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3 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其中S(Strengths)代表企业的长处或优势,W(Weaknesses)是弱点或劣势,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近年来,该方法也广泛运用在其他行政组织的战略管理之中。SWOT分析的步骤是:首先,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列出O机会和T威胁;其次,进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列出S优势和W劣势;第三,绘制SWOT分析矩阵,列出四种组合方式:弱点—威胁(WT)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长处—威胁(ST)组合,长处—机会(SO)组合。第四,进行组合分析,提出战略选择的原则和对策。清楚了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内外部战略环境,还必须对其进行SWOT分析。

  4.3.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加快推广高新技术,这就为当地高校提供了拓展专业和优化课程结构的机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以大量的应用技术为中介,这有赖于当地高校来策应,而这种机会同样是一种潜在优势。

  (2)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给当地高校提供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远大前景。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经济欠发达地区完成这一任务,不可能都由重点院校或外地院校来完成,必须依靠当地高校。可以说,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前景也是一种潜在优势。

  (3)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信息化就需要依靠当地高校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批农业、商业和企业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人才的培养任务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当地高校来承担,而这些需求本身就是一种潜在优势。

  (4)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在原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的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绝大多数地处省会城市之外的中等城市,往往是所属地市内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它们在办学实践中,结合本地实际,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初步呈现出某些自身特点,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已经成为当地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突出亮点,精心培育自身特色是完全可能的[87]。

  4.3.2 劣势(Weakness)分析

  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以下一些特殊的困难: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影响高校的办学经费筹集。目前高校的办学经费除政府投入之外,高校经费来源中社会资助和学生的学费收入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高校收入看,区域经济落后地区高校学生的欠费率普遍较高,一般在15%左右,学生欠费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影响地方高校的生源和就业。区域经济落后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对人才总量的需求不旺盛,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区的就业,使高校毕业生的出口不畅。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影响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受规模和效益的限制,高等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方面既无法进行更多的投入,又缺少外部环境的配合,使专业结构调整处于滞后状态。

  (4)区域经济的落后,使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处于弱势。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时,在人才的引进上,有时甚至要以超过自身承受能力为代价,既加大了办学成本,又影响高校的发展速度[88]。

  4.3.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则强调要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考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适应,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做好四个方面的统筹:一是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二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切实把握好各级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三是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缩小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四是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保持稳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发展、提高”。当前欠发达地区各省市都在尽一切力量研究、规划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各项工作。各省市都把教育的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路。所有这些都无疑给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4.3.4 威胁(Threats)分析

  所谓威胁,指的是环境因素的变动对组织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欠发达地区高校面临着许多威胁:

  (1)就业压力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得每一届毕业生的人数都在迅速增加,大众化道路能否畅通,真正的考验还在于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如果就业率过低,待业人数太多,势必影响社会安定,人们对此忧心忡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在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同时,在逐年扩招与待业大学生累计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2)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欠发达地区如何妥善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紧缺难题,是关系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课题。财政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如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能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同步增长,必将造成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经济欠发达省区由于经济规模小、政府财力有限,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以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前往经济较发达省区就业,导致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投入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而无偿转移到发达省区。如果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势必影响这些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及投资能力[89]。

  (3)高中阶段教育滞后。从我国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来看,1986 年至21 世纪初,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21世纪初开始,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中心又转移到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上。也就是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心是直接从义务教育阶段跳跃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超越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直接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而产生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与不均衡的现象,这种情况在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如,从2007年普通高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增长情况看,全国平均增长率为18.19%,而增长率最低的青海、云南则分别为0.83%、0.75%,但同期的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增长率分别为35.11%、41.28%;从2007年普通高中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情况看,全国平均增长率为13.54%,而有的欠发达地区则出现了负增长,湖南、青海、湖北、云南、广西的增长率分别为-43.63%、-41.13%、-22.30%、-15.31%、-0.21%,陕西的增长率为0,而同期的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率分别为56.86%、62.38%,除青海省普通小学增长率为-16.71%外,其他各省区并无负增长情况[90]。较弱的高中阶段教育供给能力,将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瓶颈之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