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节 从汤显祖诗、剧见葡占澳门风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泱泱大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以来居住在澳门或曾经到过或关注着澳门的中国诗人,都向这片祖国的神圣领土倾注过自己的满腔热情。汤显祖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揭露官场黑暗,抨击朝廷弊政,因而得罪当朝权贵,触怒神宗皇帝,由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任上贬谪广东徐闻县典史。一腔爱国热血受到打击,汤显祖心里自然有些不满和沉郁。但当年十一月赴任途中的澳门一游,澳门旖旎的风光、繁荣的景象、淳朴的民风使他诗兴大发。作为最早到过葡占澳门的中国文人,汤显祖的诗文弥足珍贵。这是关于澳门的最早文学记录,也是记载澳门中西交往的最早文献之一。

  《玉茗堂诗》卷十一收有汤显祖所写有关澳门的诗四首:《听香山译者》(二首)、《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香岙逢贾胡》。诗歌作为文学作品,诗人在创作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氛,使后人往往能透过他们的心声看到历史的真相。汤显祖在这组诗中有对葡国商人、葡国少女的描绘和对当时中葡贸易繁荣之状的描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明代中叶葡占初期的澳门风情。

  《香岙逢贾胡》一诗中写道:

  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

  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

  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开始,葡萄牙人强行租占澳门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据点,距汤显祖到澳已有三十八年。汤显祖在澳门(即诗中的香岙)遇到外国商人(贾胡),故以此为题作诗,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他对澳门繁华景象的赞美和对眼前的现实社会不理解的矛盾心理。在澳门,没有封建社会传统的农桑经济活动,有的只是峨冠博带、华衣美服的商人和数不清的高大商船;在澳门,明珠、白玉等奇珠异宝的交易非常频繁,以至河上海上都染上了珠宝气,让人莫辨星光与月光。汤显祖在诗中真实记录了他在澳门遇到贩运珍异珠宝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居澳葡人不事耕种,依赖海外贸易为生的情形。诗句异常美丽,但感情却很浮泛。16世纪下半叶,正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依靠不平等贸易关系巧取豪夺,正是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国家积聚资本、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之一。诗人当然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澳门的社会现实与封建文人的社会观反差实在太大了。诗人来到澳门,带着敏锐新奇而又不离乎中国本土文化的目光,来看待他所见到的西方事物。汤显祖见到的这个“贾胡”,显然是一个在生意场上得心应手、积资钜万的来自大西洋沿岸的大商人。“贾胡”航行海上,往来于世界各国,以贸易手段获致巨富的情状,于此诗可见。

  当中国内地一直以传统的聚族而居为天伦之乐,而香山乃至番禺人,却不惜抛下家乡和妻小,乘坐十天的海船到真腊(柬埔寨)做生意。汤显祖写于同时的另一首诗《看番禺人入真腊》,就真切地描绘了这一情形:

  槟榔舶上问郎行,笑指贞蒲十日程。

  不用他乡起离思,总无莺燕杜鹃声。

  汤显祖反映当时澳门海外贸易的诗还有《听香山译者》二首,记述从香山译者听到的海外经历。上首叙述海舶在南海各国辗转贸易的情形:

  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

  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

  香山应指香山岙,为澳门的别称。译者又称通译或通事,指明代经官方许可,在中外贸易中传译言语、居间贸易的人物,明末多活跃于澳门。这位香山译者所叙述的海舶,并非通常一桅只有一帆的中国海舶,而是一桅数帆、桅多帆众的西洋蕃舶。据清人屈大均(1629-1696)《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洋舶》条所载,蕃舶上设有神楼,应为供奉耶稣、圣母及其他具有航海保护神职能的神祗之处。这艘西洋蕃舶大约以在神前祈祷、占卜的方法来决定船只的去留和航路,按照占卜的结果,先在南海古国三佛齐的港口寄碇停留,然后驶往马来半岛霹雳河口外的九州山,采购龙涎香及其它香料。从诗中可知明代来自西洋的航海者,与信奉妈祖等神祗的中国航海者一样,依靠仿佛存在于冥冥之中的航海保护神来指引航路。明代出入澳门港口的葡萄牙大商船,可以从这艘海舶找到它的原型。

  以上诸诗,以简括明了的笔触,勾勒出外国商人和商船的豪华气派及进行珠宝交易等情景,为我们留下了中西交通史、贸易史上的生动可行的记录。

  《听香山译者》的下首则叙述了葡国少女(花面蛮姬)的美丽动人:

  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

  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无疑是描写西洋少女诸诗中最早的一首。清康熙年间满族诗人斡鹄的笔下则这样描写西洋少女:“楼头一见已魂销,性本聪明态本娇。时嚼槟榔还默默,玲珑玉质透鲛绡。”(《澳门番女歌》之一)可与汤诗参读。

  汤显祖还在《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一诗中反映了明朝皇帝在澳门采购鸦片(阿芙蓉)的事实:

  不绝如丝戏海龙,大鱼春涨吐芙蓉。

  千金一片浑闲事,愿得为云护九重。

  当时航路受季风限制,由印度和马六甲海峡东来的船舶都在春夏两季到达,所以说是“春涨”。结尾二句诗人对当朝皇帝作了极为委婉的讽喻。果然不到三十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即帝位后病危,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献的一颗“金丹”红丸(据说用鸦片制成),次日便死亡。即此一端可见服用鸦片在当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小。汤显祖的这首小诗带有敏锐的时代感,可以说毫不亚于后来清代道光年间林则徐(1785-1850)的二位好友:龚自珍(1792-1841)在鸦片战争前夕的那首同题材七绝《己亥杂诗·津梁条约遍南东》;以及黄爵滋(1793-1853)于1838年向清廷上《严塞漏厄以培国本疏》,力陈鸦片的危害,请求道光皇帝下令禁烟。

  澳门奇遇留给汤显祖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这在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问世的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可以找到佐证。剧本的第六出《怅眺》,描述书生柳梦梅到澳门求见钦差苗舜宾;第二十一出《谒遇》,着意安排书生柳梦梅在澳门参观赛宝会。所谓赛宝会,相当于今日的商品展销会。他在[亭前柳]一曲中把香山岙(澳门)比作“真珠窟”:

  三宝唱三多,七宝妙无过。

  庄严成世界,光彩遍娑婆。

  汤显祖通过剧中华丽的唱词,描绘香山岙和多宝寺的多姿多彩。《谒遇》一开头[光光乍]曲即写道:

  一领破袈裟,香山岙里巴。

  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

  《牡丹亭》第二十二回《旅寄》,柳梦梅还说道:“香山岙里打包来”,“五羊城(即广州)一叶过南韶(今曲江)。”澳门之行对于汤显祖,印象可谓深矣。

  澳门位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南一百二十里,明清两代属广州府香山县管辖,故剧中称其为“香山岙(闽粤沿海称山间平地为岙)”;“巴”即寺庙,指的是澳门耶稣会圣保罗教堂(SanPaolo),中译三巴寺,汤剧中称多宝寺。诗人来到教堂林立的澳门,面对着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的天主教堂,特别是为澳门教堂之冠的三巴寺,发出由衷的惊奇与赞叹。

  凡是1591年汤显祖游历澳门时的所见所闻(见到海商、番回与通事等情景),在这出戏中都再次重现了。可以认为,澳门不但是一个重要的东方贸易港口,而且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也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原载《光明日报》2003年6月25日“文学遗产”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