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四章 主流化永无止境(3)

  主流化转型不能丢掉可读性第一,报道的重要性和可读性兼具的原则希望引起各个部门重视。主流化转型过程中,有些选题我们强调重要性,但还是要结合《楚天都市报》特点做出可读性,如果说没有什么可读性,或者说没找到可读性的角度或表达方式,我就觉得起码在篇幅或者版面处理上就不要那么重。

  第二,把握一些题材里不寻常的因素。我举一个例子,比较典型,倒不是说拿出来批评。温家宝总理到小学课堂上进行调研,我从中读出信息,总理对这件事情、对这组谈话是很在乎的,不仅仅是批评,是针对整个教育改革、教育理念,甚至于包括教学方法,他认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他希望通过这个行动起到一个推动作用。这件事情我们在版面上只处理成了一个时事新闻。

  办报不要太一板一眼,有时候要灵活一点,要及时发现并把握一些不寻常的因素。为什么这时候会发这个稿子?在这个思考当中才能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和判断水平。心中要有读者,我们现在不能关门办报。哪些报道会是读者明天会看的,要成为我们每一个版面编辑、每个部主任选稿、排稿的基本出发点。有些版面可读性非常差,大量工作性、会议性稿件堆砌,我希望各个部主任要重点抓一下。

  还有两种我们要重点处理的稿子。一是突发性事件,这种新闻我希望优先处置,版面上搞活;二是可议度高的话题性的稿子,包括调查性报道,在版面构成上突出处理,现在版面显得四平八稳。大家都看到了,国庆以来,本埠几家媒体都在冲,我们也要保持活力。从我个人偏好来讲,像“六连号”,“19年前良心债”这一类稿件,我听到后都是快速推动,显著处理。

  当然不是所有的稿件都有这样的可能,但我希望从值班总编到各个部主任都要强化这种意识,哪些选题优秀,哪些选题优先处理,让报纸变得鲜活,增强报纸可读、必读性。

  主流化转型选稿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现在经常跟这报比,跟那报比,其实我们更应该跟自己比--跟别人比,比来比去容易把我们的标准降低了,就会越比越差--我们是发行过百万的报纸,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高的标准,不要满足于没掉稿,而是要思考怎么样比以前做得更好,比以前独家的、精彩的东西更多,比以前的部门工作更有序。希望在座的各位部门主任切实负起责任来。

  我举个例子:今天见报的朝鲜抓间谍的事情,我昨天看了,就觉得应该在头版导读一下。这个事情给我的信息是,朝鲜又收紧了,他想走向开放,希望融入国际社会,但是又很谨慎。不管怎么样,他的一举一动对东北亚乃至全球局势都有影响。我们处理这个稿子,就没有完全“拎”好。一个报纸怎么向主流化转型呢?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关心外部世界,大家都关心的事,我们就得做,还得做好。

  我今天还转了一篇文章要经济部的采编人员都看看,要了解别人对中国及全球经济走向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大局,把稿件做得更到位,更可读。包括我们迎接十七大的报道,也要注意怎么做得生动一点,哪怕一点点,也算是做出了《楚天都市报》的特点。

  主流化转型选稿的标准是什么呢?我看是:重要性,关注度,接近性,可读性,服务性。

  主流化不等于工作化本报“主流化转型”的实践得到省委领导及有关方面的认同。主流化转型并不是我突如其来的想法,全国的都市类媒体都在动。我们的主流化转型并不是要大动,以前我讲过是80%与20%的关系,事实上目前我们也只是稍稍调整了一下,但变化很明显,反响很好,希望各部门继续保持这个态势。

  主流化转型不要走入误区,不要把主流化等同于工作化。第一,工作性的报道,有价值的要从新闻角度来披露,来解读;第二,主流化不是要弱化服务性报道,相反要加强服务性报道的策划;第三,主流化并不是不搞舆论监督了,舆论监督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这可以说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

  应该说,对于主流化转型,编辑部正逐步达成共识。在社会上都认为我们重点围绕时政和经济来做报道的时候,我们推出“恩施孝子”的报道,这对我们的“主流化转型”是一个很好的阐释。这组报道除了蕴含主流价值观外,还有很强的可读性。这表明我们的主流化不是只追求重要性原则。

  再强调一下重要性、关注度、接近性、可读性、服务性,这应该是选择稿件的基本标准。

  扩大主流人群对本报的阅读量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特别是发行。现在发行总公司每天派两人参加我们的编前会,这是发行公司的新举措,而且每天给我们做一个发行数量回告。当前的形势很不错,昨天的要数是126万份。

  我们如果有些报道能对发行有所拉动的,要及时跟发行沟通,我们各位要有这种意识。像《新生特刊》做得很好,但是发行不知道有这个特刊,还是后来利用“退报”做了补救。

  怎么利用办报的资源来扩大我们的发行?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举措,以前还一度限制过发行量,但现在不一样。

  要有主动的发行意识,我们要以抓党报发行的意识来抓《楚天都市报》的发行。9月到年底是发行的关键点,省市的各个部门都可以调动起来,订一些我们的报纸。发行公司正在研究一个奖励政策。大家都要主动为发行作贡献。

  强调扩大《楚天都市报》在机关的发行量,是要配合主流化转型,扩大主流人群对本报的阅读量。我们在家庭阅读方面有优势,不要被优势所累,机关订阅与家庭订阅是并行不悖的。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占领,这里面是有空间的。

  我们现在要旗帜鲜明地抓这一块的发行,大家要树立这个意识。

  提升主流意识是个共性的问题今天是我们在这栋大楼最后一次召开比较成规模的部主任会议,值得纪念。从旧楼到新楼,这也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表现。下面我讲以下几点:第一,前不久在南宁召开的全国省级晚报总编辑年会,这个年会的规模比较大,除了评奖外,还开了一个座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出席并讲话。我作了发言。

  总体感觉,省级晚报都面临着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怎么样提高报纸的格调、品位的问题,怎么样提升主流意识的问题。

  这是整个省级晚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们马上就要改扩版了,我们要把通过考察获取的智慧和采编人员建言献策的智慧相碰撞,形成我们的改版方案。

  而且,我们的步子应该再大一点。

  就像我常说的那句话,我们的声音得大一些,传播得广一些,必须覆盖对手。他有什么优势,我们就覆盖什么,让他动弹不得。在新一轮的竞争面前,我们不能被动防守,必须主动进攻,这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读者的需求。

  我们报纸的内容,一个是质,一个是量。现在我们有些版的“量”好像都得不到保证,有的版稿子拼不齐。这可是个问题。特别是照片的需求量比较大,一版的照片让夜班老总很费神。我想,照片不仅仅是摄影部的事情,各个部门也要提高图片意识,一些重大活动,文字记者也应该留心拍摄图片。

  第二,时政报道好像质量也难以提高,大家应该研究一下时政报道怎么写。我一直坚持订了《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的写法,我始终认为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我们的正面报道如何软化,如何写得可读性强一点,手法上出新一点,让人读得下去?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怎样增加深度报道的分量。并不是天天有“嫦娥奔月”,天天有十七大,对一般的事情,我们也要多几个角度去思考,去琢磨。上海办的《海上文坛》,有个栏目是《新民晚报》的一个跑法制的老记者开的,他在法制战线工作了二十多年。他曾经把上海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大案做了一次回顾,但不是简单介绍情节,而是有一些对人性的拷问,有一些思考性的东西。武汉这么一个大都会,相信有很多历史的东西值得钩沉,我们不能只关注动态的东西,关注突发事件;对静态的东西,也要善于琢磨,这样才能搞好深度报道。

  凸显“大事看楚天”的优势江作苏社长前几天有个批示,叫“大事看楚天”。我们要进一步凸显这一优势。我想,我们要靠一点一滴积累,不放过任何一次较量的机会。各部门守土有责,把《楚天都市报》的品牌不断往上累积。

  先就大家报的选题作一些提示。我省失效专利在国外赚大钱的稿子要作为精品打磨。稿子成型后,刊发时处理要规范,文字表述、篇幅长短都要严谨,否则参加评选会因为有硬伤而被拿下来,要做成精品,从头至尾都要做漂亮。关于病死猪肉流入武汉的调查报道要准,要稳,报道的基调是就事论事,不要引起社会恐慌。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选题,要多做一些思考,比如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是否应该对接?现在对接得如何?哪些专业的毕业生最好找工作?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作出回答,要向前延伸,多走一步。这是《楚天都市报》过去的优势,应该把这种优势捡回来。同一线索,我们多一点思考,往深里做,报道效果就会好一点。

  上周的报道,特别是武汉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报道,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打了一场漂亮仗。江作苏社长在集团的会议上给予了肯定。通过这个特刊,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