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独特的高原气候

  进西藏,不仅看到了西藏的美好风光,领略了迷人的人文风情,还见证了独特的西藏气候。

  西藏气候的独特,到拉萨机场一下飞机就明显地感觉到了:空气干燥,天上无一丝云气,火辣辣的太阳,光里透白,一片银色,人感到胸闷,心跳快,喘气,头晕,呼吸困难。我们的领队和几个年龄偏大的在宾馆还都用了氧气。到了宾馆,我和住在一个房间的同伴想抽支香烟,带在身上的打火机打不着火,结果买来火柴才抽上了烟。由于氧气不充足,一进拉萨市,嘴巴感觉发干,第二天嘴巴微微发裂,口角起小水泡。到离开那天,口角上都有点烂了。

  我们是金秋时节来的。据了解,西藏的气候季节变化是:4月至9月为雨水季节,10月到次年的3月为旱季。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干旱季节,白天穿单衣服,晚上要穿冬衣。拉萨的人告诉我们:这里“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陪同的同志介绍说:西藏的气候独特,主要是西藏的地理环境独特。西藏地处世界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诸多耸立于雪线以上山峰海拔在6000米至8000米,高原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在西藏的中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山脉。在西藏东部,南北纵列的是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自西向东排列有伯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达乌拉山。

  根据地质学家的考察研究,今日的“世界屋脊”过去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直到地质历史上的第三纪,距今3000万年左右,西藏南部的印度板块与北部的古欧亚大陆相接而发生碰撞,导致地中海关闭。在以后的地质时期,特别是近二三百万年中,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中的塔里木盆地块不断向青藏高原挤压俯冲,致使高原强烈抬升了3500米到4000米,形成了“世界屋脊”,成了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高原。根据测量,印度板块至今仍以每年5至6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也以每年约10毫米的速度继续上升。

  西藏气候的独特之处可用一个“高”字概括,总起来说有四个特点:

  其一是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气压低。高原上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大,多在0.71~0.80公斤/米之间,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70%,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气压仅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在这里,水的沸点也随之降为84℃~87℃。由于气压低,含氧少,所以初来这里的人常常会有头痛、胸闷、心跳加快、气喘、呼吸困难等反应,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地缓解或消失。

  其二是光照充足,辐射量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洁净,尘埃和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阳光透过大气层后直射地面。太阳年辐射量,西藏大部分在160千卡/cm2以上,拉萨为191千卡/cm2,定日和班戈最多,年辐射量超过200千卡/cm2,是内地沿海地区的两倍。西藏各地全年平均日照数在1550小时到3390小时之间。拉萨为3005小时,素有日光城之称。充足的光照和巨大的光能,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其三是气温低,温度年变化小而日变化大。全年的平均气温,藏北在-2℃左右,藏南谷地在8℃左右,藏东南在10℃左右,西藏的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要低20℃以上。在西藏,冬天不太冷,夏天气温不高,故年气温差不大;而气温日变化大,不少地方达30℃以上。高原上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时间长,夜间温度低,植物呼吸消耗少,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积累,因此,高原上种植的麦类作物,千粒重高达50-60克,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仅有30多克。马铃薯亩产可达15000斤,这在内地是极少有的。

  其四是干湿季分明,且干季多大风。在这里,90%的降水量集中在两季,河谷地区多夜雨。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所以两热同季,夜雨率高,对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所谓“西藏问题”的来由

  所谓“西藏问题”,是敌对势力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而阴谋策划的。西藏问题到底怎么回事,其由来又是怎样?拉萨市人大陪同我们的布顿仁贝钦介绍说: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嫁到西藏的故事你们总听到过吧?那是早在唐朝时的事。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在位时期,正是唐朝贞观年间,内地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引起了吐蕃王室极大兴趣,松赞干布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加强与唐朝的联系,大力吸取中原先进的汉族文化,并在公元641年迎娶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吐蕃和唐朝就奠定了甥舅之间的宗亲关系。649年,唐朝授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和西海郡王名号,松赞干布上书唐朝表示效忠。

  在松赞干布百余年以后,公元704年赤德祖赞继位,他多次派遣官员到长安请婚联姻,于公元710年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的联姻,是继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后,汉藏友好史上又一大重要事件,它进一步加强了唐朝与吐蕃在政治上的亲密关系。赤德祖赞在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奏章中说:“外甥是先皇帝宿亲,又蒙恩娶金城公主,遂同于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并在元朝的扶持下,建立了萨兰迦地方政权。

  公元1247年,萨兰迦派第四代法王萨兰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应蒙古王子阔羰邀请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代表西藏各派僧俗势力与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上的联系,接受了西藏地方归顺蒙古的条件。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迦萨兰派第5代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元朝设总制院(后改为密政院)。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领导总制院,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行政事务。次年,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返回西藏,划藏13万户,并推荐释迦桑波担任西藏地方行政官员“本钦”,并得忽必烈批准。从此,确立了政教合一的萨兰迦地方政权在西藏地区的统治。

  作为中央政府,元王朝对西藏地方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元朝除在中央设总制院管辖西藏地方军政和宗教事务外,又下设乌斯藏、纳里建、古鲁孙三路宣慰使都元帅府,具体负责处理西藏的卫(前藏)、藏(后藏)、阿里等地区军政事务。元朝中央派驻西藏总管一切的宣慰使,有时由萨兰迦本钦兼任。

  元朝规定,从中央的宣政院,到吐蕃的各宣慰使司教元帅府,万户以上的重要官员,都由宣政院或帝师提名,由皇帝任命。各级官员都是“僧俗并用”,“军民通摄”,不但管理军政,而且同时管理民政。这种僧俗官员并行的制度,以后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历届西藏地方政权沿用的定制。

  元朝政府根据各地人口疏密和物产的不同情况,先后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甲姆”(驿站),其中卫(拉萨)地区4个,藏(日喀则)地区7个,阿里地区4个。为了军事需要,元朝政府还在西藏各地专门设立了一种“马甲姆”,即军站。

  除以上措施外,元朝的历法也推行到西藏地区,萨兰迦本钦即根据元朝法律重定西藏地区的民刑律例。

  1368年,明朝建立。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即派人赴藏联络,对西藏各地区僧俗首领加以安抚,承认他们的固有地位,但需要上交元朝封赐的旧印,由明朝重新任命并颁发新印。

  1372年,元朝最后一位摄帝师(即代理帝师)喃加巴藏卜率先归顺明朝,明朝封他为“炽盛佛宝国师”,赐喃加巴藏卜玉印一颗,喃加巴藏卜还先后向明朝举荐了元朝在卫藏地区的旧官员100多名,明朝都分别授给官职。西藏地区僧俗地方势力纷纷来到明朝首都南京,请求册封,明朝一律授予新的官职。

  1709年,清廷认为“西藏事务不便令拉藏汗独理”,遣侍郎赫寿赴藏协同拉藏办理事务,这是清朝直接管理西藏事务的开端。

  1718年和1720年,清朝两次出兵西藏驱逐了准噶尔部,杀拉藏汗,结束了蒙古和硕特在西藏的统治,安定了西藏的社会秩序。此后,清王朝逐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1721年,清廷正式废除了西藏的第巴职位,由四名噶伦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1727年,清廷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派遣办事大臣和帮办大臣二人常驻西藏。

  1751年,清廷建立噶厦,作为西藏地方政府。从这一年起,清朝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的地方行政事务。由佛教格鲁派治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从此正式确立。

  1757年,七世达赖圆寂,清廷委派第穆呼图克图摄理西藏政教事务,在新达赖未寻到之前,代行达赖职权。从此,确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制度。

  1791年,西藏发生了廊喀尔人大举入侵事件。八世达赖、七世班禅与驻藏大臣联名向清朝中央政府报告,请求速派大军入藏抵御外侮。清廷立即征调大军进藏,在西藏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于第二年5月将入侵者全部逐出国境。事后,清朝为了加强西藏的防务和行政管理,于1793年颁布了《藏内善后章程十九条》,使清朝政府在西藏地方的施政更加完备,更加具体。这一章程一直沿用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

  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侵略者看到了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从此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大肆侵入中国,也逐步侵入西藏。

  18世纪,英国首先蓄意对西藏进行侵略。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控制了喜马拉雅山诸地区的同时,积极派遣特务以游历、传教为名,进入西藏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并且提出了“通商”“划界”等无理要求。由于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英国侵略者的上述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1888年,英国侵略者借口边界纠纷,悍然发动了第一次武装侵略西藏的野蛮战争。西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昏庸懦弱的清朝政府竟将支持西藏抗敌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任命投降派升泰为驻藏帮办大臣。升泰等卖国贼拼命压制和破坏西藏人民抗敌斗争,使抗敌斗争遭到失败。英国通过中英会议强行签订了“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强占西藏哲孟雄为其保护国,并开亚东为商埠。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帝国主义为了独霸西藏,并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华官无权,不能治理西藏”为借口,企图抛开清朝中央政府,直接与西藏地方政府交涉。1899年--1901年,英印总督寇松先后三次写信给十三世达赖喇嘛,阴谋制造英藏直接对话的既成事实。洞悉英国罪恶用心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严正表示在没有与驻藏大臣商量以前,他不能与外国政府通信。寇松来信均被原样退回,使英国阴谋破产。

  1904年,英国再次借口边界问题,发动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侵藏战争,占领了西藏首府拉萨,强迫西藏地方当局签订了严重损害我国主权的“拉萨条约”。由于全国人民的反对,清政府拒绝签字。1906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将“拉萨条约”收作附件。

  在英帝国主义疯狂侵略西藏的同时,沙皇俄国也把它的侵略魔爪伸向了西藏地方,他们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在西藏收集情报,掠夺文物,杀害藏族民众;极力挑拨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的关系,散布亲俄思想,策动西藏上层背叛祖国,导演了一幕幕破坏中国统一的闹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国民政府。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无形中被撤销,驻藏官员和军队发生分裂,西藏政局一时出现混乱局面。处心积虑侵略我国西藏的英帝国主义认为时机已到,指使它在西藏的一小撮亲英势力,控制了西藏地方政府,驱逐了清驻藏官员和军队,组织所谓“民军”向四川、西康地区进犯,屠杀爱藏爱国民众。经过一番密谋策划,于1913年公开打出了“西藏独立”的反动旗号。这就是所谓“西藏独立”的由来。

  面对西藏出现的问题,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怒潮,西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不断发生。1914年,西藏人民赶走了派来西藏策划分裂阴谋的英国特务贝尔。1924年,十三世达赖在爱国力量的支持下,一举粉碎了由英国策动的以擦绒为首的亲英集团政变的阴谋。此后,达赖又下令取缔了英国人控制的警察局,停止了由英国人担任教练的藏军训练,封闭了英国人操纵的设在江孜的贵族子弟学校,并拒绝英国政府提出的派遣代表团再来拉萨的请求。达赖上述一系列措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地方政府中“亲英派”反动势力。

  1927年12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第二年,达赖即派代表团前往南京联系。1930年,达赖再次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藏人员表示:“英人对吾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能失。”1930年以后,西藏地方政府即派员驻南京,成立了西藏驻京办事处。

  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再次落入亲英分子之手,热振摄政被迫辞职,帝国主义策划西藏脱离祖国的阴谋活动日益猖狂。1942年夏,西藏地方当局在帝国主义唆使下,突然宣布成立非法的“外交局”,并通知国民党政府驻藏办事处,此后一切事务与该局接洽。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对,这一阴谋未能得逞。但是,所谓的“外交局”机构并没有取消,仍然继续与英、美等国代表频繁接触。

  帝国主义和西藏地方亲帝国主义分子迫不及待地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1947年3月,帝国主义又炮制了“泛亚洲”会议,竟邀请西藏作为独立国派代表参加,并在会场上悬挂的亚洲地图上将西藏置于中国疆域之外。由于中国代表团提出强烈抗议,才被迫改正。

  当年7月,反动势力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热振活佛,许多与热振有联系的爱国僧侣都受到株连,就连心向祖国的十四世达赖的父亲祁吉才仁也被毒死。10月,一个以夏格巴为首的非法的“应务代表团”以联系贸易为名,被派往英、美等国进行叛国活动。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为了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英、美帝国主义和西藏一小撮反动势力又进行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在1949年7月制造了“驱汉”事件,随即又组织了“亲善使团”前往英、美等国,表演所谓“表明独立”的傀儡剧,不久又阴谋杀害了前往西藏致力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格达活佛。与此同时,反动势力又大量购置武器,扩军备战,妄图用武力阻挡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布顿仁贝钦说,这就是所谓“西藏问题”的基本情况。他是,帝国主义不是好东西,他们的本质就是侵略。西藏地方反动势力是帝国主义的帮凶,他们只会狼狈为奸,不会干好事,所以我们要随时提高警惕。

  §§第八章 巴蜀游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