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与严复的《天演论》

  中国近代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依循两条路子:一条是推陈出新,即在中国传统经学(儒学)内部,发现与时代相结合的思想生长点,从中国传统学术的内在理路出发,提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从龚自珍、魏源到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学派和自称“返本开新”的现代新儒家走的即是这条路子;一条是援西入中,即通过传播、译介外来思想理论,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输入新的血液,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维新、变革理论和建构新的思想系统,严复可谓这条路子的第一个典型代表。这两条路子并非判然有别,而是互为表里,相互渗透,思想家们往往以追求中西交融为其思想的极致。

  近人论及中国近代思想历程时,无不交口称赞严复在译介西方思想理论方面的贡献。梁启超在评及晚清思想界的状况时如是论断:“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斯图亚丹《原富》,穆勒约翰《名学》、《群己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虽半属旧籍,去时势颇远,然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1923年12月蔡元培论及近五十年来中国哲学发展历程时,给严复的定位是:“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胡适述及晚清翻译史时,对严复亦有高评:“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毛泽东论及近代中国思想时,将严复置于“先进的中国人”这一行列:“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这些不同政见、不同党派的代表人物对严复历史定位所形成的共识,表明严复在介绍西方思想理论方面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已为举世公认。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位居严译名著之首,因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自然也就成为百余年来人们不断解读、诠释的经典文本。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英文原作为英国生物学家、哲学家托亨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年)1893年5月18日在英国牛津大学谢尔德兰剧院(Sheldonian Theatre)为罗马尼斯讲座(The Romanes Lecture)的第二次讲座所做的通俗演讲时散发的小册子,英文原名Evolution and Ethics,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此书1893年分别在英国伦敦Macmilan and Co和纽约初版,共57页,其中正文在前37页(未分段),注释在第38-57页。按照罗马尼斯基金会的条例,“讲演者应避免涉及宗教上或政治上的问题”。故赫胥黎的讲演内容主要是讨论进化论以及进化论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1894年此书在英国伦敦Macmillan and Co再版,改名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the other Essays(《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篇幅大为增加,书前有一序言(1894年7月所作),正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进化论与伦理学:导言,1894》(Evolution and Ethics。Prolegomena,1894)、第二部分《进化论与伦理学,1893》(Evolution and Ethics,1893)、第三部分《科学与道德,1890》(Science and Morals,1890)、第四部分《资本--劳动之母,1896》(Capital桾he Mother of Labour,1896)、第五部分《社会疾病与更坏治疗,1891》(Social Diseases and Worse Remedise,1891)。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选译1894年版的第一、二部分。中文书名译为《天演论》,仅取原作的前半部分,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史华兹和李泽厚以为严复不同意赫胥黎原作把自然规律(进化论)与人类关系(伦理学)分割、对立起来的观点,意在表现其崇斯宾塞绌赫氏的倾向;汪荣祖则别有见解,以为此举“正见严氏刻意师古,精译‘天演论’,略去‘人伦’”。

  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崇信者,对“自然选择原理”在达尔文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了如指掌,他著述《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本意是表达他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满,他认为人类的生存斗争与伦理原则有矛盾,批评对殖民地的开拓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强调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差别是“天然人格与人为人格”的差别,社会进化过程不同于生物进化过程,强调伦理在人类社会中的调节作用。一句话,《进化论与伦理学》本身是一部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作。冯友兰先生把握到赫胥黎此著的精意,他说,赫胥黎“把达尔文主义和社会联系起来,因此有人称赫胥黎所讲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是把达尔文主义应用到人类社会,为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的人民提供理论的根据。其实,把达尔文主义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是一回事,而把达尔文主义应用到人类社会又是一回事。赫胥黎并不是要把达尔文主义应用到人类社会,而是认为达尔文主义不能应用于人类社会”。

  据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交代,“夏日如年,聊为迻译”八字,序末落款为“光绪丙申重九”,此书译于1896年夏,在重阳节作序(10月15日)。1897年12月至1898年2月以《天演论悬疏》为题在《国闻汇编》第2、4、5、6册刊载,1898年4月由湖北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木刻出版。同年10月天津出版嗜奇精舍石印本。

  据孙应祥先生考证,《天演论》问世后至1931年,曾被刊印30多种版本,风行海内。这些版本大致说来,可分两类:一是通行本,这是经过严复反复修改后的定本,如慎始基斋本、嗜奇精舍本、富文书局本和后来的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一是在作者译述修改过程中,陆续传播刻印的本子,如陕西味经售书处重刊本、《国闻汇编》中的《天演论悬疏》和《天演论》稿本等。不同的版本不仅在文字上有所差异,而且微妙地透射出译述者的思想变化。

  《进化论与伦理学》原文分导言和正文两部分,导论标明十五节,正文则未标明分节,只是根据文意中间以空行区隔为九节(现在科学出版社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译本只分为七节)。严复的《天演论》可以说是《进化论与伦理学》的节译和意译(不译的段落《导论》部分有四节,《讲演》部分有十一节),每节分译文和案语两部分。卷上导言共十八篇,卷下论十七篇。在译文的结构上,严复做了很大的改造;译文内容也与原文有很大出入,严复或增加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取中国典故以迎合中国读者的口味。案语则全为严复自己的文字。严复自称:“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曰达恉,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冯友兰先生则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其实并不是翻译,而是根据原书的意思重写一过。文字的详略轻重之间大有不同,而且严复还有他自己的案语,发挥他自己的看法。所以严复的《天演论》,并不就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俞政将严复意译的《天演论》与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直译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比较对照,《天演论》的意译的具体情形可分为:一、基本相符的意译,二、大体相符的意译,三、大略相符的意译,四、根据赫氏大意自撰文字,五、添加词句,六、展开和发挥,七、换例,八、精译,九、简译,十、不译,十一、漏译,十二、曲译,十三、篡改。这是目前对《天演论》翻译情形所作的最具体、最详细的分析,尽管它并不是与原作进行直接对照,但所依比较版本是可靠的直译本,故其结论可以说是比较准确的。经过严复的创造性翻译工作,译著与原著发出的信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内容上,赫胥黎对人类社会与生物界的区隔和对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观的一面被忽略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物进化原则被作为普遍原理适用于人类社会,可以说译著实际上对原著作了根本性的颠覆。在风格上,萨镇冰批评严复说:“天演论》作者赫胥黎写文章和作报告,有科学家所应持的态度。他明白一切科学上的假设都需要进一步证实和不断补充修正,所以他的口气决不是武断的,这样,反而具有说服力。严先生的译笔有板起面孔陈述教义的味道,势欲强加于人,无异反赫胥黎的行文方式而变得相当严肃。赫胥黎的文稿原来是在大学做的报告,用的是演讲的体裁,话起话落,节奏自然成章。严先生爱用的是古文家纸上的笔调。”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