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会说话的眼神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从眼睛里流露出真实的情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一个人的心术、心里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术是正还第是邪,通过他的眼神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曹操派刺客去刺杀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眼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令刘备很满意。不久之后,诸葛亮心进来了,刺客很心虚,便托词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那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露忤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显露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而那刺客已经跳墙逃跑了。

  在瞬间,通过对方眼神的变化,看出他的心术,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后天的训练。因为这种本领与在环境中的磨炼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能够看透那个刺客,主要是从刺客闪烁不定的眼神中发现的破绽。在生活中,没有扎实的本领,想一眼识破一个人的心术,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很多的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心里正在打什么主意,他的眼神都会立刻告诉你他在想什么。

  曾国藩说:“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研究、观察人的‘神’时,一般都把‘神’分为清纯与混浊两种类型。”“神”的清纯与混浊是比较容易分辨的,但清纯又有奸邪与忠直之分,而奸邪与忠直则不容易分辨。从眼神上来分析,一般通过“动”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通过“静”也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一次,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寒暄之后退出大帐。有人问曾国藩对此三人的看法。

  曾国藩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适于做文书工作。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是一个机巧狡诈的人,不可重用。唯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是一个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这第三个人便是日后为湘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罗泽南,后来他果然在一次战争中中弹而亡。

  还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恰好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并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

  曾国藩讲:“不必第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的眼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的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窗户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吃惊,问曾国藩是何时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我散步回来,见到那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的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有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有大将之才”的人,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个性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其修养的功夫异常深厚。性为内,情为外,性为体,情为用,性受到外来的刺激,进而发为情。情所表现出来的最显著、最难掩饰的部分,不是语言、动作,也不是态度,而是眼睛,语言、动作、态度都能够用假象来掩盖,而眼睛是没办法假装的。我们看眼睛,不能只看大小圆长,重点是在看眼神。所以在观察一个人时,看他的眼神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沉静,就可以知道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就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时你只要向他请教办法,并表现出焦虑,如果他不肯明白说,可能因为事关机密,你也不必多问,只静待他的发落便是。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散乱,就可以知道他对你的问题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没有一点用的,向他请教,也是白费力气。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办法。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横射,仿佛有刺,就可以知道他异常冷淡,如果你现在有所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想办法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毫无用处,退出后你应该想想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阴沉,应该知道这是凶狠的信号,你与他交涉,须得处处小心。放在他背后的那只毒辣的手正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想和他比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流动异于平时,就可以知道他是心怀诡计,想让你尝尝苦头。这时你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进,他的前后左右都可能是陷阱,第你一不小心便失足跌翻在他的手里。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呆滞,唇皮泛白,就可以知道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眼恐万分,尽管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你心也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自己想应付的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提灵的出,并表示有几成的把握。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你还不想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势必引起正面冲突了。

  如果见一个人眼神四射,魂不守舍,就可以知道他对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也是徒劳,你最好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意听的事。

  如果见一个人的眼神凝重,就可以知道他认为你的话有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你的见解只要不差,你的办法只要确实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如果你见一个人眼睛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就可以知道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得意的事,那样只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的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这时你最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找机会从速告退,因为多说也是无趣的。

  如果见一个人的眼睛上扬,就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听你的话,不管你的理由怎么样的充分,你的说法怎么样的巧妙,还是不会有得到赞同的结果,不如尽早停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总之,眼神可分为散、聚、动、静、流、凝、阴沉、呆滞、下垂、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正确地判断人心。

  “看”是眼睛运用的技巧中最重要的一项。也就是说,我们常能够借着眼睛,传达出友善的或视若无睹的态度,而造成对方正反两种反应。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