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争气争光争一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春秋]老子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法国]卢梭

  武汉钢铁公司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在武钢,流传着一个“争气争光争一流”的传奇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钢铁工人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让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回到20世纪70年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故事就发生在1974年的武钢。

  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急需的钢材,197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武钢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米七”轧机系统,主要生产热轧带钢、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和冷轧硅钢片。这套设备总共耗资40多亿元。当时全国只有8亿人,相当于人均出资5元。

  1974年底,10万建设大军云集武钢,参加“一米七”大会战。全国有二十多个勘探、设计和施工单位参加了这一工程的建设。设计单位绘制施工图纸六万多张,翻译外文图纸三十万张,加工复制图纸达一百九十余吨。

  1978年,“三厂一车间”先后建成,转入设备调试、试生产。“一米七”轧机系统具有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轧制过程主要由25台电子计算机控制。如果有一个环节被“卡”,就会影响到整个生产流程。能否熟练驾驭这些洋设备,并迅速消化和运用新工艺,这对武钢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果然,当庆祝投产的锣鼓声远去,“洋设备”留给武钢人的是一个又一个难题。

  武钢人遇到的头一个问题就非常棘手:“轧机只吃面包,不吃米饭。”随设备引进的计算机数学模型,只认进口的钢坯,不“理”武钢自产的钢坯。

  当时,有外国媒体嘲笑说,中国人只能在高炉旁边种高粱。

  一名日本专家回国前在黑板上画了一条上升然后下降的曲线,说:“这是我们在这里时的生产曲线和我们离开后的曲线,时间一长,这里将剩下一堆废铁。”

  这些话深深刺痛了武钢人的心。于是,一场“争气争光争一流”的科技攻关热潮在十里钢城铺展开来。

  当时,很多工人不认识进口设备上的外语,只好贴上写有中文的胶布。他们喊着“争气!争光!争一流!”的口号,在生产岗位上拼命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争分夺秒地加强学习。夜校灯火辉煌,图书馆天天爆满,这是对当时钢城的生动写照。为了尽快摸清洋设备的“脾气”,一个个攻关小组夜以继日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武钢人成功地改造了“洋数模”,结束了“一米七”轧机不能轧国产钢坯的历史,终于把外国人的嘲笑和挖苦抛到了九霄云外。武钢的科技人员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出“升级版”,完成了老厂改造和配套建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几年之后,曾预言“一米七”要变成废铁的日本专家再次来到武钢,当他看到各种类型的钢铁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下“一米七”轧机系统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点评”“一米七”的引进,开创了冶金行业走出国门的先河,也坚定了武钢人走技术进步路的决心。随着“一米七”持续发挥效益,武钢不仅稳步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加速了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步伐。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