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江西民间钞票的主要特点

  本书所称的江西民间钞票是指清代至民国时期,在江西省境内钱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基层武装组织、合作社、商会、商号及其他组织机构发行的且在一定社会区域与国家法定货币等值流通的钞票,不包括钱庄、商号及其他任何机构签发的支票、汇票、兑票及内部使用的结算凭证、有价证券等。民间钞票是特殊年代形成的特有产物,是中国近代经济学、货币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代中期以来,民间钞票这种从民间经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地方货币,在历史舞台中初露峥嵘,并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各地方尤其是偏远县、乡及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影响深远。

  江西民间钞票俗称“花票”。江西的“花票”始发行于清代同治年间,繁荣于清代光绪中后期至民国初期,衰弱于民国十五年(1926)“复兴隆”事件,政府取缔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根据刘俊德先生撰写的《江西之钱庄》(《江西金融志资料》1990年总第一期)一文,清同治五年(1866)宜春万载县晋和祥钱庄为江西最早的钱庄。另据赵松如先生撰写的《江西钱庄再述》(《江西金融志资料》1993年总第十期)一文,江西钱庄业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赣州信丰县的罗裕丰钱庄。两位学者引用的依据都来自于当年保存下来的金融档案资料,但至今从未见过存世的相关实物券。目前我们见到最早的江西民间钞票实物券,系光绪本年义宁州卫前街祥和钱号壹串文和壹吊文。江西民间钞票因繁杂多样、资料与存世实物严重缺失等原因,近一个世纪以来,对这一领域的收藏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根据笔者收藏到的纸币实物券,结合已查阅的零散金融史料,对江西民间钞票特点、演变过程、文化内涵、研究成果以及收藏误区等方面做较全面深入的综述。

  江西民间钞票与国内其他省份同时期的民间钞票相比较,以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存世稀少、格式独特、设计精湛、发钞机构性质复杂以及观赏性与学术性极强等著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浓厚的时代气息。从实物券来看,这些民间钞票正面和背面印制的图案及文字,有的记载历史典故,有的描述民国初期文人雅聚一起划船、品茶、下棋、吟诗作赋,有的反映新时代工业如火车运煤、工厂烟囱冒烟的生产情景,也有的印有很详细的集市街名、标志性建筑物及老照片。如,宣统元年八月(江西省)南昌裕瑞钱号九五制钱壹百文券,钞票背面正上方中央印有显著的“棉花市”--在明朝时就已有名的南昌商业街名。棉花市这个街名至今仍然存在,其位置在南昌市西湖区万寿宫商城后面,一条与中山路平行、东西走向的商业老街。现棉花街小学就坐落于这条棉花街上。这枚珍贵的实物券,见证了当年棉花市街的热闹与繁华。再如,民国十七(1928)年萍北--土塘--聚丰和铜元壹串文券,钞票上端图案为火车和建筑,火车说明了当时江西萍乡煤矿采用火车作为运输工具,大大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反映当时江西与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初期。高楼砖混建筑折射出当时新型城市建设的繁荣与美景,其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2.鲜明的地域特色。江西民间钱庄钞票上的地域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钞票正背面显著的位置,通常印有该钞发行机构或钞票流通地的详细街名。街名地址可以小到某村的某条集市。二是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货币本位,形成了江西近代货币史特有的风格。如,清代所使用的货币本位主要有十足制钱、九八制钱、九五制钱;民国时期则是当拾铜元,这些货币本位都是江西民间钞票而特有的。笔者在无法确定该钞票属于哪个省份时,通常都是通过钞票上印制的货币本位来加以判定,这就需要收藏爱好者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各历史时期的金融货币政策和货币发展的时代背景。

  3.复杂的发钞机构。江西民间钞票类别中,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武装组织、商会发行的钞票均带有基层地方政府背景,他们发钞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临时筹集款项或为解决市面商品交易的找零困难。这类钞票的设计风格简洁、大气,通常其背面还印有发行章程和文字说明。地方金圆券和银圆券钞票的发行与流通,则纯粹是为了解决市面找零困难而临时印发的地方小票。当时江西宜春、赣州等少数还未解放的偏远县乡,老百姓商品交易找零十分困难,这些金圆券、银圆券钞票属于因战争催生出来的特殊地方货币,是江西民间钞票的一朵奇葩。而钱庄商号发行的钞票,其设计风格以江西各地民俗特色为主,有财神爷、有人物画像、有古代诗文以及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应有尽有,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4.丰富的钞票品种。江西是近代战争频发的地区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周边广大地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还有苏维埃区域的吉安、宜春及九江修水等地区都是国民党军队“剿匪”的主要战场。在特殊战争年代催生出了地方武装机构、匪灾善后委员会、善后维持会以及地方政府权力部门等发行的各类临时性钞票,加上传统的钱庄商号及金圆券、银圆券政策下滋生出来的机构、商号等发行的各类小票,成为了江西近代货币史上巨大的财富和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钞票实物券,有清代钱庄发行的,有县乡地方行政机构发行的,有县乡村组建的保安团发行的,有合作社、商会发行的,有典当行发行的,有县级银行发行的,有民国时期钱庄、商号发行的等。统计存世品种,笔者估算江西民间钞票应在800个品种以上,江西是民间钞票存世品种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仅次于山东、山西、河北等少数省份,远远多于存世品种仅在十枚以内的广西、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地。从笔者收藏到的这些实物券的币值来看,有壹两、壹千文、壹串文、壹吊、壹百文、壹百枚、伍拾枚、贰拾枚、拾枚、壹枚、壹角、贰角、伍角、壹圆、壹毫、贰毫、伍毫等十几种面值券。这些钞票基本上都是元以下的辅币券,主要是为了解决市面找零之急需,也有部分钞票是为了筹集资金而专门发行的临时流通券。江西民间钞票历经清同治、光绪、宣统、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民国政府等多个历史时期,存世实物券十分稀少,但品种却非常丰富,成为近代江西货币史上宝贵的财富。

  5.精美的钞票设计。江西自清代同治年创立钱庄业以来,无论是钱庄商号、还是县乡行政机构、公团组织、商会等机构组织印发的钞票,其设计十分考究,印制十分精美,图文并茂。常常将钞票的防伪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巧妙搭配,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背面为《滕王阁序》原文,图案、画与文章融合为一体,恰似一幅无与伦比的中国古代书画佳品,令人赏心悦目。

  6.严密的防伪措施。防伪被视为钞票的生命,钞票上的防伪技术可以代表一个时代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雕刻、设计及印刷等一流技艺水平都可以在钞票本身得到体现。江西近代民间钞票上的防伪措施堪称中国近代艺术品的一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印钞钱版的设计。在当时就是由一流的设计师、雕刻师所刻制,印制出来的钞票精致、清晰、刚劲有力,线条流畅,普通雕刻者无法达到如此技法。其中,尤其以清代晚期和民国早期的木刻钞版和牛角钞版最为精湛。其神奇的章法,灵动的刀锋,剥落如蚕丝的线条,使造假者望尘莫及。根据笔者二十多年的收藏经验,这类精湛的钞版只有特大钱庄才有此实力打造,他们通常请国内最好的雕刻大师来设计、雕刻。

  二是钞版的制作也有讲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一块印钞版由多块小钞版拼接而成,通过每块钞版由榫卯相接,环环相扣。平时由不同的钱庄主事者分别保管,主事者互不交往。在印制钞票时,再将每块钱钞版拼在一起形成整件,即可印钞。笔者收藏到的这块带榫卯牛角钞版,是整个钞版中的一块。从这块钞版刻有的防伪文字及“号”的位置来看,位置居中或中偏上可知这是一块承接上下的钞版。这块牛角钞版应该最少由6块或9块或以上的小钞版拼接而成。

  三是印钞票所用纸张也十分讲究。早期都是用特定的树皮纸或加厚的棉皮等纸张。这类特定纸张具有柔性好、吸水性强、伸缩弹性大、不易磨损等特点。用两层或以上加厚纸张印制钞票的制造成本相当高,选择此类纸张者多为大钱庄商号。此类纸张通常商店无售,需特别预定。

  四是钞票上所用二色或三色套印技术也是造假者无法跨越的鸿沟。从钞票实物来看,有单种套色、两种套色、三种套色、多种套色,所印制出来的钞票不仅靓丽无比,也让制假者望而兴叹。

  五是钞票上多印有暗记或水印,这种防伪技术至今仍在人民币上使用,可见当时民间钞票防伪措施之高超。景德镇商会壹圆、叁圆、伍圆钞票上均“江西景德镇总商会临时印”暗记,这几个繁体字水印通常是看不见的,只有放成斜角对着太阳光线方能看出来。再如,用古代文言文原文,通过排版拼成线条图形而暗藏钱庄号名称,这种技法让后人惊赞不已。这枚存世的实物券是半成品,还没印上该钱庄号的名称,但通过钞票背面印制的古文拼组而成的线条图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呈现出的“裕”“丰”“祥”三个字!由此,我们知道了这枚钱庄钞票的真实名称。而这种古文排版方式,将文章字与字、字与句相互应对的图形空缺所形成的特殊文字或暗记,至今无人破译。这样的防伪技法在光绪年钱庄商号中较为盛行。六是各种防伪印章为造假者再次设置了一道无法穿越的屏障。这些防伪印章有钱庄号吉祥图案印章、有押款印章、有落地印章、有钱庄商号名印章、有骑缝印章等等,字体上有繁体字印章,也有篆体字印章,还有形象字印章等等。总之,这些精美的防伪印章的大小、字体以及加盖位置只有钱庄的主事者知道,而这些主事者又由多个不同部门主事者组成,且各不往来。笔者有幸收藏到一些防伪印章,带给我们艺术品般的享受。

  七是编写钞票号码、冠字号以及加盖骑缝印章,系民间钞票防伪最后一道工序。从笔者收藏的这些钞票可以看出,钞票正面除了数字号码之外,通常在钞票的最右边自上而下印有半边的冠字号、数字及印章的半边,其另半边则被裁下来百姓找零之用。其流通范围仅限于万载县黄茅镇中街,其流通区域相当有限。此外,流通时间较短,通常为一年或半年,一次性发完不再增钞和继发,最短的十当作存根被保存下来,待兑付者来柜台兑付时,再与存根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即可办理兑付业务。这种防范措施,盛行于光绪年间至民国初期。

  7.流通时间短、范围窄小,钞票面值多以辅币券为主。在近代江西钱庄钞票中,由于清政府对民间钞票的发行流通,实行的是核准和备案两种政策。所以,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这段时间印制的民间钞票在市面上流通时间较长。进入民国后,国内战事不断,地方政府的主事者也调换频繁,各省地方政府对民间钞票无暇顾及,没决心也没能力来治理民间钞票乱象,仅遵循市场规律,任其自生自灭。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江西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取缔私钞暂行办法》,自此,江西民间钱庄钞票从法律角度来看已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然而从存世的实物券来看,民间钞票并没有彻底退出流通市场。一些地方行政机构、武装组织、商会、钱庄商号为实施某一项临时性或突发性的事务而临时发行的钞票。但这些临时性流通券仅限本地区甚至仅限本乡或本村老几天就结束了其流通使命。民间钞票的面值都是以小面额为主,多为市面交易找零的辅币券。尤其北伐战争结束后,钞票面额基本上都是以角、分币、铜元等辅币券为主,最常见的就是当铜元拾枚券,笔者还收藏到至今为止国内最小面额的临时流通券,其面额仅当铜元壹枚券。不仅面值最小,其票幅也属国内最小,被业内称为全国最小面值钞票。

  8.厚重的文化内涵与史料价值。民间钞票与一般性古董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后者的价值多取决于器物材质的珍贵性、工艺的精湛性以及不可再生的唯一性、稀缺性和观赏性,来迎合现代少数人的猎奇心理,其市场价格也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这类艺术品属特别高档的奢侈品。在“盛世收藏”年代,经过包装的一件稀缺性古董,价可过百万、千万元,甚至更高,而在动乱或困难时期,其市场价格也许不敌一个救命的馒头。据说,20世纪40年代,齐白石老人一幅画,在北大校门口叫卖的价格也不过2只烧饼的价格,可如今已是价过百万、千万元。民间钞票的价值体现则完全不同,除了具有古董的稀缺性价值特性之外,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普通古董身上所没有的。每一枚钞票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物、是一部家族史、一部钱庄业的兴衰史、一部厚重的金融货币史。民间钞票的专题收藏与研究,成为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货币、印刷及生产生活的活档案。民间钞票实物券就是当年历史的再现,特别是钞票上印注的各类历史信息和文字说明,往往能印证或填补一段缺失的史料。其厚重的史料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很难用金钱来衡量,这就是民间钞票带给我们无限潜在魅力与价值,也是一般性稀缺古董所无法比拟的。这就是文物与古董的本质差异。民间钞票已渐渐成为各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与亮点。笔者仅例举民国十五年景德镇总商会临时流通券钞票,景德镇总商会临时流通券是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发行的景德镇总商会流通券,由景德镇总商会为垫付过境北伐军军费而发行的,当现洋流通,不折不扣,背印有详细的发行章程,景德镇总商会负责随时兑现,信用极佳。我们从钞票背面印制的发行章程,了解到当年发行该钞的历史背景和发行钞票的具体情况。从发行机构来看,应属于商会钞票;从发钞用途来看,又属于军用钞票;所以该钞票应该属于双重性质的钞票。一枚钞票见证了一段历史事件,同样也见证了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史,只要我们慢慢去挖掘每一枚钞票上的点滴信息,都能为我们还原历史的原貌,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它为我们今天的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