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民间钞票的收藏价值

  有人对民间钞票价值不屑一顾,认为出身低微,印刷粗糙,属于破烂货,没什么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有收藏者以拥有一枚民间钞票似同国宝一般,终生秘不示人,唯有天下我最富的自豪感。上述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都过于偏颇了。笔者认为,如何判断民间钞票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1.见证重大历史事件的民间钞票,最受收藏爱好者追捧。民间钞票如果可以成为某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者,无疑,其学术性、研究性价值就相当高。实物券若能有填补和纠正某件历史事件关键细节的物证或文字,则更是学术界与收藏界梦寐以求的藏品。比如,江西景德镇总商会银圆券,如至。此钞系景德镇地方政府委托总商会为北伐军队筹集军费而发行的临时性钞票,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者。

  2.背面印有发行章程或事件记载的钞票通常比其他钞票更受到收集者喜欢和追捧。在民间钞票背面印有发行章程或文字说明的,多见于清代早期大型钱庄发行的钞票以及民国时期地方行政机构、商会或其他组织机构发行的钞票,前者说明当时发行钞票的严谨与规范,后者则多带有官方背景性质,为解决某项具体事务而临时性发行钞票。我们可以通过钞票背面的文字说明,了解到该机构发行钞票的原因、办法、时限、面值、品种等,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金融、货币等历史信息提供难得的实物史料。其学术价值、研究价值相当高,被史学家称为写在钞票上的活档案。

  3.钞票性质是决定民间钞票价值的关键。通常情况之下,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机构所发行的钞票肯定要比商会发行的钞票档次要高;商会组织发行的钞票通常要比一般性民间组织发行的钞票档次要高,一般性的民间组织发行的钞票通常会比钱庄发行的钞票档次高,大钱庄比一般性钱庄印发的钞票档次高,一般钱庄印发的钞票通常要比那些商号印发的钞票档次高,商号印发的钞票通常要比那些店铺、杂货铺、粮店、布店等擅自印发的钞票档次高出许多,等等。

  4.流通实物券一定比未流通券要珍贵。在民间钞票收藏圈子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半成品实物券比未流通券存世数量要多,未流通券比流通实物券存世数量要多,民间钞票中存世数量最少的应该是流通券上留有背书的钞票,仅见于光绪早期。因此,民间钞票的市场参考价格由高至低依次为:有背书的流通券、流通券、未流通券及半成品券。此外,民间钞票与官方钞票就存世数量而言,前者流通券的存世数量相当稀少,而半成品券或未流通券存世数量相对比较多些。笔者撰写的《江西地方银行钞票》(200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中,官钞流通券占未流通券或半成品券99%以上,而本书所提供的民间钞票流通券占未流通券68%,其中清代部分仅占36%而已。实际情况,民间钞票未流通券所占比例还更高,其存世数量也相对多些,相对来说,其收藏价值就要低些。

  5.存世数量的多与少,是决定其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道理很简单,存世实物券的数量远远超出收藏者需求,其市场价格就要低很多。比如,目前全国收藏此类钞票者不及100人,而该钞票的存世数量却在1000多张,甚至更多,这就形成了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值。

  6.通常情况下,年份比较早的要比年份较晚的民间钞票的市场价格高。比如,清光绪早期的民间钞票肯定要比光绪晚期的价格要贵,民间钞票价值高低按照时间来排序,依次为光绪早期、光绪晚期、民国初年、北伐时期以及民国后期等,相对来说,时间越早相对存世实物券就越少。但这只是相对正常情况而言,也不是绝对。

  7.观赏性较强的民间钞票价格高。民间钞票上的色彩和内容相当丰富,有山水、人物及历史典故,也有老照片、古建筑、古迹遗址,还有各类吉祥图案、动物、人物肖像等等。相对来说,钞票上能反映当时一些社会人文景观的钞票更受收藏者欢迎。如果我们按照由高到低价值等级依次排序,那就是历史人物典故、古代名人绘画、山水风景、动物与吉祥图案、简单线条图案等。当然,精美的名人绘画,再配上绝美的诗句,这样图文并茂的实物券更能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喜欢,观赏性强,人见人爱的钞票,圈子里称之为画在钞票上的书画作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