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海外视学

  1901年,罗振玉辞去湖北农务学堂之职后,张之洞又委任他襄办江楚编译局。当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共同设立江楚编译局于江宁,请黄绍箕、缪荃孙为总纂,罗振玉襄办。任命之后即派罗氏率两湖书院监院刘洪烈、自强学堂汉教习陈毅等六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又因为没有经济基础,教育难以振兴,所以还兼考察财政。

  这次考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四日动身,经长崎、马关、神户到达东京,再至京都。次年孟春经奈良、大阪、神户、长崎,于正月十二日抵达上海,历时两个月零八天。在东京先是师范校长嘉纳为讲教育,每日一小时,其余时间参观学校,访谈教育界知名人士等。所视察的学校有东京农科大学、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业学校、中学校、府立师范学校、私立女子职业学校、高等女子学校、美术工艺学校、济美寻常小学校等,每日将观看、考察所得一一笔录。回国后,山阳旧交张绍文曾将该笔记清缮为《扶桑两月记》,并在跋中写道:“记中于东邦教育,钩元提要,如指诸掌,且于财政、治体、风俗,稽考尤详。披览一过,不啻置身十洲三岛间也。”这本考察记于同年三月,由教育世界社石印出版。

  这次考察,首先是开阔了眼界,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例如《扶桑两月记》中谈到:

  闻客言,日本去岁商船学校诸生毕业学驾驶,舟行不远而沉没,学生数十人毕无踪迹……然后来投考入校,乃较多于前,此可见彼邦人之勇猛励学,遭失败而不惧,可敬可畏也。

  予尝与友人论人禽之界,在用外界之力与一己之力之分也,禽兽之力恃爪牙之力、羽翼之丰、蹄足之捷耳。人能以丝布为衣被,铸金铁为戈矛,服牛马以奔走,求知识于世界。

  盖取之于一身其力有尽,借助于外界其力无穷。世之欲成事业、成学问者,皆非借助于外界之力不可。

  日本实业多师法各国,如制茶、哺鸡皆聘中国人为教习,铅字印刷机器亦萨摩藩遣人就上海所购者,今则其技精出中国之上矣。又闻医术中之按摩法,西洋初无之,后自荷兰人得其法于日本,始传入欧洲。今西人按摩法乃远过东邦。冰寒青胜,前事可师,我邦人其勉旃勿耻学步也。

  可见这次走出国门罗氏深深感到,要振兴中国首先要求知识于世界,要学习的不仅有科学技术,还有教育制度,以及他们勇猛励学的精神,这是他回国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

  但还有另一方面。他在晚年写的《集蓼编》中,曾强调此行当记者有三件事。第一是日本外务大臣小村氏谈对中国留学生中革命思潮的恐惧。第二是日本贵族院议员伊泽谈变法须相国情,不能概法外人,他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初派的留学生回国后,照搬欧美教育制度,弃东方学说于不顾是不对的,“东西方国情不同,宜以东方道德为基础,而以西方物质文明补其不足”。“新知固当启迪,国粹务宜保存,此关于国家前途利害至大,幸宜留意。”罗氏很同意他的话,并表示回国后“言之当道”。要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糟粕缺乏清醒的认识,这就会贻人以保存封建专制制度的口实,罗氏晚年思想的倒退正与此有关。第三是日本同文会会长长冈子爵的所谓“密事相质”,长冈说,甲午战后日本日益强大,日俄战争将难以避免。而一旦开战,中国的东三省首当其冲。“日本为战争存计,必首先侵犯贵国中立。甲午之役睦谊已损,何可一而再乎?”为避免战争,日本天皇与元老枢府协商提出一策,“变法危事,今中国日言变法,其得失非可一言尽……何不由贵国皇帝遴选近支王公之贤者,分封奉天,合满蒙为一帝国,开发地利,雇用各国客卿,以此作为新法试验之地”。新国即建,通过国际会议“暂定为局外中立,惟不可以为藩属”,由此“贵国可免变法之危,日本亦可免日俄之战”,“请密告江鄂两督与政府筹之”。从长冈巧舌如簧的游说中,我们已看到了后来伪满洲国的影子,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早有蓄谋。1898年,罗氏创建上海第一所日语学校--东文学社,日本也开始创建以公爵近卫笃磨、子爵长冈护美为首的同文会,标榜同文同种,来华联络感情,“于是两国朝野名人交谊增进”。后来罗氏正是被这“故交”的巧言令色所动,“亟称其策之善,意之诚”,回国后密陈张之洞、刘坤一,经二督会商,张之洞令罗氏密招长冈面谈。后来,正会长近卫公爵来华,鄂抚端方曾与之“相商极洽,乃以此密询荣文公,文公不可,遂已”。荣禄制止了此事,应该说是值得庆幸的,罗氏却长久未能识破日本野心勃勃的阴谋。这三事对罗氏一生影响很大,当然也影响到他的学术思想,不过从日本考察归来时,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前述积极的方面。

  罗氏视学日本归来,立即拟关于学制的报告,呈张之洞、刘坤一两督后深得赞许,准备提出江鄂会奏。二月罗氏在家书中写道,在鄂张之洞接见五次,“学务一切顺手,并属于督署学务处,为幕府及各学堂提调教习与守令演说教育事十天,所拟教育制度允商江督会奏,请颁行天下”。又至江宁刘坤一督署,刘坤一“以病卧不能接谈,由其幕府施君传语,亦深以此事为然”。由于“两帅虚衷以听”,罗氏很振奋。所拟的《呈两帅之学制》原件已佚,但《教育世界》第二十四期(三月下旬)刊出罗氏的《学制私议》,可反映出他这一时期的思想观点。全文共十二条,列有教育宗旨,义务教育年限,自小学至大学的学制,教育设置(包括学区、校舍、教学用具、学生、班数等),各种学校应立学科及其课时、教材,学校管理(包括机构、学费、规则及簿籍等),关于考试、毕业、名位及任用,关于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的设立,为贫民和工人设立简易学校,为盲哑人设立残疾人学校,提倡民间创立各种学会、商埠设商品陈列所,进行实业教育等等。内容十分具体细致,有的注明一时条件不成熟可稍事缓办,但必不可少。最后说明“以上所陈,乃通国教育通制,本现在之程度立之,随后逐渐更改,至各学校设立时当再拟细则”。

  罗继祖《庭闻忆略》一书谈到送呈的学制稿时曾说,顾家相《励堂读书记》著录有罗氏《日本教育大旨学制私议》:“顾说‘此乃中国议设学堂之始,叔蕴就考察所得,抒陈所见,自谓排印便于传抄,尚非定本,然后奏定学堂章程,莫能外也’。”《教育世界》所发的这篇《学制私议》,确是时代较早又较全面的议设学堂的文论,提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文中第一条第一项就指出:“守教育普及之主义,先教道德,教育国民教育之基础及人生必须知识、技能(即小学教育),驯而进之以高等普通教育(即中等教育)再进之……循序渐进。”教育设置除普通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规划外,商埠附近立商业学校,以后渐及内地,矿产胜处立矿务学校,以后还可逐步建警察学校、商船学校等。校舍除教室、实验室外,还提出要“有体操教场,有雨中体操场”,小学将来要设手工教室,理化等课要有阶梯教室,以便观览教师实验操作。教室桌椅“与卫生大有关碍,必折中东西洋学校之桌椅,相中国人体段尺寸而颁为定式”。此外如设图书馆、博物馆、陈列所、残疾人学校等都是很重要的倡议。

  罗氏关于学制和学堂章程的意见,原拟先在两江讨论,刘坤一为此于二月下旬曾急招张謇参加商议,三月中再与黄绍箕商酌并送至鄂便可奏出。但据《张謇日记》,在两江署衙讨论时,“司道同辞以阻,胡道(盐道胡延)言曰:‘中国他事不如人,何至读书亦向人求法?此张季直(謇)过信罗叔蕴,叔蕴过信东人之过也。’吴藩司(吴重熹)亦赞之”。刘坤一认为“此事难办,叹息不已”。奏稿在两江未能通过,江鄂会奏遂成泡影。罗氏振兴教育的计划得不到支持和实施的机会,不久辞谢了江楚编译局襄办之职回到上海,接受了南洋公学的聘任,后来又接手创办江苏师范学堂,虽数经挫折,但还是抓住一切机会投身振兴教育事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