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汤显祖戏曲对屠绅小说的影响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谓《牡丹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写尽至情。《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渴望爱情而丧身,因获得爱情而复活,真可谓“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成为后世评价言情文学的楷模。在汤显祖之后,戏曲上遂形成了学习临川风格的“玉茗堂派”,从中晚明一直到清中叶。同样,汤显祖的创作对小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清人王士祯在评点《聊斋志异·连城》时说:“雅是情种,不意《牡丹亭》后,复有此人。”将《连城》与《牡丹亭》并列;冯镇峦则在此评后加评,认为《连城》较《牡丹亭》有过之:“牡丹亭》丽娘复生,柳生未死也,此固胜之。”纵观有清一代,追步汤显祖的文学家不乏其人,清中叶的文言小说家屠绅就是其中之一。屠绅酷慕汤显祖,“为文则务为古涩艳异,晦其义旨”。其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深受汤显祖戏曲的影响。其中《梅自然》、《獠僵卧》二篇,更是刻意效法或脱胎汤氏《牡丹亭》、《南柯记》的作品。

  一、《六合内外琐言》所受汤显祖的影响

  屠绅(1744-1801),字贤书、笏岩,号磊砢山房主人,亦署黍余裔孙、竹勿岩道人,江苏江阴人。屠绅出身农家,资质聪颖,年十三(1756)入县学,年十九(1762)中举,次年(1763)进士及第。年三十(1773)署云南师宗县知县,年四十四(1787)迁寻甸州知州,年五十三(1796)任广州府通判。嘉庆六年(1801)在京候补,因酒色暴卒于客寓,享年五十八岁。交游有洪亮吉、黄景仁、张问陶、赵味辛、金捧阊、陆祁生、师范、陈伯玉、吴锡麒等著名的学者文人。据载,屠绅在知县任上治民刻酷。在云南期间曾五次充任乡试考官,颇称得士。为官清廉,豪放嫉俗。

  屠绅少有文名,企慕汤显祖的为人和作品。所著除《六合内外琐言》外,还有著名的文言长篇神魔小说《蟫史》二十卷,《鹗亭诗话》一卷,附诗一卷。诗作多散佚,有《笏岩近稿》等,未知是否存世。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称屠绅为诗有隽才,其诗如“栽盆红药,蓄沼文鱼”。

  文言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全书二十卷,初名《琐璚杂记》(又称《璅璚杂记》、《蛸璚杂记》),初版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时屠绅年五十岁。全书一百六十五篇,篇后各有评语一至二则。参加作评的有数十人之多,多为当时的学者名流,如洪亮吉等。其中还有一些满族文人,如曾为和邦额《夜谭随录》作评的兰岩(恭泰)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此书“故作奇崛奥衍之辞,伏藏讽喻,其体式为在先作家所未尝试,而意浅薄”。大体上把握了此书的某些艺术特点,并看出了其独创性。但评价未尽公允。倒是清人陆祁生的哀屠绅诗“游戏文章都奥衍,猖狂意气是酸辛”等句,道出了书中的“猖狂”、“酸辛”的意味。

  《六合内外琐言》确有“奇崛奥衍”之处。作为一部志怪篇小说集,此书多非一般的故事体或记传体的传奇小说,而是一种出以鬼神怪诞方式的隐喻、象征小说。其形象和情节,往往别有含义,不能使人一目了然。如《海市舶》一篇,写一个人在东海鳌背上生活了数十年,受尽了颠簸惊恐之苦。作者的用意不是要写一篇什么海上奇谈,而是隐喻宦海风波。联系到屠绅所敬仰的前辈剧作家汤显祖,在他的《临川四梦》后“二梦”——《南柯记》和《邯郸记》:“淳于棼树下蚁穴奇遇”,透过一层佛教的烟雾,写了一个曾经风云一时、建功树绩的豪侠人物,后来却被官场所摄,由堕落沉沦到失势被逐的悲剧;“痴卢生宦海沉浮”,则诉说的是一个痴迷功名却屡试不中的穷儒钻营有术、荣辱无常的梦中宦海生涯。汤氏之戏曲与屠氏小说,其主旨何其相似!

  《六合内外琐言》具有“衍古”性,喜好用典,所写的人物和情节往往是由前代故事生发出来的。所用的典故,不仅出自经史子集等书,还有许多来自上古神话、晋唐小说等。这一点与汤显祖的创作也很类似。《临川四梦》中,除《牡丹亭》出自明代拟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外,其它三部都源于唐人小说:《紫钗记》(及其前身《紫箫记》)取材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南柯记》取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则取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六合内外琐言》中的形象系列,虽仍属于志怪、传奇小说范畴,但多师心独创,不落前人窠臼,乍一寓目,也许会觉得佶屈聱牙,不知所云,给人以一种怪诞而又朦胧的艺术感受。但只要仔细披读,也不难明白并有所获益。特别是某些内容较为深刻的作品,还颇耐玩味。

  从总体上看,《六合内外琐言》并非一般的讽喻、劝惩之作,而实在是一部关心国运民生、伤时骂世、指奸责佞的“孤愤”之作。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一样,书中的大多数作品触及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黑暗腐朽现象,对贪官污史尤多指斥。这种指斥,主要集中在贪、酷、淫等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和道德沦丧,及其对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

  屠绅宦海浮沉,对于清王朝盛极而衰、人民生计日窘、阶级斗争日趋尖锐这样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是有深切感受的。出于对国家前途、人民疾苦的关切,他在书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汤显祖笔下,《牡丹亭》对于“情”的渲染和“情”以格“理”的哲学深度的开掘固然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而像《邯郸记》那样带有强烈批判精神并表现出惊人的敏锐性和深刻性的讽世之作,作为封建末世“挽歌”的“序曲”,也堪垂千秋。屠绅小说受汤显祖戏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用以下二例说明之。

  二、《牡丹亭》与《梅自然》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整个题词,强调了一个“情”字。《牡丹亭》写杜丽娘在游园时,梦见了自己理想中的男子柳梦梅,醒后日夜思念,以致生病,病中把自己的真容画下,然后死去。三年之后,复生成人,与柳梦梅终成眷属。汤显祖认为,“情”有巨大的力量,它不受任何约束,能冲破种种枷锁,因而是不可遏制的。

  生平酷慕汤显祖之为人的屠绅,在他的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中也塑造了这样一个冲决一切力量的、超现实的人物梅自然。《梅自然》在艺术构思上模仿《牡丹亭》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主人公姓梅,便直接从《牡丹亭》里的“情种”柳梦梅派生而来。梅自然,即“煤自燃”,即是说明“情”是本能的、发自内心的,也是不可扑灭、不可战胜的,更是不能用常理去衡量的。所不同的是,汤显祖写的天下最有情的杜丽娘是美丽女子,而屠绅写的却是英俊少年。但杜丽娘“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梅自然“在煤窑中,死十年而生”;杜丽娘“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梅自然“年二十矣,尚孑立未有室也”。不是抄袭,便是暗合。汤显祖在《题词》中云:“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为了表现情,可以出现超现实的情节,不必拘泥于常理,不要为生活真实所局限。《牡丹亭》是这样,《梅自然》也是这样。

  梅自然是“家在陶穴中”,“取炭食之”而长大的少年,他“吞炭能言,知嗜欲”,与常人一样,自然也就有七情六欲。所以,当他遇到“年及笄矣,红过夭桃,白欺艳雪”的女子后,这种情爱便不可遏制了。文中写到“妩媚非常”的梅自然“见女目逆而送”,而“女亦笑焉”。一个含情脉脉,一个暗送秋波,安能不产生感情?女子在父母怪梅自然“食炭之说”,辞却其求婚之请后,便“疾作,大呼非自然医治不活”。而梅自然在后来冷天师向他“责供状”时,对曰:“女不应顾我而笑,故魅之。”梅自然带走及笄女子,这是“情”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里,作者着重强调的是“情”的巨大力量。

  与汤显祖一样,屠绅崇尚的是人的本性。文中的主公表白:“自号梅自然,即煤之义也。”除此之外,我以为还有“媒”之意。梅自然与女子的恋爱,没有第三人从中穿针引线(《西厢记》里尚有红娘),完全是一见钟情;要说有媒人,便是他们自己。所以,这种情是男女之间自然(男主人公就叫自然)而合理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

  与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戏曲《牡丹亭》一样,《梅自然》不是一般的爱情小说。作为志怪与言情相糅合的作品,《梅自然》虽然歌颂了男主人公“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感人至情,但更含蓄更隐约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情”与封建正统观念“理”的势不两立。屠绅在这里显然是借鬼神来针砭时弊。作品中的冷天师无疑是作为“以情抗理”的梅自然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他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以“理”制“情”、压抑情爱、压抑人性的封建势力的代表。这位“冷面”天师,以“冰霜之法,不为梅自然所熔,卒以擒灭”,以冷治热,以冷酷的“情”压制自然的“情”。这种象征主义手法最好不过地证明了“情”与“理”的冰炭不相容。

  虽然,在“理”的强大压力下,梅自然与女子的恋情被活活拆散了,梅自然的追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这种超乎生死的男女之情,却显示了它冲决一切的力量。“得自然所遗盒,内和炭屑焉,冷愕然曰:‘此物难治矣!’”世间只有情难诉,世间只有情难治!在“情”的巨大力量面前,“理”显得多么藐小与无能!

  屠绅与汤显祖一样,讴歌和向往“有情之天下”,用以反对理学家们所维护的封建秩序,批判了腐朽不堪的假道学,这是他的积极思想之所在。在这一方面,他私淑汤显祖,得汤氏真髓,是值得称道的。

  三、《南柯记》与《獠僵卧》

  志怪小说所反映的现实主义内容,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是以记怪为特点,往往通过浪漫主义手法传奇述异、反映时事、讽刺人物。屠绅“生平慕汤显祖之为人……为文则务为古涩艳异,晦其义旨”。如果说,他的《梅自然》是刻意效法汤氏的杰作《牡丹亭》,那么这篇《獠僵卧》就是脱胎于汤氏的另一部佳作《南柯记》了。

  汤氏的这部戏曲出自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淳于棼屋子南面有一棵老槐树,一天,他在树下睡觉,梦见被人引进“大槐安国”,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余年。后敌国入侵,他抗敌失败,公主也死了,遂遭疑忌被国王送回。醒来在槐树下,发现一个大蚂蚁窝,有个螳螂正在吃蚂蚁。原来在槐树南枝下的蚂蚁窝即南柯郡。

  《南柯记》虽取材于唐人小说,但却明显地带有当时现实社会的种种痕迹。它以“大槐安国”的蚂蚁世界为背景,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任人唯亲、争权权利、穷奢极欲、尔虞我诈、无事生非、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种种丑态,表现了汤显祖对封建官场中广泛存在着的一系列丑恶现象的极度蔑视。

  屠绅笔下的《獠僵卧》,则写宠生梦中游历“旁风国”的所见所闻。这也是一个以“小人”、“虮姓公族”、“黑白蚁”、“蜗角蛮触”、“萤火人”等组成的异域世界。作者以“人鬼殊途同理”的创作原则,用鬼怪世界来影射人世,用梦幻和异境的形式批判世风,由虚幻的异境,表达了对污浊现实的厌恶和反感。

  文中最可贵之处是刻画了一个虽面貌丑恶却富有反抗精神的“獠僵卧”形象,面对吃人肉喝人血的“国君”,他置生死于度外,公然抵制和反抗。无疑,作品一方面暴露了统治者的暴虐和凶恶、专横与残酷,另一方面则通过鬼怪的形式,表达了一种积极、进步的思想,即对暴政的反抗、对英雄人物的歌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品借庞生之口谴责“国君”的“惟师中少仁义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重民轻君的“民本”思想和政治观。

  文中描写处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写獠僵卧被“群沥其血于榼,以进王。王歠之而甘曰:‘此吾国中酿也。’”。它通过鬼怪世界来写现实,体现了作品积极的思想内容。其中悲剧的现实,则完全是现实主义的,而结局(所谓“僵卧獠扑杀我兵数十,擒壮士数十,畀之火军中,皆鸟兽散”)则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黑暗统治的积极解脱,它无疑也是人民群众理想和愿望的体现,因而是浪漫主义的。它说明人民并未在苦难中沉沦,而是在不断的斗争之中。这种深化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批判的内容,正是志怪小说最宝贵之所在。

  从这篇《獠僵卧》可以看出,屠绅小说确好以古涩的文字,写荒诞的内容,正如鲁迅所说,“特缘勉造硬语,力拟古书,成诘屈之文,遂得掩凡近之意”,所以,其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不如他所敬仰的前辈汤显祖。

  《六合内外琐言》问世后毁誉不一。晚清著名文学家谭献在评定乾、嘉以来文言小说的次第时,曾将本书列为第一。“五四”以后,有些学者认为屠绅小说炫才耀学,对其持否定态度。文学史家郑振铎就曾指责本书“怪诞无聊”。这是用通俗小说的标准来衡量隐喻、象征体的文言小说,实在是一种苛求。实际上,《六合内外琐言》的内容并非都是浅薄无聊的,从许多作品的倾向看,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是值得注意的,小说于文学史、社会史、文化史各方面都有着值得重视及参考的地方,总的影响也是积极的、进步的。小说的内容与乾嘉时政紧密相关,其批判人物、讽刺现实,可作为正史的补充,亦值得我们做进一步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原载《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收入萧相恺等选编《夏敬渠与屠绅研究论文选萃》,凤凰出版社,2012年7月)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