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欧战前期战局的准确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开端。它不仅在战争规模上涉及世界主要国家,而且在战争投入上第一次使用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战争以浓缩的景观将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反映在战场上。世界面貌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战争初始到战争落幕,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评论、反省和争议就连绵不断,不绝于史。

  一战爆发之时,中国国内朝野上下热切关注,各方舆论竞相报道、各大政党纷纷组织欧事研究会,追踪战局的发展。国人意识到这是中国可能重新返回国际舞台的一次机遇。严复早年赴英留学学习海军,供职北洋水师学堂二十载,对战争自然有其职业军人的敏感;他又是同时代最具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国人对世界形势的把握常常依赖于他的判断。严复军人加思想家的双重身份,加上他身为总统外交顾问,公干私趣集于一身,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察、评断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一份重要思想文献,其见解确有超乎常人、颇具眼光的洞见。同时代思想家(如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亦有评述,但大都是零星、片断的,几无像严复这样对战争进程和当时世界变局的评判,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文献材料。过去虽有论者注意到这份文献的宝贵思想价值,并加以论述,但仍有相当值得讨论的空间。本文主要是从严复对一战进程之观察及与中国之关联这一侧面,探讨严复第一次世界大战观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

  时人习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欧战”。严复观察欧战前期的材料主要存留于《居仁日览》和私人书札中。

  《居仁日览》是进呈时任总统袁世凯日常阅读、了解国内外情势的读物。我们现见的《居仁日览》,辑入《袁世凯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这部《居仁日览》编辑的时间跨度从民国四年(1915年)1月1日至2月28日,内容多为取材古典史书(如《资治通鉴》)有关历代治国方略一类的故事,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无关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人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所震慑。严复以其敏锐的眼光,开始关注战争的进程。严复与《居仁日览》之关联,有二条线索可循:一条是1915年4月21日严复致熊纯如一信,信内提及:“报载复与马、伍诸公,翻译进呈之事却非虚语。日来正办《欧战缘起》,以示此老也。”此处所提译呈《欧战缘起》,正是供袁世凯阅读的《居仁日览》。另一条是1915年8月5日严复致信熊纯如,再次透露:“复自欧战开战以来,于各国胜负进止,最为留神,一日十二时,大抵六时看西报及新出杂志也。”信至此留有按语:“按:每摘要论述,送公府备览,积年余,至数万言,取名《居仁日览》,俱未留稿。”可见,严复译呈《居仁日览》与欧战有关,探讨战局之进程是袁世凯交代给严复的一项任务。此前,袁世凯任命严复为外交顾问,此事严复与熊纯如信中曾提及,然欧战爆发前夕,因“无事见顾”,故已停止支薪。

  我们现见严复译呈的《居仁日览》共有七篇,其中《严复合集》第五册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三篇。北大图书馆藏有三篇。黄克武先生在上海图书馆新发现一篇。其篇目如下:

  一、《泰晤士今战史--欧战缘起第一》(上海图书馆收藏)。

  二、《日耳曼开战兵略第二》(《严复合集》第五册已刊)。

  三、《〈伦敦时报〉书〈布来斯审查会报告书〉后》(北大图书馆收藏)。

  四、《英国军械大臣来德佐治在满哲沙劝谕工人演说》(北大图书馆收藏)。

  五、《英人狄仑论今战财政》(北大图书馆收藏)。

  六、《希腊前相文尼芝禄上希腊王书》(《严复合集》第五册已刊)。

  七、《美人宣告德国近情》(《严复合集》第五册已刊)。

  北大图书馆保存的三篇《居仁日览》,文前都有一行“中华民国四年严复译呈”,文后留有袁世凯手批“阅”字样。黄克武先生通过检索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的电子数据库《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发现上述文章的出处:第一、二篇原作出自The Times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ar(《泰晤士报战争图史》),为该书的第一、二章。1914年8月25日《泰晤士报》刊出第一部分,即第一、二章。第三篇出自1915年5月13日第9版《泰晤士报》的A Record of Infamy(《一个邪恶的纪录》)。第四篇出自1915年6月4日《泰晤士报》的A Workshop War,The Crying Need for Shells,Plain Words Emocracy from Mr。Lloyd George,and Compulsion。第六篇出自1915年4月21日伦敦《每日记事报》(The Daily Chronicle)的Venizelouss Statement to King Constantine。文章原刊自英文报纸,这些文章基本上反映了英国的立场,时间范围约在1915年4月至6月。从严复翻译所选材料的原始出处看,他对战争的观察材料实际取材于英国,严复本人实际也是选择站在协约国一边。

  严得选译这些文章,一如过去他翻译西方经典一样,都有其明确的用意。《泰晤士今战史--欧战缘起第一》、《日耳曼开战兵略第二》两篇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原因和开战之初德军猛烈推进的进程。《〈伦敦时报〉书〈布来斯审查会报告书〉后》一文系揭露德军侵入比利时残酷杀戮的暴虐行径,明显带有谴责德军之意。《英人狄仑论今战财政》一文较长,共有十二节:德人之金战、法人财政之见绌、俄人之仓遽、三国协助财政于巴黎、俄之酒禁、俄国禁酒之效果、巴黎三国财政协商之决议、英法之所以助俄、俄之谷麦能输出乎、俄与瑞典之兵费、勃牙力与其政府、德人何故而助勃。这篇文章有助人们了解战争各方财力及其相互关系。严复分析一战参战各国,颇为注重各国的资源、财力比较,这是他分析战况的重要依据,此文足资参考。《希腊前相文尼芝禄上希腊王书》一文则可能借文尼芝禄上书要求放弃中立,对德、奥盟国塞尔维亚宣战一事,暗示中国应取法此举。

  严复平时保有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他对中文报纸自有成见。对此,他并不隐讳,自谓:“复向于报章,舍英文报外,不甚寓目,北京诸报,实无一佳,必不得已,《亚细亚报》或稍胜也。”他还说:“中国南北报纸,皆属机关。《亚细亚报》自经政府利用之后,所谋失败,信用自属全无;而《顺天时报》,又系日本机关,此时专以倾袁为目的,欲求纪载较实,议论较正者,殆绝无也。”显然,严复对中文报刊持不信任的态度。《居仁日览》是供总统平时阅览的读物,实相当于今日《参考消息》,自然对总统决策可以发生重要影响,甚或是其制订政策的重要理据。只是欧战前期,因中国并没有卷入,严译《居仁日览》只不过是“内部参考”而已。严译《居仁日览》是否还有其他未发现的篇目,仍有待考查。

  除了《居仁日览》,严复在私人书信往来中,也常发表对第一世界大战观察的意见。开战伊始,严复即跟踪战局,1914年8月29日他致信庄蕴宽,对战争可能的结局作了预测:

  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

  从所控资源的角度比较战争双方的实力,得出德奥终究不敌英法美的结论,这是严复深具眼力的远见。

  1914年9月24日,严复在给熊纯如的信中,对战争双方实力作了精辟分析,他以为此时占住优势的德国终将不敌英国:

  乃不幸月余以来,欧洲大局,忽燎原,其影响之大,殆非历史上所能梦见,以此中国舍自尽其力而外,别无可为,或乱或治,或亡或存,殆非一夕之谈所能尽也。

  德意志联邦,自千八百七十年来,可谓放一异彩,不独兵事船械事事见长,起夺英、法之席;而国民学术,如医、如商、如农、如哲学、如物理、如教育,皆极精进。乃不幸居于骄王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而所奉之辞,又多漏义,不为人类之所通韪。……顾计所不及者,英人之助比、法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至于今,曩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乃遥遥而犹未达(谓巴黎之破),而比、法乃皆迁都矣,英人则节节为持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大抵德人之病,在能实力而不能虚心,故德、英皆骄国也。德人之骄,益以剽悍;英人之骄,济以沉鸷,由是观之,最后擅场,可预计矣。

  既肯定德国自1870年统一以来所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又指出其轻率发兵,与多国开战为不智之举;对英、法作持久战之计乐观以待。

  1914年10月23日,严复致信熊纯如,言及欧战情形,断言协约国绝不会屈服于德国,战期可能因此拖长:

  盘瓦尔之破,足征德人炮械之精,士卒之练。英、法逢此强对,提心吊胆,正未知何日可告急息争也。德之君民摶心壹志者,三十余年,决以武力与列强相见,可谓壮矣。独惜所敌过众,恐举鼎者,终至绝膑。吾辈试思,国若英、法、俄者,岂能中途折服,以俯首帖耳受战胜者之条件乎?是以德人每胜,则战事愈以延长,此固断然可知者耳。

  1915年8月5日严复致信熊纯如,对德、英、法三国的状况作了分析:

  德意志国为之强,固可谓生民以来所未有,东西两面敌三最强国矣。而比塞虽小,要非可轻,顾开战十阅月,民命则死伤以兆计,每日战费不在百万镑以下,来头勇猛,覆比入法,累败俄人,至今虽巴黎未破,喀来未通,东则瓦骚尚为俄守……海上无一国徽,殖民诸地十亡七八,然而一厚集兵力,则尽复奥所亡地,俄人退让,日忧战线之中绝,比境法北之间联军动必以数千伤亡,易区区数基罗之地,所谓死不得入尺寸者也。不独直抵柏林,虽有圣者,不能计其期日,即此法北肃清,比地收复,正未易言。英人于初起时,除一二兵家,如罗勃、吉清纳外,大抵以为易与,至令始举国忧竦,念以全力注之,尚不知最后之效果为何若也。于政治则变政党之内阁,而为会同;于军械子药则易榴弹,以为高炸。取缔工党,向之以八时工作者,至今乃十一时,男子衽兵革,妇女职厂工,国债三举,数逾千兆镑,而犹若未充。……

  法之政府于平日军储,必不弛然怠缺如去岁明矣。且由此而知,国之强弱无定形,得能者为之教训生聚组织绸缪,百年之中,由极弱可以为巨霸。

  德国东西两面受敌、殖民地尽失;英国调整内部,全力投入战争,实力倍增。战争形势正朝着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

  随着战争的激烈进行,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严复仍不看好德国之“霸权”,以为德之财力不敌英、法:

  欧战行又经年,自瓦萨之破,巴尔干诸邦全体震动。勃、希两国,民则向衡,君则私纵,遂演成今日之局。达智尼海峡,英法攻之,不能即下,死伤近十余万人,此自常智观之,未有不以德、奥为得手矣。顾以仆策之,则今日之事,其解决不在战陈交绥之中,而必以财政兵众之数为最后。英法之海军未熸,而财力犹足以相持,则中央得手,徒以延长战祸,而中心点渐以东行而已。胜利终归何方,尚难以一言决也。冬日必无兵事可言,明岁春夏,殆其时矣。总之,今之战事,非同昔比,英、德两系,必有一亡,而长短在所不论。平意观之,德之霸权,终当屈于财权之下,姑先言之,贤者留为后验可耳!

  严复若如一位出色的球赛评论员一样,对战况的点评、把握,准确到位。

  综览严复上述对欧战前期的评论,他自始即对英、法终将战胜德国抱持信心,这一看法既是他站在英国一边的立场使然,也与他对英、法、德三国实力的认识有关。当时持严复这种观点的中国学人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人都看好德国的实力和优势,梁启超、陈独秀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徐国刚先生论及“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时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形:“陈独秀在《新青年》1916年第1期的开篇文章里预言德国在这个新年里有可能取胜。梁启超最初也认为德国必胜。他在1914年写道,德国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势的士兵,而最重要的是德国全国上下为了战争能够众志成城。梁启超甚至认为,‘彼德国者,实今世国家之模范,使德而败,则历史上进化原则,自今可以摧弃矣’。德国在中国军人当中有强大的影响,那些曾在欧洲以及日本受过训练的军官都深信德国的武力是不可战胜的。”显然,梁启超、陈独秀对欧洲各交战国的实力和资源缺乏真正内行的了解。除了译呈《居仁日览》,与朋友书信往来时加议论外,严复有关一战的言论几不见诸报端。用他自己的话说:“所怀万端,不能宣露,聊为足下言之如此。”这可能与严复当时总统外交顾问的身份容易引起外界猜测、联想有关。在外交问题上,他对外界舆论持颇为谨慎、戒备的态度。1915年底至1916年上半年,袁世凯从酝酿帝制到公开称帝,再到取消帝制,中国政局经历了巨大的动荡。严复身陷国内政治漩涡之中,不情愿地被拉进了“筹安会”,因此似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在这半年里,可能因身陷国内政局的困扰,严复除了对日本动向的观察发表看法外,几乎没有留下有关对第一世界大战和外界的观察记录或评论意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