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2 现有相关研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研究大都紧紧围绕着《1960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来展开,研究成果基本上以论著、调查报告以及有关论著当中某章节等形式呈现,内容涉及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以及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介绍,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与加州高等教育的关系等。

  (1)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的专著

  约翰奥伯利道格拉斯(John A。Douglass)撰写的《加利福尼亚思想与美国高等教育:1850-1960年总体规划》John Aubrey Douglass。The California Idea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1850-1960 Master Plan[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是最具代表性的有关加州高等教育研究论著,从史论角度,详述了加州高等教育从最初萌芽发展到高等教育系统构建的过程,在淘金热、经济萧条、世界大战等历史背景中,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如何积极应对政府、高校、市场的矛盾斗争,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为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矛盾和危机,适应改革潮流,1960年总体规划出台,总体规划的制订是加州各界长期探索构建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的成果。另一相关著作是尼尔斯梅尔瑟(Neil J。Smelser)和加布里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主编的《加利福尼亚公的立高等教育》Neil J。Smelser,Gabriel Almond。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4.,涵盖12篇论文,其中《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结构变革与冲突1950-1970》由尼尔斯梅尔瑟编写,文章针对加州经历的历史背景、面对来自经济、人口、社会等方面压力、为应对压力进行的内部系统调整、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及对高等教育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2)有关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的调查报告

  加州曾经在不同时期由若干个不同部门出台关于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的调查报告,如“苏扎罗报告(1932年)”、“斯特耶报告(1948年)”、“再次研究报告(1955年)”、“附加中心报告(1957年)”、“总体规划(1960年)”等,对加州高等教育整体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总体规划的制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扎罗报告(1932年)”,由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于1932年发布,报告列举了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改革建议,如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公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混乱形式,明确不同类型公立院校的职能、规划公立高等教育管理结构等、加州教育系统对全州人民的义务、及时确定阻止教育系统履行这些义务的障碍。“斯特耶报告(1948年)”,又称《加州高等教育需求调查》,1948年发表,斯特耶主持,对加州小学至初级学院公共教育体系展开调查,围绕公立院校职能划分、院校招生、校区建设、院校管理和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是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基础性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再次研究报告(1955年)”,为缓解加州大学与州立学院关于发展职能的矛盾分歧,对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职能、财务、课程等进行“再次研究”,补充完善“斯特耶报告”,内容包括1955-1965年间公立高校与私立学院招生计划、公立教育系统核心职能、全州协作教育等。“附加中心报告(1957年)”,为重获政府的信任、把握高校办学自主性,展开的关于公立院校新建院校调查的研究报告。

  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对战后加州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人口状况、经济需求及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师资、财政等各方面进行预测分析;阐述初级学院、州立学院和加州大学这三大系统在未来加州高等教育中的职能分担,以及三大系统部分管理和协调,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解决无序竞争;总体规划的制订为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重要规划之一。总体规划的实施有效协调了政府与高校、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公平与效率、数量与质量关系处理上取得很大成效,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本书将加州总体规划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省域高教体系构建的启示。

  (3)有关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论著中的相关内容

  约翰瑟林在《美国高等教育史》John R。Thelin。A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4.中,对加州高等教育发展两个重要历史时期进行介绍。一是20世纪初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初步形成时期,各公立高等教育职能较清晰,协调管理已初步成型;二是二战后联邦政府财政支持,加州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却出现了职能划分矛盾、高教系统管理矛盾,这些问题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进程。菲利普。G。阿尔巴赫等人在《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经济政治的挑战》Philip G。Altbach。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ocial,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5.论著中有很多章节对加州高等教育内容进行了介绍,如“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特色,是高等教育史上显著的成就。

  此外,还有很多学术论著从不同角度用专门的章节对加州公立高等教育或1960年总体规划进行论述,如《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问题》、《OECD、总体规划与加利福尼亚之梦》、《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等。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有关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研究

  国内在加州高等教育研究上,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系统研究的成果也不多。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我国高等教育界以前从未遇见过的问题,为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我国学者对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关注度日益高涨,其中就包括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围绕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国内有关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我国学者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中译本;二是我国学者所著的论著;三是有关加州高等教育研究学术论文,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

  (1)我国学者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中译本

  《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荷]佛兰斯F。范富格特,王承绪等译,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是对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及总体规划解析透彻的一本论著,阐述加州高等教育结构及特征,探讨公立院校协调招生政策、协调管理等内容。其中将加州单独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介绍,专门一章对加州教育政策进行研究,这也突出总体规划对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王道余译,周满生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王道余等学者编译“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等相关文件而成的论著成果。该论著从职能划分、招生录取、协调机制等内容以及公立院校职能、政府与高校等多方面关系的充分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总体规划的成功经验为与加州当年面临同样问题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借鉴。《总体规划》1960年出台,时隔近半个世纪,至2005年中译本才出版,从时间上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总体规划》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王承绪等学者编译的论著成果,在论著第三编中用整一章的篇幅对“总体规划”进行叙述,彰显加州高等教育发展中“总体规划”的重要性。该章对加州的社会状况、高等教育领域中发生的诸多问题矛盾以及总体规划出台背景、制订过程及解决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总体规划”的制订实施,加速了美国加州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形成了合理、有序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美国加州高等教育发展起到转折性的里程碑作用。该论著的详细阐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翔实的资料和研究的方向。

  (2)我国学者相关研究的论著

  《美国大学管理》顾宝炎,美国大学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顾宝炎对自己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为访问学者时所搜集到的资料和访谈整理编著而成,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美国高等教育及大学质量管理、规划管理、行政管理、组织管理、教学管理等进行介绍。其中的第二部分对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产生背景、内容以及制订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万秀兰编写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论著以美国社区学院职能和发展为主线,以加州高等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美国现行高等教育职能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在开篇第一章“美国高教系统分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中,从总体规划制订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规划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规划思想。

  (3)我国学者有关美国加州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

  以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的成果,没有博士学位论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共有7篇,分别为《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研究》(曹萍,北京师范大学,2006)、《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研究》(陈珊珊,华中师范大学,2007)《美国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研究》(王硕旺,河北大学,2007)、《从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看我国高校分类定位问题》(马崇刚,西北大学,2008)、《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对黑龙江高教强省的启示》(周爱珍,黑龙江大学,2010)等。研究内容主要是沿着“总体规划产生背景-制订过程-内容-哲学思想-成功的因素-启示借鉴”等思路展开,研究侧重点则在“总体规划”对我国的启示,如对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省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宏观教育规划、高校分类定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启示。

  有关总体规划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有18篇。研究最早的一篇是殷企平的《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3期),文章从“结构与任务、入学与转学、普及与发展、管理与合作、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六个方面介绍总体规划内容,认为美国加州总体规划制订与实施是美国加州高等教育辉煌发展的重要原因。其后的研究,如章新胜的《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与美国高等教育治理》(《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2期),从总体规划中高校职能划分、政府与高校关系、平等与卓越等成功经验中,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刘小强的《美国加州1960年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一个成功范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4月),从总体规划时代背景、内容和贡献等方面总结出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启示;马万华的《功能分层: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借鉴》(《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2期),从总体规划“功能分层”特点及形成的历史背景展开叙述,并针对我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东西;其他的研究如孟庆国《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启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何振海等《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石--1960年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解析》(《河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等。

  以美国加州高等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

  以美国加州高等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1篇及期刊论文16篇。博士论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何振海,河北大学,2008),研究系统且最具代表性,以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形成时间为线索,阐述系统的初步形成、确立等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并针对加州公立高教系统特征、历史经验分析,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议。硕士论文《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经验与启示》(陈慧娟,南昌大学,2011),阐述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职能定位、管理模式、协调机制等内容,结合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现状客观评价,从加州区域布局、结构分层、系统管理模式、教育质量方面阐述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应的启示。

  以美国加州高等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论文相对较多,如《美国加州多元化的高教系统》(美国尼尔J。斯梅尔森著,冒荣译,《上海高教研究》,1996年第5期),文章从硕士“刚性和弹性平衡、优秀和均等平衡”的结构、硕士计划“管理矛盾、资源浪费”的脆弱结构、“质量、统一、公平、效率、自由”的理想化与矛盾性目标等方面阐述,证明加州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多样性特征;《美国加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李修志,《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8期),通过对加州高教系统管理分层和评估、认证制度进行介绍,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人为本”高校管理思想、评估与认证制度构建等建议;《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策略选择-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及启示》(何振海,《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对加州规模化、优质化、层次化、系统化的公立高等教育体系进行论述,结合我国高教发展数量与质量、分层与定位等矛盾,提出改革的经验借鉴;其他研究如《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对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分析》(王资,《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4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研究及启示》(佘甲波,《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7月)等。

  以加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

  有关加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有12篇,研究较早的有王义遒等《美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美国大学访问见闻与思考》(《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5月),阐述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特征,介绍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地方分权型高教管理及大学层次的自主型管理模式,基于现状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胡振敏《美国加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高教探索》,2000年1期),阐述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现状发展及问题、面临挑战等,提出加州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张燕军《金融危机下加州高等教育问题探究》(《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6期),在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加州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财政紧张、经费不足困境,美国加州高等教育要实现健康发展须明确危机归因,提出改革的措施,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2)国内关于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现状

  (1)国内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现状

  首先,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文献数量。运用文献信息学常规统计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为平台,内容样本为精确搜索,题名包含“高等教育结构”,2011年12月2日之前所有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结构研究论文的学术文献为研究的,共搜到316篇,其中,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288篇,占总数的91.1%。

  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姚本先,汪海彬,王道阳。1987~2008年我国安全感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9,29(4):93-96.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1)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呈相对平稳的趋势,说明此领域是个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2)发表的期刊相当部分是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主要来源于高等教育、经济体制改革、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等专业期刊及各类大学学报上;(3)文献研究可分为两大块,即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及微观研究,其中国内外都有学者对本国或某一地区进行相应的研究;(4)合作研究将成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的研究趋势;(5)研究论文总体上的项目资助力度还不够;(6)高校的教师及其研究生是研究的主要力量。

  但是,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为平台,2011年12月2日之前所有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结构研究论文的学术文献为研究的资料来源,内容样本为精确搜索,主题为“高等教育结构”并含“江西”的仅8篇文章,系统且专门研究江西省高等教育结构的文献一篇也没有。

  从我们可以发现:(1)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文献总量是很多的;(2)以全国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占了一半以上;(3)目前,以某省或者省域为对象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总量上还不是很多,这说明这一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尤其是随着政府对加强省一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更应该把握这一机会,另一方面,教育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省或者省域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也会随之增长,反之亦然;(4)以某一外国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也有一些,文献整理发现,以别的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为研究对象的,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并且大多数都是借鉴研究,即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供对策和建议。

  其次,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内容。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可以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两个角度来对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分类:

  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较早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专门成果是齐亮祖、刘敬发主编,于1986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结构学》一书。该书借鉴现代系统论的结构功能理论和方法,根据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研究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和演化规律,致力于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此外,笔者通过南昌大学电子图书馆的超星图书资料库,共搜到11本高等教育学专著都列有专章讨论高等教育结构,例如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995年胡建华和周川合著的《高等教育学新论》胡建华,周川,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999年谢安邦主编的《高等教育学》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1年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等,这些学者都把高等教育的结构作为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详细的阐述。如谢安邦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结构”这一章,其中“高等教育结构理论”一节阐述了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等基本理论问题,并且对高等教育结构这一概念的定义至今在学术界还比较权威;2000年方展宏主编的《高等教育发展论》方展宏,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这本著作主要重点是阐述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另外还有的著作则是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资源配置这个角度来论述的,如房剑森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认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合理地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笔者对期刊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理论的期刊论文很少,学位论文也不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是,赵文华199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高等教育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系统观》,该学位论文运用系统科学结构与功能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高等教育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布局等问题。

  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实证研究

  在以“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面,比较早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根据“六五”计划期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项目编写的《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郝克明,汪永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一书。该研究谨慎地提出了结论:外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是多样的,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结构共同趋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的某些规律,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立高等教育结构合理化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十分重要的。该课题的研究结论和方法对我们进行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以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的期刊共有39篇,其研究的主要视角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

  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研究的:(1)适应经济的发展;(2)适应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使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根据本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例如,黄建如(2002)主要是从分析东南亚各国是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及发展速度和办学方向等方面入手,从而总结东南亚国家的经验,给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启示。黄建如,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适应社会之需-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2(7):45-46.纪宝成(2005)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从而来适应社会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发展的需要。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4-6.傅征(2008)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着区域布局不平衡、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取建立三级教育联动机制、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内涵的扩大化等措施,来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傅征,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88-193.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研究。邓晓春(1999)分别从教育的层次、形式、布局、管理体制、科类结构等五个方面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过程,提出了这种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邓晓春。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布局结构的研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l):22-25.另外,董泽芳(2003)更加全面地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问题,分别从流层、流向、流型和流域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问题。董泽芳,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中的结构失衡问题[J],教育研究,2003(10):25-30.

  第三,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李严(1999)从调整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要性入手,剖析了目前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专业设置、课程总体结构等,从而使布局结构日趋合理等举措。李严,调整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9(2):46-48.而朱先奇(2002)则着重探讨了优化21纪初教育结构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教育结构体系发展中的战略选择问题。朱先奇,积极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中国教育结构体系[J],理论前沿,2002(2):8-10.文东茅(2000)在大规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几年不同学科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对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文东茅,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毕业生就业[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4):81-84.总之,上述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中国高教进行结构性分析,并提出了各种调整和优化的方案,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展开结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

  (2)国内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现状

  在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高等教育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都有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中国期刊网上可以检索到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如宋旭峰博士的《建国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分析》,练晓荣博士的《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李锦奇博士的《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尹坚毅的《湖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与调整方略研究》,粟莉的《论广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郭耀邦、张黎的《面向21世纪的浙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等,都是以某一省区的高度教育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调整及优化,或研究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下简要介绍三篇博士论文:

  李锦奇(2010)探讨了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以及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国家高等教育结构的关系,认为高等教育结构的规模、质量与效益是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的三个要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家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高等教育结构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旨在通过要素最优化来促进系统优化。李锦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练晓荣(2009)以福建省的经济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为例,从多方面剖析福建省经济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对策。理论联系实际,对福建省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协同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优化了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经济模型计算出福建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福建省教育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福建省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协同发展的建议。练晓荣,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宋旭峰(2005)通过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科类分化--层次分化--类型分化--建构体系这样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发展的过程;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等各种内外因素及其相关教育决策影响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的途径;并从发展方式、调整方式上总结了江苏省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特征。宋旭峰,建国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江西高等教育结构”为主题,进行模糊查找,仅22篇文章,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屈指可数。其中的研究领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江西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曾昭轰(2003)针对江西高等教育结构中存在的基础比较薄弱、规模偏小,层次比例欠当、重心偏低,科类结构欠佳等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指出,要使江西的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合理、科类齐全,就必须明确江西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确定结构调整的学科规划;建立和健全相关机制及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曾昭轰,对江西高等学校结构调整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19-123.黄亲国、丁群安、陶友青(2004)则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及在与中部各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1999年以来江西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如何调整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的相应对策和建议。黄亲国,丁群安,陶友青,大众化背景下江西高等教育层次及科类结构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2-67.第二类是关于江西省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和发展研究。欧阳侃(2008)概述了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过程,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影响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学习苏联和院系调整、“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恢复高考和高校改革、高校扩招和跨越式发展等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欧阳侃,江西高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22-127.第二类中的数据和历史事件分析,将会给本研究提供素材,但关于江西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不多,一方面增加了本研究的难度,但另一方面使得本研究更有价值。

  总之,上述学者的研究取得的成果都为我们进行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方法。但前人研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这些研究中大多局限于对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高教机构甚至于某一特定办学层次或某一特定科类的具体问题的零散的、片段的研究,对高教结构以及结构与规模的关系考察还很不足。

  第二,研究大都属于思辨性的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不足。

  第三,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太多,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的较少。另外大多数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结构本身的属性和特征的描述上,没有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把握高教结构演变与调整的实质。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中采用的数据大多比较早,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研究虽然能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趋势起到一定的前瞻性作用,却很难准确地揭示近年来高等教育结构发生的真实变化。

  第四,关于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优化的文章,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和原因及必要性的分析上,而根据该省的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优化的文章不是很多。江西省属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相对其他中部省份来说,高等教育比较落后,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具有可研究性。一个省份的经济与该省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江西省只有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完善了,才能实现江西“中部崛起”、“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

  所以,本研究选择江西高等教育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试图通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并结合比较法,对江西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优化提出符合省情的设想,从而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