历史小说研讨会”论文,刊《文艺报》2002年11月9日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