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研究。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杰瑞德·柯享教授在谈到大学战略规划时强调:“学校必须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要利用自己的强项,使强项更强,但不追求在所有领域都领先,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教授指出:“高校要成为成功的竞争者,需要可靠的经费,也需要有育孵实现长远目标的管理和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的灵活性,也许是大学进行变革的唯一机会。”牛津大学副校长威廉姆·D。麦克米伦(William D。Macmillan)在2007年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制定大学发展战略需要历史的眼光,要弄清楚五个问题:一是为谁制定学术战略(学术战略就是大学战略);二是何时制定学术战略;三是为什么要制定学术战略;四是学术战略的内容是什么;五是学术战略如何制定。

  美国著名的战略规划专家乔治·凯勒在《大学战略规划》一书中认为大学战略规划的意义在于:第一,战略规划意味着高等学校及其领导者是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对待其历史地位,学校领导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学校发展。第二,战略规划是外向性的,其着眼点在于使学校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使学校的发展能够借助外部的力量,在外部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第三,战略规划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竞争力。第四,战略规划重在决策,并非文本上的规划、分析、预测和目标等。第五,战略规划是理性的、经济的分析与政治手段和心理影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参与式的,对矛盾冲突有很大的包容性。第六,战略规划所奉行的是组织的命运高于一切,强调的是大学的利益而不是领导的个人利益。他认为制定大学战略要考虑传统、价值观和抱负,学术的和财政的优势与劣势,领导能力和重点,环境、挑战与趋势,市场取向、认识和发展方向,竞争形势、挑战与机遇等六大要素,要根据对六大要素的研究分析结果来制定学校发展战略[1]。

  (2)关于欠发达地区高校与经济发展互动战略研究。国外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有:①三螺旋理论。在崇尚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会以市场要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形成一种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②区域竞争力理论。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③非均衡增长理论。产业结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会直接打破区域平衡,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区域劳动力质量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域联合与融合有助于减少区域间壁垒,促进分工协作。因此,高等教育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④新增长理论。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⑤后发优势理论。以高等教育为动力的“创新”是后发优势的关键[2][3]。

  国外对于欠发达地区教育则多集中于对欠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而关于同一国家内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并不多。另外,这些文献的研究方法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缺乏定量分析支持。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研究。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别敦荣教授研究指出,高校发展战略是围绕高等教育核心价值,在现实状况与长远利益的视野下所选择的根本发展路径。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校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走战略发展之路,制定高校发展战略可以从高校发展的薄弱与优势之处、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从学校事业新的生长点,以及从高等教育传统的断裂处等寻找战略[4]。赵文华、周巧玲认为,我国大学在制订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通过使命和愿景陈述来确立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战略定位、来展示大学的特色与文化品位、来引导大学制度建设[5]。

  (2)关于欠发达地区高校与经济发展互动战略研究。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一个讨论趋向,在笔者从期刊论文的搜索中查到100多篇,其中多为定性分析、对策研究,实证研究较少。而在硕士、博士论文中有几篇针对某区域的系统研究成果,如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陈楠,2007),西北大学博士论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李萍,200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孙希波,2006)等。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一是唐志强指出,在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高等教育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使然,也是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永恒主题。高等教育不仅要针对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更要针对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适度超前发展。要针对我国国情,将高等教育融入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6]。二是冯飞、张晓认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种现代社会必然的内在关系与联系。教育改变并促进着区域经济的开发的速度、模式和效益,并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7]。

  (3)关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研究。曹大文、雷金火认为:“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是一个多类别的目标体系。构建目标体系应从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四个方面切入,分析数量(规模)目标、质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效益目标确立的科学依据、影响因素和具体内涵,并提出实施战略目标途径和促进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良性循环的发展思路。”[8]唐小兰、李化树等人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9]

  (4)关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关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一是梁克荫研究指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要坚持协调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统筹的战略,高等教育作为西部社会发展中心的战略,低重心、高质量、重特色的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的战略[10]。二是陈金春研究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把发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实行不同经济发展带的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在发展途径上,可采取“水流洼地”式、“借鸡下蛋”式、“杂交优势”式、“空间拓展”式等战略;采取低重心办学,即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和民办高校要把目标定位于为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设置专业以职业为本位,不以学科为本位,培养专门人才[11]。三是谷文华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具有极大的后发优势,同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互补优势,对社会资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都使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12]。

  1.2.3 现有研究简评

  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国内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于国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局部理论分析的探讨阶段,较为系统的研究、实证方面的研究及成功的实践应用尚不多见。

  从已有研究看,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分析多,而对微观领域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如何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与需要相适应的研究较少;研究影响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内部环境因素较多,外部环境因素分析较少;研究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较多,比较研究、系统研究、实证研究缺乏。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过程,不仅涉及战略指导思想的确立、目标的制定、战略任务的明确,而且还涉及战略重点与战略措施的制定。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措施与战略效应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素,而是具有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复杂关系。因此,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的研究方向大体上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二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三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构成要素研究;四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实施模型的研究,即如何构造合理有效的内外协同运行模型;五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效应的实证研究;六是提升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效应的研究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