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2 战略任务和重点

  7.2.1 战略任务

  (1)全面协调发展

  ①内涵跨越式发展。所谓内涵跨越式发展,就是通过结构优化、办学质量提升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以实现办学质量、水平和能力的新跨越。高等教育的内涵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a。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属性。加快内涵式发展,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影响和决定质量这一本质属性的内涵建设基本要素。b。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是内涵建设最核心的要素,要加快打造一个主体学科、通用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的体系,加快推进“主体超越、整体升级”战略。c。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内涵建设最根本的要素,要根据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工作政策,集中精力引进和培养大师级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水平问题。d。人才培养质量是内涵建设最具标志性的要素,要全面推进“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以制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统筹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加快推进精英教育体系建设。e。高水平科学研究是内涵建设最具显示度的要素,要按照“顶天立地”的思路全面推进“高端引领、集成优势”战略,加快科技结构调整步伐,加速构建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体系。f。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大学文化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内涵建设的内在动力,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117]。

  内涵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香港科技大学自1991年创校以来,已迅速成为国际知名学府。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是国内外大学发展的历史上“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原香港科大副校长孔宪铎博士在其回忆录《我的科大十年》中,揭示了香港科技大学迅速崛起的八条经验:a。创建科大的自由度大。政治干预几近于零。b。创建科大的前瞻性大。历史包袱,一无所有。c。创建科大的模式超脱。美式主导,教授治校。d。创建科大的法规自拟。量身定制,适时适人。e。创建科大的团队精练。老马识途,把握方向。f。创建科大的精神贯通。立法透明,执法严明。g。创建科大的经费充足。巧妇大米、柴油俱备。h。创建科大的声势澎湃。万紫千红,压倒群芳[118]。由此可见,香港科技大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内涵跨越式发展,就在于注重对人才的投资,注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强调国际化的学校特色,重视自身品牌推广和将学校的发展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119]。香港科技大学走内涵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对江西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乏重要的借鉴意义。江西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应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加大教育投入,重视人才,加速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步伐,强化办学特色,加快推进“主体超越、整体升级”战略,以实现内涵跨越式发展。

  ②与区域互动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江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外在动力。对于江西高等教育而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适应性,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手段,更是其存在的条件和根基。因此,要实现江西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优势,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促提高”,通过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参与到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并成为其中的活跃因素和中坚力量,在服务中改善发展环境,在贡献中提高自身实力。

  当前,江西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新兴产业人才、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江西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不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宏观结构上都与江西产业结构调整所需人才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

  a。研究生招生比重偏低,专科生招生比重偏高。尽管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江西省高等教育尤其是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进步,研究生招生人数、在校研究生人数分别由2000年的966人和2118人增加到2009年的0.8万人和1.8万人,增加幅度较大。但与其全国水平相比,江西高等教育层次仍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江西研究生招生0.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24.6万人,研究生招生占普通高校总招生的比重仅为3.1%[120];2009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51.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39.5万人,研究生招生占普通高校总招生的比重为7.5%[121]。由此可见,江西研究生招生的比重低于全国4.4个百分点,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偏小,这与当前江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急需的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

  b。学科结构失衡。人才需求与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江西学科结构存在基础学科偏多,应用性学科偏少,传统专业多,新兴专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少,并且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浪费。江西省人事厅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2005年江西省的人才密度甚至低于2003年的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缺乏;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人才在区域、产业、所有制中的分布严重不合理。文学、法学招生比重偏高,而理学、农学、医学的招生比重偏低。结合江西的实际及其未来的发展,目前最缺乏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c。专业设置过于传统,缺乏特色。例如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交叉专业和新兴专业数量不足、层次不高。总体来讲,江西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本省“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战略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开发与建设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此外,在专业设置方面,江西高校特色专业不多,且各自为政。在最近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江西省仅有13个专业在列,只占全国高校获此殊荣专业707个中的1.84%[122]。

  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江西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江西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江西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与教育结构不协调的因素也日益凸显。其中,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更加突出。

  首先,要调整高校类型结构,适度增设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院校。江西高校结构显示,师范类、医学类的高校偏多,工科类的高校少,发展高等教育主要走低重心路,这不利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江西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与“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可适当增设急需的工科、林业、矿业、环保、旅游、体育等特色性学院。

  其次,坚持本科、高职(专科)、研究生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形成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讲层次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人才的需求更是按照从低到高的“梯次结构”来发展。因此,要在保持江西省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应当加速研究生和高职(专科)两个层次的发展。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江西省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所以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将是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劳动并存的多层次技术结构。大部分传统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大多需要的是从事制造、工艺、检测、安装及维修等服务行业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二要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作为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的主体,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江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层次的人才需求必然会增长。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江西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必然要大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江西的产业结构和改善就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江西工业经济的档次,实现江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江西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十分落后,培养研究生的高校较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也很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研究生学位点的建设,扩大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规模,提高江西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高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调整学科专业的发展比例,建立与江西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九五”以来江西的经济结构变化较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业人员也相应地变化,从第一产业流动到第二、三产业。所以江西省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要根据这种结构进行调整,但同时要充分考虑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2006年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食品工业和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作为江西加快壮大的六大支柱产业。为适应江西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西高校的科类专业招生比例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协调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关系,扩大工学、管理学等应用类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减少文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的招生比重。另外,江西高等院校还应结合地方在经济发展中所确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培养和储备人才。

  ③内部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统筹协调发展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发展。

  a。统筹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现代大学被赋予三大功能: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即我们现在习惯上所讲的高校应当“产学研”结合。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应该是这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自2002年以来,江西省高校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力度,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使高校已经成为全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生力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面军。”然而,从整体上看,江西“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仍然薄弱。尽管科研项目的数量、档次、经费在提升,但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研成果少,高校在全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服务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23]。其原因在于“江西省高校现行的科研导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荣誉和地位导向,以论文的多少来衡量科研人员能否提职称、定岗位、长工资,继而荣升更高职位,高校教师把发表多少论文,能不能对职称评定有用作为科研的终极目标,科研的方向、目标、重点背离了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需要。教师在研究课题立项时,多从资料文献中找题目,而不是面向企业的技术合作、技术开发或服务类项目,导致学校教师研究的科技成果未必是企业所适宜和需求的,使一些有资金、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很难找到满意的投资项目”[124]。因此,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对接等现实问题,未来江西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实验条件及国际合作等资源优势,通过融入产学研联盟,实现互补多赢。江西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当起到源头作用,即知识源——为整个创新链提供原始依据;技术源——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动力;信息源——传播最新科技产业发展动态;人才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思想源——做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国际合作源——做社会及企业对外合作的窗口和桥梁。

  b。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对江西高等教育事业来说,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更是发展,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毫无意义。因此,规模和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对长期矛盾,要科学辩证地认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以数量发展为基础,把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中心工作,通过深层次的结构调整,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抓住制约协调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在学术自由中实现发展和在服务社会中体现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c。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发展是根本。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江西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中,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根本,才能实现江西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满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其次,改革是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近年来江西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最主要的是得益于改革创新、合作开放。第三,稳定是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这一点,什么都搞不成。”高等教育更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江西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按照“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稳步而有序地推进,不能借改革或创新之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江西高等教育改革中“要消除目前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商业气氛’,努力坚持学术本位,坚守大学培养人才、发展学术的崇高使命,守护大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让老师和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研究和学习,营造宁静校园,一心一意办教育”[125]。

  d。自身协调发展和体系完善。今后一个时期,江西高等教育仍然要以发展为主题,但必须是坚持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结构合理和整个体系完善的基础之上。必须充分考虑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必须科学界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空间,以及人才培养在层次、类型上的合理分布,建立一个层次有序、学科(专业)互补、功能完善的省域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省级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调整学科专业,实现省内高校的有序竞争。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科学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的结构性重点(如层次重点、学科重点等),加快解决“瓶颈”要素(如教师队伍、经费等)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健全多元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2)提高人才质量

  ①人才质量标准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必须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其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第三,坚持德育为先,这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第四,坚持能力为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教育不能满足于只传授已有知识,而应当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这也是国家未来发展、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第五,坚持全面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江西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就江西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身社会服务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命题。

  ②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改革。“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自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下发,表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启动与实施阶段,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由规模跨越式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向着适当控制增长幅度,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尽管质量工程的实施已在江西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施质量工程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诸如如何对教学的投入、教育观念以及体制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而这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要真正提高江西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江西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力是根本。

  ③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指高等教育相关主体(这里主要指政府、社会和高校),通过运用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所进行的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促进活动[126]。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外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评价委员会、社会评价等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检查。政府保障指政府通过制定评价高等教育工作水平质量的指标、颁布相关法律、对高校进行财政拨款、拟定招生计划、确定专业设置等行政命令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b。内部保障——高等院校内部为达到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行动。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机制与管理、教学条件与师资等。高校主要从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保障,具体表现为: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一定的教育思想,制定出培养方案,根据学校实力招生,并按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专业、安排课程、配备教师,对日常教学过程及科研工作进行评价和管理,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等[127]。

  把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和内部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予以保障的功能。

  (3)特色强化

  ①不同类型一流高校的创建。自1999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新升格的高校越来越多,盲目追求高层次、追求“综合化”以及新一轮的办学“大而全”的浪潮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热点。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起中国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划分标准,引导我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准确和合理定位,切实做到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并在自己的类型和层次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128]。这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不同,因此,不同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应有高低之分,各种类型的高校都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也能够办成一流大学。美国的各类高校层次分明,都能安于本位,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种办学定位的务实性很值得我们借鉴。江西高校发展的原则应该是错位发展、办出特色。根据江西高校现有实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最缺拔尖人才和技工人才)来看,今后5至10年中,目前条件较好的为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它们在各自的学科中都有许多竞争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利用优势向教学科研型大学发展。九江学院、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上饶师范学院,新筹建的南昌科技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院校师资相对较弱,教学、科研设备及科研水平较差,就不能盲目拔高办学层次,而应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之中,把目标定位于教学型本科院校,立足为本省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社会紧密对接,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②优势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支持中西部教育发展。由于江西高等教育的先天环境和后天条件存在不足,要想追求高、尖、全的确会有很多困难,更何况有的学科不一定符合地方需要,所以在追踪学科前沿、保持创新的同时要发展有特色的学科并使之达到先进水平。一方面,江西应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在原有的199个重点学科基础上,好中选优,围绕江西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中药现代化、稀土开发利用、发光材料、食品工程、陶瓷技术、动物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支持其中10-20个学科,使之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优势地位和特色的品牌学科。另一方面,江西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应建设40个左右的省级“名牌专业”,并重点扶持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为高新技术服务的专业创建“名牌专业”。同时,还应结合江西高等教育学科自身的优势,形成地方特色专业。

  ③重大项目建设。名师就是形象,名师就是品牌。国内外无数事例表明,拔尖人才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或几个顶尖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产业的兴起。江西高校要把人才强校工程项目作为最重要项目,推进引进人才的平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人才成就事业的物质平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平台,推进中国江西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建设引智示范基地,从2010年开始,在10年之内,重在前3~5年,面向海内外引进500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简称“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柔性引进500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端人才为赣发展服务(简称“高端人才柔性特聘计划”);立足本省选拔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简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从促进事业发展、提高生活待遇、提供医疗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努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良好环境。

  (4)科研水平的创新

  ①科研队伍、设备平台、经费和项目。由于历史原因,江西一直没有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全国的科研课题和获奖较少。截至2008年,江西高校无论是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研究与实验活动经费支出,还是课题数、高校科技服务课题数,不仅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而且与中部的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差距也比较明显。因此,大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高校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建设,推动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重点扶持2~3个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

  ②科技成果转化度和贡献率。近几年来,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江西有一批高校在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有些已达到国际水平;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的数量明显上升,获国家大奖的次数增加,显示了江西高等院校在高科技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较强的综合实力。尽管科研项目的数量、档次、经费在提升,但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研成果少,高校在全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服务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江西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智力密集的优势,以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发展基地,出人才、出成果和出产品并举。缩短高科技由创造加工到传播应用的周期,增加江西经济的科技含量,提高江西工业整体竞争力。

  7.2.2 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的重大的项目。为了达到战略目标,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战略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若没有战略重点,战略目标的实施就要大打折扣。抓住战略重点,可以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长期稳定发展。有学者指出:“对于任何学校来说,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一切领域、所有学科都处于领先的位置。因此,在高校战略管理中,要勇于舍弃一些相对薄弱的领域、学科,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强项,形成明显的优势。”[129]目前江西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和特色不鲜明等突出问题。要实现江西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处理好质量不高和特色不鲜明两个问题。

  (1)质量水平问题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以前江西在一定历史阶段抓规模是符合实际的,但是现在要是不转变过来,不重视抓质量,就会犯历史性错误,相对规模来说,质量建设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年英国把“德国造”当作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德国人知耻后勇,潜心抓产品质量,经过努力,现在“德国造”成了优质产品的代名词。要实现江西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抓质量,这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首先,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要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自觉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扎实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等人才培养基础性工作。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其次,要把内涵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提高质量,必须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进一步调整专业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以修订实施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为重点,科学调整自身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结构,使各层次、各类型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再次,把体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提高质量的关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着力点,以教改项目为抓手,以质量监测评估为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激发高等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130]

  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是实现江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江西以“人才强省”、“教育强省”为战略支撑的综合省力竞争全面展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着力提升江西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一项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江西要立足于中部地区崛起的需求,以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为重点,走内涵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大学特色化发展。

  (2)特色问题

  高等教育办得好不好,不完全在于学校的历史长短、规模大小、层次高低,关键看是否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这也是增强江西高校竞争力的唯一出路,是新建本科高校和博士、硕士培养单位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出路,是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根本出路。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科学定位是办出特色的基础。各高校不要盲目攀高,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学科前沿和自身优势,立足自身层次、类型、办学历史、地域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办学传统、生源特点,找准服务对象,明确办学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比如刚改制的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培养师资的高校现在已经有 10 多所),作为一所刚改制的本科层次师范类高校,如果改制后的办学特色与其他师范院校雷同,就失去了改制的意义。一定要错位发展,南昌师范学院将办学定位放在“学前教育”上非常好,一定要在这方面重点研究。其次,要选准突破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搞四面出击,什么专业都办,每个专业都撒胡椒面,要按照“唯一性”和“独一性”的要求,重点扶持有希望办出特色的学科专业,形成优势,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一定要立足行业,凸显特色,形成高地。3 所新增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 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和 1 所新增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要高起点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抓好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认真应对国家三年后对新增单位的评估和五年后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评估。再次,要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是克服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省教育厅等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的宏观管理,全面统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质量、结构等,全面统筹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真正构建起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新增的博士培养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协同创新,朝着建设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奋进;新升本的高校要对照本科办学标准和要求,从强化办学特色入手,努力把学校办成受学生欢迎的本科院校;新批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挖掘人文社科内涵,扩大研究成果应用。[131]

  江西高等教育发展要树立特色化指导思想,明确江西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思想,积极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以科学和技术产品的提供以及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来为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如何突出区域特色,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就成为形成地方高等教育特色的指导思想。江西高校的特色可在学科布局、办学层次、类型以及办学模式等方面办出特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此外,调整人才供给结构也是当务之急。

  加快培养重点领域急需人才。根据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布局,鼓励大中专院校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快紧缺人才培养。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建立联系机制,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强农林院校和涉农专业学科建设,培养农业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改造提升高校理工学科,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培养人才。加快培养支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节能环保、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面向基层、社区加快培养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区管理等急需的社会工作人才。

  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扶持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使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明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职业院校要建立技能教室、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流程。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学校加强学科专业整合,逐步提高高等学校按学科专业大类招生的规模。

  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发布和人才供给结构调整机制。整合政府部门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立人才需求的预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分区域、分类别、分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体系,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引导学校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规模[132]。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