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节 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情况进行追溯与回顾,意在表明,从国内与海外的情况看,汤显祖研究的国际化倾向已初露端倪。

  一

  早在17世纪,《牡丹亭》这部名著就已远传海外,至今有三百多年了。自20世纪以来,各种外文译本相继问世,研究这部名著的外国学者也日益增多。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在为《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所作的序中说:“外国有莎士比亚学,中国已经有《红楼梦》学(即红学),也不妨有研究汤显祖的‘汤学’。”

  据日本《御文库目录》所载,正保三年(1646,清顺治三年),御文库收藏明刊本《牡丹亭记》(臧懋循改本)六本。又据《江户时代船舶载书目研究》记载,享保二十年(1735,清雍正十三年)传入《还魂记》一本;安永八年(1779,清乾隆四十四年)传入《玉茗堂四梦》一部。可知清初这部名著就已传入日本,而且为臧改本,刊印清晰,插图精美。岸春风楼翻译的《牡丹亭还魂记》于1916年由日本文教社出版;宫原民平译注的《还魂记》由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出版,收入《国译汉文大成》第十卷(1920-1924);铃木彦次郎和佐佐木静光合译的《牡丹亭还魂记》由东京支那大学大观刊行会出版,收入《支那文学大观》(1926-1927)。另外,还有岩城秀夫的译本《还魂记》。

  《牡丹亭》最早译成的西方文字是德文。1929年,徐道灵(HSUDauLing)撰写的德文《中国的爱情故事》一文中,就有关于《牡丹亭》的摘译和介绍,该文载《中国学》杂志第四卷(1931)。据《剧学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记载,1933年,北京大学德文系教授洪涛生(Prof。Q。HunahauSen)将《牡丹亭》译成德文,并应北平万国美术所的邀请,瑞笛歌扮柳梦梅,梅海琳扮杜丽娘,王素馨扮春香,莫乐扮花郎,倒雍君扮花神。1935年,他们再精制戏服,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出。洪涛生并拟率团回德国演出,将中国戏曲艺术带给德国及欧洲观众。从《剧学月刊》此期所附五帧演出剧照来看,这次德文译本《牡丹亭》演出,只是几个折子戏,如《劝农》、《肃苑》、《惊梦》等。另外,译本的目的是为了演出的需要。其实,早在1931年,洪涛生就已与Dr。ChangHing合译德文本《牡丹亭·劝农》,载于《中国学》第六卷。上述1933年洪涛生个人的德译本为《牡丹亭》的《肃苑》、《惊梦》二出。1935年,又译《写真》一出,载于《东方与西方》杂志。直到1937年,才译成德文《牡丹亭》全本,分别由苏黎世与莱比锡拉施尔出版社出版。

  法文译本有徐仲平所译的《中国诗文选》,选译《牡丹亭·惊梦》及译介文字,1933年由巴黎德拉格拉夫书局出版;最新的译本是安德里·莱维的法文全译本《牡丹亭》,于1999年在巴黎出版。

  俄文译文出现较晚,有孟烈夫于1976年出版的《牡丹亭》片断,收入《东方古典戏剧》(印度、中国、日本)一书。

  《牡丹亭》最早的英译本是1939年哈罗德·阿克顿(H。Acton)选译的《牡丹亭·春香闹学》,载《天下月刊》第八卷4月号。美国柏克莱大学的白之(CyrilBirch)教授是第一位将《牡丹亭》全本英译介绍给西方的学者。赛琍尔·伯奇(CyrilBirch)也于1965年在《中国文学选读》中选译了《牡丹亭》的部分场次,并于1980年在印地安那大学出版了全译本。国内译者、中国科技大学张光前教授的英语全译本于199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汪榕培教授对汤显祖研究所作的突出贡献。汪榕培曾历时十载,完成英译《老子》、《庄子》、《易经》、《诗经》、《汉魏六朝诗三百首》、《陶渊明诗歌》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2000年,他的英汉对照全本英译《牡丹亭》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海内外第一个《邯郸记》英文全译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列入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丛书)。汪榕培为自己的译文制订了“传神达意”的目标,他的《牡丹亭》、《邯郸记》英文全译本也确实做到创造性地准确再现原剧的风采,受到了海内外汤剧爱好者的好评。目前他竭尽全力翻译《紫钗记》与《南柯记》,也已经全部出版。这样,“临川四梦”就有了全部的英译本,它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汤显祖研究向纵深发展。

  国外对汤显祖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叶即已开始,日本著名的中国戏曲史专家青本正儿在1916年出版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首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青木正儿的学生、山口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岩城秀夫在1970-1980撰写了长达411页的论文《汤显祖研究》。八木泽厚《论牡丹亭的版本及其成立年代》载《斯文》22编1号。东京理科大学文学部语文第二研究室还编有《还魂记校勘记·语汇引得》。美国柏克莱大学的白之(CyrilBirch)撰写了论文《牡丹亭或还魂记》(1974)和《牡丹亭结构》(1980),另外还有J。Y。H。Hu的论文《从冥府到人间:牡丹亭结构分析》(1980)和夏志清的论文《汤显祖剧作的自我与社会》(1970)等。俄国汉学家索罗金·马努幸也发表了不少研究汤显祖的论文,如1974年发表的《论汤显祖的紫箫记》、《汤显祖的戏曲紫钗记》等。

  日本的岩城秀夫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之一。他的长篇著作《汤显祖研究》,被收入岩城秀夫最重要的著作《中国戏曲演剧研究》,构成该书的第一部。1972年由日本创文社出版。《汤显祖研究》分两部分,上篇为“汤显祖的传记”,下篇为“汤显祖的剧本”。上篇以汤显祖生平经历、交游情况为线索,勾勒出明代从嘉靖至万历年间文化思潮的轮廓;下篇从汤显祖与友人的交往或与论敌的龃龉出发,研究汤显祖文学活动在明代的地位。上、下篇共同的特征是以具体的个人为中心写历史实态,通过人解释文学与文化。

  岩城秀夫以十章、二十多万字的篇幅对汤显祖的生平、剧作、戏曲理论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全面的评价:

  中国戏剧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就已经相当繁荣。汤显祖在那个时期就作为一个杰出的、有名望的戏剧家。他比莎士比亚早生十四年,奇怪的是他们两人的死是同年的。还有他和近松门左卫门相比大约早一百年。他的著作虽然不多,但是象汤显祖获得这样多人的喜爱那是很少有的。

  在上篇中,岩城秀夫把汤显祖放在与明代数位著名人物的关系中进行研究。这些人物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居正、王世贞、李贽、达观。岩城秀夫很重视这些人给汤显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带来的变化。正是在汤显祖与同时代人物的复杂关系中,岩城秀夫为他确定了历史位置。

  在下篇中,岩城秀夫在上篇的基础上研究汤显祖的创作,以他的性格和人际关系解释他的文学世界。岩城秀夫指出,《紫箫记》因是非蜂起而不得不草草收场,这的确是再写《紫钗记》的诱因,但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续作。《紫钗记》其实是将《紫箫记》中被删掉的危险成分重新写出。写作这个剧作时,张居正已经去世,所以汤显祖可以在剧中写进卢太尉这个人物。汤显祖的讽刺实际上也适用于申时行,所以在申时行当政时大概遇到了出版阻力,以至直到万历二十三年(1595)才得以刊行。在对《南柯记》与《邯郸记》的分析中,岩城秀夫特别注意到达观对汤显祖的影响。汤显祖形成了浓厚的出世思想,其形成的重要契机则是达观的来访。晚年的汤显祖反抗时政的方式是弃官,他的消极出世思想也主要来自达观的净土教。

  与此相对,岩城秀夫认为,《还魂记》是一部恋爱至上主义的作品,它的影响来自李贽:“李贽标榜真实人的姿态,对于失掉‘真’的‘假’不断否定与斥骂;‘真’是情的根本,自然的情欲就是‘真’。而汤显祖也强烈肯定男女之‘情’。《还魂记》就是从肯定欲望出发的。”

  在《汤显祖研究》下篇的第五章中,岩城秀夫还涉及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汤显祖与沈璟围绕《还魂记》改作问题的纠纷。岩城秀夫指出,沈璟与王骥德同属吴江派,只用昆曲的尺度衡量《还魂记》,故断定其无法上演,只肯定它在“案头”的文学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迎合“俗唱”而改动汤显祖呕心沥血扶植宜黄腔的力作,自然会触怒汤显祖。

  在《汤显祖研究》中,岩城秀夫将作家研究在解读作品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点。同时,岩城秀夫最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他对历史真实性的看法,他对同一问题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关注,从多元视角解释中国戏曲和剧作家,无疑是解读戏曲文本和写作作家论的新的方法论的一种可贵尝试。

  以博士论文而言,1974年汉堡大学TangshangLily《汤显祖的“四梦”》出版;1975年明尼苏达大学C·Wangchen的博士论文《邯郸记的讽刺艺术》出版;1990年代有华玮的博士论文《寻求“和”:汤显祖戏曲艺术研究》(The Search for Great Harmony:A Study of TangXianzu‘s Dramatic Art)(1991)、荣赛星(Sai-singYung)的博士论文《邯郸记评析》(1992)、陈佳梅(Chen Jiangmei)的博士论文《犯相思病的少女的梦幻世界:妇女对牡丹亭的反映(1598-1795)研究》(The Dream World of Love-sick Maidems:A Study of Women’s Responses to The Peony Pavilion,1598-1795)(1996)。此外,王益春(wangI-chun)的博士论文《梦与戏剧:16-17世纪之交中、英、西班牙之剧作》(Dream and Drama:in Late Sixteenth Century and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England and Spain Theatre)(1986)、周健渝的博士论文《才子佳人小说:17到19世纪中国一种叙述文学体载的历史研究》(1995)和沈静的博士论文《传奇戏剧中文学的运用》(2000)亦述及汤显祖剧作,卡塞林·斯瓦特克(Catherine Crutchfield Swatek)的博士论文《冯梦龙的“浪漫之梦”:牡丹亭的改编里抑遏的策略》(Feng MenglungsRomantic Dream: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in His Revision of The Peony Pavilion)(1990)则论及汤剧的流传。

  国外的文艺界、学术界对汤显祖及其剧作也作了很高的评价。在前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四卷中,谈到中国明代文化时说:

  在16世纪的戏曲作品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很重要。这部作品对旧道德基础进行了挑衅。

  英国《新版不列颠大百科全书》中对汤显祖评述道:

  明朝对于戏剧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种多幕的戏剧形式,即“南戏”。皇室成员、闻名学者以及官员,如王世贞,尤其是汤显祖都写了剧本。……感伤的浪漫主义是明朝戏剧创作中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又说:

  16世纪初年,苏州的音乐家魏良辅花了十年时间,在南方民间流行的曲调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乐律格式,称之为昆曲。最初,它只是用在简短的演奏中。16世纪的诗人梁辰鱼把它运用到大型戏剧中去,于是,它便很快地推广到全国,直到20世纪后京剧出现时止,一直控制了剧台。重要的昆曲剧作家有汤显祖,他的戏曲以细腻感人而闻名。

  二

  尽管汤显祖四百多年来一直受到文学界和戏剧界的重视,然而“汤学”的逐渐形成却是20世纪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汤学研究(尤其是对《牡丹亭》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前半世纪和后半世纪两个阶段。前半世纪的研究较多地继承了明清以来考辨本事、制曲度曲、曲辞鉴赏的传统,较少观念的更新和理论的说明,研究者仅有少数曲学专家和文学史家,前期有王国维、吴梅、王季烈、卢前等人,后期有俞平伯、郑振铎、赵景深、张友鸾、江寄萍、吴重翰等人。后半世纪的研究虽然曾经受到庸俗社会学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但是在1957年前后围绕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活动,还是形成了一个研究的小高潮。1970年代后期以来,汤显祖研究逐步深入和发展。全国学术界在1982年以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为契机,在汤显祖的故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随之将汤显祖研究推上一个新阶段,论文和著作的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最近二十多年出版的汤学研究著作主要有:黄芝冈的《汤显祖编年评传》(1992)、徐朔方的《汤显祖年谱》(1980)、《论汤显祖及其他》(1983)、《汤显祖评传》(1993)和《汤显祖全集》(1999),黄文锡和吴凤雏的《汤显祖传》(1983),毛效同的《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1984),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的《汤显祖研究论文集》(1984),龚重谟等的《汤显祖传》(1986),周育德的《汤显祖论稿》(1991),徐扶明的《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1987)和《汤显祖与牡丹亭》(1985),项兆丰的《汤显祖遂昌诗文全编》(2000),邹元江的《汤显祖的情与梦》(1998)、邹自振的《汤显祖综论》(2001)、《汤显祖》(2004)和《汤显祖与玉茗四梦》(2007),《汤显祖研究在遂昌——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论文集》(2002),李晓和金文京的《邯郸记校注》(2004),周育德和邹元江主编的《汤显祖新论》(2004),程芸的《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2006),程林辉的《汤显祖思想研究》(2006),杨安邦的《汤显祖的交游与戏曲研究》(2006),赵天为的《牡丹亭改本研究》(2007),谢雍君的《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2008)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末出版的《汤显祖全集》(1999)全书4册2627页,新收录“制艺”一卷和多篇佚文,是目前为止内容覆盖最完整的汤显祖著作全集,这部大书出自汤显祖研究的耆老徐朔方先生,把汤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港、台地区学者的汤显祖研究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任美国纽约佩斯大学教授,兼任耶鲁大学、台湾大学、新竹大学客座教授,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的郑培凯先生,1995年在台湾允晨文化公司出版了《汤显祖与晚明文化》一书。此书收入作者的《汤显祖与晚明政治》、《牡丹亭的故事来源与文字因袭》、《汤显祖的文艺观与牡丹亭曲文的艺术成就》、《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牡丹亭与红楼梦在社会思想史层面的关系》、《解到多情情尽处——从汤显祖到曹雪芹》、《汤显祖与达观和尚——兼论汤显祖人生态度与超越精神的发展》等六篇论文,藉著探讨汤显祖的政治生涯与文学戏剧艺术创作,追索汤氏对人生意义的观照与思考,并透过汤氏的历史文化关怀,呈现晚明文化风气与氛围及其发展的动向。探讨的重点是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情况与艺术探索的关连,涉及艺术想象与历史现实的互动辩证关系,通过分析与陈述具体的历史材料,发掘汤显祖进行艺术思维所触及的人生实存与文化意义等问题。作者专长明清以来文化意识史及艺术思维研究,《汤显祖与晚明文化》可谓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

  同年,大陆学者、苏州大学王永健教授亦在台湾志一出版所出版了《汤显祖与明清传奇》一书,收入作者二十篇论文,其中专论汤显祖与“玉茗四梦”的,有《汤显祖研究与“汤学”》、《汤显祖也是位有创见的史学家与教育家》、《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试论临川四梦的梦境构思和描写》、《玉茗堂派初探》、《汤词沈律,合之双美——略论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论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及其批语》、《吴吴山还魂记或问十七条评注》等七篇。在《汤显祖研究与“汤学”》一文里,作者从“历史的回顾,存在的问题”、“坎坷的人生,复杂的思想”等方面,切入汤显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呼吁“临川四梦》是艺术整体,应该对它进深入的研究”。

  台湾出版的汤显祖研究专著还有:潘群英的《汤显祖牡丹亭考述》(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年版)、吕凱的《汤显祖南柯记考述》(同上,1974年版)、梁冰枏的《紫箫记与紫钗记两剧的比较研究》(友宁出版社1988年版)、陈美雪的《汤显祖研究文献目录》(同上,1996年版)等。此外,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还于1998年在台北召开了“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发表了不少汤显祖研究专题论文。

  2004年4月,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与中研院文哲所、台湾大学文学院合办“汤显祖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中宣读汤显祖研究论文二十九篇。此次会议论文由华玮主编,已于2005年结集出版。所收全部论文如下:曾永义《再说“拗折天下人嗓子”》、吴书荫《汤显祖交游和诗文创作年代考略》、叶长海《理无情有说汤翁》、赵山林《试论临川四梦的文学渊源》、王瑗玲《论汤显祖剧作与剧论中之情、理、势》(以上汤显祖及其文艺思想);何庆明《爱情与时代的辨证——牡丹亭中的忧患意识》、张淑香《杜丽娘在花园——一个时间的地点》、伊维德《“睡情谁见?”——杜丽娘、玫瑰公主和溺爱父亲的烦恼》(王宇根译)、田晓菲《“田”与“园”之间的张力——关于牡丹亭·劝农》(以上《牡丹亭》论析);朱万曙《明人对〈牡丹亭〉的评点批评及其传播功用》、根ヶ山彻《徐肃颖删润玉茗堂丹青记新探》、江巨荣《才子牡丹亭对理学贤文的哲学、历史和文学批判》、商伟《一阴一阳之谓道——才子牡丹亭的评注话语及其颠覆性》、奚如谷《论才子牡丹亭之西厢记评注》(孙晓靖译)(以上《牡丹亭》评点);宇文所安《牡丹亭在桃花扇中的回归》、蔡九迪《重身与分身——明末戏曲中的“魂旦”》(李雨航译)、史恺悌《挑灯闲看冯小青——论两部冯小青戏曲对牡丹亭的“拈借”》(戴联斌译)、华玮《从续牡丹亭看清初对牡丹亭的接受》、大木康《读临川梦》、刘梦溪《牡丹亭与红楼梦——他们怎样写“情”》、王德威《游园惊梦,古典爱情:现代中国文学的两度“还魂”》(以上《牡丹亭》的回响);陆萼庭《“游园惊梦”集说》、洪惟助《从挠喉捩嗓到歌称绕梁的牡丹亭》、周秦《沈汤之争的历史观照》、李惠绵《审音鉴古录·牡丹亭折子戏的改编与表演》、郑培凯《梅兰芳对牡丹亭的诠释》、王安祈《如何检测昆剧全本复原的意义》、林鹤宜《从“惊梦”、“寻梦”到“如梦之梦”——谈古今剧场两个居然照应的时空观》(以上《牡丹亭》与剧场艺术)。

  台湾女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华玮博士多年来着力于《牡丹亭》的版本研究。她在《论才子牡丹亭之女性意识》中指出:清雍正年间“笠阁渔翁”刻《才子牡丹亭》是一部内容特殊的《牡丹亭》评注本。此书之女性意识与它的情色主题不只密切相关而且同样突出。批者深刻体会杜丽娘的慕色心理,将一化为多,正视性欲与身体经验于女子人生之重要,对于情色强调其正当性、自主性以及男女平等,勇于挑战礼教父权。同时,批者也经常不忘借题发挥,往往超出《牡丹亭》文本含义,以宣扬女性之才智与领导能力不让于男性。批者虽然一方面认同女性作为“人”,与男性有同等的价值,另一方面则相当关怀女性的特殊人生境遇与生活福祉。这种女性意识的凸显,与清初的社会环境,批者个人的思想背景,以及阅读市场女性读者的需求都有关系。

  华玮博士力邀大陆学者、复旦大学江巨荣教授联袂点校《才子牡丹亭》,并于2004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此据美国柏克莱大学藏本,录《牡丹亭》原剧及批注序文、批语、附录文字等,刊行面世。《才子牡丹亭》是一个独特而罕见的《牡丹亭》评本;批者是清初学者吴震生(号笠阁渔翁)和他的妻子程瓊;此笺注本的特点是广泛引据文史,有其相当的史料价值;而其中心思想是“色情难坏”,对禁欲主义进行批判,对封建礼教予以反诘,还涉及其他的社会关怀。无疑,对《才子牡丹亭》的正确评价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江巨荣、华玮在该书“导言”中指出:

  《才子牡丹亭》的内容很复杂。它既表现为晚明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又表现出这种思潮的极端化。它既发扬了《牡丹亭》的思想光彩,又对作品作了许多曲解和伤害。它既有不少深刻见解,真知灼见,又有许多奇谈怪论,胡言乱语。可说是精英杂陈,良莠互见。但无论是精华,是糟粕;是优长,是局限、缺陷,它终是一部规模最大,评点最系统,资料最丰富,方法最特别的《牡丹亭》评点之作,是古代戏曲的第一奇评。它不仅对汤显祖与《牡丹亭》研究,而且对清代思想文化的研究都不无裨益。

  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召开了多次汤显祖研究的学术会议。2000年夏,在北国滨海城市大连,举行了纪念汤显祖诞辰4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汤显祖的故乡也开展了抚州撤地设市暨汤显祖诞辰450周年纪念活动。次年8月在浙江遂昌召开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2006年9月,相继在抚州和遂昌,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2月,南昌大学召开了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1年4月,遂昌举行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高峰论坛暨汤显祖和晚明文化学术研讨会。2012年9月,江西举办了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学术论坛。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16年隆重纪念世界三大文化巨人——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可以预料,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必将在21世纪的国际讲坛与舞台上得到“还魂”与“回生”,汤学必将成为国际性的显学。

  (本文为2007年12月苏州“第四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刊周秦等主编《中国昆曲论坛2007》,古吴轩出版社,2008年12月)

  §§第二章 红学一束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