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1 江西省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状况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从经济区划角度看,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与全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一样,江西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保持连续增长态势,但是总体而言,江西省仍旧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2012年江西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33%,而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9%,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4.88%。截止到2012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2948.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800元,地区生产总值仅位列中部六省第五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仅排在中部六省第五位。。

  推动江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而其重中之重,就在于江西高等教育必须对江西崛起的目标要求给予积极回应,必须满足江西崛起对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从历史上看,由于各界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举办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江西省的高等教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曾位于全国前列。到抗战胜利前夕,江西省共有8所高校,其中国立2所,省立5所,私立1所。欧阳侃,江西高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123.然而,良好发展形势仅仅维持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历经1952年至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江西省的高校只剩下3所,在校生不足2000人。欧阳侃,江西高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123.江西省原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遭到“肢解”,优势学科专业以及学术造诣高的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纷纷被撤出江西,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元气大伤,江西高等教育由强势优势地位瞬间转为弱势劣势境地。

  1999年的高校扩招使得江西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期,江西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截止到2012年,江西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8所,在校生规模达到851119人。20世纪末,我国开始逐步实施“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省域化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必然趋势。而随着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审时度势调整好内部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众多省市自治区已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开始探索高等教育省域化发展之路。

  作为一个经济和高等教育都欠发达的省份,江西省必须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对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以此最大限度发挥高等教育功能。通过经济水平增长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依托高等教育发展促进经济腾飞,为实现江西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7.1.1 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

  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研究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合理与否取决于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是否能与社会各行各业对不同素质能力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比如省域)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的培养规模分别能够适应该国或区域(省)对高、中、低层次人才的需求,那么这样的层次结构就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合理。受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影响,如同一个社会组织(如企业)的一线员工的数量一般来说远多于其高层管理人员的数量,一个国家或省域对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数量往往也是依次递增的,那么,其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大体上是呈梯形状的。注:从世界上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来看,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呈现金字塔形,不少研究者也持此种观点。笔者认为,鉴于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现实状况,研究生层次教育面应适当拓宽而非集中于极少数群体。因此,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现梯形形状更为合理。至于具体到一个国家或区域(省),该梯形结构的上下宽窄程度则是不一的,这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该国家或区域(省)高等教育实际的办学容量,这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二是国家或区域(省)对高等教育数量和结构的发展需求,这是高等教育的需求状况。供需两旺,结构趋于合理,即呈梯形状;如果供给旺盛,需求疲弱,则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畸形发展;需求旺盛,供给不足,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现出混乱局面。所以,一国或区域的高等教育相关部门要预先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及时调适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以使其呈良性。自1999年扩招以来的十多年间,江西省高等教育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以下将分别从各层级培养机构数量、各层次在校生人数的变化以及江西省与全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较等方面入手,对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各层级培养机构的数量变化和比较

  数据表明,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各个层次培养机构数量都有所增长。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和普通专科院校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普通本科院校自1999年的14所增至2012年的37所(包括13所独立学院),普通专科院校由1999年的20所增加到2012年的51所,二者增幅均达到或超过150%。研究生培养机构1999年已到达11个,2005年和2006年之所以出现减少的情况,是因为2005年江西医学院并入南昌大学并统一以南昌大学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因此在2004年12个的基础上又回到了11个。到2012年底,江西省共有15个研究生培养机构。

  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注:包括成人高校举办的普通高等教育。各层次在校生人数的变化和比较

  自1999年扩招以来,江西省高等教育各层次在校生人数总体呈增长态势,各层次办学规模增长幅度较大,各层次间比例也因此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数据表明,在江西省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中,研究生的比重从1998年的1.34%上升到2012年的2.88%,本科生的比重从1998年的54.94%下降到2012年的52.32%,专科生的比重从1998年的43.71%上升到2012年的44.81%。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从总体走势上来看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有向“梯形结构”演变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有反复的情况:研究生层次处于“梯形结构”的顶部,数量还有待增加,以满足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专科教育这一层次是“梯形结构”的基座,尽管随着十几年高等教育的扩张专科生在校生人数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但其比重基本还是维持在之前的水平,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提高。“梯形”的两斜边逐渐趋于变“陡”,说明江西省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中,不仅应保持专科层次人才供给,同时要将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量主要用来满足研究生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如此才能迎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层次化需求。

  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全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比较

  通过对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研究生与本科生、专科生的在校生人数比重分别为6.7%、55.7%、37.6%;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中研究生与本科生、专科生的在校生人数比重分别为2.9%、52.9%、44.2%。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占全部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比重过低,只达到2.9%,相比全国6.7%的水平低了将近4个百分点。而江西省普通高校专科生占全部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比重则高出全国6.6个百分点。

  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比对分析

  如前所述,合理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相适应。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尽其能,一来可以使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来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并在一定意义上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为了考察江西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本研究选取全国接受不同教育程度就业人员比例与江西省接受不同教育程度就业人员比例进行比照分析。由于统计数据收集的原因,采用的各项数据均为2011年数据。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发现,2011年全国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人数比例为9:100:155,同年江西省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人数比例为6:100:163.相比较之下,江西省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人员比例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而具有专科学历的就业人员则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大量生产一线的管理、服务、技术人员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省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最终还是需要依托于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的提升。两者对比从侧面反映出江西省专科教育规模已达到一定高度,研究生教育则亟待加强。就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而言,专科层次的教育已具备一定规模,今后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加强高职高专学校特色建设,紧抓内涵式发展;研究生层次的教育须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上述分析表明,江西省高等教育在层次结构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层次结构偏畸形

  虽然从整体上看,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各层次比例基本是逐步朝着较为合理的梯形结构发展,但目前呈现出的结构更像“陀螺”形,这也反映出江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顶部太尖,而底部基座又不够宽”的状态。

  研究生教育严重不足

  2012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占全部高校在校大学生的6.7%,江西省在校研究生人数尽管比1998年增长了近19倍,但占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重仅为2.88%,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并且自1998年到2012年的15年间,在校研究生历年比重增长一直都没有超过0.2个百分点。研究生的总体规模偏低,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匮乏,这种低重心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江西省长期以来在研究生层次教育上发展不足有关。这无疑会影响到江西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更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江西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专科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

  2012年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 948.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942.5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 828.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86.0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为11.8:53.6:34.6,工业产值占全部地区生产总值的45%。上述数据表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依旧是江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当前江西省经济总量不大的实际情况,要求工业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事生产或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而江西省对专科生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专科教育的发展实际上还有一定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可进一步增强。

  江西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首先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影响有关。国家依据当时的发展计划,从宏观角度着手,从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大城市遴选了一批重点高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这些高校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与此同时也让地方高校和重点高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次,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也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有所影响。一直以来,江西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均处于中下游水平,直接制约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力度。教育资源不足,高等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在省内很难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直接导致研究生教育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此外,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吸引更多生源,获取更多教育资源,盲目地跟风升格为本科院校,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专科层次学生的比例有所缩小。

  7.1.2 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属于高等教育结构的一种横向划分。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高等教育各学科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构成状态。科类结构的划分首先取决于知识本身的分化程度和专门程度。谢维和,文雯,李乐夫,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结构分析--1998-2004年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同时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进步使得学科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逻辑性趋于严密,学科发展的联结关系不断加强,学科发展成为日渐完善的学科体系。此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合理的省域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应该是能与该省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对于助推该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速经济结构转型优化有着重要作用。现实中,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由于多种原因存在一定难度,高等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仍然严峻。2012年江西省人才紧缺行业一共涉及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设备制造业、新能源(电力)业、食品加工生产业、航空制造业、现代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业八大行业,共有69个工种出现人才紧缺情况。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发2012年江西省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任务的通知以下将从江西省高等教育各学科专业设置现状及在校生在校生规模情况入手,就扩招以来十多年间科类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江西省本科科类结构现状

  其一,本科专业种类及设置情况:

  在高校扩招的浪潮中,江西省本科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普通本科院校数量自1999年的14所增至2012年的37所,在校生人数由66 735人增长到458 454人。37所普通本科院校包含13所独立学院。从本科教育学科专业情况来看,截止到2012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已涵盖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下文简称《目录》)中所有十二大学科门类,共设置82个专业类,覆盖《目录》全部92个专业类的89.13%。从各学科专业类情况来看,江西省本科教育中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六大学科实现了专业类别全覆盖,而理学的专业类别覆盖率最低,仅有75%。在82个本科专业类中,共设置专业232种,其中基本专业212种,特设专业20种,分别占《目录》总数的60.23%和12.99%。除文学外,江西省其余十一大学科下设基本专业均覆盖《目录》中基本专业的50%以上。此外,工学、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七大学科下还设置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的特设专业。江西省本科专业中工学学科特设专业达到11种,为推进江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学科门类目录中专

  学科门类专业布点数(个)比例(%)工学49934.72管理学25017.40文学14610.16艺术学1309.05理学1288.91教育学714.94医学664.59经济学594.10法学493.41农学241.67历史学110.77哲学40.28合计1437100.

  通过对各专业布点情况进行分析,2012年江西省布点数前15位的本科专业共布点404个,占布点总数的近三成。其中管理学有5个专业共布点118个,工学4个专业共布点117个,文学2个专业共布点59个,艺术学2个专业共布点55个,经济学1个专业布点28个,法学1个专业布点27个。英语是普通高校中布点最多的本科专业,其布点数高达39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紧随其后,布点数为34个;艺术设计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均布点32个;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会计学、土木工程等专业布点数全在20个以上,已成为近年来普通高校竞相设置的热门本科专业。

  江西省专科科类结构现状

  其一,高职高专专业种类及设置情况:

  高校扩招同样带动了江西省专科教育的大幅度发展。普通专科院校数量由1999年的20所增加到2012年的51所,在校生人数从33553人上涨到392665人。2005年为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上的重要分界点。在此之前,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混乱,命名随意,甚至完全参照本科专业依葫芦画瓢。为促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管理科学运行机制的形成,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下文简称《指导性目录》),并决定从2005年起,高职高专教育的招生和统计等工作以该《指导性目录》为标准。《指导性目录》中共设有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截至2012年,江西省高职高专专业已覆盖全部专业大类,共设专业类71个,占《指导性目录》专业类总数的91.03%。除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公安大类、水利大类外,其余专业大类均已实现专业类全覆盖。

  从专业种类来看,2012年江西省高职高专设置《指导性目录》内专业302种,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下设专业种数都占《指导性目录》中专业种数的80%以上。这表明江西省高职高专教育中,上述几大类专业发展程度较高,专业建设比较完备。特别要指出的是,江西省普通高校还开设了相当数量的目录外高职高专专业。文化教育、轻纺食品大类各设了7个目录外专业,艺术设计传媒、材料与能源、电子信息大类均设置了6个目录外专业,制造大类下设5个目录外专业,而财经、土建、法律、旅游、农林牧渔、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大类也分设1-2个不等的目录外专业。这些目录外专业大多与江西省资源优势、产业特色紧密联系,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

  其二,高职高专专业布点情况:

  对江西省2012年高职高专各专业布点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布点数前15位的专业共布点611个,占所有专业布点总数的27.89%。其中财经大类4个专业共布点177个,电子信息大类3个专业共布点132个,制造大类三个专业共布点130个,土建大类2个专业共布点66个,旅游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各1个专业,分别布点42个、34个和30个。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江西省普通高校中布点最多的高职高专专业,其布点数高达57个。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布点数均超过50个。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布点数也在40个以上,这些热门专业吸引了大量生源,成为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争相发展的专业。

  新增专业情况

  为了探究江西省科类结构调整变化的趋势,本研究对江西省本专科新增专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教育部历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以及江西省历年高校新增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名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六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

  从和可以看出,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六年内江西省普通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343个,高职高专专业556个。从新增专业所属学科或大类情况看,本科新增专业集中在工学、文学、管理学三大学科,其新增专业数占据本科新增专业总数的七成以上。部分高校在理学、教育学两门学科上也新增了相当数量的专业,经济学、法学、农学、历史学和医学则增加了数量不等的专业。高职高专新增专业超过六成集中在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和艺术设计传媒几个专业大类上,旅游、文化教育、材料与能源、交通运输、轻纺食品等专业大类也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增设新专业的重要领域。相比之下,公共事业、生化与药品、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环保气象与安全、法律等专业大类新增专业则凤毛麟角。

  江西省本专科专业的新增情况与经济结构的转型情况基本一致。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转变,意味着江西省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要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本科教育以及高职高专教育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理应有所加强。工学、理学与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专业的增设,为第二产业的增长补充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而教育学、文学、管理学与财经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专业的新增,会培养一批面向金融、文化教育、娱乐、现代服务等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势必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力。

  从新增的本科各具体专业来看,物联网工程专业增加数量最多,近六年共有12所高校增设此专业。动画专业增加量排在第二位,共有11所高校新开设此专业。9所高校新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软件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财务管理、表演等专业各有7所高校新近设置。而在新增的高职高专各具体专业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新增最多,六年内17所高校新设了本专业。物流管理则是第二大新增高职高专专业,15所高校申请通过增设此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也是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普遍追求增加的专业。

  通过对1998年至2012年江西省各科在校生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变化情况如下:

  第一,从各学科在校生数的存量上来看,各学科在校生规模比重变化差异不大。工学在校生规模所占比重是最大的,1998年其占据总量的35.90%,经过15年的发展,工学在校生规模仍然保持着领先的水平,这与江西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息息相关;经济学、文学比重分列二、三位,在校生数占总量的百分比由1998年的15.85%和15.76%变动为2012年的27.52%和14.48%;医学在校生规模比重维持在第四位,1998年其在校生占总量的10.68%,2012年这一比例为8.32%;理学和教育学比重排名则有所变化,1998年两学科在校生分别占总量的9.69%和4.34%,2012年的比例为4.10%和6.80%,教育学学科在校生比重超过了理学学科在校生比重;法学、农学、历史学、哲学比重较小,仍旧处于十大学科中的7-10位,1998年分别占总量的3.33%、3.03%、1.23%、0.18%,2012年则分别占总量的2.58%、1.11%、0.23%、0.04%。

  第二,从各学科在校生数的增量来看,经过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截止到2012年,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在校生人数所占比重跃居第二,为各科中增幅最大,增加了11.67个百分点。经济学在校生人数比例的急速提高,既是由于劳动力就业市场对经济类、财会类、管理类毕业生需求增大,也反映了江西省对高等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各高校热衷于扩招财经等办学成本相对较低的热门专业。比重增加较大的学科还有教育学,增加了2.46个百分点。其他学科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理学的降幅最大,下降了5.59个百分点;医学、农学和文学降幅分别为2.36%、1.92%和1.28%;工学、历史学、法学、哲学则分别减少了1.08%、1.00%、0.75%、0.14%。

  江西省高等教育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在校生数的变化情况

  根据现行的学科内在属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将学科进一步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基础学科是指那些关于知识本身的学科,主要研究自然和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时间周期较长。苏娜,陈士俊,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47.换言之,偏学术性的多属于基础学科,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而所谓应用学科是在“基础学科上的衍生学科,目标是服务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袁蕾,高等教育学科差别定价问题探析--促进基础学科发展的教育经济分析[J],高教探索,2010(3):69.,直接指向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像工程、管理、设计等专业,均属于应用学科。由此定义,可将上述十大学科做如下划分:基础学科,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应用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学、工学、农学、医学、教育学。进一步对江西省高等教育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

  通过对1998年至2012年江西省高等教育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数据分析,发现其变化如下:

  第一,从总体走势来看,江西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这十几年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在校生规模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基础学科的在校生规模自扩招以来,涨幅呈缓步上升态势,由1998年的25283人上升为2012年的16037人。应用学科的在校生规模在扩招过程中稍有起伏,从总体的急速上升趋势中不难发现,2008年出现了增长拐点,在校生人数自1998年的68820人上升到2007年的627399人,而2008年却下降为509711人,2009年到2012年间又转为增长趋势,截止到2012年应用学科的在校生总数为690802人。

  第二,从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在校生比重来看,无论是扩招前还是扩招后,应用学科在校生比重都远远大于基础学科。对比1998年和2012年的数据可知,应用学科在校生比重呈上升趋势,其所占比例从1998年的73.13%上升至2012年的83.16%;而基础学科的百分比则呈下调趋势,其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26.87%下降至2012年的18.84%。

  就现实情况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学科的人才需求的确大于对基础学科的人才需求,但是原创性研发成果的深远价值不容忽视,基础学科发展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关系要适度。从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来看,基础学科未来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教育部联合中组部及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表明了国家对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视。因此,江西省在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也应注重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协调发展。

  江西省高等教育各学科发展中增量和存量的回归分析

  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可知,近十几年来江西省高等教育各学科增长幅度各不相同,那么这是否与各学科本身的基数(存量)有关呢?为了探究其中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998年江西省高等教育各学科在校生数作为存量,以2012年各科在校生数与1998年在校生数之差作为增量,并对两者进行一元回归分析,试图证明各学科在校生数增量与其存量之间的相关性。

  学科的招生比例时都会根据自身的办学情况而定,优先考虑扩招那些培养成本较低并且高校自身办学基础好的学科。这就可能会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一定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产生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造成高等教育资源以及人才资源的浪费。

  (2)存在的问题

  江西省高等教育经过跨越式的发展,学科门类和专业大类不断完善,各科类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布点现状、专业新增情况基本符合产业结构需求。但通过细致分析,不难发现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存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专业覆盖率低,内部差异大

  从2012年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现状来看,无论是本科专业还是高职高专专业,其专业类别覆盖程度都较高。本科专业类别覆盖了《目录》专业类总数的89.13%,高职高专专业类别覆盖了《指导性目录》专业类别总数的91.03%。可是如果仔细考量专业类下设专业,情况就大不一样。本科专业《目录》中共计506种专业,而江西省高校实际上只设置了232种,覆盖率仅为45.85%;高职高专专业《指导性目录》中共设有专业531种,江西省高校实际设置302种,覆盖率为56.87%。由此可见,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中专业覆盖率还是比较低的,仅仅达到五成左右。

  从总体上看,专业覆盖率低,就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的专业覆盖率而言差异其实也很大。本科教育中教育学学科专业覆盖率最高,达到87.50%;管理学学科次之,其专业覆盖率为58.70%;相比之下,法学学科专业覆盖率则较低,只有31.25%;专业覆盖率最低的是文学学科,与最高值差了六个百分点,仅仅为25%。高职高专教育中覆盖率最高的为财经大类专业,达到88.89%;文化教育大类以84.62%的专业覆盖率紧随其后;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专业覆盖率分别为83.33%、81.48%、81.25%;覆盖率最低的为水利大类,仅有15.79%。

  不管是本科教育中的教育学、管理学,还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显而易见的是,江西省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建设较完备的均为第三产业相关专业,普遍高于与第二产业特别相关的工学、理学、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水利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的专业覆盖率,这与第二产业在江西省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有所不符。

  学科专业间的内部差异还体现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在校生规模的比较上。尽管扩招以来江西省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在校生规模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两者比重差距却越拉越大,应用学科的发展趋势远优于基础学科。当前基础学科发展态势明显无法发挥其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

  专业设置重复,趋同现象严重

  通过对本科和高职高专各专业布点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布点数前15位的专业,均占所有专业布点总数的近三成。这表明江西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趋同性严重,过分集中于少数专业。这种重复性不仅体现在本科和高职高专内部,也体现在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像本科专业中布点最多的英语专业,布点数为39个,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布点56个,排在第二位;本科布点第二位的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数为34个,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布点数各为57个、54个,分列一、三位。此外,本科专业中的艺术设计、软件工程、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土木工程等,与高职高专专业中相同或相近的电脑艺术设计、软件技术、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等,都进入了布点数前15名。对比本科和高职高专布点数前15位的专业,也不难看出它们大多归属于经济管理、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建筑制造、计算机等几大领域。

  江西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中的这种趋同性现象,纵然有经济导向、市场导向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盲目跟风的办学心态、片面追求办学效益的思想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少高校讲求办学规模的大而全,积极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忽视学科基础和实力,广泛开设低成本的热门专业以吸引生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提升办学层次,从学科专业设置这一外在形式上不断向本科院校靠近,甚至完全复制本科专业,也促成了江西省普通高校中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的现象。

  科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

  目前为止,江西省已基本形成工学、管理学、文学三大学科为主的本科专业体系以及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为主体的高职高专专业体系,这种科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的。上述专业培养力度的加大,的确能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

  江西省专科科类结构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积极发展了《指导性目录》之外的专业。像陶瓷艺术设计、港口物流管理等专业,大多与江西省优势资源、产业相关。相比之下,本科特设专业发展较为不足。截至2012年,江西省共设置了20种特设专业,只占特设专业总数的12.99%。特设专业大都特色鲜明,多与新兴行业紧密联系。本科专业中特设专业发展缓慢,某种意义上会影响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

  自2009年末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这十大产业发展不断提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将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然而从新增专业情况看,多数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加态势。除光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2009年之后分别增加了14个和21个相关本专科专业外,其他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增长趋势并不明显。像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增加了6个相关的本专科专业,绿色食品行业增加了3个本专科相关专业,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只增加了2个相关本科专业,航空制造产业仅增加了1个相关的高职高专专业……相关专业并未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立而增设,反映了科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这与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是不相适应的。

  7.1.3 江西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

  形式结构也是高等教育结构的一种横向划分,是指“按办学形式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结构”韩延明,高等教育学新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81.。参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高等教育可划分为不同形式类别: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两种;根据授课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电视大学、夜大学、自学考试、函授大学);根据授学方式的不同,还可以简单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行,使得越来越多劳动者对于富有弹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更大需求。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则为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提供了物质支持。合理的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应与“国民经济所有制、消费结构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相适应”董泽芳,李晓波,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中的结构失衡问题[J],教育研究,2003(10):29-3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化了。江西省当前的高等教育涵盖多种类别,正呈现出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全日制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并举的局面。下面以江西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为个案进行分析,在探究其十多年来发展变化的同时,深层次剖析其现状。

  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比较

  对江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变化和发展将从两个方面来比较:其一是两种不同形式高等教育的高校数量;其二是两者的办学规模。此外还会进一步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的内部构成。

  新中国建立前夕江西省仅有10所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1998年江西省有普通高等学校31所,成人高校22所。截止到2012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增至85所,成人高校只剩下9所。逐年的变化情况具体。

  通过以上的数据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自扩招以来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学校数以及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高等教育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办学规模都呈现递增的趋势。1998年的普通高校数为31所,到2012年增至88所,其在校生数也从1998年的94103人增至2012年的851119人。成人高等教育的变化情况则不同。1998年的成人高校数为22所,到2012年减少至10所,高校数呈递减趋势。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并未因为成人高校数量的减少而缩小,反而是呈上涨的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自1998年的59004人增至2012年的153947人。就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各项指标的比较变化而言,1998年江西省的成人高校数与普通高校数的比值为71:100,相差并不算太大,而2012年二者的比值则达到11:100.从毕业生数、招生数以及在校生数之间的比值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二者也是相差甚大,均有大幅度下降。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之比由1998年的82:100降至2012年的15:100,招生数之比由75:100降为23:100,在校生数之比则由1998年的63:100减至18:100.

  江西省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构成的变化情况

  从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看,大体有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与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两种。江西省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可分为这两大类注:分类情况参见《江西统计年鉴》“成人教育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其中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包括:职工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等;而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可分为:函授、业余以及成人脱产班注:2009年开始全国取消脱产班。等形式。

  数据表明,江西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自1998年59004人增至2012年的153947人,其最大的推力是来自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而非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结合1998年以来江西省成人高等学校数量的递减趋势,不难推测正是由于普通高校大力兴办成人高等教育,抢占了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的生源,导致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由1998年的22所下降到2012年的10所。1998年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超过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略高于全部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一半。而自扩招以来的这十几年间,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在校生人数总体而言呈递减趋势且降幅较大,到2012年仅占到成人高等教育总量的12.37%。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2012年,我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530所(含独立学院303所),其中能代表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定规模、质量的主要是具有独立学历授予权的民办普通高校。饶爱京,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以江西为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21.因此,本研究中将江西省民办普通高校相关数据作为反映民办高等教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由于数据收集的原因,本研究选取1999年至2012年的数据对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从可知,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总体走势是上升的,高校数从1999年的1所增加到了2012年的16所。2006年可以看作是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巅峰期。2005年的在校生人数为93128人,而2006年的在校生人数激增至153916人,这与当时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有直接关系。当年江西省10所民办普通高校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社会融资,有7所建成了设施完善、规模较大的新校园,3所在原址进行改建扩建,形成了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一整套办学硬件设施。10所高校占地面积2.33万亩、校舍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教学设备5.78亿元、图书资料561.55万册,经审计的总资产达39.09亿元王娜娜,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09:12.。随着有关民办高校办学的政策法规的出台,从2007年开始江西省民办普通高校的招生制度日趋规范,办学规模得到合理控制。与此同时,江西省的民办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比重也逐年提高,16所民办普通高校中有4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达到民办普通高校总数的25%,超出全国21.6%的平均水平。就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分布情况而言,16所民办普通高校中的15所位于南昌、新余、九江三市,另外一所位于景德镇市。

  (2)存在的问题

  自高校扩招以来,江西省各类形式高等教育均得到长足发展,极大地满足了江西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总体来看,各类形式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不够,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的状态,不同形式的高校之间缺乏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机制,无法有效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这是江西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各类型高等教育来看,还存有如下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办学重心偏移

  通过对江西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中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江西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其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重心逐渐由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转向了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校通过举办函授、业余以及成人脱产班等方式,承担了绝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工作,致使江西省的成人高等教育演变成了类似“微型版”的普通高等教育,这将给两者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江西省的绝大多数成人高等教育由普通高校举办,会挤占本就不充足的普通高等教育资源,而持续扩张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单独设置的成人高校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还可能导致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下滑。

  除此之外,江西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存在偏向学历教育的态势。由上面数据分析可知,当前江西省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公办高校,而公办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基本都归属于三个层次的学历教育: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越来越浓的学历教育氛围强化了成人教育中“唯文凭论”的导向,从受教育者到举办者无不把学历教育看作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香饽饽”。尽管学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要将其扩大化。过分追求学历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机构转变为快速获取文凭的捷径。加之经济方面的考虑,合班上课、集中上课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常有现象。学生学习缺乏连续性、教师教学只是讲授灌输,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较弱、缺乏特色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虽然一直处于持续的增长状态,但其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最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仅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30.4%、28.3%、26.5%。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和江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基础能力较弱、培养能力不足,势必成为日后制约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另一突出问题在于定位不准、缺乏特色。目前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还处于专科层次,主要是依靠“以学养学”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姚小英,江西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研究[D],福州:厦门大学,2007:76.,即学生学费是学校办学的主要来源。因此,不少高职院校为了招收更多学生,盲目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等热门专业,甚至很多专业与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相似。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希望借“本科院校”这块金字招牌吸引生源,争相求大求全以升格为本科院校,却渐渐失去高职院校自身特性。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就业率是其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苏扬,李建德,王立东,高等职业教育应回归职教体系发展--基于江西调研的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8(1):32.。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确、办学缺乏特色,变得不伦不类,最终将泯灭行业优势、失去社会市场,真正成为低水平、低层次高校的代名词。

  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办学效益差

  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教育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不均衡,接近94%的民办普通高校位于南昌、新余、九江三地。其中南昌一市就占据10所,抚州、萍乡、鹰潭等市的民办普通高校至今仍无一所。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各民办高校办学规模差距较大。2012年在校生超过万人的民办普通高校仅2所,而不足5000人的民办普通高校多达9所,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民办普通高校是最少的100多倍。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校均规模18110人,民办专科高校校均规模3534人,民办本科高校是专科高校的5倍有余。而在专业设置上,民办普通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覆盖面较小,学科专业重复设置较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计制造、财务会计、计算机、市场营销、管理等一些专业上。16所高校中,14所设置了财务会计相关专业,14所设置了市场营销类相关专业,12所设置了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支柱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包括: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较少。

  师资结构不合理是江西省民办普通高等教育的又一大问题。据统计,2012年江西省普通高校共有教职工71620人,其中专任教师50205人,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而同年江西省民办普通高校教职工共计10356人,其中专任教师6619人,专任教师比例仅为64%。民办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是7.1%、21.2%、31.4%,均低于普通高校中各级职称教师10%、27.3%、39.5%的比例。高校教师职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高低。民办普通高校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加之现实中大量在读研究生在民办高校中兼职任教,都造成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质量逐年下滑。

  尽管近年来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其办学效益却不容乐观。以2012年教育部门所调查的全国396所民办高校为例,在被调查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西省民办高校负债额最多,共计40.64亿元;民办高校校均负债额达2.54亿元,排在第二位。4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负债总额多达24.51亿元,这与本科学校办学规模大、所需资金投入高有关。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院,我国民办学校债务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7.1.4 江西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

  省域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主要是研究一省的高校空间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学生规模的空间分布。通过对区域结构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该省高等教育的重心所在、薄弱之处,更有助于探讨高等教育结构与该省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状况的协调程度。合理的高等教育区域结构是应该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江西省的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与江西省各个地区经济社会情况、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历史因素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对江西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进行分析之前,应该先明确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区划。关于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区划问题,本研究借鉴的是江西省的行政区划,即江西省共设有南昌、上饶、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吉安、抚州11个设区市中国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概况-行政区划,对江西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分析也将从这11个设区市入手。

  2012年,江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共计9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8所(含独立学院13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103.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9.5%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些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江西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江西省已然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高等教育为实现“科教兴赣”做出了一定贡献。

  尽管从总量上看江西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就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而言,仍存有不少问题。以下将从江西省各设区市高等教育的情况着手,探析江西省高等教育结构的区域布局情况。

  江西省各地市高等学校分布差异情况

  高等学校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普通高等学校(简称普通高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当前省级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截至2012年4月,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138所,其中地方所属普通高校2022所,江西省共有高等学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88所。因此,本研究以江西省各个地区普通高校的分布情况为主,来探讨江西省各地区高校的分布状况。

  江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8所,其中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都分布在省会城市南昌市。南昌市共有普通高校50所,占全省总数的56.8%;赣州市、九江市各有7所普通高校,均占全省总数的8.0%;新余市、景德镇市各有5所普通高校,均占总数的5.7%;抚州市有4所普通高校,占全省总数的4.5%,宜春市、萍乡市各有3所普通高校,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4%;上饶市拥有2所普通高校,占全省总数的2.3%;吉安市、鹰潭市分别有1所普通高校,各占总数的1.1%。从高校的学科性质来看,88所高校中,综合性大学32所,理工院校30所,财经院校7所,师范、医药院校各5所,农业、艺术院校各3所,政法院校2所,林业院校1所。综合性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占了全省总数的70.5%,且其中53.2%都聚集在省会南昌市。而萍乡、鹰潭、吉安、宜春和上饶等五个地市高校数量较少,鹰潭和吉安两市分别只有一所高校,且鹰潭市唯一一所普通高校仅为专科层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地方本科院校缺乏会对此类人才培养产生极大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是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数量增幅较大。1998年江西省共有普通高校31所,到2012年达到了88所,增加了57所,增幅为183.9%。十几年间江西省绝大部分地市都新增了数量不等的普通高校,其中南昌市的增幅最大,从1998年的12所增至2012年的50所。2012年,江西省半数以上的高校都分布在南昌市,这与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密切联系。赣州市和新余市都在1998年已有普通高校的基础上增加了4所,九江市和景德镇市在1998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所,抚州市和萍乡市均增加了2所。还有一部分地市的普通高校在1998年普通高校基础上增加了1所,例如上饶市和鹰潭市。而宜春市的普通高校数量多年未变,还是保留着原有的3所。吉安市的普通高校数量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反而减少了1所。

  在江西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域分布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整,多数地市的普通高校数量都有所增加,有效增加了当地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江西省各地市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差异情况

  对一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探析,高等学校在该省的分布情况只能反映一方面的情况,不能完全代表该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特点。此外,扩招过程中每所高校由于受本身条件的影响,其规模变动情况都不相同,像一些师资条件好、社会声誉高的学校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幅度就要稍微大一些。因此,本研究中采用各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作为另一个衡量指标,进一步对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从研究生培养情况看,江西省各地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江西省研究生培养机构共15个,其中省会南昌市有9个,赣州市有2个,景德镇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各1个。换言之,江西省将近一半的地级市没有承担任何研究生教育的任务。从在校研究生数量看,南昌市高校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了21043人,占全省在校研究生总数的83.5%。

  各地市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也存在地区分布差异。2012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840895人,其中南昌市高校本专科在校人数为500906人,占全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人数的59.8%;赣州市和九江市高校本专科人数分别为82213人和78437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7%和9.2%;鹰潭市所拥有的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是最少的,仅有5148人,仅占全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人数的0.6%。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得知,江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在11个地市的分布落差也是非常大的,近六成普通高校在校生聚集在省会南昌市。

  在15年间地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占全省比重上升的地市有四个,分别为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其余七市在校生比例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在校生比重上升最快的是南昌市,1998年南昌市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就占了全省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3.2%;2012年这一比重更是增加了6个百分点,达到59.6%。十五年来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未使各地市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得更为均衡,反而越发呈现出高度集中于极少数地市的趋势,显示了江西省高等教育不合理的区域布局。

  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育水平的差异情况

  在对区域高等教育规模水平这一问题的众多探讨中,北京师范大学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杜育红学者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地域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受益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所谓“地域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指不论高等学校的隶属关系如何,只要是分布在省域范围内,就将其视为该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可以采用该省在校大学生数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作为衡量一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参考指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受益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则是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来看一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不考虑地区高等学校的现有发展规模,只考虑该省区人口中大学毕业生占总人数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不管在该地域内有多少高校,只看该省区能从现有高校办学体制中获得多少毕业生。杜育红,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3):44.本研究中主要是从地域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来分析江西省的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2012年江西省常住人口达到4503.9万人,计算可得每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约为229人。省会南昌市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地区,每万人口中在校生数达1192人。江西省面积最大地级市是赣州市,其人口最多约为845万人,每万人口在校生数为129人。上饶市是全省每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数最少的地区,仅为37人。从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来看,南昌市是赣州市的9倍,是上饶市的32倍,是九江市的6倍。

  江西省各地市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差异情况

  从整体数量上来看,江西省的高校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通过实施高等教育“领军人才工程”、启动人才建设平台的“十百千工程”、推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制度、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等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但是江西省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在区域布局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当然这与江西省普通高校数量、普通高校学生数量的差异是相对应的。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普通高校共有教职工71620人,其中专任教师50205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南昌市,共有28894人,为专任教师数量最少的鹰潭市的100倍。

  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的相关分析

  为了说明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在上述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市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地区生产总值做了一个相关分析。研究选取了在2012年各地市的高校在校生人数与其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为0.930,显著性值为0.000,小于0.05,因此二者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在校生人数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性做散点图,还能判断出两者是一种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一方的增加另一方也将增加。这表明,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是建立在各个地市在同一时间点的静态分析之上,然后再通过比较静态截点,得出变动中的相关性分析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系数值只是静态的信息,但这足以说明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江西省高等教育大区布局差异情况

  江西省共有11个设区市,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赣北、赣南、赣东、赣西四大区域。注:关于四大区域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划分,本研究以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所做《201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区域划分为准。赣北地区包括南昌、九江两市,赣南地区包括赣州、吉安两市,赣东地区包括上饶、景德镇、鹰潭、抚州四市,赣西地区包括新余、宜春、萍乡三市。借鉴此种区域划分,江西省高等教育大区也可以相应划为赣北、赣南、赣东、赣西四大区域。

  江西省各大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也不均衡。赣北地区高等教育是江西省高等教育的旗舰,在诸多方面都处于省内绝对领先地位。相比之下,赣西则是江西省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从高等学校数量看,赣北地区共有高等学校65所,占全省总量的66.3%;赣东、赣西分别有13所和11所;赣南地区高校数量最少,只有9所,只占全省高校总数的9.2%。

  从高等教育层次看,赣北承担着江西省研究生教育总数的83.5%,远远超出其他三个区域;赣南、赣东在校研究生数分别为2274人和1876人;而赣西只承担了全省不到0.1%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在本专科教育注:这里的本专科教育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举办的本专科教育。方面,赣北地区也占有绝对优势。2012年赣北地区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数达到703149人,为全省在校生总数的68.2%;赣南地区虽然高校数最少,但在校生数却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3.6%,高于赣东地区的10.1%和赣西地区的8.1%。

  (2)存在的问题

  十几年间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基本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除了高校扩招的直接带动作用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重要推手。高校管理权的下放、办学主体的变化,促使江西省高校布局向地市级延伸,高校在地市的分布和设置状况明显改观。然而,上述数据显示,各地市间高等教育发展差距过大,江西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还存有不少问题。

  江西省各地市高等教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