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主流化视角中的典型发掘

  虎年开局,《楚天都市报》就举全报之力,在全国率先独家报道了湖北省一对“信义兄弟”,诚行天下,义薄云天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信约践诺的传统美德,树起了道德标杆,展现了荆楚儿女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时代新风,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正气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剖析“‘信义兄弟’接力送薪”这一成功案例,我们觉得,其中的一些运作手法、操作手段以及几个关键“节点”,对该组报道的发轫、拓展、升华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蕴藏的几点珍贵启示,值得我们精心收藏。

  一、强化采集力,获取独家线索是报道成功“爆破”的“引线”

  从2月21日起,《楚天都市报》连续10多天都用多个显要版面的篇幅,采用立体宣传手段,大张旗鼓地报道了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一诺千金,接力送薪的感人故事。

  这一普通人的重大典型是如何被发现的?2月20日上午,《楚天都市报》内部信息网得到一条普通线索:2月10日凌晨,在南兰高速河南开封境内,发生一起重大车祸,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在京建筑商孙水林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孙水林弟弟孙东林来电求助称:目前,哥哥一家的遗体还躺在异乡,善后工作遇到困难。恳请《楚天都市报》这张具有全国影响的市民报纸关注此事,最好派人与河南开封的有关方面联系,促使事情尽快得到处理。

  这样一条事发较久,牵扯两省的灾难性信息,有没有介入的必要?《楚天都市报》编委会讨论认为:“百姓的喜爱和信赖是本报发展壮大之本,为民解难是本报的服务宗旨之一。作为一张将责任扛在肩头,情为民系的主流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此事。”于是,立即派记者到武汉市黄陂区采访。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这一独家线索;如果我们对这样一条事发较久、牵扯外省的很普通的灾难性信息置之不理,这一人物典型还会被我们独家发现吗?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线索为王。广大的忠诚读者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壮大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只有强化采集力,充分珍惜、利用每一条线索,才能使自己“耳聪目明”。

  二、主流化视角,从普通的车祸中发现彰显主流价值的感人故事青年记者舒均领命迅速前往黄陂泡桐街了解情况。没想到,却从这起车祸背后,发现了一个令人泣下的故事:黄陂民营企业家孙水林兄弟,长期带领一批黄陂农民工在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程。工友们介绍说,兄弟俩经商20年,共同信守着一个不变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在每年的大年三十之前,一定要结清所有农民工的工钱。”哥哥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大年三十前给农民工发工钱,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路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践行哥哥的承诺,忍悲含痛,来不及办理哥哥的丧事,凑钱按时为黄陂60多位农民工兄弟发放了33.6万元工钱。

  从此可以看出,记者不仅要手勤、腿勤,更要脑勤,遇事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淀,运用主流化视角和思维,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洞悉新闻信息的核心本质,绝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三、决策快捷,迅速启动重大报道应急预案

  记者迅速将其了解的情况向编辑部汇报。《楚天都市报》编委会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纠结,社会的诚信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信义缺失比较普遍,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武汉这对兄弟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若能深入开掘,丰满展现,将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也有利于提升湖北、武汉人的良好形象。

  编委会马上达成共识:迅速启动《楚天都市报》“重大报道应急反应预案”。迅速成立以总编辑张勤耘为组长,常务副总编辑王溥为副组长的报道组,调派优秀精干记者,连夜布置采访路径和报道点。

  2月21日,《楚天都市报》头版以《为了哥哥的遗愿,弟弟代兄发工钱》为题,讲述了孙家兄弟的故事。

  为了进一步挖掘出这一新闻故事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对该组报道进行提炼和升华,《楚天都市报》编委会遵照集团社长江作苏的指示,决定开门办报,借助外脑,邀请集团内外的专家来本报开展“头脑风暴”。

  当日下午,来自省社科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专家学者,齐聚楚天都市报会议室。大家畅所欲言,对报道方向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大家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荣辱观。国人更是将“信义”奉为“立身之本”“兴业之纲”“治世之道”。该组报道理应向这一方向开拓。

  《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在采纳各位专家观点的基础上,为该组报道确立“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主题和基调。从而使报道的方向更明确,主题更集中。

  可以说,这组报道的面世,充分体现了楚天都市报人对新闻敏感的把握、准确的判断、迅捷的决策和舆论引导能力。

  四、精心策划,精心包装,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报道可亲可读从2月21日到3月4日,《楚天都市报》宣传、报道“信义兄弟”,共动用了39个显要版面;共刊发消息、特写、通讯、评论、图片等新闻报道156条(幅),报道规模和声势前所罕见。

  《楚天都市报》在报道“信义兄弟”时,各种新闻“语言”都极具匠心,体现了该报大力倡导的“精品意识”。

  该组报道采用了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特写等多种新闻手段,强力聚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粉饰不拔高,真实地反映了平民典型的各种侧面,朴质客观,让读者对道德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每天的主标题,洗练深刻,尽收“画龙点睛”之功;每日评论,洞幽烛微,高屋建瓴,尽显事迹内蕴的道德、文化精髓;叙述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荆楚读者可读耐品;图片传神写意,既有悲情再现更具精神关照;版面组合大气,多而不乱,分而不散。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信义兄弟”朴实无华又掷地有声的语言,已让受众耳熟能详。这既是他们对社会的承诺,又是对失德者的鞭挞。

  五、可歌可泣,“信义兄弟”感动中国《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国内外重要媒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等大型网站纷纷跟进采访、报道。

  2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用1分45秒的时间,播发了孙氏兄弟的感人事迹。

  23日,《人民日报》在“社会版”头条位置,发表题为《哥哥发薪路上遭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工钱》的报道,指出:“这源于孙氏兄弟坚守20年的约定--‘无论多么困难,决不拖欠一分钱’”。

  2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以湖北“包工头兄弟”不欠薪的生死接力:“今生不欠来生债”为题,播发长篇通讯。

  27日、2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播发“信义兄弟”的长篇报道。

  《湖北日报》、湖北广电总台、《长江日报》等本埠媒体,也纷纷以多种报道形式,宣传了“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

  湖北省、武汉市主要领导分别为“信义兄弟”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赞扬孙氏兄弟践约守诺、接力送薪的行为。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批示中说:“信义兄弟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义、诚信的优良品格。他们是时代的道德楷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和谐的践行者。”省长李鸿忠批示称:“《楚天都市报》‘信义兄弟’的报道,为德美者树起了丰碑,也使失德者汗颜和自惭,希望《楚天都市报》下一步在歌颂德美者的同时,勇敢地鞭挞失德者。”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示要求:“继续深入挖掘和拓展,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辉精神。”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批示:“孙东林兄弟讲诚信,接力送薪,保障农民工的利益的事迹感人至深,是个好典型,值得大力颂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批示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孙氏兄弟接力践诺的动人事迹。再展了荆楚儿女的时代风貌和良好形象,理当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批示认为:“孙氏兄弟事迹感人。这就是典型的武汉人,信义、守诺、豪气。我为这样的武汉人自豪。”

  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学习、大力宣传、隆重表彰“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推动全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湖北省文明委授予孙水林、孙东林同志“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特别奖”,湖北省总工会追授孙水林同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授予孙东林同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3月2日,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主持召开弘扬“信义兄弟”崇高精神专题座谈会。

  据了解,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也分别作了重要指示。

  成千上万的读者、观众、网友也来电和发帖,盛赞“信义兄弟”这一道德楷模,称其足以“感动中国”。大家纷纷表示,《楚天都市报》的这组报道,塑造了“信义兄弟”平凡而光辉的形象,弘扬了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时代,荆楚人民对“信义”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坚守,对道义与责任的担当,对现代契约精神的遵守。这是荆楚文明的沃土上绽放的又一奇葩,值得全社会大力学习,广为传颂。

  六、高扬主旋律,“小报”也能扛“大旗”

  “信义兄弟”报道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近年来,《楚天都市报》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以影响广泛人群为目标,作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的主流化转型,办报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已初见成效。

  2008年,《19年前的良心债》系列报道,深深打动荆楚读者;去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长江大学“1024英雄群体”、武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都成为“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楚天都市报》又率先发现、报道了“信义兄弟”这一重大典型。

  3月2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在省委宣传部主持召开的弘扬“信义兄弟”崇高精神座谈会上,对《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给予高度肯定和充分评价。他说,去年,“1024英雄群体”、“暴走妈妈”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楚天都市报》在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信义兄弟”又是,这是《楚天都市报》实现主流化转型的非常生动的实践。《楚天都市报》形式上是张“小报”,但却扛起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