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概述(代前言)

  “天人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文化,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

  九江学院地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江西省九江市,三十年来一直坚持陶渊明研究,推动陶渊明文化建设,举办了多次陶渊明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的依托单位。至2014年,《九江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已经开办三十周年,九江学院陶渊明研究院已经建成一周年。毗邻陶渊明故乡的九江市武宁县,生态环境优美,与陶渊明有关的隐逸文化积淀深厚,2013年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县”工作。

  经与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协商,九江学院、武宁县人民政府决定于2014年7月8—10日联合举办“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联合文化学术界的力量,进一步推动陶渊明研究的繁荣发展,并积极探讨陶渊明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幸福社会的关系。

  7月8日至10日,由九江学院、武宁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和武宁县城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0多位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地方陶渊明爱好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7月8日上午,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学院逸夫图书馆举行开幕式,由九江学院党委纪委书记魏立平主持。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九江学院原学报主编陈忠教授以及参会的研究生代表王胜楠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和发言。

  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伟大诗人陶渊明居住在庐山之麓。2014年7月,九江学院的美丽风景展现在各位嘉宾的眼前。说起陶渊明,每一位与会嘉宾都感到非常亲切,每一个九江学院人也都感到非常亲切。我们校园,有陶渊明的雕像,有五柳湖,有陶渊明研究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观及意境。正因为陶渊明,我们相聚在这里召开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座谈会;正因为陶渊明,我们迎来了久别重逢的学术同仁。我代表九江学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九江学院以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为己任,陶渊明研究是学校的研究品牌。多年来,我们以陶学研究为平台,以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为媒介,汇聚了海内外的陶学研究专家,多次成功地召开了陶渊明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2014年,是《九江学院学报》陶渊明研究专栏创办三十周年,也恰逢陶渊明研究院落成一周年。为此我们举办本次大会,以期将陶渊明研究推向新的境界和高度。

  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概述(代前言)

  在中国古代,陶渊明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社会,陶渊明精神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厚内涵。陶渊明勾画的桃花源,成为人们共同期待的社会理想。我们研究陶渊明,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更为了促进当今社会的文化繁荣。在中国古代,一个陶渊明足以令无数文化名人称道不已,他显示人类有能力创造文明,也有能力用自己的人文精神驾驭文明;在当今社会,一个桃花源化身为万千个生态文明美景,它显示了人们对于生活及其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的期盼。为推动学术研究、高校文化育人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联合武宁县人民政府举办陶渊明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希望陶渊明研究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建构与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王胜楠在发言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看法,传递了年轻一代的心声: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有一位采菊东篱的老者,有一个叫作桃花源的地方,有一群自由自在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那里。那时,我们还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真心向往着有一天也能走进世外桃源,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渐渐地走近了陶公的精神世界。每次翻开陶集,我的心灵都感受到自由而舒坦的放逐,仿佛聆听陶公讲述着往日又像是当下的生活,充满着哲思与智慧。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真醇笃厚、仁爱宽和的性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操守和人格精神,遗世独立、躬耕田园的生存方式,委运任化、超脱旷达、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悠然自适、诗酒风流、啸傲田园的隐逸情趣——这些都是陶公给予我们的生存智慧,是万古溢香的“陶家菜根”,是陶公留给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80后、90后的我们,虽然享受着安逸的物质生活,但却意志薄弱、信仰缺失、灵魂空虚,甚至道德残缺,我们常常为迎合世俗而背弃理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屈辱地、惨淡地经营着自己卑微的生活。陶公,是很多年轻人久久仰望但又不愿追慕的精神巨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也未尝不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在科学昌盛而廉耻沦丧、生活时尚而灵魂跌落的当下社会,我们亟须陶渊明来拯救。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今天,我们来到江西、来到庐山脚下、来到陶公的文化怀抱中,我们内心充满了欣喜、崇敬、景仰与幸福。遥望庐山,思接千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它不是飘飘然的孤芳自赏,也不是狂妄的无所谓。而是率性任真、超然物外、天然风流;悠然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标志着一个心灵受到诗化的程度和所达到的哲学高度,体现为宁静、恬淡、旷达、高远;悠然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以珍惜生命、积极乐观的态度涵纳生活的辛酸苦辣,把心境调适到最佳状态。

  嚼得菜根,百事可成。陶渊明上德不德、大道无名,却沾溉后世,流泽孔长。漫步在庐山脚下,陶公伟大的人格在招引着我们,陶诗中纯净美妙的风光在萦绕着我们。云雾从山底悄悄漫出,织成薄薄的轻纱将我笼罩,也许这就是少年时我们向往的童话世界吧。虽然,我们只能在这里停留短短几日,但我们坚信,这不仅是我学术研究的真正开始,也是我们心性的一次重大洗礼和救赎。

  开幕式之后,中国陶渊明研究会顾问钟优民先生作了《引领陶坛,再创辉煌:贺陶渊明研究专栏三十周年华诞》的专题发言,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龚斌教授作了《陶渊明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的专题报告,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国富教授作了《九江学院三十年陶渊明研究回顾》的汇报。

  7月8日下午,参与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的代表赶赴武宁县,对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做了实地考察,于7月9日上午参与了武宁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还有武宁县近二十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九江学院校长甘筱青教授为代表的九江学院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武宁县委书记沈阳作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专题报告,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作了关于生态文明的专题发言,以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龚斌教授为代表的陶研专家,或提交建议,或踊跃发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及陶渊明及相关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月9日下午和7月10日上午,在武宁县举行了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对研讨会取得的成果作了综述,主要内容如下:

  2014年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专门报告60篇,另收到与陶渊明相关的创作集2册。会议讨论严肃认真,活泼有序,成果丰富,其主要创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回顾和总结了全国陶渊明研究会2007年成立以来、九江学院近30年来陶渊明研究方面的工作历程和收获,增强了陶渊明研究会同仁继续推进陶渊明研究的信心。龚斌会长《陶渊明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吴国富《九江学院三十年陶渊明研究回顾》、钟优民《引领陶坛,再创辉煌:贺陶渊明研究专栏三十周年华诞》以及陈忠先生的深情回忆意味深长,总结成绩、经验和教训,为将来的陶渊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外,秦川《“陶渊明研究”专栏工作总结和名栏设置方案》、李仁兴《宜丰陶渊明研究综述》等具体概括了《九江学院学报》和地方陶渊明研究及传播的情况。这些总结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为陶学工作的下一步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关于陶渊明诗文、生平的朴学考论方面有新的创获。龚斌《再论陶渊明〈赠长沙公〉诗》就诗序异文疑难问题再作深细考论,正本清源,廓清迷雾,获得新解,如指出“祖同出大司马”之“祖”非“祖父”义,而是初始、祖宗、祖先义,解决疑难,圆融可信。吕辛福《从张仲蔚、张长公看陶渊明与〈高士传〉、范泰之间的关系》考论陶学界几乎未予关注的问题,分析了陶渊明与皇甫谧《高士传》和范泰之间的关系,态度审慎,可以自成新见。柏俊才《陶渊明享年研究之检讨》通过对与享年密切相关的几个疑难问题的再检讨进一步佐证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说不当轻易否定。王义华《寻找陶诗中的“规林”所在地》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互证认为规林当在安徽省宿松县桑落乡一带。因资料的匮乏和异文的分歧,关于陶渊明诗文歧义、生平系年等方面的疑难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本次会议在这些方面有了可喜的推进。

  第三,关于陶渊明为人和作品特征的研究。这方面的论文有20多篇,论及陶渊明的思想、为人,作品的类别、具体篇章等方面。王玫《屈原到陶渊明——论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通过屈原与陶渊明的对比,揭示了陶渊明独特的精神特点和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视野纵深,观察深入,价值判断中往往带有独到的人生体验。吴国富《从人性本质看“桃花源情结”的永恒性》充满诗性和哲理,在驳论中指出不能认为桃花源是农业文明的残留,简单用政治功利观念指责为消极避难之所,而应该是“精神家园的重构”。郑伟《陶渊明〈自祭文〉运思方式的转变》提出《自祭文》直面生死的心态受到佛教影响。魏耕原《对陶渊明是走近还是背离》批评了对《归去来兮辞》“求甚解”的不良倾向。此外,关四平《论陶渊明散文中寄寓的理想人格》、杨清之《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关于桃花源的重新审视》等偶有新颖角度和见解。

  第四,关于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传播研究是本次会议收获最大论题之一。这方面的论文有10多篇,论及苏轼、朱熹、马致远、明代书画家、古直、孙毓修、逯钦立、王叔岷、当代高校师生和美国、韩国等方面的接受传播情况,大都论题新鲜,考察深入。刘中文《将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孙毓修陶学论著评议》首次揭示孙毓修的普及之作《陶渊明》在现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开创意义。高建新《由笃实达空灵,其笃实亦空灵:读王叔岷先生〈陶渊明诗笺证稿〉》以实证和心灵体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的三大特点。钟书林《论古直先生的陶渊明研究》和《论逯钦立先生的陶渊明研究》论述了陶学史上两位陶学家的治陶贡献。刘小兵《明代书法艺术中的陶渊明:以“吴中三家”的书陶旨趣为例》《董其昌书画艺术中的陶渊明初探》(与朱占青合作)将陶渊明在书画领域的接受研究引向具体细致的方向,材料丰富,论析有新发现。李剑锋《陶渊明在高校接受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对214所高校2064份问卷的分析,初步揭示了以当代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陶渊明观,指出当前高校教师是传播陶渊明的核心力量,在教学中存在着游离作品的教授倾向;今后应当重视作品的感发作用,提倡在精读基础上进行全集的通读。张镜渊、方平、吴云迹《武宁县与陶渊明文化考察》拓展了陶渊明影响地域的文化考察。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赵雪莹女士提交的《美国陶渊明研究新动向》介绍了Wendy Swartz《自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与袁粲的〈妙德先生传〉》和Jack Chen《中国中古阅读行为及其表现》两篇论文中对陶渊明的论述情况。香港大学中文系詹杭伦等《朝鲜王朝文士和〈归园田居〉考述》勾稽《韩国文集丛刊》相关资料,考述了朝鲜王朝文士申钦、金寿恒、李晚秀、赵荣祏、洪奭周和洪仁谟等六家的追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作。

  此外,袁济喜等《陶渊明审美理想的当代价值》、陶勇清《追梦桃花源》等几篇论文论及陶渊明的精神价值和开发意义。钟稚鸥为会议提供了陶渊明爱好者的咏陶诗集《归来》第一期,王宝大提交了《恬静的山村:拟陶新古体诗》自印本,王鉴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

  会议还对武宁县沈阳书记《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上的报告》展开了中肯讨论,听取了赵建军教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

  龚斌、李宁宁、詹杭伦、高建新、刘中文、袁济喜和李剑锋等主持和点评了在会议上提交发言的论文,强调学术论文无征不信、避免随己臆断,陶学研究应有世界眼光、兼容并包,在重视文本研究的同时,不断拓展书法、绘画、国外等领域的传播接受研究。

  §§第二章 “陶渊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