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树立典型人物群像 扛起主流传播大旗

  报纸是历史的见证人。近年来,荆楚英模辈出,光耀神州,《楚天都市报》顺时应势,真实记录了这一令人热血澎湃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典型报道中的“楚天都市报现象”。

  “小报扛大旗”,彰显《楚天都市报》引导舆论的时代担当

  《楚天都市报》这张市民化的“小报”,为何能一次次扛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传统观念中,宣传典型人物似乎是党报的任务,市民生活报就是搞些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以“吸引眼球”,占领市场,获取经济效益。

  这种观念其实是对市民生活报的误读。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明确要求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楚天都市报》拥有100多万份的发行量,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在引导舆论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自2007年夏季以来,《楚天都市报》编委会明确提出主流化转型的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作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基本内涵是体现社会的进步方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以责任与公信力为核心,努力提高新闻的采集力、表现力,增强对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履行都市类媒体的历史责任担当,自觉加强主流媒体的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1.主流化转型收获典型人物群像。

  2008年初,《楚天都市报》就以一组《19年前的良心债》的报道享誉业内。报道讲述了一个触动世人灵魂的故事:武汉一位女邮政职工在19年前因一念之差,截留了一笔1500元钱的汇款,这位母亲在临终之际深表忏悔,叮嘱子女设法归还这笔钱。《楚天都市报》收到其子女署名“校正”的来信后,当即展开报道,寻找当年的汇款人,最终实现了那位母亲的遗愿。

  这组报道被誉为“激扬人性光辉,感化读者心灵的生动道德教材”,荣获2008年度(第19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9年10月24日,在湖北荆州,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结成“人梯”实施救援,3名冬泳队员也参与救人行动,最终,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90后”大学生英勇献身。《楚天都市报》接到报料后,迅速派记者赶赴现场采访,10月25日在一版以大学生结梯救人3人英勇献身为题,在全国率先报道,并配发评论《舍己救人的“梯子”精神永远值得敬仰》。此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楚天都市报》投入上百个版面,紧扣“人梯精神”和“90后”一代的精神传承两大主题,对这一事件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这组报道荣获2009年度(第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09年10月,《楚天都市报》又率先报道了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感人故事,感动无数读者和网民。

  2010年开年,《楚天都市报》又举全报之力,在全国率先独家报道了湖北省一对“信义兄弟”接力送薪、诚行天下、义薄云天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信约践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时代新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1024”英雄群体与“暴走妈妈”陈玉蓉,联袂当选2009年度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信义兄弟”当选2010年度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一个地方媒体率先报道的3组人物典型连续两年“感动中国”,罕有先例。

  2010年5月,《楚天都市报》又着力推出了放弃名校、扎根山区教育、无私奉献的“大别山师魂”汪金权。

  “1024”英雄群体、“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等典型人物,不仅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同,还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精心组织对这些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开展广泛学习活动。

  除此之外,《楚天都市报》近3年来还报道了系列英模人物:有在武汉大学成功解救人质行动中英勇负伤的武汉特警谭纪雄;工厂停产14年,却一直坚守在医务室为职工服务,甘守清贫的“小巷仁医”李汉薇;有在汶川绝壁支教的80后毕业生包唐韬等等。熠熠群星,照耀荆楚人民心灵的天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这些典型人物形成广泛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2.关注“小人物”命运,从普通人身上发掘核心价值观。

  《楚天都市报》在典型报道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善于从平凡岗位的普通人身上,从“小人物”的命运中敏锐捕捉人性的光辉。

  《楚天都市报》的典型人物报道,与传统的先进人物报道相比,主题更显宽泛,更加关注平凡人物身上的时代精神,报道内涵上更加凸显人文关怀。而且上述英雄群像,全都源于生活,出自草根,平凡之中见伟岸,垅亩之间树丰碑,于无声处响惊雷。

  只有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把握,对主流价值的准确判断,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先进人物的时代脉动,才不至于与平凡而伟大的典型“擦肩而过”。

  二、强大采集力和高效决策力是实现舆论引导的前提保证每一个先进人物的捕捉,看起来有那么一点“运气”的成分,或因一个电话,或因一封来信引发,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失之交臂。但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楚天都市报》在采编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主流价值为报道准绳,独家发现时代楷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强大的新闻采集力、对主流价值的敏感判断以及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是《楚天都市报》成功捕捉先进人物“星光”信号,实现舆论引导的前提保证。

  《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中,十分注重提高新闻采集力,先后投入财力对电话报料系统进行提档升级;开通了多个网站的报料平台;组建了楚天都市网,加强报网互动以及网上的舆情收集功能;增设了汉口采访中心,在多个市州设立记者站。同时,革新了新闻调度会的形式,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实现线索源与决策层的直通,程序高效简洁,收效十分明显:“19年前的良心债”系列报道,新闻线索来源于一封读者来信;荆州“1024”英雄群体的报道来源于读者电话报料;武汉黄陂“信义兄弟”的新闻线索来源于本报立体报料平台。

  以“信义兄弟”报道缘起和发掘为例。2010年2月20日上午,《楚天都市报》内部信息网得到一条线索:2月10日凌晨,在南兰高速河南开封境内,发生一起重大车祸,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在京建筑商孙水林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孙水林弟弟孙东林来电求助称,目前,哥哥一家的遗体还躺在异乡,善后工作遇到困难,恳请《楚天都市报》这张具有全国影响的市民报纸关注此事,最好派人与河南开封的有关方面联系,促使事情尽快这是一条事发较久,牵扯两省的灾难性信息。从新闻的角度看,并没有多大的显著性。但《楚天都市报》编委会讨论认为:“百姓的喜爱和信赖是本报发展壮大之本,为民解难是本报的服务宗旨。”于是,立即派记者到武汉市黄陂区采访。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却从这起车祸背后,发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兄弟接力送薪”的悲壮故事。

  《楚天都市报》编委会敏锐意识到,在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信义缺失比较普遍,拖欠农民工工钱屡见不鲜的背景下,这对兄弟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于是迅速启动“重大报道应急反应预案”,举全报之力,重点报道这一典型。经过精心策划,“信义兄弟”报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国内外重要媒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等大型网站纷纷跟进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连续三天在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一次比一次的时间长。

  这组报道的成功,集中体现了《楚天都市报》强大的新闻采集力,对主流价值的敏锐判断力,以及科学高效的决策力。试想,如果没有得到这一独家线索;如果对这样一条事发较久的灾难性信息置之不理;如果记者不去深入发现新闻的本源;如果采编人员没有形成对主流价值敏锐判断的良好素养;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决策能力和对舆论的强大引导能力,这个人物典型就不会被发现,也不会取得报道上的成功。

  三、缘事而发、因势利导,放大人物光芒《楚天都市报》每一组人物典型的推出,都能在社会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引来众多读者的共鸣与众多媒体的聚焦。除了报道的人物本身具有崇高的时代精神之外,《楚天都市报》缘事而发、因势利导,放大人物光芒的报道手法,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楚天都市报》报道的典型人物,大都是从一个突发事件中,发掘出社会特别缺乏的时代精神,并将其提炼出来,把事件新闻做成典型报道。

  这样的典型人物报道,阅读起来很新鲜,有悬念,真实可信,有天然的传播效力,解决了很长时间内先进模范人物报道新闻性不强的问题,因而能产生强大的心灵冲击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典型报道的“传统模式”,往往是一种静态的灌输、追记方式。即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多日后,通过事后全面搜集的材料作“追忆”式的推介,这时,往往因时过境迁,群众关注的热度已减弱甚至已冷却,报道很难激发受众的心理共鸣。反观《楚天都市报》的典型报道,采取的是一种与事件同步的动态化互动模式,对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主动介入,缘事而发,报道随着事件的进展而步步深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事件发展方向,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转化。这样的报道,波连浪接,一环扣一环,每天都能叩动读者的心弦。

  如在报道“信义兄弟”时,虽然事情已过去近十天,但《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在背景式地追记车祸经过后,立即转入“现在时”的新闻处理模式,从各方的悼念、慰问、学习热潮,到孙东林兰考祭兄、善后,再到孙水林骨灰的回归故里,一直都以动态为报道主体。

  这种报道方式的优点是,在新闻事件中发现人物的闪光点,随着新闻的推进去展现人物的精神,一切缘事而发,不硬做,不强做,故能直击人心,形成强烈的震撼力。

  四、以平民视角触摸标杆的亲和力《楚天都市报》作为一张市民报,在报道典型人物,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时,始终以平民视角触摸道德标杆,不粉饰不拔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地反映平民典型的各种侧面,朴质客观,让读者对时代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

  比如,在报道“信义兄弟”事迹时,由于车祸后工资凭证毁失殆尽,只能凭农民工自报数目发放工资,“他们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发钱那天,我心里一直挺乱,心里也沉甸甸的,可当钱发完时,我一下子感觉如释重负……”这样的语言,真实记录了孙东林复杂的心理流程,没有豪言壮语,却真实可信。

  在荆州“1024”舍己救人英雄群体的报道中,落水少年获救后悄然离去,曾引起人们不满。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楚天都市报》对此一直进行客观报道:“两落水少年在获救后离开现场,至今下落不明,荆州方面正在全力寻找。”事发46小时后,他们在周一清晨学校升旗时老师讲述英雄的事迹后,其中一名小孩终于承认:他就是那名落水少年。那么,他们为何迟迟不现身呢?本报同样进行了客观报道:“获救时以为大家都没事,害怕责罚隐瞒遇险经历。”报道既尊重事实,又不含责怪之意,让英雄的亲属、让社会原谅宽容这两个孩子的举动。随后的报道,《楚天都市报》依然往良性方面引导,获救少年和家人来到英雄亲属身边,跪谢英雄父母:“这是无法报答的大恩。”报道以责任的理性和平民的情怀,舒缓了社会情绪,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平民视角的优势在于,不仅说服力强,感化力更强,可让读者深切认识到,原来,英雄原本跟他们一样的普通,大家经过努力也是可以成为模范的。

  五、将典型人物放在历史平台上,放大示范效应典型报道的目的是让先进人物产生示范效应,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楚天都市报》十分注重人物典型的生成环境,常将人物的成长置于荆楚文明传承的“良田沃土”中解析,阐释传统美德是楷模形成的“水之源,木之根”,既增加了楷模人物的说服力,也增强了引导人们继承光荣传统的感召力。

  例如,在荆州“1024”英雄群体的报道中,《楚天都市报》先后配发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传承”》、《真与爱的不灭火焰》、《荆楚万古英雄气 慷慨歌谣不绝传》、《一方厚德的沃土养一方热血的壮士》等十多篇评论,并组织专家座谈,从“90后”的责任担当、舍己救人体现的高尚精神、英雄壮举的传承等不同角度,诠释和挖掘“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荆楚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样,在“信义兄弟”的报道中,《季布重一诺,大道在民间》、《千经万典,信义为先》、《“信义兄弟”彰显时代风范》等评论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楚人践诺守信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孙家“兄终弟及”的大义之举实乃社会生活的应有常态,不仅承接了中华传统美德,又承载着现代社会公民的应有规范、市场经济的道德准则,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因而令人击节共鸣。

  2010年7月14日,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对《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和典型报道予以充分肯定。他说,主流媒体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拥有广泛受众;二是实现有效传播;三是体现主流价值。《楚天都市报》拥有数百万忠诚读者,受众广泛;日均100多万发行量,且基本是自费订阅,实现了有效传播;最为重要的是,《楚天都市报》通过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等武器,传播了主流价值。以上三条标准,《楚天都市报》都已具备,说明该报已自觉地、成功地实现了主流化转型。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对《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并通过典型报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高度评价。

  他说,《楚天都市报》按新闻传播规律办报,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努力使新闻宣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成功实施主流化转型。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湖北市民生活报的“龙头”风范,发挥了“带头羊”和“领跑者”的作用,极大提升了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