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与中国比较

  与中国比较,西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跟中国的发展有哪些不同?通过十多天的细心观察和对他们发展的全过程的了解,我认为西方发展与中国有三个方面的不同,这就是:发展方式的不同、发展途径的不同和发展速度的不同。

  第一,发展方式的不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从建立生产责任制开始的。土地、山林、矿藏、湖泊等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矿藏、海洋资源、银行、邮电、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以及大型工业等都属于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里。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什么都是私有的,这样导致了财富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富人少,穷人多,财富越多,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在西欧,占总人口20%的富人拥有国家80%的财富,占人口80%的穷人只占有20%的财富。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全国过着极其贫困生活的人有3580万之多,相当于1999年全国人口总数的13.3%,即每6.5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改革开放,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实行个人承包,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实行“多劳多得”,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由富人带动穷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尽管中国也会出现一些局部性的矛盾,但不是不可调和的对立性矛盾。西方有人大肆夸大这些矛盾,这完全是出于敌意和偏见。

  第二,发展途径的不同。中国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靠自力更生精神,走“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称霸,今后富强了也不称霸”。而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另一条路,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

  翻开西方国家的历史就清楚了。从17世纪开始,英、法、荷等国掠夺殖民地,在美洲和亚洲占据了广大的地区。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在那里定居下来,奠定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1620年,又一批英国人到达北美洲,以波士顿为中心,建立了另一个殖民地--马萨诸塞。此后,英国殖民者陆续来到北美,沿大西洋地区拓展殖民地。

  在亚洲,英国集中力量侵略印度。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马得拉斯和加尔各答为殖民侵略据点,垄断印度同英国贸易,成为拥有巨大财富和权力的殖民统治机构。

  17世纪下半期,英国同荷兰发生三次战争,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殖民者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建立了纽约殖民地。到18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北美已经拥有13个殖民地了。从17世纪晚期开始,英、法之间为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战争时断时续,到了18世纪战争更为猛烈。经过多次战争,英国夺取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在印度吞并了孟加拉省。

  在长期的殖民战争中,英国还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的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西欧殖民者的入侵,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祸,他们在美洲摧残和屠杀印度安人。西欧殖民者初到北美时,当地印第安人有一千多万,经过他们的屠杀,印第安人在北美几乎被灭绝。在拉丁美洲,一些地区的印第安人已经被消灭光了。西欧殖民者对殖民地还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搜刮和掠夺。1757年,英国殖民军侵占孟加拉首府,从孟加拉国库一次就掠夺了数以百万英镑计的财富。三百年间,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仅从拉丁美洲掠夺的金银和钻石,其价值就达数十亿美元之多。西欧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把他们贩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经营罪恶的奴隶贸易。贩卖黑人奴隶开始于16世纪,18世纪达到最猖獗的程度。经营这种罪恶勾当的不仅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还有法国人和英国人。由于殖民者大肆进行奴隶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非洲丧失了上亿精壮人口,而奴隶贩子的利润却高达百分之几百,千百万黑人的累累白骨变成了他们手中的灿灿黄金。

  再看看对中国的侵略。正当西欧列强在北美、亚洲等地抢夺殖民地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自清嘉庆皇帝以来,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社会财富集中到贵族官僚和地主手中,农民的地租、捐税和劳役负担十分繁重,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正处在上升时期,英、法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积极向外侵略,英国首先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是从倾销鸦片开始的。

  英国资本家为掠夺中国的财富,大量向中国偷运鸦片。因为鸦片是毒品,这样不仅掠夺了中国的财富,更是毒害了中国人民,自然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英国凭借着当时的实力,于1840年6月悍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中国被打败。看到中国软弱无能,西方列强便更加猖狂地把侵略的魔爪一齐伸向中国,它们通过中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逼着清王朝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赔款白银总数超过亿万两。中国的财产、人民的血汗被榨干了,最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沙俄“强借”旅顺为军港,把整个东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借”威海卫,九龙半岛界限以北、深圳河以南和附近岛屿,又把长江变为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变为它的“势力范围”;日本把福建变为它的“势力范围”。

  为了缓和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利害冲突,帝国主义之间勾结起来,订立协议,互相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家的主权被破坏,国家资源被强占,财产被挖尽,国家被瓜分,人民任其宰割、生死不保,中国已到被灭亡的边缘。这就是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所进行的侵略的真实情况,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所走的一条途径。

  第三,发展速度的不同。这个问题要从经济数据和发展时间来进行对比,才能看得清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在十七世纪上半叶(1640)爆发,1685年资产阶级和贵族统治地位在英国的确立,到现在已三百多年。英国的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以使用飞梭织布等为标志(1733),到现在是近三百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7月14日以发表《人权宣言》为起点,到现在也已220多年。新中国以1949年建立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标志,真正的发展时间也就60多年。

  据报刊报道,西欧几个主要发达国家2007年CDP总量分别是:英国2.5万亿美左右,德国3.4万亿美元左右,法国2.5万亿美元左右,意大利2万亿美元左右,中国3.8万亿美元左右。工业方面:19世纪80年代,德国就有了内燃机,同年代发现了电波;意大利人制造出了无线电通讯设备;1831年英国人发现了铁磁产生电流,1872年造出了电动机。就是说,早在180多年以前,西欧就进入了机器和电力时代。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当时中国还处在被西方侵略和国家被瓜分的境地。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国民生总值不到3000亿美元,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也只有3410亿美元左右。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过德国,进入世界第三名,并只要一二年的时间就要赶上和超过日本,进入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名。这个成就的取得,如果从改革开放的1978计算起,至今只有30多年。

  中国只有全世界4.7%的土地,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1%的人口;中国是全世界仅有的第三个航天卫星载人上了天的国家;2005年粗钢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31%,是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巴西五国钢铁产量的总和;到2012年,中国铁路已达到11万公里;高速公路已突破20万公里;中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量位居世界的一、二名……

  法新社的一篇报道说:“中国最可能在2020年达到或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震撼世界的变化’。”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其报告中说:到2030年,世界十大经济体可能依次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德国、墨西哥、法国和英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的数据,十大经济体是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和巴西。普华永道宏观经济学主管约翰霍克斯沃思在报告中说:这些预测表明,中国最早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到2030年可能领先于美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预测。

  列举了这么多的数据,目的是为了说明问题。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一个尺度。数字对说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要说的还不仅仅是数字。

  随着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自由发展,极大地激励了人们的创造性、奋斗精神和生产的积极性,使西方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入空前的文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民富国强,成为人们向往的社会。在20世纪前期,美、法、德等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列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产生、成长、发展、鼎盛到衰落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也一样。不管你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它都在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停地往前走。

  不是吗?回顾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出现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的弊端。1929年10月,美国纽约的股票票价暴跌,一次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的破坏性特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缩减了三分之二。这次经济危机从1929年一直拖到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批工人被抛到街头。到1933年,号称最富的美国,失业工人1700多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高达3000万人以上。就是在业工人工资收入也大为减少,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如临深渊,寻找出路。美国实行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德、日两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疯狂扩军备战,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致使两个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

  2008年下半年出现的经济危机,更是超过了以前的规模和影响,其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而这次的经济危机又是从美国开始的。为什么?因为美国超越了英、法等发达的西方国家,是西方阵营最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迅速下滑,大量工人失业,失业率上升到10%,而且居高不下。国际交易急剧缩减。社会怨声四起。而中国在同一样的经济危机中,稳如泰山,国民生产不降照升,甚至是快速增长,增幅高达8.7%,并在拯救世界经济危机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滑向无底的深渊,是中国把它硬扛了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在两次世界经济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经济稳增不衰,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对比之下,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深思,他们纷纷发表文章,赞扬中国模式,指出西方以“私有”为核心的“自由”市场发展的弊端及渐趋衰老。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上的第一篇文章说,“中国模式”对世界渐具吸引力。世界经济的主角明显变成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中国模式就是尝试和错误》的文章说: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共同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在书中,两人描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并证明中国所展示的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多丽丝奈斯比特说,在西方,多党体系下权力是通过选举才获得合法性的。所以A党要努力让B党看上去很坏,反之也是同样,这样持续不断地角力。在中国,决策的是政府,确定一个目标,然后,所有人都同心协力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它的最大优势是在政府不能肯定某样事物是否能发挥作用时,先设立一个特区来进行试验。

  约翰奈斯比特说,中国人有句极好的俗话:“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在尝试不同的事情,倡议从基层做起,能够发挥作用的接纳,不能发挥作用的丢弃。由下层发起,并为领导层接受,随后转变成为全国规章的例子有很多,这是一种协商性的民主制度。他说:民主究竟意味着什么?人民进行统治,在中国,政府会对人民的需求作出反应。美国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政府在国内的受欢迎度高达89%,那里的自由和开放程度很高。这些释放出的能量在中国是显而易见的。

  学者宋鲁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发表文章《中国的一党制何以优于西方的多党制》。他写道:中国模式的优异表现必须引起全球对其成功原因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的重要作用。中国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有效的政治制度,这才是中国实现经济成功创造出“中国模式”的全新现代化之路的真正原因。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多党制相比有六大优势:

  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订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在欧洲,当英国、法国的左派或右派政党上台之后,国家的发展政策立即改变,要么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要么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在美国,偏左的民主党执政,一般采取对富人增税、对财团开刀、对穷人补助的政策;偏右的共和党执政,则采取对富人减税、扶助财团的立场。每一次摇摆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之二在于高效率,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

  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之三在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中国目前存在的腐败令民众最为不满,但何以仍然可以得出中国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的结论?首先,中国处于经济起飞期和社会转型期,纵观历史,这一阶段是腐败普遍高发期。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同样的道路。其次,和同经济起飞期的印度、俄罗斯相比较,中国的腐败程度远远低于这些同一进程的国家。第三,任何形式的权钱交易在中国都是非法的,但在西方国家却在一定条件下是合法的。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西方的腐败是刚性腐败。西方的民主必须要有选举,而选举必须要有钱。政治人物接受了财团的支持而获胜后,必须给予回报,这就是西方民主制度腐败的刚性原理。

  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之四在于中国政府是一个更负责任的政府。一谈到中国,西方往往套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的“说词”。这实际是意识形态的“想当然”,与当今政治实践不相符,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西方没有认识到的,“绝对的权力也往往意味着绝对的责任”。在民主国家出了问题可以推诿,执政党说是在野党不配合,在野党成为执政党后又推卸责任,说是前者造成的。

  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之五在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有效避免人才的浪费。中国政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高端政治精英,必须有足够的基层历练,可以说能力是主要的标准。但在西方社会,影响选举的因素众多,如宗教信仰、性别、种族、形象,是否会作秀,是否有演讲才能,是否有足够金钱支持以及政治裙带等,最重要的能力因素被边缘化。

  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之六在于它可以真正地代表全民。西方的多党制下,每个政党代表的利益群体是不同的,或者代表大众,或者代表财团。美、法、英三国如此,不管代表谁,没有一个政党是全民政党,上台之后,施政只能偏向支持自己的群体。

  总之,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会改变。这是为什么?这里的真谛是什么?“中国模式”的优异,是中国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有效的政治制度。这才是中国实现经济成功,创造出“中国模式”的全新现代化之路的真正原因。

  中国一定会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屈不挠地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十二章 澳新印象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