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从参议学务到创建师范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罗振玉母亲病逝,父亲看他过于悲哀,过了百日就催他回上海料理馆务。九月又回淮安卜葬,十月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任他为两粤教育顾问,为了同样的原因,家人都劝他接受聘任,他自己也想领略从未见过的岭南风光,就答应了。到粤后,罗振玉住在粤秀书院,曾购买了不少南海孔氏后人出售的岳雪楼藏书,这是他自己藏书的开始。由于当时两粤教育未大开展,顾问无所事事,愧于挂名领薪,第二年暮春即托故辞职。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端方调任江苏巡抚,聘罗氏为江苏教育顾问,并委托他在苏州创立师范学堂。罗氏在1902年考察日本教育归国后,就曾应当时苏抚恩棠之邀,赴苏定中学堂课程。因此很快接受了端方的聘任,七月即赴苏任学务兼监督,筹建学堂。荐藤田剑峰为总教习,徐宾华为监院,定校址在抚标中军操场,先修缮紫阳校士馆(原紫阳书院)办校,十一月江苏师范学堂成立,分两科,讲习科一班四十人,速成科三班共一百二十人。次年四月,设体操专修科。五月,讲习科、体操专修科毕业。七月,招初等本科生两个班共八十人;同时设附属小学校,招收初、高两级学生六十余人,八月开学。九月作《序江苏师范学堂一览》,是对前一段工作的总结,指出学堂初具规模及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从这个日程表不仅可以看到罗氏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反映了他对办教育有一整套计划,仅就《教育世界》刊出的《设师范急就科议》、《江苏教育办法说帖》二文可以看出,罗氏认为鉴于现实情况,振兴教育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中等以上学堂,学生先入预科再入本科,培养急需人才;二是兴办小学,学生自幼受教育,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而无论哪一方面,关键都是要有合格的教师。按照常规,小学教师应系寻常师范毕业,中学教师应为高等师范毕业,但师范学制三年,既不能等三年后再办小学、中学,也不能使未受过师范教育者充任教师,所以应仿日本速成科之例,设立师范急就科。急就科学制一年,从本地二十至四十岁的生员中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品学兼优者。课程有教育学、史、地、数、理化、博物等六科;教材包括学校管理法、教授学、学校卫生学、国内外教育史、教育学以及史地、数理化教科书。学习方法除理化等需教习示范、学生实验外,其他文科以学生自修研究为主,每日教习上堂一二小时,以便诸生质疑问难。每科都要进行考试,及格者发给文凭。为保证教学质量,师范急就科同样要购置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地理模型、图表仪器等教具以助教学。待到有正规师范生毕业,就不再招收急就科,任过教习的急就科生,仍可以再考师范深造。因急就科学制一年,为解决燃眉之急,再暂设讲习科,招中学堂毕业生,传习教育心理、学校管理法等,教科章程以师范急就科为准,学制六至八个月。江苏师范学堂正是这一计划的实践,首先讲习科与速成科同设,再设体育专修科,半年后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可充小学教师,加上体育专修科毕业生,足以创办附属小学,同时招收初等师范本科生。第二年夏、秋,三个班的速成科相继毕业,又有了百余名教师,可设完全小学数十所。而师范学堂亦可扩大本科生的招生。讲习科、速成科、本科生一个个梯队相继投入教学第一线,可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懂得教育学的合格教师。

  罗氏在有关教育的文论中,特别强调教师必须经过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认为当时办的很多学堂由于缺乏教师,以寻常举贡生员充任是不恰当的。为解决老塾师失业的生计问题,宜优先培养其子弟入师范学习,这样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就可以毕业供职养家了。同时罗氏也很注意教育经费的落实和充分利用,如提出整顿学堂裁冗员,利用原有书院之地办学堂等,提出不少落实与节约经费切实可行的办法。

  他还认为一个学堂是否能办好,关键在于管理者,《序江苏师范学堂一览》中特别谈到这个问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在江苏师范学堂成立近一年时,罗氏将开创以来完成的各项工作和尚未实现的目标,如窘于财力、学生尚未能符定额、教学设施尚不完备等等,及其解决方法一一列出,序中说学堂成立以来,由于苏抚提倡、教习勤职、学生刻苦励学,成绩可观。要办好学堂主要责任在管理者,“管理之责在辅助学生之自治,当相学生开进之程度而斟酌以施其教,行己务勤察,执法务公严,临事务速断而一行之”。这样,就可以保证法纪严明成绩良好了。江苏师范学堂的管理也正是这样做的,罗继祖在《庭闻忆略》中写道,罗氏办师范学堂,“一如在鄂时,每日到堂督课,到寝室视察学生行检,课暇分班接见学生,诫以敦品力行,俾不愧‘师范’二字。有揭示都亲手写,不假乎属员,除休沐日,身不离校。并于校中设立万岁牌,每朔望率诸生行礼”。当时为官以耿直明察闻名的江苏按察朱之榛、刘铁云等,参观江苏师范学堂后都赞扬学风清肃井井有条。江苏师范学堂是今天苏州中学的前身,在建校八十年后,苏州中学写校史时还认为罗氏在创办学堂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办学的成绩值得肯定,“缺点只是设立‘万岁牌’一条”,“教育方法重德、智、体,和今天也不相悖”。

  罗氏办学校原则注重德、智、体,还可以在他设置的课表中反映出来。《教育世界》曾载罗氏就“藤田剑峰君考求兹事,就中国中小学课堂应授之学科”,拟订的课程表。其中首列“修身”,六至九岁的寻常小学课程内容为“童训讲话”,以后逐渐加儿童容易接受的“本朝名人言行”;十至十四岁的高等小学讲“外国名人言行”;十四至十八岁寻常中学改授伦理课,内容是从古今人物言行进到伦理学。智育更是循序渐进的,寻常小学最初只讲算法、读本、习字,第三年加地理、历史,讲本地地形、史迹;高等小学授算术,历史、地理从中国讲及外国,始设理科,讲动植物、矿物、理化概略。寻常中学增加中学(即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之论)和外语。体育在小学为体操,到高等小学的第三年始授兵式。

  江苏师范学堂初具规模,罗氏也曾准备在这里继续实现自己振兴教育的抱负。这时苏州城内还有废基隙地,当事者招人购领建房,罗氏购得操场附近官地两亩,建房准备迎养老父,房未建成父亲就去世了。1906年春,百日居丧将满,忽发生苏州教育会逐客事,有人以会长张謇的名义在报上刊出文章,说罗氏建房占校地。实际是因为江苏师范学堂办得有起色,外地考生渐多,因建校时端方曾提出招生面向江苏省,但要一律凭文录取,且学校初创,限于人力、财力招生数额有限,罗氏又不轻受人请托,致使苏州士绅子弟入学受到限制,十分不满,所以发起逐客。罗氏与张謇当时都投身农学和教育事业,交好多年,不愿与他们计较,不久罗氏便上书朱按察辨明建房用地之事,表示建房原拟迎养,现父亲已故去,愿将房屋捐献。朱按察原对教育会登报事很气愤,所以没有接受捐赠,而用官款偿还了购地和建筑费用。这时,汪康年的弟弟汪诒年说苏州教育会既然公开登报中伤,不应不公开答辩,否则造成默认的假象,所以代写了一份答辩登在报上,教育会再未作任何表示。

  百日居丧期满,罗氏至苏州辞职,苏抚和按察都出面挽留,但他还是离开了学堂,从此也再没有去过苏州。但是直到晚年罗振玉在《集蓼编》中回忆起苏州紫阳书院仍是充满感情,他写道“紫阳书院旧祀徽国文公,予尝拟将过去院长学行足为师表,若钱竹汀先生等附记其中,以资学生观感景慕,乃事冗不果。院中本有春风亭,故址不可寻,乃于荷池旁构一小榭,揭三字榜以存其名,捐经史书置其中,于门庭植卉木,宿舍前杂植桃柳,池中补荷……今时移事异,不知如何,念之怃然”。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