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对人称“李老”、“张老”被视为一种尊重。听说,西方不以为然,言谈中说其老,会被视作受到歧视,造成精神伤害,诉之于法庭,还可以得到赔偿。此次西行,所到西欧几国,不知对人是否忌讳“老”,但对古老文化、古老艺术、古老建筑却是视为珍宝,推崇备至。他们向游人展示的景点,绝大部分就是古老建筑。我想这是在极度夸耀古老。发达的西方国家给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现代化,更多的是传统的古老的文化。
德国的城市科隆,让我们观赏的唯一景点是科隆大教堂。这座近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建于l248年,建成于1800年。建筑时间就花了近六百年。也许是因为年代的久远,外形的颜色已变成近黑的铁灰色,这种色彩加重了古教堂凝重的历史感。它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有无数个锐角三角形的塔状结构,给人一种欧式建筑的美感。
走进教堂,高达157米的净空,让人肃穆,墙壁上上圆下方的长玻璃窗上是彩色的圣经故事画。烛台上数百盏蜡烛,该是教徒点燃的。我看见外国人在胸前画着十字架,默默地祈祷什么,那神情虔诚之至。有中国人也仿效着去点烛、许愿。我没去。在国内的寺院里我是燃过香的,尽管不是佛教徒,但我想拜了菩萨,又去敬耶稣,会不会犯宗教之忌。
每年,数以千万的人涌向意大利的城市比萨,所观看的唯一景点,是斜度达40米的圆形斜塔。这座建于十二世纪的塔与科隆大教堂有着相似的漫长的经历。在建筑中发现塔身倾斜,曾一度中断建设,一百多年后,于十四世纪又开始在倾斜的塔身上续建。应该佩服几百年前提出续建的设计者的聪明和决策者的大胆,这个世界稀有的斜体建筑给他们的后人轻而易举地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斜塔成为欧洲三大残缺美之一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妇孺皆知的巴黎圣母院,这一欧洲中世纪建筑的艺术杰作,不仅因其鬼斧神工般的建筑造型闻名于世,大文豪雨果的文学名著更增加了它的奇异色彩。它浅淡的米黄色,较之科隆大教堂黑色的庄重冷峻,更显其典雅优美。到巴黎非得到圣母院一睹容颜。巴黎将其介绍给世人,将其历史追溯到公元四世纪,这儿曾经是教堂,加重它的历史分量。
假如说欧洲展示的古老文化让您感慨,那么意大利的一座古老城市更让你惊叹。佛罗伦萨这个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的名城,它的城市建筑平均年龄为六百岁。长者岁高八百,年轻的也有五百多岁,假如你六百年前从这儿走过,那么你知道它至今还保存着原貌,“桥还是那座桥,巷还是那条巷”。岁月似乎在这儿停止了流动。
它是眷恋着中世纪的辉煌,还是因为其他?十四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最大的工商业与金融中心,文艺复兴的曙光首先在这儿升起,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此最先出现。如今它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留给现代人独一无二的标本。现在,你就在这座古老的、略显空旷的城里,仍能闻到文艺复兴的气息,这儿的街巷、高塔、教堂、广场还保持文艺复兴时代的风貌。这是一座艺术之宫,米开朗琪罗的艺术雕塑让你惊叹。广场上,古建筑物上的雕塑让你目不睱接。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浮雕、圆雕,给你一种陌生的迷惘的美感。
佛罗伦萨对于本地人来说,已经是一座空城,在这座城居住的才二千余人,他们大多数都住在郊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历史名城,还是佛罗伦萨人害怕旅游集中地的污染,不得而知。在这座城市仰头观望的、举起相机拍照的均是群群游人。佛罗伦萨留下经历几百年岁月的古建筑群接待外人,它们古老的面孔冷峻地审视着一代代人在面前走过,它还将看着我们后来的一代代人从这儿走过。
佛罗伦萨,六百多年的岁月,不知经历了多少执政者。时代变迁,政权交替,这些不同年代的官员,无论是昔日的王侯公爵,还是今日的政府官员,竟然都约定俗成地做到了保护这座城市的原貌。用我们中国一句使用频率较高的话就是达成共识。这些跨越的无数代的执政者能够如此高度保持一致,不仅是难能可贵的,或许应称为奇迹。也许他们政见相悖,然而却都能热爱保护文化艺术。所以,今日的佛罗伦萨如一座光芒四射的文化艺术灯塔,闪烁在地球西方。
原载2010年《九江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