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金秋,我负笈北上,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朱汉国教授学习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在与导师探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时,我坚持将自己当时还只关注了一年多的劳资关系史作为研究方向,先生虽然对我的选题忧心忡忡,但还是表示大力支持。在与我几次商量并敲定以劳资争议作为主题后,先生叮嘱我选取资料相对集中、最具典型性的地方或行业为研究的切入点。几番思量,我选定上海棉纺织业劳资争议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博士论文《上海棉纺织业劳资争议研究(1912-1937)》,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答辩。
当年我选择劳资争议史为研究对象时,学界研究此问题者只有几个根底深厚的专家,如中国社科院的王奇生研究员、《历史研究》的主编徐思彦先生,像我这样的后辈,纯粹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准备为自己开辟一片学术天地。非常感谢朱老师,虽然对我面临的困境一目了然,但还是不断给我鼓劲,将担忧藏在心底,直到论文答辩完毕,老师才长吁了一口气,告诉我选择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学术道路。所谓无知者无畏,正是因为对学术的无知,才使我敢于涉足在当时还属于前沿课题的劳资争议史研究。
正是这一选择,奠定了我这十年来的研究基础。随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研究民国时期的劳资关系、劳动法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成为越来越多史学研究者的共识,近代劳资争议史也因此成了近几年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我则因涉足较早而稍占先机,2008年,我申请教育部的人文社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劳资争议研究”获批立项,奉献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这本小书可算是我近五年来的研究心得,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且一直忙于教学,学术只是忙里偷闲的业余爱好,因此,书中观点肤浅、文理不通的地方肯定很多,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彭贵珍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