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一 罗振玉学术活动编年

  1866年(同治五年) 1岁

  六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淮安。

  1869年(同治五年) 4岁

  从长姊认字。

  1870年(同治五年) 5岁

  入塾。

  1880年(光绪六年) 15岁

  初学制印,购汉私印一,为有印癖之始。

  1881年(光绪七年) 16岁

  三月返里,赴绍兴应童子试,入县学第七名。在杭州谒郡庠,手拓堂壁阮元所摹天一阁石鼓文,摩挲西湖诸山石刻,为癖金石刻铭之始。

  得识前辈学人桐城吴康甫(延康)、乌程汪谢城(曰桢),吴康甫贻以古琴拓本四纸;汪谢城呼与谈学,奖惜备至,以手辑《荔墙丛刻》为赠。

  1882年(光绪八年) 17岁

  赴浙应乡试,途经扬州购石刻拓本十余纸,为收藏墓志之始。

  始读《皇清经解》,以一岁之力,读之三周,观象授时、畴人传等虽不能解而强读之,从而稍知读书门径。

  始治金石文字之学,赁碑校勘《金石萃编》。

  1883年(光绪九年) 18岁

  辗转购得淮安古冢新出古镜一,为搜集古文物之始。

  冬,始识翰苑世家周至路山夫(岯),纵谈金石考订之学,订忘年交。

  1884年(光绪十年) 19岁

  始辑《淮安金石仅存录》。

  著《读碑小笺》一卷(1908年木刻本),记校碑所得,为著书之始。

  著《存拙斋札疏》一卷(1887年木刻本),集小小考订。后,德清俞曲园(樾)曾采其语入《茶香室笔记》;1887年汪梅村(士铎)作《存拙斋札疏跋》说“其书不盈一卷,而考证极多精核”。

  1885年(光绪十一年) 20岁

  继续赁碑,与兄佩南(振韵)共同校读。

  成《金石萃编校字记》一卷(木刻本)。

  《寰宇访碑录校议》一卷(后改名《寰宇访碑录刊谬》刊于《行素草堂金石丛书》第廿四集),校正《寰宇访碑录》三百余则。

  1886年(光绪十二年) 21岁

  撰《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新校正》二卷(刊于《国学萃编》)。

  1887年(光绪十三年) 22岁

  撰《俗说》一卷(见1941年《贞松老人遗稿甲集》)

  辑古籍中的方言俚语,前人所未录者。

  又《皇甫士安〈高士传〉辑本》一卷(见1915年《雪堂丛刻》)。

  1888年(光绪十四年) 23岁

  始与山阳邱于蕃(崧生)订交,研讨词章金石书画。

  得阮吾山(蔡生)《风雅蒙求》稿,以示路山夫与邱于蕃,路、邱各作序、跋,醵金刻行之,为谋传刻前人遗著之始。

  1889年(光绪十五年) 24岁

  校《陈书》。

  1890年(光绪十六年) 25岁

  邱于蕃荐馆山阳刘氏,为童子师。始校雠《纪元编》,订正百数十处,别为《考异》一卷(后递有增订,1925年东方学会刊印)。

  撰《毛郑诗校议》一卷(刊于《国学萃编》)。

  1891年(光绪十七年) 26岁

  山东河患,著《治河论》,驳不与河争地说,与丹徒刘铁云(鹗)《治河七说》宗旨多符,二人订交。

  撰《眼学偶得》一卷(木刻本)。

  《干禄字书笺证》一卷(见1941年《贞松老人遗稿甲集》);《梁、陈、北齐、后周、隋五史校议》五卷(1903年刊)。

  辑《淮阴金石仅存录》《附录》《遗补》各一卷(刊于《小方壶斋丛书》)。

  又删厘累年文字成《面诚精舍杂文甲编》一卷(木刻本)。

  1892年(光绪十八年) 27岁

  始治谱系目录之学。

  成《新唐书世系表考证》一卷(未刊)。

  《唐书艺文志校议》二卷(未刊)。

  《三国志证闻校记》三卷(刊于《雪堂丛刻》)。

  《元和姓纂校勘记》二卷,《佚文》一卷(刊于《雪堂丛刻》)。

  1893年(光绪十九年) 28岁

  馆山阳邱氏。送弟子经(振常)赴绍兴应试,识越中名宿李越缦(慈铭),相与论学。

  撰《补寰宇访碑录刊谬》一卷(《行素草堂金石丛书》第三十六辑)。

  又《再续寰宇访碑录》二卷(《面诚精舍》校印本)。

  校订长兄佩南《碑别字》五卷。

  1894年(光绪二十年) 29岁

  冬,移馆丹徒刘氏,授渭清、铁云诸子读书。究心时事,读兵家言。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30岁

  研读江南制造局译籍,始有以西人学术为中学之助的思想。邑中拟开西学书院,聘任教授舆地、财务(又聘刘渭清教授算学、外语),因无从筹费而止,仅设一算学义塾。是年致书友人徐以逊(维则)、蔡鹤庼(元培),谋设学堂。

  辑辛卯以后文字为《面城精舍杂文乙编》一卷(1895年刊)。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31岁

  至上海,读中西农书,与蒋伯斧创学农社,学农社延藤田剑峰译农书。设农报馆,出版《农学报》译各国农学书籍、杂志。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旬刊,每期约二十页。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32岁

  刻行无名氏撰《黔蜀种鸦片法》一卷,作《跋》斥广种鸦片可挽利权之说,提出官绅协办,逐步将烟田改桑田,同时立茧厂,发展织造。与蒋伯斧联名致函南通张季直(謇),谈为农学社物色开垦、试种人才,及为杭州蚕局请教习事。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33岁

  创东文学社于上海,举私债充校费。举剑峰为教务,邱于蕃任校务,此社首开风气,入学者众,添聘田冈(岭云)、诸井(六郎)、船津(辰一郎)等任义务教员。

  湘抚义宁陈右铭(宝箴)举应经济特科;浭阳端忠敏(方)以书问兴农措施之方,从此订交。始识祥符周季贶(星诒)、嘉兴沈子培(曾植)、海宁王静安(国维)。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34岁

  东文学社影印日本那珂通世支那通史,王静安代作序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35岁

  秋,从上海至武汉,应张之洞邀,总理湖北农务局兼农校监督。稍后,招毕业于东文学社的王静安、樊少泉任日籍教习译员。

  成《置杖录》一卷(刊《贞松老人遗稿丙集》1947年),收录历年笔记所得。

  又《农事私议》一卷,附垦荒裕国策(1900年刊)收录累年所作论农文字。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36岁

  在鄂创《教育世界》,移译东西方教育规制学说,为我国教育界有专门刊物之始,总计出一百一十六期。暑假返沪,辞湖北农务局之职,张之洞再委任江楚编译局之职。奉两江、湖广两督命,东渡日本考察教育。

  编印历年所译农书,为丛书百部,以任农馆、学社经费,销行甚畅。

  辑《金石书录》一卷(《贞松老人遗稿丙集》)。

  刊《碑别字补》五卷(1901年于鄂)。

  在鄂颇与宜都杨惺吾(守敬)、会稽张硕卿(寿康)讨论金石目录之学。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37岁

  一月自日本返沪,清缮考察笔记为《扶桑两月记》一卷。为江鄂会奏拟学制稿,会奏受阻,辞江楚编译局职。

  三月应苏抚恩棠(寿)招,赴苏订中学堂课程。上海南洋公学增设东文科,应昆陵盛吉荪(宣怀)聘任监督,藤田剑峰为总教习,诸生勤学,成绩可观。

  在日本识河井荃庐(仙郎)、日下部鸣鹤(东作)等学者,纵谈金石之学。

  始名所居为“唐风楼”。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38岁

  本年刘铁云携眷归沪,住所与罗宅相邻,罗、刘二氏经常一道鉴赏、讨论金石书画等文物。夏,罗氏为之墨拓,促其出版《铁云藏龟》,秋八月为序,九月刘铁云自序,十月抱残守缺斋石印面世。

  十月粤督西林岑云阶(春煊)聘充两粤教育顾问,粤书价廉,尽薪金所得购南海孔氏岳雪楼藏书,为毕生藏书之始。

  影印《郑庵所藏封泥》(后知非郑庵藏,是潍坊郭民所藏,收入《齐鲁封泥集存》)为最早著录封泥的专书。

  1904年(光绪三十年) 39岁

  以在粤无所事事,暮春辞,归沪。端方聘为江苏教育顾问,在苏州创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学堂设讲习科、速成科。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40岁

  四月,学堂加设体操专修科;五月,讲习科、体操专修科学生毕业;七月,招初等本科生;八月,设附属小学。学堂初具规模。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41岁

  奉调学部,入京。辞江苏师范学堂监督职,《农学报》、《教育世界》停刊。九月赴直隶、山西视察学务。学部讨论国学存废,力争保存国子监。成《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一卷(1907年刊),收录金石题记百余则。

  始名所居为“玉简斋”。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42岁

  视察河南、山东、江西、安徽四省学务。应答张之洞在湖广设存古学堂事,提出在各省设国学馆,内分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三部。学部考试留学生,出任考官。

  冬,于厂肆购古俑二,引起对出土明器的重视。始校唐昭陵碑。

  刊《唐风楼藏墓志目录》一卷,收录五百余件墓志目录。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43岁

  相继任殿试襄校官,学部考试襄校官。冬,奏属参事官。始探究甲骨真实出土地。言于张之洞,保存内阁大库档案。

  成《俑庐日札》(刊《国粹学报》五卷一至十号)录近三年金石见闻。

  撰《昭陵碑录》三卷,《附录》一卷,计二十七碑,一碑最多要取校十余个版本,重加写定补正前人或至数百字。(1909年《晨风阁丛书》,又1914年自刻本附《校录札记》一卷、《校记》一卷、《补遗》一卷)

  1909年(宣统元年) 44岁

  闰二月,京师大学堂筹设分科大学,任农科监督,在西直门外钓鱼台建农校及实验场,1911年秋落成。

  五月,奉命赴日本考察农学,聘技师,访录秘籍。拜会日本学者菊池大麓、内藤虎次郎、桑原骘藏、狩野直喜、富冈谦藏等。成《扶桑再游记》一卷。

  返京会晤伯希和,始见敦煌古卷轴,致力于请学部或大学抢救余下的部分。

  成《敦煌石室书目及发现之原始》(1909年《东方杂志》六卷,第九期);《莫高窟石室秘录》(1909年《东方杂志》六卷,第十、十一期);《敦煌石室遗书》附斯坦因《流沙访古记》(王国维译);《唐折冲府考补》一卷;《隋唐兵符图录》一卷。

  校古写本《尚书》《周书》,成《校勘记》一卷;校录《沙州志》残卷,附《校录札记》一卷;得林泰辅寄赠《清国河南汤阴发现了龟甲兽骨》,始着手作答。

  1910年(宣统二年) 45岁

  遣厂友祝继先、秋良臣至安阳收购甲骨。

  作《殷商贞卜文字考》一卷(答林泰辅)。

  成《昭陵碑录补》一卷;《周易王弼注唐写本残卷校字记》一卷;《隶古定尚书孔氏传校字记》二卷(夏书、商书)。

  辑印《玉简斋丛书》凡二集七十二卷。

  始辑伯希和所寄敦煌卷轴影本,为《石室秘宝》十五种。

  1911年(宣统三年) 46岁

  始辑印《国学丛刊》及古写本罕见者。

  从收集的殷墟甲骨两万枚中,精选三千余片成《殷墟书契前编》二十卷(1911年《国学丛刊》刊出一至三卷)。

  嘱弟罗振常赴豫访殷墟遗物,振常成《洹洛访古游记》(1936年上海蟫隐庐石印本)记其所历。

  增补《傅青主先生年谱》。

  成《佚书丛残初编》;《罄室所藏玺印》八卷;《蒿里遗文目录》二卷。

  十月举家自北京赴日本,筑小楼署曰“宸翰楼”,是年编《宸翰楼丛书》。凡五种十八卷。

  1912年(民国元年) 47岁

  于日本京都净士寺町购地建宅,名曰“永慕园”,颜所居“殷礼在斯堂”,自号“商遗”以著述遣日。

  成《罄室所藏玺印续集》五卷;《唐折冲府考补拾遗》一卷。

  重编《殷虚书契》成八卷,付工精印。

  1913年(民国二年) 48岁

  辑《齐鲁封泥集存》珂珞版精印。

  又将伯希和邮致的敦煌卷轴辑成《鸣沙石室佚书》十八种,付工精印。

  作《补唐书张义潮传》一卷,以敦煌遗籍所见补《唐书》。

  成《西陲石刻录》一卷(1914年《雪堂丛刻》)。

  始与王国维考释、编定沙畹所寄的斯坦因所获汉晋简牍,整理成《流沙坠简》。

  续编《国学丛刊》古籍之外,间以新著,易名《雪堂丛刻》,相继共出五十二种。

  1914年(民国三年) 49岁

  著书完成有:《流沙坠简》三卷,《补遗》一卷,《补释》一卷;《殷虚书契菁华》一卷(1914年精印本);《芒洛冢墓遗文》三卷《补遗》一卷(1914年自刻本,1917年《唐风楼碑录》);《蒿里遗珍》一卷《考辞》一卷(1914年《永慕园丛书》);《西陲石刻后录》一卷(1914年《雪堂丛刻》);《秦金石刻辞》三卷(1914年《永慕园丛书》);《唐三家碑录》一卷;《四朝钞币图录》一卷《考释》一卷(1914年影印本);《历代符牌图录》二卷(1914年《孴古丛刻》);《瓜沙曹氏谱系》一卷(1915年《雪堂丛刻》);《高昌氏谱系》一卷;《续汇刻书目》十卷;《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四卷;《鹤涧先生遗诗》一卷,从画迹中辑明遗民莱阳姜实节诗。

  刊书有:影北宋天圣本《齐民要术》残卷(日本藏);日本古写本古文《尚书周书》(存二卷);日本古写本隶古定《尚书周书》残卷(存二卷)。

  编辑出版或开始编辑出版的丛书有:《孴古丛刻》、《永慕园丛书》、《宸翰楼丛书续编》、《云窗丛刻》、《吉石盦丛书》、《海东古籍丛残》等,总计出版书近六十种,一百三十卷。

  1915年(民国四年) 50岁

  年初(甲寅十二月)成《殷虚书契考释》。

  编辑出版《雪堂丛刻》五十二种,一百一十卷。

  返淮安祭扫,又访小屯,登龙门等,录其事,成《五十日梦痕录》(1915年《雪堂丛刻》)。

  另外著有:《铁云藏龟之余》一卷(1915年刊印);《汉晋石刻墨影》;《恒农冢墓遗文》一卷;《芒洛冢墓遗文续编》三卷,《续补遗》一卷(1917年《唐风楼碑录》);《襄阳冢墓遗文》一卷(1915年自刻);《广陵冢墓遗文》一卷;《吴中冢墓遗文》一卷;《三韩冢墓遗文目录》一卷;《石屋洞造像题铭》一卷;《龙泓洞造像题铭》一卷;《海外贞珉录》一卷;《赫连泉馆古印存》一卷。

  重订《汉石存目》二卷;《魏晋石存目》一卷。

  重印吴愙斋《权衡度量实验考》(发现于日本),并作序。

  1916年(民国五年) 51岁

  在京都殚心著述,每月必有得,著有:

  《南宗衣钵》一卷,取南宗山水画,分期研究,精选摹印各期代表作。

  《殷虚书契后编》二卷(1916年《艺术丛编》);《古器物范图录》三卷,附说一卷(1916年《艺术丛编》);《金石泥屑》二卷,附说一卷(1916年《楚雨楼丛书》;《历代符牌后录》一卷(1916《孴古丛刻》);《殷虚古器物图录》一卷,附说一卷(1916年精印本);《殷虚书契待问编》一卷(手写石印);《高昌壁画菁华》一卷;《石鼓文考释》一卷(1916年《楚雨楼丛书》),骈罗古今各本,校其异同;《古镜图录》三卷,《补遗》一卷(1916年《楚雨楼丛书》)选自千件墨本;《邺下冢墓遗文》二卷(1917年《楚雨楼丛书》)录六十余石拓本;《墨林星风》一卷;《赫连泉馆古印续存》一卷;《古明器图录》四卷;《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卷。

  本年还刊印了一批只见于日本的中国古籍有:六朝写本《礼记》子本疏义;古写原本《玉篇》言迄幸部残卷;宋本《东汉刊误》四卷;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日本古写本《悉昙字记》;北宋景佑本《天竺字源》;南宋本《文殊指南图赞》、《三藏取经诗话》、《三藏取经记》、《周密草窗韵语》。

  又校理刊印前人遗稿有:《古兵符考略残稿》,翁大年著;《续百家姓印谱》,吴愙斋著(稿本)。

  1917年(民国六年) 52岁

  编著及刊印的书籍有:

  《殷文存》三卷(1917年《楚雨楼丛书》)为最早的殷商金文专录;

  《梦郼草堂吉金图》三卷(1917年刊);《恒农专录》一卷,著录陶斋藏砖铭文二百三十三件;

  《芒洛冢墓遗文续补》一卷;《六朝墓志菁英》初编、二编(1917年影印);

  《两浙佚金佚石集存》一卷(1917年刊);

  《鸣沙石室佚书续编》;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三十种,包括《群经丛残》、《群书丛残》,各作跋尾,详论与今本之得失;

  《唐风楼碑录》十三种三十一卷;

  日本古写本《史记殷本纪》残卷;

  复宋椠本赵注《孟子》;

  元椠本《庐山记》;

  元椠本《国朝风雅》残本;

  明《永乐大典》宋吏部条法;

  钞本《黄山图经》;

  松江石本《急就章》;

  始编刊《雪堂砖录》四种及《四时嘉至轩丛书》。

  1918年(民国七年) 53岁

  主要著作与刊书有:

  《王子安集佚文》一卷(1922年重校录与《王子安集校记》合刊);《临川集拾遗》一卷;《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二卷(1918年刊)录序跋一百四十余篇;《万年少(寿祺)年谱》一卷(次年增订附录、补遗各一卷);《昭代经师手简》初编、二编,辑王念孙、王引之两世论学手简共六十余通;《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一卷;《二十家仕女图》一卷;《地券征存》一卷;《砖志征存》一卷;《云窗漫录》一卷;日本古写本《史记》残卷;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金石萃编未刻稿》王昶未竟之作,辑元碑八十八种,补《金石萃编》空白;编《嘉草轩丛书》十一种二十八卷。

  1919年(民国八年) 54岁

  三月携家返国,居津沽,著书、刊书有:《徐俟斋先生年谱》一卷,《附录》一卷(1919年刊);《雪堂所藏古器物图录》一编。

  刊《群经字类》一卷;《明三孝廉集》五种四十卷;《陶斋吉金录》八卷,《续录》二卷;作《与友人论古器物书》答蔡元培(收入《云窗漫录》)。

  1920年(民国九年) 55岁

  在天津建宅,名曰嘉乐里,办贻安堂售海东编印各书。并著有:《云窗漫稿》一卷;《雪堂书画跋尾》一卷;《雪堂金石文字跋尾》一卷,与《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合编成《永丰乡人稿》甲、乙、丙、丁四卷。

  作《录海外吉金》一卷;《宋元释藏刊本考》一卷。

  1921年(民国十年) 56岁

  主要著述有:

  《集殷墟文字楹帖》一卷,共百联,为集殷墟文字为联语之始,后又有续集。

  成《庚子褒恤录校记》一卷,《补遗》一卷;《补宋书宗室世系表》一卷。

  作《说文古籀补跋》。

  1922年(民国十一年) 57岁

  二月称贷京津间,得银一万三千元,从故纸商手中再次购回大库档案十五万斤。

  王国维为作《库书楼记》。容庚以著《金文编》请见,乃出所藏墨本倾助其辑补。

  成《凝清室日札》一卷;编《永丰乡人杂著》八种;乌程刘翰怡(承干)重刻诸城刘燕庭(喜海)《海东金石苑》,罗氏为辑《补遗》六卷,以名归翰怡。

  1923年(民国十二年) 58岁

  始自号“贞松”,得见魏正始石经《尚书》《春秋》残卷拓本,考证与经本古今异同。创办东方文化学会。著作有:《道德经考异》二卷,《补遗》一卷;《南华真经残卷校记》一卷;《抱朴子残卷校记》一卷;《列子残卷校记》一卷,以上四种皆为以敦煌本与今本互校的成果。

  《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存》一卷;《凝清室古官印存》二卷。

  刊《雪堂金石丛书》十种;印重校定《新疆图志》一百六十卷。

  1924年(民国十三年) 59岁

  八月入直南书房,鉴定内府古物,著有:

  《敦煌零拾》一卷;《雪堂藏古器物目录》一卷,分金、石、陶、杂四类共两千余件;《雪堂藏古器物图录》一卷;

  《魏书宗室传注》十二卷,《表》一卷;《帝范》一卷;《臣轨》《臣轨校记》各一卷;《贞观政要校记》一卷,《佚文》一卷;

  刊《史料丛刊初编》二十二种,皆大库史料新整理写定;

  校刊《货币文字考》四卷:《金石续编》二十一卷;

  编辑《东方学会丛书》初集三十种,四十九卷。

  1925年(民国十四年) 60岁

  编《敦煌石室碎金》;《玺印姓氏征》二卷,得姓千余,不见姓氏书者逾五百。

  《西夏官印集存》一卷;成《松翁近稿》一卷,共六十二篇,集庚申至本年所著;《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合章钰、高德罄、王季烈等作共四百余联;《重校订纪元编》三卷。

  增订《瓜沙曹氏年表》;《历代符牌录》二卷。

  编刊《高邮王氏遗书》七种,二十二卷。

  1926年(民国十五年) 61岁

  成《天发神谶碑补考》一卷;《蒿里遗文目录》十卷,《补》一卷。

  作《恒农砖录跋》,订正砖出灵宝之误说。

  本年多著文及补订旧作,如补正《补张义潮传》《补唐折冲府考》,又作瓜沙曹氏文书、昭陵陪葬碑、新罗高丽碑志、买地券等,跋尾数十则。

  1927年(民国十六年) 62岁

  二月刊行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三卷。

  五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罗氏为之作传,并组织编辑《遗书》。

  成《纪元以来朔闰考》六卷;《雪堂所藏金石文字簿录》一卷;《帝范校补》一卷。

  辑《丙寅稿》收录去年一年文字凡九十首。

  刊宋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以岳雪楼藏明钞本与张氏照旷阁本互校,补缺佚多页,并作校记。

  1928年(民国十七年) 63岁

  增订《碑别字》正、续两本共十卷,合为一编印行,附《雪堂校刊群书目录》共录古籍二百五十种九百零三卷。

  古金文中有不可拓墨的错金银文字和难以影照的封泥墨书、朱印文字,命五子福颐摹刻或摹写共二十种,编成《待时轩传古别录》一卷。

  摹印《古写本隶古定尚书真本残卷》,汇集敦煌石室所出及海东所见夏商周书。

  刊《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四集,凡四十三卷,《观堂外集》三卷。

  始辑《殷礼在斯堂丛书》,计三十种五十九卷。

  1929年(民国十八年) 64岁

  迁居旅顺,著、刊书目有:

  撰《汉石经残字集录》上卷,并陆续作《补遗》《续编》《三编》《四编》,次年合成《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二卷;作《蒿里遗文目录续编》一卷;《矢彝考释》一卷;《玺印姓氏征补正》一卷;《汉两京以来镜铭集录》一卷,附《镜话》一卷;《帝苑校补》一卷;《敦煌古写本毛诗校记》一卷;《宋椠文苑精华残本校记》一卷;《校定和林金石录》一卷;编《辽居杂著》收录本年上述著述九种。

  又《辽居稿》《丁戊稿》分别收录本年及丁卯、戊辰文字。

  1930年(民国十九年) 65岁

  成《贞松堂集古遗文》十六卷,五子福颐编次并释文;《本朝学术源流概略》一卷;《古器物研究议》一卷;《上虞罗氏支分谱》一卷;《金州讲习会论语讲义》六卷。

  又《辽居乙稿》一卷,集本年文字七十四篇。

  1931年(民国二十年) 66岁

  成《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三卷,与《贞松堂集古遗文》前后两编,共收录三代器一千四百七十八件,秦汉以降三百八十五件。

  《贞松堂藏器墨影》三卷,《续集》三卷;《古器物识小录》一卷;《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补遗》一卷。

  自传《集蓼编》一卷。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67岁

  成《高昌砖录》一卷;《辽帝后哀册文录》一卷;《附录》一卷;《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续补》一卷。

  重订《高昌氏谱系》一卷。

  增订《唐折冲府考补》一卷。

  编《辽海吟》一卷,集诗三十首。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68岁

  设库籍整理处,校刊、影印《清太祖实录稿》三种,皆出大库。编著有:

  《经义考补目》八卷,《校记》一卷;《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三卷;《松翁未焚稿》一卷;《雪堂所藏吉金文字》;《殷虚书契续编》六卷,选录甲骨拓本二千零一十六片。

  编《辽居杂著乙编》,收录庚午、壬申等年著述十种。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69岁

  主要编著有:《增订俑庐日札》一卷;《汉熹平石经集录续拾》一卷;《车尘稿》一卷,录一年来文字八十二篇;

  《唐折冲府考补拾遗》一卷;编《辽居杂著丙编》,集本年上述后三种著述及《古器物识小录》等;

  又《百爵斋丛刊》十四种二十八卷;

  库籍整理处刊《大库史料目录》。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70岁

  辑印《贞松堂吉金图》三卷(1935年墨缘堂印)。

  库籍整理处刊《史料丛编》初集十种,二集十二种,明季、国朝史料零拾各若干种。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71岁

  编《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1936年百爵斋印行)。

  编《明季辽事丛刊》四种凡十四卷。

  增订《唐宋以来官印集存》一卷。

  校刊《皇清奏议》六十八卷,《续编》四卷。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72岁

  成《姚秦写本僧肇维摩诘经解残卷校记》一卷(1937年《七经勘丛刊》);《唐书宰相世系表补正》一卷(1937年《七经勘丛刊》);《唐代海东藩阀志存》一卷(1937年《七经勘丛刊》);《国朝文苑》二卷(1937年《七经勘丛刊》);《唐折冲府补考附录》一卷。罗氏自1905年校补劳经原《唐折冲府考》,至1837年总计补证以外,补府九十,并入劳书,收入《百爵斋丛刊》刊行,署名:劳经原撰罗振玉校补《唐折冲府考》,本年所作未及并入,以单篇形式附录于后。

  命子福颐编《满州金石志》六卷,《别录》二卷。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73岁

  辑《碑别字拾遗》一卷;《后丁戊稿》一卷,集序、跋等文字八十二篇。

  《辽海续吟》一卷,集乙亥以后诗三十三首(刊《贞松老人遗稿》甲集)。

  增订《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计七经总得五千五百九十三言,校记一百八十言,合以序记,凡六千一百六十三言。

  抄杜诗、陆诗各百余首,付长孙继祖辑录前人评注,成《杜诗授读》、《陆诗授读》。

  指导长孙继祖通校《辽史》,成《校勘记》八卷。

  精选历代名人书法三十九种,分为贞松堂、百爵斋名人书法各三卷,寄海东精印,字迹如原大。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74岁

  成《石交录》四卷,疏记新旧石刻的转移存佚,杂以考订,未经著录及佚石孤本,并录其文。

  《宋本庐山记校勘记》一卷(刊《贞松老人遗稿》甲集),以宋本与元禄本、阁本互勘。

  《汉晋至隋墓志目》一卷;《五代宋元以来墓志目》一卷。

  辑印所藏敦煌石室秘籍为《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三集具竣,计初集十九种,为经注、历书、医方、卜筮书、户牒、佛曲等;二集七种,为道经;三集九种,为佛经。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75岁

  五月十四日卒于旅顺。本年著述有:

  《魏书宗室传注校补》一卷;《大云书库藏书题识》四卷(刊《贞松老人遗稿》乙集);

  又影印日本小川氏藏《日本古写本华严经音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