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二章 主流化永无止境(1)

  主流化转型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今天主要谈一下主流化转型统一思想的问题。

  我多次讲过主流化转型。《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不是我个人的发明创造,1998年《华西都市报》席文举同志提出来,2000年《南方都市报》提出来,《钱江晚报》提出在2001年左右,《华商报》在2004年,《新京报》同样也提出来。

  最近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撰写了一篇论文《论〈南方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成果》,对我们大家都非常推崇的《南方都市报》做了学术研究。在我们提出主流化转型之前,主流报、主流化已经有,但是五个字放在一起,还是我们提出的。

  任何一家报纸的发展,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创新。

  像我们这样一类报纸都不要否定起家的本领,但继承还须创新。前天我碰到省委副秘书长、财经办主任刘田喜,他跟我第一次见面,说:“都市报这两年变化很大啊,报纸有看相,有品位,有看头。”如果从我们报纸上看不出社会大的发展方向,看不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这张报纸绝对是张边缘性的报纸,绝对是被人看不起的报纸。

  我们靠什么起家?就跟有些企业原始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规范一样,在武汉地区,我们也到了必须提出来的时候,《楚天都市报》已经被大家诟病了,这不是说我在搞标新立异。前几年我们被有些报纸批评,说是发行量大,但读者层次比较低。这批评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读者质量的问题。一张报纸,它对整个社会影响,除了庞大的发行量之外,还应该具有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仅是能够正确、全面反映,还应该有所影响,这样的报纸才是主流的报纸,才是受人尊敬的报纸,才是有生命力的报纸。对政治上有话语权的人一点影响都没有,对知识分子中有思想的人一点影响都没有,能够受人尊敬吗?对创造财富的优秀企业家一点影响都没有,能说推动经济发展吗?所以,不是说我们抛弃原有人群,而是说重点要聚焦这些人群,甚至于说对未来能够成为核心读者的潜在人群,我们要去关注他,包括现在提的报纸教育工程(NIE 工程),都是围绕办报理念展开的。有些同志讲,《楚天都市报》把过去传统丢了。过去传统是什么呢?江作苏社长前天也说,没有丢啊,街头巷尾、柴米油盐,现在也有啊,社会新闻社区新闻版面还在扩大,但是我们强调一条:升上来,沉下去,挖掘社会新闻的内涵。“19年前的良心债”就是我们主流化转型的经典案例。

  那天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来视察,看到我们的“记者进社区”,建议要在全国推广。我们记者不只是过去传统的“三贴近”,而是真正的走进社区、扎根社区。作为一张报纸的社会担当,我们是走边缘化还是真正拥抱社会发展主流,从今年上半年的舆论监督大家看得出来。“鲜榨果汁”、“经济适用房六连号”、“套牌的士”等一系列报道,在座都是《楚天都市报》资历很老的同志,可以看一下,是不是《楚天都市报》创刊以来力度最大的,也是最有反响的时候。

  市场化的媒体,要适应市场需求,首任总编辑杨卫平曾说过报纸要获得市场认可,就要适应市场读者口味发生的变化。主流化是现在中宣部提出来的一个明确要求,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本报的主流化成果,江作苏社长今天这么庄重的场合也给予很高的评价。经过在座大家努力出现好的变化,我们的舆论监督、民生情怀这些好的传统不仅没有丢,还得到了加强。

  对于时政报道,我们不是简单加强的问题,也不是改进会议报道方式的问题,而是说十七大提出来公民知情权、表达权,整个社会民主进程到了新的阶段,党和政府的一些决策必然要对老百姓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类时政报道是广受关注的。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编委会致力于借鉴兄弟媒体的长处,作出的战略选择,是符合当代报业发展的潮流的。

  有外地媒体老总说要选择读者,我说我不能这样提。但读者市场确实是有区隔、重合及变化的。比如,提价到一块钱,你连五毛钱都不愿意出,那还怎么讲购买力、影响力?我希望各位回去之后,结合部门业务实践展开讨论。如果说现在有些地方没有体现出主流化的要求的话,只能说我们没有做好,没有做到像《南方都市报》、像《华商报》那样优秀,包括《成都商报》。那些不是主流报纸是什么报纸?不是说我们没有做,只能说没有做好。在这个问题上,这是底线。

  不断增强主流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得失,同时进一步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找准新一年的定位。

  2008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大事频发的一年,对我们《楚天都市报》来说是异常辛苦的一年,也是成就卓越的一年。这一年,全体《楚天都市报》人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江作苏社长的亲切指导下,我们大家克难奋进,连续奋战,不怕累,不怕苦,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新闻的硬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丰富了我们的办报经验,牢牢巩固了《楚天都市报》在湖北报业市场老大地位。在这里,我代表编委会向大家道声辛苦了。谢谢你们!过去的一年,也是《楚天都市报》实施主流化转型的关键一年。主流化转型战略是新一届编委会在党委领导下、在江作苏社长亲自指导下,我们提出的一个战略性选择,是80%的继承,20%的调整。

  所谓80%继承,是指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坚持“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宗旨不动摇。追求丰富的信息量,贴心到位的服务性,以及科学有序的舆论监督三大法宝不丢。保持对社会新闻快速反应不变。所谓20%调整,那就是强化深度思维,注重对新闻事实的开掘,强化媒体责任意识和服务中心工作的自觉性,做好重大题材和主旋律的报道,抵制低俗、不健康的社会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民生类新闻报道分量,提升报纸整体品位。

  主流化转型要达到的就是这样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楚天都市报》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把《楚天都市报》办成让党放心、群众满意,受人尊敬的湖北第一大市民报。

  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楚天都市报》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主流化转型的道路在2008年越走越宽阔,前10年的优良传统、好的做法得到坚持。新的调整和改革为报纸发展带来活力。

  第一,我们成功操作一系列重大报道和重大活动,全面凸显“大事看楚天,服务看楚天,活动看楚天”的品牌效应。特别是五大战役。2008年初,抗击冰雪灾害战役中,我们一百多名记者顶风冒雪奋战在一线,向全省人民传达灾情信息,全面展现了抗灾的风貌。我们是第一家最早见报的。

  第二大战役,在汶川地震报道方面,是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一块。我们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整个特别报道持续近一个月时间,前后方密切配合,全方位的反映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同时我们在全国第一家率先推出抗震救灾的摄影图片展,和抗震一线记者巡回演讲的活动。

  这两个活动反映是非常的好。第三大战役,我们的奥运报道,《骄奥特刊》,以平均每天24个版的规模,分“风、雅、颂”三个板块,报道北京奥运,浓墨重彩而且热烈有序,同时湖北特色非常鲜明。特别是收官之作--北京传奇,以章回体形式进行盘点,雍容典雅,零售量激增3万多份。第四大战役,“神七”飞天报道。我们鸿篇巨制,分三路记者深入回收、发射现场,特刊精心策划,大气磅礴,为《楚天都市报》赢得了声誉。第五大战役,年度巨献,纪念改革开放30年,确实是一项重要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一个机遇,我们最早策划,最早动员,早在2008年,我们就以特刊形式,在湖北媒体中率先推出年度巨献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报道,12期特刊质量上乘,以小见大,从人物命运入手,回溯历史风云,抒写社会变迁,观照改革进程,谋合时代主旋律。读来振奋人心。其间我们穿插了两大主题活动,改革开放30年摄影展和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大型评奖活动。

  超过100多万人次的读者参与互动。这五大战役,每一仗都打得十分漂亮,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我们的形象。其中,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抗震救灾报道、奥运报道都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局专题阅评,抗震救灾报道还得到了罗清泉同志、李鸿忠同志、张昌尔同志的高度肯定。

  我们传统的品牌活动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包括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楚天都市之夜、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活动、楚天杯作文竞赛活动等等,特别是我们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成功入选我们省宣传文化活动重要品牌,我们组织连续多场的楚天都市之夜活动,在湖北武汉地区产生广泛良好的影响,我们的“东湖相亲节”营造满城的浪漫,应该说是举办活动的成功案例,影响非常大。同时新的活动也不断地尝试生产,特别是首届十大江城特色社区的评选活动,最近两个多月的票选,在武汉地区影响非常大。包括我们万人健步迎奥运,3万多热心市民,健步行走3公里多。

  还包括经济部成功策划“楚天经济沙龙”一系列活动,就不一一列举。

  第二,回顾我们的深度思维,在这一年当中按照编委会要求,很多部门做了很多成功开掘,像我们社会部的“19年前良心债”,应该说是2008年值得我们骄傲的年度作品,影响广泛,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等以及新华网、人民网都做了重点报道。包括经济新闻的深度探讨,如年初的招工难背后的产业变局以及我们前不久的关注湖北返乡的农民工这一类报道,应该说在过去《楚天都市报》不多见,但今年这种深度思维报道有很多。

  第三,我们积极推进舆论监督报道。在主流化转型旗帜下,《楚天都市报》舆论监督报道,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舆论监督的力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社会效果反响大。比方,“揭开巡司河的污染的盖子”这组报道,推动武汉市政府宣布投资15个亿改造,将15年来武汉市民反映多次没有解决、涉及50万人生活用水污染的问题给以解决。这组报道确确实实为我们《楚天都市报》赢得了声誉。还有我们的“让阳光工程晒晒太阳”,省委宣传部阅评小组作出专题阅评,认为我们钟祥阳光工程舆论监督抓得好,效果好,采访深入,表述客观,坚持原则。还有我们“关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内幕”,招生工程应该是我们众多考生家长关注的事情,4月份开始,连续报道了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中的违规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考试院作出了正面回应。还有痛斥名人富人超生现象,我们《楚天都市报》独家对这个现象进行剖析。还有我们关注尴尬的希望小学,以长阳58所希望小学成为摆设为突破口,关注希望小学走向。这一年当中,对我们的内参进行改版,一共编发了17期内刊,其中有11期得到省领导批复。报纸成功的改版,推出了一批贴近性的版面和栏目,“为您跑腿”、“天天娱乐”、“女人帮”、“走进社区”等。特别是“走进社区”,当时我们谁都没有想到,我们这一项活动会带来这么大影响。我想这应该作为我们《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重要战略,必须牢牢扎根于老百姓当中,结下硕果。

  现在武汉市几家媒体都开展了走进社区这一板块。

  第四,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一年来,《楚天都市报》得到了众多荣誉,荣获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还有中国标杆品牌,荣获中国新闻传媒奖,荣获最具读者关注都市报。这些都是湖北地区唯一获奖媒体,包括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湖北省青年文明号,我们两次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包括青年记者张泉在内,是青年最高荣誉。

  特别是《大武汉》要提出表扬,《大武汉》杂志今年在第二个年度当中取得长足进步,整合原有栏目推出特色栏目,多期封面文章,在武汉地区引起较好的反响,进一步树立了《大武汉》品牌形象。在处于成长期,他们经过艰苦努力,成功实现赢利数十万元。还举办大武汉宠儿评选、武汉市最受欢迎50家餐馆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大武汉》影响,包括《楚天都市报》影响,值得肯定。

  新的一年,我们有四个方面的需要。第一,要狠抓作风建设。因为《楚天都市报》的成功,得益于我们报纸定位,得益于我们的作风建设,但随着报纸的影响大了以后,随着我们进入成熟期,不同程度上我们的作风建设有些松懈,我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在新的一年,要全面改进和提升,以推进我们事业发展。第二,进一步提高我们办报质量,力求多出精品。围绕提高办报质量,多开展一些有影响的活动,进一步提高《楚天都市报》的影响力、竞争力。第三,在党委支持下、江作苏社长支持下,实施《楚天都市报》的扩张战略。在二级市场进一步巩固《楚天都市报》竞争力。第四,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为广告和发行搭建更好平台,争取为集团作出更大贡献。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市场竞争意识,特别是2008年武汉地区经受了严峻考验,但同时,各个媒体广告、发行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更进一步增加增强集团意识。

  我在去年曾经讲过,品牌强不强,还是要体现出商业价值。大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机遇,我们应该获得更多的市场蛋糕。在目前情况下,编辑部要进一步增强这方面的意识。江作苏社长在近一期的《新闻前哨》亲自撰文,倡导广告意识,我们报纸的商业价值要进一步加强。同志们,由于时间关系,很多部门的亮点,不能在这里来讲,但是我们新的一年,我们把所有的荣誉留在2008年,把所有的激情,所有的思想准备都运用到更高的目标当中来,为《楚天都市报》的2009年继续强化在市民报纸中品牌优势、领先地位,进一步地巩固我们在中国报业市场良好声誉,我们一起努力。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编委会恭祝到来的集团领导,恭祝全体同仁新春快乐,工作进步,身体健康,谢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