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读起唐人的散文、唐人的诗歌,敬佩之时,心中总有一丝疑问不得释怀:唐朝的文章,唐朝的诗词延续至今成为传世之作,让现代人浅吟低唱,那么当今名人之作能否成为日后的传世之作?
现代人的怀古思想比较严重,这是毋庸置疑的。君不见,许多电视剧、散文、小说以古代的人和事为题材的,充斥我们的眼球,不在少数,这说明古代的一些人和事还是值得当今议论的,于是人们积极挖掘古迹编剧编书,藉以满足现代人们的欣赏。
现代很多散文里,字、词、句总是脱离不了难以读懂的古字古句,更有经典之句,作为引用到文章中,堂而皇之地在白话文中占据一席之地,好像有了这些经典之句就可使文章流光溢彩。那么现代人就没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吗?就不能研究一下当代的人和事吗?这是值得考虑的较为沉重的话题。谁又能挖空心思地创新这个领域,成了我们的关注。
我想,这与现代文人的个人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话想说却要瞻前顾后讲究场合,有的事情想写出来却要左顾右盼讲究笔尖所向,缺乏唐代人的洒脱与硬朗,就不能形成独立的文风,因此,只能绕着古代的文字与故事,做做文章,或者借古论今发泄一通。
唐代国富民强,读书士子众多,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塞上,进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可谓上进心犹重。然而,当他们慢慢发现所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愤怒了,最终义无反顾地高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拂袖而去,然后重新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地方。
他们看重功名,却更看重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唐代的文人,并不卑躬屈膝,腰杆如同笔杆,铁硬;唐代的诗人,虽然清贫、寂寥,但个性鲜明。他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甚至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他们的思想从没被滚滚红尘的劫难所消磨。他们文人之间重友情,从不“文人相轻”,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改变,不因生死而隔离。李白和杜甫京华一见,从此至死不忘,元稹与白居易患难与共,惺惺相惜,视如兄弟,成为古今苍凉至交的美谈。正是由于唐人的多情,才有这么多凄婉而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唐代的文人在送人时,也不忘以文相赠,其真情挥洒自如;特别是离别时所作的诗词,情意万千让人为之动容。一幕幕,一幕幕,虽已成为历史,但唐人的文章、诗词依旧在今天的文字长河里潇洒遨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每个现代人的眼前,此时,纵是铁石心肠,你不怀古,也会被感染甚至感伤……
于是,唐人的散文章节、唐人的诗词总是难以释怀,就不难理解了。
(原载于2010年7月20日《江西公安网》警营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