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孙子兵法的智慧解析

  原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译文

  孙子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则要选在兵力超过对方的时候。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像从天而降。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经过力战而胜,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好中最好的。就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古代善战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因而,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功劳。他所进行的战争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误差的,之所以没有误差,是因为他们所进行的战斗举动是必胜的,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修明政治,确保治军法度,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所谓兵法的奥义: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推算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量,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可投入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强弱,双方兵力的强弱得出胜负的概率。获胜的军队对于失败的一方就如同用“镒”来称“铢”,具有绝对优势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对于获胜的一方就如同用“铢”来称“镒”。

  高明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势不可挡,这就是掌控形势的结果。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但凡讲到战争,我们总离不开两件事:攻击和防守。这两点,几乎就囊括了战争的一切,而战争之中的一切行为,也几乎都是为了这两点而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能够掌握好这两点的人,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孙子兵法》之中,“兵形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战争的形势,而形势之中,又以“攻势”和“守势”为最需要优先考虑的条件。当自身处于攻势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迅速、有力。孙子说:“兵贵胜,不贵久。”说的就是进攻的道理;当自身处于守势的时候,则要懂得随机应变,让自己在任何攻势之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546年,东魏丞相高欢倾山东十几万大军,向西魏大举进攻。当时的玉壁将领韦孝宽坚持守城,创下守城战役的一笔传奇。

  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首先,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想要居高临下攻城。城上先有二楼,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令始终其高于土山,并多备战具来抵御,使东魏军不能得逞。

  于是,东魏军改变战术,在城南挖掘10条地道,又用“孤虚法”,集中兵力攻击北城,昼夜不息。北城向来是天险,韦孝宽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

  不久,东魏军又造“攻车”撞击城墙,所到之处,莫不摧毁。虽有排楯,也无法抵挡。韦孝宽便用布匹做成帐幔,并用车梁支开,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则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

  东魏军见此计不成,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以油灌柱,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东魏军尽用攻城之术,但皆被韦孝宽所破,而且还守城有余。高欢攻城不克,后派人劝降也没有成功。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这时,正好有陨石坠入东魏军营中,东魏军惊惧,高欢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而回。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在上文之中,高欢的部队可以说对玉壁城进行了上、中、下立体式的攻击,既有高堆土山,又有挖掘地道,然而都不出守城将领韦孝宽的所料,予以一一击破。韦孝宽的守城之法,可以说是藏于九地之下,滴水不漏。

  孙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防守的关键,在于严密,峙则严阵以待,据则固若金汤,避则无处可寻,逃则出乎意料。进攻的关键,在于突然,围则兵从天降,攻则势如破竹,歼则算无遗策,追则以整击溃。攻守之间能做到这八点,才有获胜的可能。

  在兵书之中,关于进攻和防守的办法,记述的有很多。而且,攻击和守卫之间,有时候也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古代大将就有坚守不攻,等待地方自己乱了阵脚,也有的以攻为守,靠主动出击来寻求生存。所以可以说,熟悉了攻守之法,就等于学会了行军打仗的兵法。

  那么,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学习“攻守”之法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社会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竞争,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不努力超过别人,要么就等着被别人超越,被社会淘汰。由此看来,则每个人都应该对“攻守之道”有所了解。

  也许我们没有注意,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已经退出了我们的视线,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都已经变了样子。以汽车品牌为证,宾利,大众,斯柯达,奥迪,布加迪,西亚特(西班牙品牌),兰博基尼,保时捷,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曾经都代表着一家独立的公司,并且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或者不容于市场形势,或者遭受经济问题,最终,都被“德国大众”一家公司所收购。

  因此,在竞争的环境里,可以说处处都有进攻,也处处都需要防守,能动于九天之上者必能壮大,能藏于九地之下者必能自强。时代在进步,但是竞争却永远存在。没有攻守意识的人,只会永远陷入被动。

  大鱼吃小鱼——孙子的眼中的“全胜”

  在《孙子兵法》之中,孙子认为,真正出色的作战,不是险胜,不是强胜,不是力胜,而是“全胜”。全胜之法,在于“胜敌之既败”“胜已败者”。怎么样才能胜“已败者”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以大搏小,以强博弱,让自己强大,让敌人弱小,这里的强弱不仅仅指的是兵力,还在于国力、政治、经济、将领的才能和对天时地理的掌握。在这些方面都占据优势,然后进攻敌,就可以做到“全胜”。

  也许有人会感觉: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然而,行军打仗是国家大事,必须要力求自身占据绝对的主动权。这样来说,等到国家衰败了再去期待以弱胜强,或者等到自身力量薄弱了才去寻求以少胜多,都是过于冒险的不明智选择。以大搏小,就要让自己成为强大的一方,做大鱼吃小鱼,就一定要自身成为“大鱼”!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出击匈奴。然而中了埋伏,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自此之后,汉朝对于匈奴一直采取“和亲”的政策,以避免冲突。然而匈奴一直在边关骚扰不休,时常掳掠人民,边疆民众不得生产。

  在经历了文景之治以后,汉朝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强盛,而匈奴则依旧过着自身游牧民族的生活,而且势力分裂。汉武帝即位后,凭借国力强盛,远非汉初可比,于是决定一举铲除匈奴这个大患。

  自从公元前127年以来,汉武帝先后三次出击匈奴。

  元朔二年的河南之战,收复所有河南地,元朔五年的漠南之战,以卫青为车骑将军,作为主力。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杀敌万余人,俘敌万余人,凯旋归师。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同年夏天,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

  汉朝弱,匈奴强,则避之;汉朝强,匈奴弱,则击之。这杨的做法,正是孙子的“以强搏弱”的战略。在一条河里,想要生存下去,就不能不断向比自己强大的生物挑战,而应该不断地去吃“小鱼”,然后壮大自己,一直到自己成长为一条真正的“大鱼”!以大搏小,以强搏弱,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战略!

  那么,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全胜”的战略对我们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呢?其实也很简单。以创业为例,有很多人每天都在想着做大事,赚大钱,却没有正式自身的实力现在是多么的“小”,此时想做大事,便是“以小搏大”鸡蛋碰石头。更有甚者把希望寄托在赌博、传销、疯狂买彩票上,则更是不应该。

  按照孙子“全胜”的战略,应该“以大搏小”。那么怎么样“以大搏小”?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应该放下“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想赚”的心态,从力所能及的小钱赚起,积少成多,一点点来让自己先成长为“大鱼”,然后才去创造成功。

  小陈是一个一心想要创业的年轻人。之前的时候,听人说炒股票能赚钱,小陈就把所有积蓄外带上借的十万块钱投进去了,没想到股票一下子套牢了,小李只好到岳父家的铅笔厂打工还债,和铅笔打起了交道。

  从一棵树到一支笔,中间要经过300多道工序,一支铅笔的利润最多不过5厘钱。“这样做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债呀?”小陈有些绝望。但岳父对他说:“积少成多,你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小陈到现在都感激岳父的那句话。后来,他从岳父那里盘来三台机器,开始在自家1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做铅笔。他和两个工人晚上做铅笔,白天拿到市场卖,几毛钱一支的铅笔一天能卖100多元。

  一段时间以后,小陈觉得不开发新产品不行了。几年后,他向银行贷款3万元,买了新设备,制造抽条铅笔。这种铅笔当时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生产。由于小陈生产成本低,抽条铅笔每支的价格比其他企业低1分5厘,上门要货的人踏破门槛,厂里一天要生产10多万支。生产量一大,利润就成倍上涨。

  接着,小陈又到全国各地跑展销会,专做外销生意。现在,小陈的工厂一年生产2亿支铅笔,盈利数百万元,铅笔销往世界各地。

  一个负债累累的人,想要赚大钱是非常困难而且冒险的,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去赚小钱,一样能成功。同样,一个人初出茅庐,刚刚步入社会就想要做大事也是不现实的,同样也应该从自己能做好的小事开始。赚小钱然后才能赚大钱,做小事然后才能做大事,这就是孙子所追求的“全胜”,乃是稳中求胜的方法!

  有人可能认为,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事、去创业,实在是太难了,既辛苦,又花费时间。然而要知道,汉朝历经七代皇帝,才能够继续足够的力量,然后出兵打击匈奴,想创业、想做大事又怎么能不积蓄力量呢?暴富者必然暴穷,忽起者常常忽落,可以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有一步步自己积累起来的力量,才是长久的,雄厚的,持续的。

  因此,想要“全胜”,必须要寻求“稳胜”。剑走偏锋,冒险行事的取胜方式和做事方法,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都是最好不要使用的。寻求冒险,只能是先锋勇士,寻求“全胜”,才是大将之道。

  不败之地——自“胜”者“强”的道理

  大国论战,讲求“不争而自得,不胜而自强”。在一座森林之中,长得最高大的一棵树,自然就会获得更多的养分和阳光,不用动“手”就能够赢得竞争的胜利;一个国家如果自身强大,也自然会使得远方来朝,四邻咸服。在《孙子兵法》之中,提出“胜败之政”的说法,指出了政治和军事之间的重要关系:想要军事力量强大,往往背后要有着相匹配的政治力量做支撑,相应的国力做依靠,相得的民力来提供支援。而这些都具备的时候,往往就已经相当于做到“不战而胜”了。

  以唐太宗为例子,唐朝时期,国力强盛,而且对少数民族采取宽容柔和的政策,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拜服唐朝,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曾经拿自己和古人做过对比,认为古人为了征服四邻,穷兵黩武,而自己能做到以德服人,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瘦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其实,唐太宗之所以能“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和唐超强大的国力又岂能分开?

  从古至今,很少有强大的势力能够持久。《老子》之中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结合我们对孙子兵法的解读,我们就会发现:进行战争难免会受到损失。如果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战争,往往损失更大,因此即使能够不断打胜仗,也无法应付大胜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秦朝的灭亡、马其顿帝国的崩溃,都是这个例子。因此胜人者虽然有力,但是却不一定持久。相比之下,自胜者则在不断地保存和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更能够吸引其他弱小势力加入自己一方。这便是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同时,“为胜败之政”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会使得本来势均力敌的战争,变成“以大搏小”“以强搏弱”。

  东周战国后期,七国并列,互相争雄。本来,在这之中秦国的国土不是最广阔的,物产不是最富饶的,实力也不是最强的。然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对内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对外实行“远交近攻”战略,实力渐渐强大。与此同时,同样强大的楚国却昏君辈出,素有良将的赵国也多次因为秦国的反间计而“自毁长城”。秦王政用尉缭的计策兼并六国,派大批间谍往六国活动,用金钱收买六国腐化的“豪臣”,来扰乱六国的谋划,使他们互不相顾,然后分别击破他们。韩国早在荆轲刺秦王前被秦所灭。此后,魏、楚、燕、代(赵国之后)、齐,相继给秦吞并。这五国之中,楚国最大,国土几乎占有当时天下的一半,却依然难逃灭亡的命运。

  从上文的例子看来,虽然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但是我们却也可以说是秦国自胜,所以能胜人,六国自败,所以败于人。秦国胜利而六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胜败之政”。《孙子兵法》有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又应该怎么理解孙子所说的“自胜者强”的战略思想呢?当今社会,无形的竞争多于有形的竞争,无形的对手多余有形的对手。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过于在乎对手的存在,必然疲于应付;太过于关注竞争的结果,往往反而心力不足。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学习的,不是如何打倒对手,而是如何强大自身,因此,“自胜者强”的思想就显得更加的实用。

  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茅草叫尖毛草,有“草原之王”的美称,生长过程极特别。最初半年,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别的草都要比它高很多。然而半年后雨水一到,三五天,便有一两米高。原来,前六个月里,它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虽露一寸,但扎根地下超过28米。当储积了足够的养料和能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天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

  草原之上草木众多,那些相互之间拼命竞争的草类都默默无名,唯有一心扎根地下,积蓄自己力量的尖毛草才能赢得“草原之王”的美誉。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孙子兵法》之中孙子兵法之中说:“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想要让取得胜利像水从高处流下来那么自然,首先就要有足够的高度。千仞之溪,是一滴滴积累成的,然后在一瞬间流淌下来,才足以形成无比巨大的力量。因此,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又怎么可以不自强呢?自强才足以服人,以强服弱,才足以胜人,此天之道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