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主流情怀 平民视角递进开放的动态与姿态

  2010年7月24日,《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落幕仅10天,《楚天都市报》又推出一个重大人物典型--“志愿者小亭”,成为该报继“1024”舍己救人英雄群体、暴走妈妈、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等重大典型报道后的又一成功实践。

  《楚天都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的一套成功、成熟的手法,是紧紧围绕该报主流化转型的定义和基本要求展开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基本要求是四个关键词:采集力、表现力、引导力、影响力。”

  一、以主流情怀担当时代责任,强化采集力,捕捉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彰显主流价值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尤其需要进取、健康、高尚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全民的精神境界。因此,以“主流化转型”为目标的《楚天都市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使命。

  7月23日下午,《楚天都市报》两位记者、新闻热线和一位值班领导,分别从四个不同途径得知一个信息: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女生赵小亭在贵州山区支教时,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两位记者分别开始从不同途径展开采访,一位采访武汉大学,一位采访发帖人并辗转联系上当事人赵小亭的同学。当晚,信息反馈回来,事件的真实性被确认。编委会立即召开报道协调会,大家一致认为,这并非一起简单的意外事故。赵小亭作为一名注册志愿者,她的不幸遇难,身上闪耀着湖北青年志愿者这个庞大团队的可贵精神,她的身后更是站立着全国数亿人次的庞大青年志愿者群体。

  《楚天都市报》立即启动“重大报道应急预案”,派出三路记者分别进行采访:一路赴贵州采访和小亭一起支教的同学、支教学校的师生、处理善后的老师和小亭的父母;一路赴武大采访校方、师生并查阅档案、全面还原赵小亭的事迹;一路赴小亭的老家江苏如皋采访其亲属和中学师生。

  《楚天都市报》从赵小亭身上发掘出蕴藏的时代价值,定位准确,立意宏大,这是“志愿者小亭”这一典型人物报道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着力传播赵小亭身上所体现出的主流价值观,不仅成为该报报道的一大亮点,更成为一段时间社会的一大热点,在强大的采集力的基础上,赵小亭身上“社会缺乏的+时代需要的+大家关注的+人们追求的”这几大要素完美结合,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二、以平民视角观照现实生活,不夸大、不粉饰、不拔高,让典型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梳理《楚天都市报》独家率先推出的一批影响全国的典型报道可以发现,这些典型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平民化。在“志愿者小亭”的报道中,“一朵小花”的基本定位、情感化的采写风格,凸显小亭作为一个群体的代表。

  1.“小”处入手,定位“一朵小花”。

  细节,常被称作“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

  报道第二天,《楚天都市报》就推出描写“志愿者小亭”的人物通讯《赵小亭:像向日葵一样传递阳光》。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并没有做过感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在生活中的点滴故事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人物故事可感可信。第三天,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一朵小花,刹那芳华》为主标题进行了导读。第四天,以《一朵小花,魂香青山》作为评论文章标题。第六天在进行典型人物由点及面、突出志愿者群体的报道时,仍以小花切题--《182万志愿者,朵朵小花映荆楚》。

  最后一天的集中报道还推出了一个版的记者手记,以《小花我是否曾与你擦肩而过》等为题,凸显记者的人性色彩与报纸的人性光辉。

  2.将心比心,情感化写作催人泪下。

  平民视角追求的是真情实感,唯有记者被感动,报道方能打动读者。

  在采写“志愿者小亭”报道时,三路记者深入采访,被现场气氛感染,甚至一度不能自拔,众多读者来电来信反映他们是含着泪花读完报道的。比如小亭父母到贵州接女儿的报道《女儿啊,爸爸妈妈看你来了》、小亭遗体在贵州火化时亲友师生泪别的报道《千纸鹤载着天使飞往天堂》等等,情景交融、如泣如诉,让人不忍卒读。

  3.由点及面、系列评论开掘人物社会价值。

  报道采用了消息、通讯、评论、图片等多种表现方式。其间,报道由点及面地配发了湖北省及全国志愿者的大背景,通过评论提升典型人物的时代意义,比如《一次支教可能改变山里孩子一生》,《志愿精神是社会文明的标尺》等,让报道有了更为广阔而深刻的社会价值。

  三、以递进的动态报道丰满典型形象,强化引导力有新闻学者提出,应以心理学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构筑典型报道的金字塔。这种理论认为,金字塔式结构能表现典型人物报道作用的运动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可读、可信,到有点触动、引起思索、激人向上,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最后实现典型的引导性、权威性和震撼力。

  《楚天都市报》报道的典型人物,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大都从一个突发事件中,发掘出社会特别需要彰显的时代精神,并将其提炼出来,把事件新闻做成典型报道,不仅仅停留在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事件或一个瞬间,而是尽量获得丰富而饱满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这样的典型人物报道,阅读起来很新鲜,有悬念,真实可信,有天然的传播效力。

  7月24日,《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消息,一把攥住读者的心房,而后每天一篇至7月29日,报道志愿者小亭魂归故里的现场情景,并升华报道志愿者群体《182万志愿者,朵朵小花映荆楚》。同时,刊发整版的全国媒体反响,并刊发5位一线记者的采访手记《追寻小亭的日子》。至此,基本完成报道目标。

  四、以开放的姿态携手全国媒体互动,强化影响力,把典型人物的传播效应从本省延伸至全国范围如何在最短时间让全国乃至全球读者从海量信息中读到“志愿者小亭”的故事?《楚天都市报》以开放的姿态,携手全国媒体进行互动。同时,及时刊登与兄弟媒体互动情况、让《楚天都市报》记者接受兄弟媒体的采访、摘要刊发相关媒体的具体报道……探索出合纵连横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也体现了《楚天都市报》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楚天都市报》报道“志愿者小亭”后,数十家国家级、省级重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等大型网站纷纷转载了报道,网友评论更是不计其数。跨媒体深度合作,凝聚成一个极具战斗力的新闻集群。短短一周,便使得“志愿者小亭”感动中国。

  五、以主流化转型指导典型报道,以典型报道助力主流化转型《楚天都市报》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找到了鲜活生动的载体。

  7月14日,在中国记协国内部、湖北省记协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在武汉主办的《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都谈到《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荆州“1024”英雄群体、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武汉“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等重大典型人物,树起一座座道德丰碑,履行了新闻传播引领社会舆论的使命,凸显了新闻舆论塑造美好心灵、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放大了都市类媒体的影响,提升了都市类媒体的品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