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林业

  吉安的山地面积大,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吉安的山大多产林木,即便丘陵荒山,现在也辟荆栽植松树,或开垦种果树。吉安盛产杉木、樟树、毛竹、茶树等,它们是重要的经济林木,生产区域广,交易频繁。吉安还出产重要的进贡林木,如楠木、檀木、柏树、水杉等。丰富的林业生产项目,形成了吉安的林业生产习俗。

  一、植树造林

  吉安西南区域为高山,泰吉庐为盆地,多丘陵。自古以来吉安山民有佃山造林的习俗,尤其在山区,客家居民多,明清以来的三、四百年里,各地佃山造林的历史各显成效。比如遂川盛产杉木,除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山地土壤深厚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末清初,广东、福建等大批客家居民迁徙入县,经佃山培作后,成为一片片青翠的杉林,以致出现“龙泉人因土庶日困,客家因佃林而益丰”的现象。清乾隆《龙泉县志泉邑特产说》记载:“客有侨寄龙泉欣然,惟泉多山竹箭材木之产。客知泉民之庶且富,而不知其凋之甚也。客鄂然,诘曰:‘有说乎’?以泉山故多荒棘,康熙间,粤闽穷民知吾泉有山可种,渐与只身入境,求主佃山,约以栽插杉苗,俟成林时,得价而均之,山主宁不乐?从佃者倚山搭寮,以前五年为辟荒,则自种旱稻姜豆薯芋等物。后五年为熟土,始以杉苗插地滋长未高,仍可种植食物。如此,前后十年之内专利蓄余,彼已娶妻作室,隐厚其基。逮二十年后,售木受价或百或千。山主得之于意外,尝以耗靡竭之,佃家得之于辛勤,更以节俭饶之。于是,佃家日益饶,主家日益竭。”清代龙泉县令杜一鸿曾作《龙泉竹枝词》,词曰:“赁土开荒客籍繁,年年棚下长儿孙。辛勤满叶仓箱泳,闽广湖湘共一屯。”

  吉安各地的世家大族多,古村落稠集,立基建村多选择前临水后依山之地,讲究风水形胜。正因为如此,吉安人在村落、住家周边会有选择地栽树植花,以美化居住环境。

  俗言房屋前若地形空缺,容易招致风大,对住家不利,植树以补正。吉安民间以为房屋左边地形空缺,会对长房不利,右边空缺对小房不利,为趋吉避忌,以栽树防之。

  村落中栽树有讲究,传统习惯是多栽樟、楠、桂、棕、橘、竹等四季常青树。但少栽松、柏,民间把这两种树作为茔地专种树。有的把柏树叫“顶龙木”,说栽了会顶住脉气,破坏风水。俗话说“房前不栽桑,屋后不栽柳”,因“桑”与“丧”谐音,故称门前桑为望门丧,因柳树无果,会人丁不旺。庭院内不栽桂花树,桂花树只开花不结果,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不植桂,而多植榴,石榴结子多。大厅前忌长高树,认为会遮旺气。房屋右边为“白虎头”上,也不宜长大树。

  “家有千棕,永世不穷”,棕树是山区房前屋后常栽树种之一。但栽种棕时也颇讲究,棕树不宜栽在大门正前,说是棕叶似剑,不利来好运。有的会在棕树蔸部放一块扁石头或瓦片,促使根系横生,更利吸收养份。有的还要跪着种,因为棕树长大后,每月剥一次棕,挨一刀,跪种表示还情。栽种毛竹时,有的自己不种,请人种,认为这样发(生长)得快。房前屋后不种芭蕉,说芭蕉会藏鬼隐怪。芭蕉大多栽种在书斋、亭榭旁侧。

  对村落周边的风水地段前人栽植的树、还有社官庙前的树是不允许砍伐的,任其生长,如果谁动了它,会触犯神灵,将遭厄运。

  二、采伐林木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人已懂得山林必须按时按要求进行砍伐的科学道理。自古以来,人们在采伐林木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也自然地形成一些风俗习惯。

  山民靠山吃山,在山上生产,严格遵守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不惊扰山神,凡事敬山神,祈望山神保佑,一年平安无事。旧时,山头都居于木客老板的,民工为木客老板砍伐大片木材,要结伙上山,谓打木棚。每年第一次进山采伐叫开山,或叫开山门。开山要看通书(皇历)。历书上注有“百事诸宜”等吉日,也有以“午”、“申”为吉日,因“午”属“马”,“申”属“猴”,意取马之快捷,猴之灵气之意。忌日,除通书注有“诸事不宜”等不吉之日外,还有忌“红砂日”的,俗称“四孟金鸡四仲蛇,四季丑日是红砂”,丑日为红砂凶日,故逢丑日忌开山。如遇大雾、风雨或开山之日煮了夹生饭,虽已选定日期,也得推迟,另择时日。

  开山伐木前,由木客老板杀牲畜,具供品敬山神。民工设宴请老板坐首席。有的地方称入山砍木叫上钩,砍完离开山场叫下钩。下钩时,东家要为伐木客办下钩酒。安福武功山是吉安著名的林区,在这里开山,山人捉一只公鸡到需砍伐的第一株树旁,把鸡头拧下,用鸡血绕树洒一圈,砍3斧,拿起斧头下山回家,不准回头。此做法叫“祭山”。祭山完毕,其他人才可以去砍树。有的地方,开山人在山中选取一株大树,摆上三牲供品,杀雄鸡,鸣爆焚香,然后把涂有鸡公血的钱纸绑在大树上,并念咒语,祈望神木保佑伐木人平安无事。有的山区在砍第一根木头或竹子时,木头、竹子的倒向要按东家定的方向倒,而木头底部又只能紧贴树兜,不得移位。民间认为东家要凭此木头的倒向预测家运。安福西乡利田建有神庙,山民每进山伐木,先祭木神,方敢进山。每当砍完一块山场,需留下几株大树不砍,叫“撑山树”。这是传统的做法,既能保佑砍木人安全,又能让其飞籽成林;还可以用作座标物,说明山场的四至范围,每块山场的撑山树,一般是千木三根,即每千根木头留下三根。

  遂川的开山做法是备香烛、纸钱、爆竹等祭物,在山口或作业山场祭祀山神(土地、坛官、石公等),有的在伐木地临时叠石为坛,奉为山神,进行祭拜、许愿。祭祀后,砍的第一根称“开山木”。开山木多择地势平坦的山窝,取顺直、中等大的树木砍伐。砍开山木要格外谨慎,由经验丰富的砍伐工来砍下。木头只能顺向上倒,若出现横倒、倒不下或抽芯撕裂,不是好兆头。有的砍开山树先剥一块皮,系上一根红绳,暂时不砍,待采伐结束后砍。砍完开山木后,大家才能上岽,从山顶向山窝砍伐。遂川砍伐山场,一般只留一根树,叫禁山。

  砍山场有分工,有专门的开路人,剥头筒皮人,扶斧钩人。开路的人行动在先,斩开进路,让砍伐人进出方便。剥头筒皮的人在树蔸离土四五寸的地方,剥开树皮,以方便砍伐人下斧。砍木下斧也要有要求,特别是砍杉木,先要量定木蔸处有多大,是不是有利检尺增加材积,如不利增加码两,还得挖开地皮,砍其深蔸。树蔸离地皮最多不超过5寸高。树蔸越矮,越能催使萌芽速生粗壮。砍面一般是上碗下碟,即树干的下部砍面成凸状碗底形,留在土中的蔸部,切面呈凹状碟形,以利蓄水发新芽。扶斧子的人,相对而立,沿同一斧口砍伐。树将倒时,招呼同伙躲避,并嘱咐拉钩的人紧拉树干,控制倒向。其实,山势不同,树木生长的位置也不同。

  砍木有不同的砍法。一种叫拎罐底,即从四边向里砍,形似煮饭用的拎罐;另一种叫一字口,即向两边砍;还有一种叫荞麦角,即从三边向里砍,形如荞麦籽。砍伐时,必须做到“木倒上山,竹倒下山。”砍竹子,必须用斧背敲碎竹蔸的节,以便来春储水发鞭。木材砍伐后,暂不打枝,俗称吊枝。吊枝有利木材内水分通过枝叶蒸发,促使其快速干燥。木材干后,打枝出山场。

  砍木一般在农历四月和八月。四月雨水多,树干有麻点,叫菜头麻。八月砍的树,树干光洁,称为秋白。

  在山中作业,不允许嬉笑玩乐,显得神秘庄重。干活、说话都有许多讲究。上山作业初期禁说话,大家缄口不语,只用手势、眼神意会作业。在山场中,只听斧头响,不闻人语声。砍木时禁止直呼其名,用号子作为联络讯号。约过一袋烟工夫,领头者发话道:“烧柴(吸烟)了,大家把铁子(斧头)放好。”这时大家才可说话。说话时不谈虎蛇等凶物。不使用诸如“死”、“倒”、“绝”、“打”、“断”等不吉利的词语,多用代语,如:“抽烟”叫“起雾”,因伐木忌言“抽”(抽芯断裂);“斧头”叫“铁子”,因“斧”与“虎”谐音,虎为凶物;柴刀叫横铁,也叫二面。钩子叫画眉,镰铲叫灰铲,锄头叫土牛,吃饭叫见麦,收工叫收牛,“饭勺”叫“盛勺”,“饭”与“患”谐音;“打霜”叫“落白”,因“霜”与“伤”谐音。

  吉安境内采伐的禁言代语因地而异,丰富而多趣。生活代语有:做饭--牙麦,吃饭--点麦,烟--黄叶子,盐--海石子,茶油--慢脑子,饭勺--满姨子,筷子--船篙子、竹篙、条子,锅--乌缸子,鸭--欢喜子,猪肉--毛瓜子,人--狗,手--姜爪子,脚--齐柱子,鞋--码子,洗脸--开光。生产代语有:柴刀--弓背子,斧头--扁嘴子,钉公--铃子,撑棍--老脚,撬棍--宝棍,锄头--灰钩子,锯子--石牙子,打钩--挽子,剥树皮--脱壳子,倒木头--拜山,打枝桠--锄毛子、摘叶子,清蔸--打胡子,路滑--路宣一,下山--下造,收工--打牛。其它代语有:蛇--软藤子、龙,马蜂--乌蝇,藤--牵丝子。如峡江称草鞋为马,斧头称绷子,树撑称伙计,打枝称下毛,锄头称勾笔。

  采伐中最怕出现“吊死鬼”和“观音坐莲”两种险情。“吊死鬼”即大径树上残存的干枯树枝,平时不吊(掉),砍伐时受震突然断裂,猝不及防掉在采伐人身上,造成伤亡。“观音坐莲”,即采伐大径木材时,伐断后不倒,顺势滑坐树蔸基部不动,但受风力、树冠重心影响,又有随时不定向倒下,有伤人危险。

  随身穿戴的草鞋、斗笠忌挂在树上,说斗笠引蜂,草鞋带子引蛇。伐后离开山场,要祭谢山神。但一般不如开山隆重。若采伐山场面积大,伐木多又顺利,祭品也很丰富。开山时对神许了愿,下山时不要忘了还愿。

  女人不准入山场,不许在坛官等神位地方大小便。若犯了忌,会受到同伙怨恨和指责,若出了事,便会成为大家唾骂的罪人。

  三、运输

  山民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木头生产。木头砍伐下来,让它晒干,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一根根的木料运输到近河的仓图地,甚至直接运输到县城码头。

  旧时代的木材运输只有两种,肩运和排运。肩运是靠人力背,吉安方言叫驮木,是最原始的木材运输方法,也是最苦最危险的作业。肩运可分为三个重要环节,即开山、下山、堆仓。第一天进山运木材也称开山。开山要择时日祭山神。但大多数地方进山运木材以敬坛官为主。下山是最劳累和危险的阶段。山民将晒干的木材用柴刀去枝,先从山脚下开始。去了枝的木材显得光溜,利用山势将它按位置滚下山来。然后逐渐向山上作业。把所有的木材顺道送下山,基本上集中在山脚下。从山脚下一根根肩运出山沟,堆积在指定地点,又是一件艰辛的运输工作。山路崎岖,木料大小长短不一,要翻山涉水,有的地方要开挖道路,架设木桥,这往往占用别人的山场田土,承运人事先要与业主协商,有损失照赔,还要办酒酬谢,俗称桥路酒。木材运到指定地点,一般多在近河或平坦的荒地,这叫堆仓。仓图多利用近河的荒坡滩涂地,也有租用他人较平坦宽阔的田土。地址选择上既要便利下河扎排,又要防洪保安,宜高不宜低。仓图租赁,看是否造成损失而定,有损失照赔,无损失或损失不大,一般设宴答谢即可,名曰“仓图酒”。

  排运分山溪、小河、大江排运。不同的环境,运输方式也就不同。山溪水流较小、水面窄、弯道多、运程短,所以山溪排运多采取撑蓑衣排,即用杂木棍、扎蔑、木头梢部绞紧,兜部散开。一人一抖排,一抖排大约1~2立方米的木料。还一种办法是筑堰放运,俗称放堰水,即在一定的滩位用木板、杉皮、木桩、建临时拦水坝,蓄水到一定位子,开水让木排顺流而下。永新山区对圆木单根漂流至小河边,叫“赶羊”。杉条木扎成对子,一节一筏叫一对,一人撑一对,叫做放小水。小河排运,因水流量比山溪大一些,可以二人放一串多抖小水排,量大时达7~10立方米。小河所扎木排统称行排。花色品种有三抖、四抖、花梢、打板、乱庄等,运输量增大。大江排运,是指赣江之类的水流。吉安盛产木材,大部分木材通过排运销往南昌、九江、芜湖、南京等地。大江排运,绞扎木排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被木材商所看重。既要扎得牢,经得起浪打礁撞,还要扎的有看相,会装底盖面,把短、丑、小材藏于排底,长的、好的、大材盖在面上。排型规格因季节、河道而定。大江行排,得高薪聘请有经验的引水员(称大王公)指挥航运。大王公站排头,观天色,辨水路,指挥全排协调操作。

  “行排走水七分险”,行排工慑于对自然界或鬼神的敬畏,排运有诸多行规。第一天扎排要办“行枕酒”,用三牲纸烛爆竹叩敬天地河神。开排启运必须选吉日良辰,办“启排酒”,举行隆重的启排仪式,在岸边烧香鸣爆杀鸡,将鸡血洒于河中,祈求河神保佑,一帆风顺。木排上忌高呼大喊,会招风惹怪。说话禁忌更是特多,如“雨伞”要叫“遮子”,因“伞”与“散”谐音,放排特忌“散”(排);食油叫“溜子”,因“油”“游”谐音(散排);“筷子”叫“竹篙”,放排忌快,快易出事;“调羹”叫“脚划子”,因“羹”与“梗”谐音,放排忌窜梗搁浅。木排搁浅叫“打黄鲶”。行排中,若遇有别的排“打黄鲶”,须靠岸停排,全力协同帮助把排搞活后,再一起前行。排上闲歇不下棋,因走棋有“推磨”、“将死”不吉语。鞋子不倒放,汤匙要仰放,碗不能翻搁,饭甑放好后不能移动,盛饭要从边上掏起,不能中间“开花”,饭要平盛,不能过满等。为祈求平安,人们在扎排下水的附近山头建庙塑神,以求神避难。所塑之神为鼋头人身,人称鼋头将军神,庙称鼋头将军神庙。行排时,凡遇过能看得见的将军庙,就持香叩头礼拜,不敢怠慢。

  吉安城神岗山余家河是吉安木材储堆中心,是大江排运的重要码头,这里的排运工分为大王工、头盘、二盘、三盘、四盘5个等级。排运时,大王工站在排前观天色,辨水路,指挥全排人员操作。头盘掌排头刀,即舵、装犁(停排拴缆),二盘掌篙,摇排尾刀,听从大王工的调遣。三、四盘从事杂工。解缆行排,必选吉日,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仪式中要在河岸边烧香杀鸡,将鸡血洒于河中,燃鞭炮,祭祀河神,祈祷竹排木排安全到达目的地。

  旧时,人们崇尚神灵,畏惧鬼祟,发生排难,则认为是溺死鬼所为或得罪神灵,排主人便在出事的地方请巫人“杠童”(驱鬼法事),拜神降鬼。清《龙泉县志》载:“唐天佑四年(907),县四十五里田舍(今草林楠木村),龚氏七兄弟办上供枋木,水运途中坠水而殁,均葬石龙双溪之口。”一千多年来,双溪口便成了遂川行排人拜神降鬼之地,放排时每过而必敬祀。

  四、木材交易

  吉安盛产木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这与吉安地处中亚热带地貌有关,适宜樟树、杉木、楠木、黄檀、银杏、松、竹、枫、木荷、柏木等树类生长。吉安境内的森林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区,东部次之,北部较少。从水系看,它分布多在赣江流域的中部及其支流遂川江、蜀水、禾水、泸水、孤江、乌江两岸及其发源地。这种分布,对吉安自古盛行做木材生意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所产杉木称西木,西木一直以南京的棉花堤、上新河为集散地。在西木中,又以关上木为珍贵。武功山的支脉陈山盛产著名的陈山红心杉,是关上木中的珍品,其特点是:树干圆直,纹理细密,色红耐腐,围粗节少,出材率高。因此陈山红心杉深受市场欢迎。外地木客坐镇林区收购,往往一两码子,还要搭二两码子的杂木,才能购得。

  旧时代,林区的木材交易主要有盘青山、卖现庄、木材代销等方式,因此而形成了吉安地区木材交易的一些风俗。

  盘青山,即资本雄厚的木号直接进入产木材区的一种采购方式。它包括“估盘”,即买卖双方对出售山场立木蓄积进行目测评估(不检尺),按双方协定数量作价付款。“围青山”,即对出售山场达标的立木逐根进行检尺围量,按围量数及协定价格付款。“盘山检尺”,即由山主自行采伐,在山场架图排晒后交买方检尺,按检尺量计价付款。检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开山尺”,即检尺员有3根压尺权(以大报小)。在木材交易中,围量(检尺)手的地位很高,会受到山主(卖方)格外热心招待,生怕怠慢而受到“压尺”。坐席时,围量手为一席、记码二席、打印码坐下(前)席。鱼为山区珍肴,开席时,要先请一席围量手吃鱼头,以示尊敬。

  遂川是吉安木材生意盛行地区之一,所以在明末成就了郭维经父女创造计量木材的龙泉码。郭维经(1588-1646),今斗江乡的五斗村人,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任南京御史。崇祯十年(1637),丁母忧,回乡守孝。见乡人贩运遂川的龙泉山木到南昌及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一带,生意做得较大,但在计算木材时很不方便,郭维经利用闲暇,与嫁在萧家的女儿共同研究,先对木材进行围量,然后计算材积,计算方便,买卖顺畅,被时人称作龙泉码。龙泉码是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表,围量方法简便,便于结算记账。

  在吉安境内以经营木材著称的有洪都帮、临江帮等外地商客,均在遂川林地里采购青山,或在蜀江河产区、主要木材集散市场泰和马家洲,设号收购现货。而后,在马家洲的仙桥设厢口,改扎大排,利用赣江经吉安、南昌、九江入长江,在长江中下游各埠口销售,并以南京棉花堤、上新河为主要集散市场。龙泉码的木材计量随木材生意扩散,流入到江南各地。三百多年了,如今遂川林区内销售木材,还在使用龙泉码。从这一点上说,龙泉码的出现,是遂川长期外销木材活动的科学总结,也是木材生意发达后的一个意外收获,成就了古代吉安的一项科学发明。

  五、培植香菇

  培植香菇,一定要选择高山地,林木茂盛的山脚或山麓地形,砍伐枫树、苦栗树、青冈栎等阔叶树种,倒下的树周边必须有林木遮掩,难见到阳光。砍伐倒下的树不去枝,任其自然状态,用斧在树干上砍花,放入菌种,用柴草盖掩,防止日晒,保持阴湿。过一定时间,用斧背敲击断木催菇,叫惊覃。树倒三年,开始发菇,采菇期约4~5年。每年清明后收菇完毕,菇农便返家务农。“枫树落叶,夫妻分别;枫树长芽,丈夫回家”,这是菇农的生活写照。也有的菇农世居深山,菇期放菇,平时种地。选树、砍花、惊覃被认为是土法种菇的秘密,菇民严守不宣,交谈皆用隐语,俗称“菇寮白”。故外人不得其法。菇寮里供奉的“祖师”叫吴三公,相传他是宋代浙江龙泉县龙岩村人。吴三公家境贫寒,以打猎采菌为生。有一天,他发现山里的枯木上,凡是有刀口的地方,香菇长得特别旺盛,于是试着砍了几刀,以后都出了菇,而且多砍多出,不砍不出,从此掌握了栽培香菇的秘密,以此谋生。不料有一年久旱不雨,砍口上长不出菇来,生活来源断绝,失望之际,他用刀背拍打着树干,唉声长叹。谁知数天之后,被刀背敲过的树干,全都长出菇来,这种技术叫砍花、惊覃。这种技术传入吉安后,成了吉安生产香菇的传统习俗。

  六、采药

  旧时,林区里的百姓小伤小病多自采草药医治。遂川县人素有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制“午时茶”习俗。人们会在这日正午时分上山采摘草药,相信这时所采药材疗效更好。乡村郎中也在端午节日上山采集大量草药。端午节,家家户户会采艾叶、菖蒲熬水洗澡,以祛风辟邪,强身健体。平日上山采药,讲究选单日清晨上路,路上最好不要碰到人。发现药材,要先迈左脚,向根部先挖3下。如上山即发现药材,便认为患者运气好,病会好得快。吊索爬崖采药时要念占语,祈求神灵保佑。

  七、砍竹麻

  竹麻是指砍下的当年生嫩竹。竹麻为土纸生产原料。嫩竹在小满节气后新枝完全舒展时,就要及时砍伐。砍竹麻的劳动强度大,又是作业危险的劳动。林农有一套颇为讲究的习俗。

  每年的第一次(日)上山砍伐,叫做“开山”。开山的习俗与砍伐林木一样,若遇坛官、石公等神位也少不了鞠躬敬拜。到了作业山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敬神。选一根粗壮顺直的竹麻(作为山神),由头人手拿纸钱香烛朝竹麻叩拜,做占,保佑平安。然后在竹麻上刻上“开山大吉”、“开山平安”等字样。再用笋壳把香烛纸钱绑系在竹麻上,取“竹生笋,笋生竹,永续兴旺”之意,这根竹麻,日后也不砍掉,留作种竹。

  开山敬神后,大家分开作业,把属于自己山场的竹麻,按立竹密度,挑选粗壮通直的留作种竹外,其余伐下,集材到山脚下或路口边堆仓。根据腌渍竹麻湖的大小,先把竹麻砍成所需长度的短筒,削成宽约2指去节的竹片,再绑打成捆,最后过秤计数(计算工资和放石灰腌渍计量)运走。在最后离开场地时,要留下3个竹麻筒不剖,俗称“山上余良”,意思是留下良好的竹麻种,明年的竹麻会长势良好。

  八、作山

  旧时代,大山、林区大多数为财主豪绅所占据。开发山地,自然是穷苦百姓,有的是外地来的,有的是本地的,不管是哪里的劳力,凡为山主开垦山地都叫作山。

  山主规矩很多,如代耕的山场范围,由山主指定,开垦时做到环山条带全垦,然后种上各种农作物养地。种植的作物四六或对半分成。种植三年后,不准种农作物,无偿插上杉树,成活率要在80%以上。插杉后,签订长期或短期承包合同为其抚育管理。待杉树成林后,实行二八或四六分成,大头归山主,小头归劳动者。

  林农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使培育的杉树在遗传基因上不变异,采用插条或挖萌芽条造林,从不用实生苗造林。他们在造林前斩杂炼山,全垦开荒。第一年种生烟或红薯,第二年种雪花皮(一种造纸用的灌木)或生姜,并间种油桐(三年桐),第三年插杉,以后不再种农作物了。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地力,热化了土壤,有利于杉条扎根、发根。对用于插杉的萌芽条也有考究,要选择一年生、长达1尺左右的生长健壮、并已木质化的粗壮杉条,用锋利的柴刀,一刀劈下,使劈口成马耳形,最好现劈现插,如当天插不完,待第二天再插,杉条应放入活水中浸泡。插时先用柴棍引眼,眼深7至8寸,马耳形口向山上,杉条插入土中约2/3,然后踏实。

  山林买卖、抚育砍伐、放运护林等,都须签订契约。契约双方有山主与山主、山主与林农、林农与林农、宗祠与林农、林农与寺庙等各色人。例如安福县城大族王姓五福堂,在林区彭坊墟镇上开设商号,贫苦山农买货,无钱赊账,就将山林作价抵押给老板。贫苦山农只得给山主作山(抚育管理),三七分成。如山远,还可以四六或五五分成。这就是所谓的“土分”(山场所有权)、“力分”(山农力资)。签约前,双方讲好价钱条件,并约有关人员上山勘察核实面积、蓄积量、四至范围等。签约时,一般由卖主(甲方)置办酒席,延请地方私塾先生执笔,由当地名绅士旁证。经双方审核事项、内容、价钱无误,双方签字画押,生效成交。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安福北溪六盛会抚育契约载:“立领字,南边马行爵。今领到北溪(今安福彭坊乡理坊)六盛会首事周锦伦、周慈纯、曾灿辉、刘乾德、周菊开、周云朵名下,今领到石路山屳内土不壹小块,其界至四围,照依老岩。是日言定,股分拾股,土(指山林所有者)管陆股,力(指山林承包抚育者)管肆股。插补三界(界通届,即次),挖服贰界,不得抛荒,力份俱无。余木(砍伐余下用于指示界址之树)落另(即落零),照股派分。日后卖木之日,照股分银。所领是实,二比情愿。恐口无凭,立承领修服字为据,合同为凭。光绪廿三年丁酉十一月二日。立承领字:马行爵(押),代笔:(表兄)周锦伦(押)”

  九、垦挖油茶山与摘采木梓

  吉安的丘陵地区全是红壤土质,非常适宜油茶栽培,是我国茶油生产重要基地。吉安各地称茶油多叫木梓,也叫茶籽。

  吉安的油茶地遍及全区,尤以遂川、永丰、吉水为盛。千余年来,油茶的栽培与摘采,自然形成特有的生产习俗。

  在垦挖油茶山的时间上,俗有“七铲金,八铲银”之说,意即农历七、八月是垦挖茶山的最佳时机。油茶产区农户,向有“三年两铲”的习惯。

  油茶籽成熟后,由地方约会,统一规定采摘时间,称为“开禁”,以免先后行动,发生诸多矛盾。一般是“霜降”前后开始采摘。山主采摘完后,才允许其他人进山拣摘,称为“续山”。山主雇请帮工摘茶籽,要办“开山”、“腰山”、“下山”三次酒席。茶山多而集中的村落,各村成立“茶会”管理茶山。“茶会”按茶山面积大小集资入股,每会选出几个“茶首”负责。每至山民饥荒时,茶会放谷济赈。禁约巡逻等费用都由茶会在放谷赢利中支付。

  宁冈的油茶籽采收,根据平原和山区地域的不同,有从寒露到霜降先后不同的采摘时间。各地乡村普遍都订有“乡约”,明确规定进山采摘与开山捡拾的时间,对乱时、乱山等订立罚则,有的村还雇请专人巡山,如发现有偷盗者,即按罚则处置,决不徇情。

  如同割禾一样,油茶丰收年成,采收雇工也有“送报担”;采摘完了,东家要办下山酒,煎蕃薯包(用糯米粉加蕃薯做成的油炸果子),以招待雇工,并请众人吃饱喝足,尽欢而散。

  遂川县上山采摘木梓的第一天,称为“开山”,或叫“开禁”。按照“寒露”摘寒露籽,“霜降”摘霜降籽的俗规,由相邻的林主会商收摘日期,统一行动开山收摘。上山后,各自先从分界处摘起。收摘期间,外人不得擅自进入茶林,有些地方还规定不得留宿亲友,故有“寒露连霜降,亲友断来往”之说。要待山主收摘完后,才允许亲友来往和其他人进山捡木梓。收摘期间有专人巡山,如发现偷盗者则鸣锣喊捉,捉到后,视情节轻重程度处以不同惩罚。巾石、禾源等重点产区还设有“茶会”管理茶山。在各地订立的“乡约”中,对摘、捡木梓的时间和对乱时、乱山的处罚都有明确的规定。清嘉庆年间遂川左安乡“禁碑”上刻的“十禁”中就有“禁捡木梓,务俟霜降后方许入山捡漏”、“若有违纪,通乡鸣锣公罚”的禁规。木梓收摘季节性强,多雇工或请人帮忙。木梓收摘完后,东家要煎番薯或薯包米果,杀鸭宰鸡,磨豆腐办“下山”(酒)招待雇工。村民相信吃了“下山酒”,明年的木梓会更丰硕。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