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台湾的由来

  导游介绍,台湾这个名字不是从来就有的,古时叫“东”。《尚书》中称之为“岛夷”,隋朝时称之为“流求”,五代时称之为“瑠求”,归属福建省同安县(今厦门市)。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得“台湾”之名。1684年,清王朝在台南设台湾府,1885年称台湾省。

  最早来台湾的是高山族人,大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两地的移民。早期台湾人的政治制度是氏族部落,基层组织就是部落群,若干部落群结成一个社。一个社有一千多人,也有几百人的,实行的是贵族世袭制。有的还保留了氏族社会的习俗。长期以来,台湾人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守护着这块美丽的土地。他们早期主要从事狩猎,狩猎得来的产品除自用外用于交换。后来有了农业,特别是到了十五--十六世纪,台湾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水稻、甘蔗、烟叶被誉为“台湾三宝”。随着大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沿海人民渡海来到台湾打鱼、做生意,与台湾人进行贸易,以玛瑙、瓷器等换取岛上的鹿皮、鹿角、鹿茸等。相互之间非常热情,关系十分融洽。

  台湾现在有十多个县市,这些县市中,台南、台中、台北建立较早,历史悠久,所以,台湾设立府、省以来,府、省会曾先后设在这三个地方。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当时的台湾府就设在台南市。台南市位于台湾省西海岸,为台湾省开发最早的城市。台南就是一座历史名城,远在唐朝时期,台南是广东和福建移民最早的一个聚集地。所以,省会设在台北市之前,台南市一直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台湾四大城市之一,名胜古迹为全省之冠。这里有“赤嵌楼”“运平郡王祠”“孔庙”等。

  赤嵌楼是全省首屈一指的古迹,俗称“红毛梅”,荷兰语称“普罗文帝亚”城。清顺治十年(1653),由荷兰人侵占此地时所建,作为其政务机关。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以此为承天府。在楼址原处分别建有文昌阁、海神庙。文昌阁陈列“台湾立体图”“十大建筑”“郑荷海战图”等历史文物,楼前石狮盘踞左右,为光绪年间造。城楼下南侧有九座巨大石龟,背上驮负碑刻,全省罕见。楼内藏有珍贵文物,并有奉祀郑成功专祠。登楼远眺,可纵览城市全景。“赤嵌夕照”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清光绪十一年(1885)设台湾省,省会设在台中市。台中市位于台中盆地中央,是台湾省中部经济中心,有制糖、食品、石油、化学、机械、建材等工业。台中市同时又是台湾的佛教文化中心,是台湾第三大城市,有著名的宝觉寺。历年全台湾佛法大会就是在这里举行。宝觉寺殿宇雄伟,金碧辉煌,正殿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像和一尊古铜解梦观音像。1967年在寺左侧又建了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像,高27米。

  光绪元年(1875),沈葆桢奏建台北府,始有台北名称。1945年,台湾光复,台北设市。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现为台湾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是台湾最大的城市。台北市旧称名“艋舺”,早期曾是一片沼泽密林。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由泉州人陈赖章等垦殖开发。台北市建设晚,但发展快,不仅是全台湾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全台湾最大的商业城市,有冶金、汽车制造、电器、纺织、造纸、制茶等工业。

  台北市多有名胜古迹,最著名的有故宫博物院、国学纪念馆、中正纪念堂、天行宫、龙山寺、孔庙和北投风景区等。故宫博物院又名“中山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为1965年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落成开放。整个建筑为四层,是古代宫殿式的建筑,朱栏碧瓦,庄严宏伟。博物院前有孔子铜像和华丽牌坊。院内收藏有历代国宝文物,大都是1949年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和承德山庄等地运来的,统计有24万多件,加之以后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的,共计有64万多件,其中有铜器、玉器、瓷器、漆器、纺织品、书画、碑帖、雕刻、经黄、玺印、制服、古玩等。这些收藏轮换展出,每次展出两万件,每三个月更展一次。院后有隧道与三楼相通。隧道长180米,宽3.6米,高6米。

  孔庙位于大龙街和哈密街交会处,始建于1665年,日本侵占台湾时被毁。1925年,台北士绅两百余人决议募捐重建,1939年落成。孔庙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庙宇巍峨壮观,具有典型江南庙宇建筑特点。大殿奉祀孔子,两侧为颜子、曾子、子思以及孟子。东庑与西庑为孔子72位高足及中国历代贤士150人神位。每年的9月1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台湾的教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大典活动,场面隆重庄严。

  龙山寺,位于广州街西侧,为台湾省400多座寺庙中香火最盛的名刹。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经多次扩建,建筑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寺庙殿宇古朴雄伟,门壁梁柱雕琢精美。前殿供奉观音菩萨,侧殿奉祀文殊、普贤二菩萨,后殿中央奉祀妈祖,侧厢供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隍爷、英圣帝君诸神像,是典型的佛道合一寺庙,每年有数十万信徒前来参拜。

  台湾是个好地方,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帝国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总是对它虎视眈眈。台湾人民曾饱受外敌侵略之苦。

  15世纪前期,西班牙人就曾侵略台湾,后荷兰人又入侵台湾,把台湾纳入荷兰殖民地,派文武官员在这里管理,建立殖民统治。总督府在台南市设总管机关,筑起了两座城,一座叫“热兰遮城”,一座叫“王城”,俗称红毛城,现在成了台南市最早的两座古城。荷兰侵略者在入侵台湾期间,霸占台湾人的土地,掠夺台湾人民的财产,欺压台湾人民。公元1662年,郑成功率军攻下台湾,赶走了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后来,台湾人民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德,在台南市也就是台湾当时的府地建了庙宇,叫“延平郡王祠”,俗称郑成功庙。

  郑成功(1624-1662),原名森,字明俨,又字大木,福建南安(今晋江安海镇)人。南明弘光时为监生。陈武帝赐姓郑,改名成功,号国爷姓。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他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名将,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南明龙武二年(1646),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降清,郑成功苦劝无效,遂与之决裂,募兵抗清。他以福建金门、厦门为基地建立水陆部队,连年出击闽粤、江浙等地。永历十三年(1659),他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攻克镇江,包围南京,因大意轻敌,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当时深感抗清颇难,于是以惊人的胆略和气魄率将士数万人东征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占,他出其不意在鹿耳门港及禾寨港登岛,围攻荷南总督所在地,击退敌方援军。荷兰总督投降,荷兰侵略者撤离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接着,他废除荷兰在台湾的殖民体制,建立行政机构,团结台湾同胞,采取民族和睦政策,推行屯田,发展经济。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他因病去世,终年39岁。

  郑成功收回台湾以后,台湾人民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可时间不长,日本侵略者也打起侵占台湾的主意了。1874年5月,日本侵略军在台湾王瑯桥登陆,台湾军民坚决抵抗,日军伤亡重大,无法前进。由于英、美、法等国出面“调停”,日本向中国勒索五十万两白银,日军才撤出台湾。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日本帝国主义看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然袭击清军运输船,不久又在牙山附近的成观驿袭击清军,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8月1日,清王朝被迫对日宣战。几个战役打下来,清军彻底失败,李鸿章经营十六年之久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仗打败了,日军侵略者更是凶相毕露,得寸进尺,要清王朝赔款割地,逼签《马关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就包括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就这样,台湾被日本霸占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10月25日,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被日本侵略者强占整整五十年的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人们纷纷声讨侵略者的罪行,谴责清廷的卖国行径,掀起了一个反对割台赔款的抗议高潮。许多报纸竞相发表文章,反对投降,要求坚持抵抗,发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能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官员们纷纷上奏,反对割台,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正在北京参考会试的康有为联络来自全国十八省的1300多位举子联名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以挽救危机。割台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鸣锣罢市,抗议示威。台湾人民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决心为保卫祖国和家园而同敌人血战到底。

  由于割地一事过于苛刻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光绪皇帝曾一度拒绝签约,但在内外的压力下,最后还是批准了《马关条约》。不久,清王朝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下令台湾巡抚唐景崧率在台官员撤出台湾。同时,清廷派出李经方为割台专使,与日本首任“台湾总督”办理割台手续。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民自动组织起来,担负起保卫家园的重任。在台湾爱国人士丘逢甲的倡议下,台湾人民于1895年5月25日成立名为“台湾民主国”的抗日政府,年号“永清”,寓含永远隶属清朝之意。推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兼抗日义军统领,驻台黑旗军将领、总兵刘永福为将军。

  五月初,日军在台湾基隆东北强行登陆,台湾巡抚唐景崧逃回大陆,台北不战而失。台湾各族人民在徐骧等人的领导下,组成义军,跟刘家福所部黑旗军共同战斗,先后在新竹、台中、彰化等处与日军激战。彰化之战,击毙日军一万多人,敌少将山根信成也在重伤后丧命,但此战也使义军和黑旗军受到很大的伤亡。

  六月中旬,日军正卫师团由台北南犯,分三路进攻新竹。刘永福派出协统杨紫云和新竹守将吴洪兴、姜绍祖协同防御,与日军相持一个多月,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在激战中,杨紫云苦战阵亡,姜绍祖力尽不屈,最后壮烈牺牲。新竹沦陷。

  七月下旬,徐骧和刘永福联合反攻新竹,在外三里的十八尖山上激战终日,大小战役二十余次,但因武器不良,只好退守大甲溪、台中、彰化一带。

  八月下旬,日军南犯大甲溪,徐骧和刘家福部将吴彭年同守大甲溪。吴彭年伏兵于大甲溪旁,突然出击。日军大败,溃退北渡。徐骧的伏兵又大呼横截,日军纷纷落水,死亡无数。激战数日后,日军收买汉奸土匪袭击,才强取大甲溪。八月底,日军进犯彭化,抗日军民奋勇抵抗,双方在彭化东门外八卦山展开激战,击败日军主力师。后来日军收买汉奸,由小路抄袭义军。义军拼死抵抗,吴杨兴率三十人冲向敌阵,中炮牺牲。吴彭年率三百勇士死守八卦山,全部英勇战死。

  十月上旬,日军近卫师团在不断增兵的情况下,倾巢出动,全力进攻。台湾军民英勇奋战。日军用了很大的力气侵占了云林、大莆村。紧接着,日军进攻嘉义。

  嘉义义士林昆岗号召台湾人民武装起来和守军王德标部合力抗击日军。王德标在城外设地雷诱敌,一举杀敌七百余人。后来日军用大炮轰塌城墙,窜进城中。义军浴血奋战,杀伤日军无数,日军近卫师团团工长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也受重伤而毙命。日军死伤甚重,气急败坏,疯狂进攻。台湾军民死命苦战。林昆岗发誓说:“如果天命绝我台湾,今天先把我打死!”闻者奋战。此时军民已饥困不已,寡不敌众,林昆岗英勇战死,嘉义城破,王德标奋战阵亡。日军付出重大代价夺取了嘉义,接着包围台南。

  十月中旬,日军夹攻台南府城,刘永福率军驻守安平炮台。城中食绝,守军溃散。十九日,刘永福兵败,返回大陆。二十一日,台南沦陷。

  台湾人民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抗击了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写下了悲壮的一页!此后,在日本侵略者霸占台湾的五十年里,台湾各族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