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衡
1
柳志明柳大主任于凌晨猝死于家中。
消息传来,我们深感悲痛,倍觉震惊。彼此打电话报信之际,每一个初听消息者都感到难以置信。
“怎么会?前两天还打过电话啊!”
“他说些啥了,临终遗言?”
“你不是搞笑吧?”
“这种事能开玩笑吗!”
这种事真是不能开玩笑。问题是柳志明一个大活人前几天眼见得还好好的,年纪不算大,身体没啥大毛病,也没碰上空难、车祸,怎么一眨眼间,说牺牲就牺牲了?真是突然得让人不敢相信。初听消息,我们都感觉不像是真的,基本没有例外。另外还有一个反应几乎也完全一样,有如条件反射: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第一时间下意识地发问:“这是在哪里喝的?”
这不尽是玩笑。
据我们事后了解,柳志明死于凌晨五点来钟,黎明之际,不是一个特别适合牺牲的时间。该同志死亡之前并无特别征兆,当晚他睡得很好,一如既往地鼾声如雷,没有任何气短。柳志明是个瘦子,个头细长,这种身材的人通常不太打鼾,他却例外,其深度睡眠状态下的噪音指数绝不逊于任何胖子。柳志明的妻子伴夫而眠,早就习惯了他制造的夜间音响,当晚她丝毫没有从他的鼾声里听出异样,该同志没有暴露任何准备牺牲的蛛丝马迹。凌晨时分,柳志明的鼾声突然停止,其妻虽然还在睡眠之中,却意识到了,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
那时候柳志明依然活着,并未停止呼吸。鼾声骤止,只是因为他醒过来了。柳志明与我们差不多,虽然年纪还不算大,也早过了尿床的时代。到了我们这个时候,无论是否领导、级别高低、正职还是副职,通常都需要在夜间暂时中止睡觉,起床上一上卫生间。具体情况彼此有别,根据各个人膀胱容量和前列腺的状况,有的人夜间需要解决一两次个人问题,有的则要求更多一些。出事那天凌晨,柳志明从沉睡中苏醒,不打鼾了,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显然是要上卫生间解手。这是正常情况,属于生命及新陈代谢的需要。
当时天还没亮,因为是初冬季节,夜长昼短,凌晨时分,天边蒙蒙有点亮意,屋里还黑洞洞的。柳志明没有开灯,摸黑起床,穿过卧室走向卫生间。自家地盘轻车熟路,闭着眼睛也能走,实不必计较有无灯光。柳家住市区东北的兴隆小区,三室两厅,有两个卫生间,厅边一个公卫,主卧里还有一个,他自然不会舍近求远跑到厅里去应急,起床后就近进了卧室里的这个卫生间,算来只有三五米距离。
那卫生间里忽然传出异常声响:“砰!”然后又是一下:“嗵!”
他老婆给惊醒了。
“志明?”她叫了一声。
柳志明没有回答。
柳妻当时睡意未消,她在床上愣了好一会儿,不知道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个啥,具有什么特别意义。当时下意识里,她还有些埋怨,丈夫怎么可以搞出这么大的声响?不知道儿子在另外房间里睡着吗?儿子今年初三,再一个学期就要中考了,不让他晚上睡好,叫他拿什么精神读书考试?几分钟后,卫生间那边一直静悄悄的,柳妻才意识到情况不大对头,她掀被下床,慌慌张张,跑过去查看情况。一看地板上黑糊糊倒着一团,当时就吓坏了,赶紧把电灯打开。灯火通明,她整个儿呆了:柳志明蜷成一团,脸面朝下,趴在卫生间的瓷砖地板上抽搐不止。
“啊啊啊啊!”
柳妻惊叫,赶紧俯身去翻,想把其丈夫弄起来,扶出卫生间,搬回床上。柳志明人虽瘦长,脂肪不多,毕竟是个男子,骨头偏重,不显山露水,也有六七十公斤重量,比得上一蛇皮袋地瓜;加上事出突然,当时整个人动弹不得,无法配合行动,其妻娇小,实在对付不了。搬了几下,连柳志明的身子都翻不过来,其妻不知所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她才注意到柳志明老老实实倒在地上,没有一点声响,其实人还清醒。他说不出话,但是嘴角在动,眼睛紧紧盯着她,似乎竭力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你说什么,啊?”其妻开始抽泣。
她发现柳志明在眨巴眼睛,就像打电报,SOS。
“啥呀?啥?”
她发觉其夫不简单,当时说不出话,却有肢体语言。除了眨巴眼睛,他还另有动作:他右手掌在晃动,不是下意识,是有意识地摆动,竭力表达。
柳妻个头不大,人却聪明,这人在市教育局幼教办工作,属教育界人士,并不具有卫生界背景;但是毕竟同属知识界,知道一些急救常识。柳志明右手掌一晃再晃,她明白了,这是在告诉她:别动,别动。
“不能动,是吗?”她喊。
柳志明眨眼皮,予以认定。
他很明白,如他这样突然倒地不起者,随便搬动可能更加危险。
“那那,怎么办?”其妻讨计。
柳志明吃力地握起右手拳头,他的手掌晃个不停。
“要什么?要什么?”
他还握拳,再握。其妻终于明白了。
“打电话?电话?”
他眨巴眼皮,表示肯定。
其妻当即冲出卫生间,打了120急救电话。
后来有人发表看法,说柳志明这个老婆也太迟钝了,发现老公倒在地上,喊什么叫什么动什么?应当在第一时间报警急救,这是常识,谁都知道,为什么她不懂?我们不赞成这种意见,认为怪不得柳妻。女人嘛,凌晨时分,正当好睡,卫生间里扑通一响,丈夫黑糊糊一团倒在地上,她没有当场昏倒已经很了不起,不能要求人家有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事情一出立刻一声令下,领导干部似的。应对这种事情实在需要一点经验,缺乏经验难免一时慌张抓瞎,有过这么一次,今后再碰上就不怕,知道怎么办了。只可惜柳志明没机会等到下一次。
当时为凌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这时候突然牺牲确实比较麻烦。还好本市120急救中心值班人员尚能坚守岗位,接柳妻告急电话后,及时派出了急救车。凌晨时分交通状况良好,救护车没有受到任何阻滞,以最快速度赶到了兴隆小区,急救人员扛着担架冲进电梯间,直上柳宅。
已经迟了。柳志明死于自家主卧卫生间的地板上。
2
我们跟柳志明遗体告别,彼此同僚,物伤其类,很震惊很悲痛。我们对柳志明的遗孀、儿子两个泪人儿表示慰问,希望其遗属节哀顺变。
“柳主任英年早逝,太可惜了。”我们一再表示,应当说是发自内心。
柳志明任职于本市口岸办,为该单位第一把手,主任。口岸办是政府的一个办事机构,我们各自部门单位有时会有公务与该办业务相关,我们与柳志明本人也都有各自的个人交往,彼此相处愉快,节假日免不了要互相发条短信,共同祝贺快乐,同时传播若干幽默段子。因此一朝获知该同志突然牺牲,从此从我们的短信群发名录里完全删除,感情上真是难以接受。
当时有一则幽默见解在我们间流传,说的是柳志明出事当时,凌晨之际,其妻坐地于柳宅主卧卫生间,泪流满面,大呼小叫,不知如何是好,惶惶不安等待救护车飞驰救命之际,柳志明虽然不能言说,头脑却非常清醒,能够用其肢体语言清晰地表达意思,就其本人的急救事项对其妻加强指导,可惜柳妻缺乏经验,惊慌之中,只知道“不能动”、“打电话”,未能更深入一些,充分领会其夫的肢体语言。如果她的认识水平更高一点,也许柳志明还有救,能够挺过这一关,让其妻积累一次宝贵经验,可以应对下一次惊险。
根据该幽默之见解,柳志明嘴角一再抖动,手掌始终半握,那其实是在强烈传递一个意思,该意思用一个字可以表达,那就是“酒”。
这个提法有所调侃,却也相当传神。
柳志明能酒,好酒,在我们中被戏称“酒仙”,足与唐时李白比美,差的只是人家写诗,柳主任从不读诗;但是他跟传说中的李白一样,有着许多与酒共同创造的典型事迹,颇让我们津津乐道。
柳志明生前为柳主任,是其所在单位的一把手。柳主任当然不是生于口岸办,落地就当主任,人都有一个成长过程,领导也不例外,无论起点如何,谁都得一步步起来。柳志明还没当主任之前曾经在县里工作,从基层起家,经历相当丰富,当年他在县里当副县长时,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涉及到十几个“深水炸弹”。
什么叫“深水炸弹”?那是一种海军作战武器,通常用于猎潜,也就是攻击潜水艇。深水炸弹不是什么新式武器,其问世历史恐怕接近百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各海域发挥过巨大作用,让战争双方许多潜艇带着无数水兵冤魂沉入海底。柳志明虽贵为领导,却不在军人之列,他当副县长时,所在的县四边有山,境内有若干河流湖泊和小水库,其中没有任何一处水面可供潜水艇通行利用,他怎么可能与深水炸弹发生关系?原来这里所谓的“深水炸弹”不是装满炸药去炸潜水艇的钢铁容器,而是一大一小两个玻璃杯子,大的为啤酒酒杯,小的为白酒酒杯,号称“啤加白”。在两个杯子里各自倒满酒,把白酒连酒带杯沉入大杯啤酒中,大杯套小杯,啤酒加白酒,从喉咙一口气灌下,让它们联袂去轰炸胃部,这就是深水炸弹。
我们不知道这种深水炸弹是谁发明的,有段时间它挺流行,各类酒桌不时传来其爆炸声响。挨这种深水炸弹需要啤酒肚,还要白酒量,如玩笑说法,很考验干部。柳志明迎难而上,英勇战斗,堪称投弹高手。那一回在县里,为了热情待客,他上了深水炸弹,而且不炸则已,一炸就是十几个,居然还有创新,除了通行的啤加白式深水炸弹,还搞洋加白,拿洋酒加白酒做新式深水炸弹,中西合璧,土洋结合,一起爆炸。事后大家笑话,说他这种炸法,别说什么潜艇核潜艇,只怕是航空母舰也给炸个粉碎。
我们说柳志明迎难而上,英勇战斗,有调侃之意,却无恭维之嫌。柳志明是个瘦子,缺乏大肚子优势,对付深水炸弹,压力确实不小。特别是那一回,他碰上的客人比较牛,双方拿深水炸弹干杯,柳志明把自己这杯炸进肚子里,居然还得把对方那杯接过来,接着往自己的胃里炸。这种喝法谁受得了?可惜他表现如此之好,人家客人还不满意,不想轻易放他过关。席间柳志明起身,要上洗手间方便,客人一把将他揪住,当场宣布一条纪律:当晚酒间,不允许个人行动,凡上洗手间,外出接手机电话,一律需要由对方人员陪同,提供友好协助。这条纪律很严重,比那十几个深水炸弹还要厉害,柳志明让它给弄个半死。
原来柳志明驰骋沙场,上了酒桌,敢喝能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拥有独门秘方,有如秘密武器。该秘密武器不是电视广告里天花乱坠什么解酒药化酒片,只是他自己的几个手指头。柳志明有一大本事,俗称“勾掉”,他在酒席间离席上洗手间,就是去干这种事:佯称是去洗手,进去后把门一关,趴到马桶前,把手指头伸进自己的喉管里去勾去抠,刺激喉部神经,使之恶心,反胃,呕吐。把肚子里的食物连同酒精呕吐一空,直到把胆汁都吐出来,以此减轻负担和压力,这才有可能继续战斗。
柳志明的秘密武器不是什么核试验核心机密,大家都清楚,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都知道有这种“勾掉”之术,却很少有谁能够熟练应用,让它真正成为战斗武器。把自己的手指头伸进喉咙里去抠,直到把肚子里的东西呕吐出来,试一试就知道,很刺激,很痛苦,很难做到。如柳志明那样,能够下决心去“勾掉”,不惜把胆汁都吐出来,然后继续战斗,无疑要有足够勇气。
那天很不幸,客人知道柳志明有这一招,决定制止其秘密武器发挥作用,宣布禁止个人行动,派员盯紧,这就把柳志明制住了。类似“勾掉”这种勾当,通常只能个人实施,有如个人隐私,无法公之于众。当天客人不让柳志明暗中施展绝活,着意让他当众举手投降,柳志明率几位部下艰苦奋斗,深水炸弹一颗又一颗下去,偏又始终无法“勾掉”,终于到达极限,柳志明能力不支,于酒桌上“现场直播”,即当场呕吐。主人吐个满桌满地满身,客人们尽兴而起,酒席终于宣告圆满结束。
柳副县长给送到县医院挂瓶,打点滴,住院两天,这才佝偻着一个瘦长之身,一脸苍白,返回领导工作岗位。他声称很值得,十几个深水炸弹,给该县某一项目争得了四百万的经费,性价比很高。原来那一天几位客人非常了得,来自上级权力部门,为首的是位处长,到柳志明那里了解审核某一项目情况。要害部门这些处长们可不得了,手中掌握几万几十万的权限,更大额度的钱不能直接处理,却也能通过提出看法和意见,直接影响上级首长及机关的决策。所以柳志明需要把他们奉为上宾,千方百计做好服务,让客人尽兴,包括自己给自己深水炸弹,再接过人家的炸弹轰炸自己。
时下文化很多,例如饮食文化、洗脚文化之类。有一种文化被称为“酒文化”,堪称丰富多彩。以酒论之,柳志明这人显然很文化。该同志在我们面前经常拿酒说人,表扬自己。他有那么几句酒话,什么“酒品见人品,酒性见人性,酒德见人德,酒格见人格,酒力见人力,酒气见人气”之类。他还有一句“酒风见人风”,或称“酒风见作风”,以自己酒风纯正,勉励我们认真学习。我们承认,柳志明深水炸弹的战绩确实表现出该同志的若干特点,其良好酒风确实从某个侧面反映其秉性为人比较实在,其在酒精问题上的一流表现,足以让我们送他一个“柳大主任”雅号。但是柳志明与酒之间的关联,已经不是十几颗深水炸弹与四百万款项可以全部解释。
我们觉得他已经显示出某种酒精依赖症状。
柳志明有无数的酒要喝,上级来了要接待,下级来了要关怀,同僚请了要去表示友好,然后必须另找时间回示情意。办事要请客,事成要感谢,考核前要联络感情,提拔了要共同祝贺,节假日要一起快乐,非节假日也不能相忘。名目如此繁多,供柳志明大量接触酒精,如他自己所嘲,叫做“酒精环境浓厚”。类似情况,我们大同小异,也属感同身受。有一句名言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时下有人照虎画猫,号称“关系也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关系好了,处理到位了,要项目有项目,要钱有钱,要位子有位子。处理关系免不了都需要若干酒精,因而酒精环境确实浓厚,酒精依赖症适应范围很广,不止柳志明一个人需要依赖。问题是柳志明柳大主任性情有特点,酒风太好,比我们都强。他那种喝法,很容易把持不住,不知不觉之间,会从需要喝、敢于喝开始,发展到想要喝、喜欢喝,再到有酒必喝、每喝必醉、没有酒不行,而后就是嗜酒、酗酒,沉溺其中,进入病态,陷于酒精依赖症。
柳志明早有症状,所以听说猝死,我们不约而同,都问他是在哪里喝的。
3
据医院死亡诊断书,柳志明死于大面积心肌梗塞。
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柳志明突然死了,大家需要一个说法。他死于心肌梗塞,这就是说,不属于非正常死亡,不是他杀或自杀,不需要警方立案追查,没有牵涉腐败窝案,也不会让人联想到情色、财产等当下热门事项。柳志明不是一般人,为政府官员、主任、市口岸办一把手,这种人突然死亡,免不了总会让好事者浮想联翩。
我们知道大面积心肌梗塞能够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据我们了解,柳志明以往并无心脏病史,因此柳宅主卧的抽屉里,可能没有心脏病的急救药物,例如硝酸甘油、救心丹、救心片之类。没有心脏病史的人突发心脏病并不奇怪,逻辑上完全成立,任何人都是在第一次心脏病发作之后,才拥有了相应病史。柳志明不幸发作得比他人要猛烈,所以一次就够了,没容他像他人一样活下来,从此享有心脏病史的资格。我们理解医生的死亡诊断只涉及柳志明的直接死因,至于其间接因素,例如是什么导致柳的心脏变得如此脆弱,以至大面积心肌梗塞突发,那不太需要医生给出专业说法。
我们不免有些非专业非正式的探讨。根据我们的见解,柳志明的直接死因是心肌梗塞,间接原因应当就是酒。显然酒精依赖足以以慢性方式摧毁人的心脏,以及健康。
但是情况令我们非常惊讶:居然没有谁知道柳志明最后是在哪里喝的。
有一位朋友提供了一个令我们极其意外的发现。
前些时候,这位朋友与柳志明相聚于酒桌,该朋友与柳志明曾于省政府行政管理学院同期培训,当晚相聚,是因为来了他们共同的一位同学,该同学是省直单位人员,不久前刚获提升,前途耀眼,此刻率队来本市调研。无论只以过去的名义,还是兼顾未来,同学们都应一聚。聚会由柳志明安排,当晚共有十来个人,开席之前,柳志明吩咐开箱取酒,拿出了十几支茅台,每人面前立一支,作为当晚任务。柳志明宣布说,他的茅台绝对可靠,是通过内线直接从贵州茅台镇进货的,为了大家的友谊,为了祝贺老同学荣升,今晚要特别讲真情,一人一瓶,各自包干,喝完了还有,保证满足。
于是真就那么喝,大家举杯,各管各的。
我们那位朋友与柳志明座位相邻,他发觉柳志明有些奇怪,特别在乎别人喝酒。柳志明与他干杯,非得看着他把一杯酒喝个干净,自己才喝。有几回朋友只喝半杯,没有一饮而尽,柳志明不允许,一定要他杯子里倒不出一滴,这才算数。
朋友不服。已经说好总量包干,一人一瓶,何必再一杯杯计较?柳志明笑,解释说是他看不下去,这么好的酒,不喝光真是不好受。
酒到后场,大家都有几分醉意,几个酒劲差的已经快不行了,下酒进度明显放慢。闲聊请劝间,朋友意外发觉柳志明有个奇怪动作,情不自禁之际,总是斜着眼瞟别人的酒杯,瞟时还有喉头动作,像是在吞咽。这分明是在馋酒。朋友非常不解,注意看了看柳志明手边那瓶茅台,已经下去了四分之三,毕竟还有小半瓶。柳志明自家有酒,何必还要看着别人?
朋友多了个心眼,趁柳志明暂时离开之际,偷偷品尝一下柳志明酒杯里的酒,这一喝明白了,假的,不是假茅台,是百分之百假酒,柳志明给大家上茅台,给自己上的却是矿泉水。他不知怎么做的手脚,他手上的酒瓶货真价实,出自贵州茅台镇,里边装的东西却不对,连一丝酒精都没有。
朋友没有声张,不动声色把自己与柳志明的酒瓶对调了。柳志明再入席后端杯,第一口就察觉出来,与朋友对视一眼,明白怎么回事了。彼此一声不吭,心照不宣。尔后朋友目瞪口呆,看着柳志明情不自禁,连杯子都不用,直接把酒瓶口对着喉咙,非常热烈地把换给他的小半瓶烈酒喝个干净。
原来他真在发馋。喝着自己的矿泉水,看着别人杯里的酒,情不自禁做喉头吞咽动作,那个馋啊,真是无以形容。
既然是这么馋,为什么还要暗中作假,逼自己喝矿泉水呢?
几天之后,朋友与柳志明在一个会议上相逢。朋友开了句玩笑,说大家都知道柳大主任作风优良,看起来好像有些变了,这是暗刺柳志明酒桌作假,作风不再优良,不说狡诈嫌小,起码不显大气。柳志明心里有数,他打哈哈,称自己还是柳大主任,作风依然优良,只是不幸身体情况有些变化,很不得已。朋友不免紧张,问柳志明身上哪个地方有问题了。柳志明提到了胃和肝,还指着自己的喉头说,这地方很不行了,比较迟钝,以前一下子可以“勾掉”,现在不太容易,有时把血都勾了出来。
“哎呀,少喝点吧。”朋友不禁动容,赶紧劝告。
柳志明表示不是少喝点,是不能再喝了。这么依赖酒精怎么得了?不说个人身体受不了,国家也受不了。但是已经依赖上了,怎么办呢?国外有一种“酒精依赖互助组织”,同病相怜者自愿参与,大家介绍自己情况,真诚坦白,深刻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戒除依赖,据说效果不错。可惜咱们这里还没推广,至少在局长主任们中尚未推广。想克服依赖,只好自己对付,做手脚,拿矿泉水充茅台。问题是喝着自己的白水,馋着别人的白酒,实在很难受。天天这么忍受,真是很痛苦。他盼望能够宣布禁止各种酒席,至少禁止酒席摆酒,这肯定有助于戒除依赖,免除他馋酒之苦。当然,纯属瞎琢磨,根本就不现实。要是把酒席上使用酒水的款项一律从个人工资里扣除,这也能行,谁还敢那么喝?但是估计也不容易做到。所以还得依赖,否则馋吧。
如此看来,柳志明已经不是酒精依赖,是“后酒精依赖”了。他已经承受不了,千方百计想要摆脱,努力试图于酒精依赖中自拔,这个过程一定痛苦,不在于缺乏“酒精依赖互相组织”,而在于他身边的酒精实在太多,没完没了。酒桌上一坐,酒香扑鼻而来,那个馋啊,情不自禁,难以把持,无力自拔。
据我们了解,柳志明发病死亡之前,接连数日,天天都有酒席伺候,有时一个晚上有两三摊相请,其中有单位公务,也有私人交谊。有意思的是,这些酒席柳志明居然无一出场,或谎称出差在外,或谎称另有接待任务,或谎称家里有事,以各种理由,非常抱歉,全部谢绝,予以逃避。出事前三天傍晚,有一位朋友请检察院一位副检察长吃饭,饭前该朋友两次给柳志明打电话,请求柳志明无论如何要于当晚赞助。该朋友是个局长、部门领导,其亲属涉嫌某案,需要检察院领导关心关心。柳志明与该朋友是老交情,接到电话后当即表态,当晚一定出场,别的任务承担不了,喝酒没问题,肯定要帮助创造良好氛围,配合做好工作。当晚柳志明果然如约按时到场,不料一杯未饮即仓促撤退,为什么呢?来了一个电话,分管领导找他,有紧急事项,要他立刻到政府大楼去汇报研究工作。
这个电话是假的。当晚该分管领导刚好离开本市,动身前往省里跑项目。
显然柳志明是在以其全部智慧和勇气抵抗酒精依赖,防备馋酒之痛。以他死前数日逃避酒精的纪录看,该努力尚属卓有成效。
可惜出事当晚他没能坚持住,终于打破纪录,因为无法坚持。
市里有一个重要项目正在推进,事涉口岸事务,请了省里相关部门领导前来视察、会商,当晚市里宴请,主要领导隆重出场。项目很重要,关系本地发展,柳志明作为地方部门领导,需要做好各种配合,包括宴会上的配合,这种场合他是逃不脱的。
我们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他在哪里喝的?”就在这里。
但是很意外,这是个伪答案,真实答案依然不知所在。
根据我们的细致了解,当晚宴会上,柳志明居然也做了手脚。柳大主任手脚伸得很长,居然于事前买通了大酒店的相关服务小姐,该小姐用两个酒壶给客人们倒酒,所有客人喝的都是真酒,包括酒宴主人、本市市长以及省上来的领导。唯有柳志明例外,假的,矿泉水。当晚他一如既往地关注旁人喝酒,热切地看着人家把杯里的每一滴白酒喝光,自己馋得眼光发直,喉头发紧,却始终坚持,自始至终,都来假的,滴酒不沾。当晚酒宴气氛很好,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酒精度极高。毫无疑问,越是气氛良好,越是酒精度高,柳志明当越是馋得难受,越是难以自拔,越是需要格外努力于自拔。那两个多小时对他有如酷刑。
几小时后,他于凌晨时段死在家中。
如此看来,他不是喝死,是馋死的。
4
柳志明死后,有人调侃,称其妻没有深刻领会他的意思,不知道他是在要酒。这调侃是不是有些道理?假如当时其妻不是去搬他,去打电话喊救命,而是当机立断给他灌酒,情况是不是会好一点?据说酒精有助于扩张血管。让柳志明血液里含有足够的酒精,也许他的血管就给扩张了,心肌的大面积梗塞就会缓解?
这肯定是无稽之谈。但是柳志明死后,确实有人发表怪论,认为如果他不是那么英勇,那么馋着忍着,努力自拔,而是继续依赖酒精,可能他至今依然健在。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