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酒泉与酒泉古城

  酒泉,古名“金泉”。它像须发苍白的老人,至今已有两千多岁了。关于它的名字,有多种说法。《河西旧事》说:“古时,有一人口渴,到泉边欲饮,见有金色从水中出,照水往取,得金,故曰‘金泉’。”《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条下注引东汉应劭道:“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曰酒泉。”唐人颜师古也说:“旧俗传云,城下有泉其如酒,故曰酒泉。”另外明清时代尚有一种说法:“此泉之水,用以酿酒,酒味甚佳,故名酒泉。”

  有一个关于酒泉的故事很有意思: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受汉武帝的旨意,到西北边疆抗击侵犯国土的匈奴。后来,这位将军打了大胜仗,部队驻扎在风景秀丽的泉边。汉武帝千里迢迢,派人送来一坛御酒,犒赏将军。霍去病以为打了胜仗,功在全军将士,御酒不能独享,但酒少人多,不足分配,于是倾酒于泉中,与众将士共饮。从此称此泉为酒泉。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霍去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年轻将领。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六次出征匈奴,其中第四次出征,即公元前121年夏天,曾从居延南下打倒小月氏,并于当年开设酒泉郡。

  据传,古酒泉原有三眼,均为巨石砌成的方形泉池。其水清澈,碧澄如酒,冬暖夏凉,永不结冰。冬日水气蒸腾,状如云烟,泉中常有气泡上升,类似金珠串线,蔚为大观。

  酒泉

  自汉唐以来,酒泉之名已为京师所熟知,常有兵家、学士、文人、墨客,把酒泉留于言谈或书于诗文之中。《汉书汉武帝本纪》和《卫青霍去病传》都说到开辟河西、建立酒泉郡的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其《月下独酌》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之句。杜甫在其《饮中八仙歌》中有“道逢曲东流口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之佳句。但那时酒泉并没有建筑,明代虽扩建城垣,兴建街市,却无建泉记载。

  乾隆元年(1736),清军西征准噶尔之后,甘肃分巡道黄文炜留驻肃州期间,才开始对泉的位置作调查,作有《酒泉记》,刻石留念,现在石碑犹存。碑文内称:“垒土辟池,前建楹,中置亭,后树轩,回廊耳室,鳞次周列。”建成之后,吏部尚书陕西总督刘淤义驻节肃州,见泉上建筑精美,大为赞扬,遂亲笔书写“澄镜”二字,刻悬前楹,谓之“澄镜山房”。军需观察沈青崖为湖心亭取名“可酌”,悬额亭前,这就是后来驰名塞疆的酒泉亭。黄文炜自题后轩(即湖北岸的堂庙)曰“玉照”,从而奠定了泉、湖、亭、廊的建筑基础,酒泉成为游览胜地。乾隆二十七年(1762),肃州知州徐浩又进行了重修,并在泉前广场增设了楼台、月门、牌坊等新建筑,他在《重修酒泉碑记》称:“是修也,星轺雨泽,暂息檐帷,旅客骚人,怡情凭眺,长河草绿,逍遥北海之樽,高座风清,杂沓南波之会。可谓形胜之一助也。”由此可见,泉上已是楼阁轩昂,亭台雅洁,会厅、宿舍一应齐备,既可接待达官贵人,又可寄宿骚人雅士,夏日品茶,秋高饮酒,或弄丝竹之音,或赏鲜花之娇,泉上景色,盛极一时。同治四年(1865),肃州为青海循仪撒拉族人马文录(绰号马四)率兵占据,经历了九年的战火,泉地荒芜,亭台颓废。同治十二年冬,左宗棠收复肃州,复加修整。

  泉前原有“清沥楼”,上悬“大地醍醐湖”匾额,周围古杨参天。二重门为牌楼,上层塑三尊佛像,檐前悬一竖匾,题“古酒泉”三字,旁有对联云:“甘或如醴,淡或如水;有则学佛,无则学仙。”据传为陕甘总督、大学士左宗棠所书。三重门(约会之月门)上有横额曰:“饮之合人寿。”门内石碑一块,上书“汉酒泉古郡”。

  以往,每逢端阳佳节,皆有庙会,游人甚多。

  民国以后,西北军阀统治此地二十余年,园内古建筑屡遭破坏,文物古迹损毁惨重,匾额题字均已不存。仅有光绪时所建的文昌阁、佛祖庙、月门等幸存至今。现在泉旁所立“西汉酒泉胜迹”石碑,为清宣统肃州兵备使(道台)廷栋书。原有的三泉,两泉已干涸填实,仅存其一。

  1943年,国民党四十二军军长杨得亮派驻军,将荒废已久的泉、池、亭台整修一新,并在湖中新增二亭,广植林木,于1946年始具规模,于是改名“泉湖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历年修缮,认真保护。1962年3月,命名为“酒泉公园”。1974年以来,多次拨款,逐年进行修葺建设,种植花木,改建和新建泉池、湖心亭、环湖路、飞虹桥、花坛、葡萄长廊,湖心增置了小船,供游人泛舟。其西部还有动物园,饲养着梅花鹿、猕猴、孔雀、鸳鸯等数十种珍禽异兽,供人观赏。每当春夏季节,湖中景色宜人,来园游览者络绎不绝;到冬季天寒地冻时,湖心结冰,这里又成了天然的溜冰场。

  酒泉公园以名胜古迹驰名,自1970年对外开放以来,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关于酒泉的建筑,民间有“宝地建酒泉”的传说。酒泉城原址计划在下河清(汉代乐涫县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测定好了方位,并在“中央戊己土”的地方堆一堆土,土上插一面杏黄旗,以为标记。朝廷选派了监工,调集了工匠,一切准备就绪,督工下令,拟于次日破土动工。第二天清晨,众人来到工地,无不惊愕:杏黄旗不翼而飞了。督工急忙派人四处寻找,当日午后,在距下河清水四十里处找到了杏黄旗。督工以为天地神灵移旗指点,城址遂迁至总寨。不料正要动工,杏黄旗又不见了。众人更感惶恐,后来在距总寨三十里讨赖河东岸找到了杏黄旗。督工等认为,此地南对祁连山主峰,西北临河,东靠金泉,方位端正,于是破土修筑,这才有了这座古郡名城。

  酒泉城原来很小,到公元1385年,肃州卫指挥使裴成主持建筑东城,城址扩大一倍。公元1466年,肃州巡抚徐廷璋又增筑东关,与金泉相连。到公元1574年,用砖包砌酒泉大城。《读史方舆纪要》上载“今卫城(酒泉)八里,有奇门三”。直到解放,县城南、北、东还都有城门楼,有壮丽的城楼。天刚发亮,武士站在城门楼上,吹起号角,宁静的县城便开始喧嚣起来,故而“戍楼晓角”也是边塞古城一景。但西门无城楼,其因不详。据分析可能是西门离嘉峪关甚近,西边的城防固若金汤,无须修城楼,但四周的护城河(俗叫城壕)却终年有水,沟深丈许,有吊桥通城。酒泉现存故城遗址只有一处,即福禄县南城门,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我们特地游览了酒泉鼓楼。鼓楼雄踞酒泉城中心,是一座具有厚重历史的精巧古建筑,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酒泉鼓楼原本是东晋前凉时期重修的福禄县城的东门楼,当初称作“谯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筑东城时,其门在城中央,更名鼓楼。

  今日所见鼓楼,是光绪三十二年(1905)重修的。楼高27米,雄伟挺拔,是古城内唯一的制高点。砖包基座券门,每面门额各有古朴苍劲的四个大字,分别是“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言简意赅地点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门额上还有半浮雕的“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八仙庆寿”的祥瑞画,各富情趣。券洞结顶处,悬置“伏羲八卦”。马道门额曰“云路先登”。登上鼓楼,心胸顿时开朗,远山近水历历在目。极目远眺,田野里的庄稼,郁郁葱葱,燕羽穿林,村落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可算是一幅美丽的塞上风光。遥望南山,嵯峨万仞,峰头峦腰,白雪争冰,凝素明净,好像万叠芙蓉,四时不消,美不胜收。转望西北,可见金河水由西南向东北缓缓流来,像一条银带,绕酒泉城而过,两岸鸟语花香,使人不忍移目。就是那万里长城上的嘉峪关,也似乎近在咫尺,使人想起“万里征人驻马蹄”的征战岁月。如今,蔓草含烟的古战场,一改往昔的烽火景象,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戈壁滩上的新兴城市正在兴起,真是令人向往。

  俯瞰古城,丝路重镇那纵横交错的几十条大街小巷充满生机,沥青路面,坦荡平静,绿树成荫,商贾兴旺,行人熙来攘往。

  僧寺晚钟是古肃州(今酒泉)的八大景观之一。大法幢寺是明清时期河西地方众僧聚会吟梵的重要寺院之一。寺内悬吊一口大铁钟,晨昏叩击,所以又名“钟楼寺”。

  钟楼寺在古肃州西北隅,建筑精巧,雕梁画栋,规模宏大,并有许多附属寺观,主体在周围平地上的花果园林内,风景优雅宜人。寺内壁画、塑像齐全,除了佛教的天王、罗汉、金刚、力士、护法、菩萨、诸佛、释迦之外,道家的娘娘、玉皇、龙王等神仙和儒家的圣贤也穿插其间。昔日,每逢盛会,寺内“撞钟吹螺供奉具,见叶梵文朝复暮”,观者云集,老少相互牵扶,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地方志上有记载:寺内有一口大钟,清晨发出的声音是浑浊的,晚上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因谓“晨深晚清”,故称“晚钟”,与“僧寺”合起来就成了“僧寺晚钟”。地方志上说:钟楼寺内的这口大钟,与远在敦煌的那口大钟,原来是雌雄一对,在酒泉的是雌钟,在敦煌的是雄钟,每月上半月,雄钟来酒泉与雌钟相会,酒泉的钟声大于敦煌。下半月,雌钟随雄钟去敦煌聚首,所以,下半月敦煌的钟声又比酒泉的钟声洪亮。据说,戍守在酒泉的军卒,每逢初一、十五,还可以听到金钟的来声去音。更神奇的是,僧寺内的晚钟,早年曾被一个醉汉撞击而破裂,但次日又完好如初。

  僧寺虽然早已被毁,晚钟也不知去向,但留给民间的传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