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虎跳峡

  云南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26个民族婀娜的歌舞构成了云南娱乐业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在西双版纳等风景区,有众多的民俗村,是最热闹的地方。还有最值得一提的丽江古城纳西古乐演奏馆,汉唐之音从那又黑又旧的乐器中发出,而演奏者身着长袍马褂,双目微垂,一派处变不惊的安详与和平……

  四川因岷江、嘉陵江、乌江和沱江四条江河而得名。汉代文学家刘向在他的《战国第》中对四川是这样描述的:“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自古人称“天下山水胜在蜀”。四川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和国家重点名胜区最多的省份。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四川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它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川广汉发掘的三星堆遗址,证明了早在4000年以前,巴蜀文化就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更是孕育出无数青史留名的伟人:李白从这里仗剑远行,杜甫在此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恰如灿烂的明星,诸葛亮勤谨治国,唐玄宗剑阁闻铃,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蚕丛之国”的四川从这里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过缅甸、入印度,远达中亚及欧洲。通过这条路,输出了盛产于四川的丝绸、布匹、瓷器和茶叶,输入了宝石、玉石、珍珠、海贝和琉璃,加强了四川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导游跟我们讲起了古蜀国与古夜郎的故事。

  据考古学者在西南夷故地发掘出土的成果,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云南“元谋人”、贵州黔西“观音洞人”都属于旧石器时代人类,距今已有170万年或18万--24万年以上历史,表明这里不但是西南夷先民的故乡,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西南民族及他们所建立的古国如牂牁国,曾向周天子进贡过丹砂,春秋时还曾参加过齐桓公在葵丘举行的会盟。据推算,夜郎、滇等国应与巴蜀等国成立的时间相去不远。如夜郎国,早在公元前625年左右,即春秋中叶,就由夷人武僰支系建立,到西汉年间国灭,有长达六个世纪的历史。秦汉时期,这里生活着夷、濮、越、氐、羌及僰等民族,史称“西南夷”,分布在今贵州、云南、四川西部、南部及广西西北部。根据汉、彝文献的记载,这些民族早在商周之际,就已同中原王朝有往来,最迟在春秋战国之际,相继组成了牂牁、夜郎、滇、邛、笮等部族和酋帮,有的还建立了方国。至秦汉,更发展为数十上百个酋帮及国家,形成了西南夷中列国纷争的状态。

  《黄帝与中华文化》一书中讲到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时有这样一段话:许多古代民族和方国都有系黄帝后裔的传说。例如北狄、熏粥、犬、氐、蜀、苗、越等边远民族,均为黄帝后裔。对于此类传说,有史学家做过具体深入研究,发现其中有些说法来源很古老,确定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西南彝志》《彝族源流》以及《物始纪略》对夷人在远古时代的情形有很详细的介绍。这些文献记载:夷人是彝族先民在古代的称谓,从哎哺时代开始,夷人社会发展经历了尼能、什勺、米靡、举偶、六祖等重要阶段。根据彝文专家王继超先生对彝文献的解读,认为在哎哺后期,形成了祖、摩、布(郎、臣、师)“三位一体”的政权制度,到策举祖时代已日趋完善。策举祖是君长的典型代表,诺娄是臣子的典型代表,举奢哲是布摩的典型代表。哎哺时代后期,便已分为许多支系,如采舍氏、哼哈氏、鲁朵氏、斯里氏、悬索代、目确氏、哲米代、吕娄氏、楚陀氏、策帕氏、尼能氏等。这些支系后来出了不少在西南一带极有影响的后裔。唐时建立南诏国的是罗阁氏,出于什勺氏,而什勺氏出于尼能氏。最有名的要算希孟遮支系,正是这个支系,其后人让蜀国在成都平原崛起。希孟遮旁支系则南下云贵高原,建立了夜郎国。

  导游说,希孟遮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支系,在由氏族向国家演变的过程中,希孟遮族最为关键。

  根据彝文《帝王世纪》所载,贵州水西土司安氏从始祖希孟遮算起,到末代土司安胜祖时,共传115代。安胜祖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若以每代25年计算,则希孟遮应当是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上半叶,即商代盘庚迁殷前后,据《贵州通史土司制》引《罗鬼夷书》称,希孟遮自旄(同“牦”)牛缴外入居于邛之卤为卤氏,亦以字为孟氏。所谓“牦牛缴外”,根据易谋先生考证应指今卢定县以西。原来这里有一条牦牛道,“牦牛缴外”即牦牛外道外。“邛之卤”指邛崃山东麓的大渡河及其支流青衣江流域,这一带又称为“藏彝走廊”,包括今雅安、天全、庐山、宝兴、邛崃等地。从这里往东可以至成都平原;向西可以达云南楚雄;往南可通越及南中。这就是说,夷人早在孟希时代,即已入住四川盆地西部的“山原同”草场。至13代孙迫勒道时,同西北迁来的昆夷联姻,至29代孙武洛撮时,方才建立了蜀国。

  夷人建立蜀国之前,希孟支系历经夏、商、周三代,周武王伐纣时,蜀国曾派兵参战。迫勒道的长子窦仇阿兴起君长制后,在氏族内部建立了君、臣、师“三位一体”的统治,“君施令,臣断事,师祭祖”,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华阳国志》记蜀国历史时曾说:“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王蚕丛,其蚕丛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嵋为城郭,江、潜、绵、洛为地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

  以上是蜀国立国前后的一些情况。出自川北江油县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名诗,叫《蜀道难》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就是这段历史难以了解详细。

  应该说,彝文献还是帮助后人解开了这个“茫然”之谜。以上引述中的蚕丛,正是希孟遮第二十九代孙武洛撮,杜宇即为笃慕,都是译名时的同音异写。原来希孟遮支系传到第二十八代孙娄珠武时,恰值周室播迁,天下诸侯纷起,中原大地列国争雄的春秋之际,娄珠武生了几个儿子,幼子即为武洛撮。夷人素有以幼子继承宗祠的传统。据《彝族源流》等文献记载,除武洛撮之外的11个儿子各率本部离开了成都平原,渡过泰溢河后,有的与汉人融合,有的与濮人融合,有的则率本部南下,或以熊为图腾,或以虎为图腾,或以鸟、蛙,柳、松等动植物为图腾,之后出现在西南及荆楚地区的巴、楚、僰侯滇、夜郎、昆明、邛都等数十上百个方国,绝大多数都与这个支系有关。其中僰古一支与川西南僰人(即濮人)融合,繁衍为武僰系统的十个支系,包括僰阿迤、僰雅勒、僰阿鲁、僰阿蒙、僰宏唐、僰叟额等,此后分布于川西南、滇中、滇东北及黔西北等地。僰阿迤、僰雅勒为卢夷国的创造者。僰叟额在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僰阿蒙支系即竹王世系,为夜郎国的创建者,也曾有人认为夜郎国为濮人创立,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支系是与濮人融合而来的。

  再说武洛撮留在成都平原,以华摩密阿迭为师。他采纳了密阿迭的建议,兴祭祀,行宴礼,建立蜀国,首称蜀王。接着在密阿迭的主持下,进一步发展夷文字,立典章,设律科,还制定了《治国安邦经》。经文里说,作为君臣,要掌好权令,就要坚守居民一体的准则。一个国家没仁圣之君,就不能管理好民事,没有贤良的百姓,也不能守好君长的业基。君长只有“施青露之思”,百姓与奴仆才能享受嘉禾之远。又说,君长就像一个人的脑袋,百姓奴仆如同手足。身首四肢是不能分离的,如果分离了,一个人也就残废了。在这部治国安邦的经典里,密阿迭希望君长“善政”治国,认为一国君长只要做到选贤任能,恶人就会远避而不敢触犯刑律;君长只有修德,才能使上天感应,远民归服。此外,还要诚心祀奉祖宗,祖宗就会降福禄给君长,各个方国也都会归顺。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治国安邦经》里浸透民本思想,指出:当民奴苦难深重,如溺水火之中时,作为君长,怎能不施仁政?

  武洛撮时代,蜀国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而且阶级压迫十分严重。武洛撮将这部经典视为治国大政方针,以仁政治国。他鼓励百姓开荒垦殖,种植桑麻。这样一来,不但加快了蜀国奴隶制社会的进程,更使古蜀人从野蛮时代跨进了文明时代。

  在武洛撮时代,蜀人的生产力方式主要还是依靠畜牧业,虽已有一些农业生产,却近乎原始。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在笃慕时代,笃慕“教民务农”。笃慕即杜宇,又称望帝,是武洛撮之孙。

  笃慕所处的年代约为春秋末期。武洛撮去世之后,蜀王之位传于其子撮朱笃。撮朱笃有七子,依次为笃侪克、笃明钟、笃阿额、笃赛查、笃阿鸟、笃阿突、笃慕俄。笃慕俄是撮朱笃的幼子,继承王位后,即为第三代蜀王。大约从其祖父武洛撮时起,蜀人已开始向成都平原移居,并与当地濮人融合。

  成都平原是个物产富饶的地方,不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更兼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有灌溉之利,宜于稻作。成都在彝文献里称为“能沽洛姆”,为夜郎时代西南四大城之首。“能沽”,按照彝文专家解释,系彝语支语言,彝、纳西、傈僳、哈尼等民族皆谓“稻”,可见此地生产稻谷的历史之久远。成都平原的周边,山林广被,矿产丰富,《华阳国志蜀志》所载,当地有碧玉、珠宝、金、银、铜、铁、铝、锡等,蜀人在这里种稻养蚕,制陶炼铜。这里还产麻、漆、毡毯、象牙等等。蜀国的奴隶制社会依托成都平原的富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而这正是笃慕得以称帝的雄厚基础。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