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维吾尔民族的古往今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俄罗斯、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满等民族,维吾尔族人数居多,占全区两千多万人中的三分之二。

  导游介绍说:新疆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有塞人,汉史上记载,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代古民族,在西方和印度以及波斯的史籍中,有记载称为“斯基泰”或“萨迦人”,属欧罗巴人种,他们主要活动于伊犁河流域及锡尔河以北广大地区,在天山东部山谷中也有他们的足迹。有月氏、先秦典籍中写作“禺知”“禺氏”。战国时期,月氏人控制着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甘肃西部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我国学者过去多认为月氏人属蒙古人种,为氐、羌的一部分,而国外学者多认为是欧罗巴人种。近年来,根据贵霜王朝钱币上的人面像和古籍中关于月氏人形态特点的描述,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月氏人属欧罗巴人种的可能性很大。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远族。传说中的炎帝也是羌族的祖先,他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后来,炎帝后裔一部分向东迁徙,较早地融合为华夏民族,即后来的汉族;一部分留在原地或向今甘、青、藏等省区及四川、宁夏部分地区迁徙。

  乌孙,最初生活于河西走廊,是月氏旁边的小国。后来乌孙发展了,占有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

  车师,是活动于吐鲁番盆地及乌鲁木齐和天山北麓的吉木萨河、奇台等处的一个强大的民族,汉代文献记录中先称他们为“姑师”,后改为“车师”。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代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初叫“獯鬻”“猃狁”,秦汉时才称匈奴。匈奴以蒙古草原为活动中心,同时也控制着我国西北包括今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

  后来,除了原有民族外,还出现了鲜卑、柔然、高车、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这些民族,有的延续到今天,有的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比如今天的维吾尔族,就是大批“回鹘”人迁入西域,并与当地的居民逐步融合而成的。

  导游说,今天,我着重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匈奴之北的丁零人或西令(丁美)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同匈奴有某种血缘关系。史书载“维吾尔”是汉代丁零的后裔。南北朝时为铁勒的袁纥部,隋朝时称“韦纥”,唐称“回纥”,后改称“回鹘”,元代以后有“兀儿”“畏吾儿”等称,都是维吾尔的译写。总之,他们是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的某个或某些氏族部落的后裔,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

  4世纪时,正式有汉史记载维吾尔,那时译作“彭纥”,5-6世纪叫“韦纥”“乌纥”,到唐朝改称“回纥”(鹘)。

  回纥最初是一个游牧部落,他们逐水草而居,活动在“仙娥河”(今土拉河)流域。实际上他们是由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9个部族组成的联合体,通常称九族,总称九族回纥。到了南朝初年,回纥部与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等部组成联盟。贞观二十年(646),又吸收契苾部。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又收并拔悉密、罗禄两部,通常叫作九外部,也叫九姓铁勒,加上后来参加联盟的阿跌部,又称“十姓回纥”。

  回纥部落原来没有固定的酋长,他的南面住着强大的东突厥部落,东突厥的部落贵族和大牧主强迫回纥人给他们当牧工,进行残酷的剥削。附近的藓延院也常来骚扰,抢夺牲畜,霸占土地。回纥人为摆脱被奴役的痛苦,商量从九姓部落中公推酋长,时建衡的儿子菩萨为首领。此人名为“菩萨”,将回纥人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这位菩萨王子精明强干,英勇善战,在他的领导下,又联合了近邻的部落,在唐朝大将军李靖的协助下,终于推翻了突厥的统治。不幸的是,人们爱戴的菩萨去世了。薛延陀又代替东厥继续统治回纥。在此时,大家又推举吐迷度为菩萨的继承人。从此,九姓回纥确立了药罗葛部为首的世袭制。

  吐迷度是回纥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审时度势,认为单靠回纥自己的力量是打不过薛延陀的,要战胜这个强敌,只有得到唐朝的援助才行。于是他借助唐太宗派遣李麦力讨伐薛延陀的机会,灭掉了薛延陀。

  公元646年,吐迷度自称可汗,设置百官,完全按照突厥汗国的样子去做。后来,他觉得自己在其他各部中还没有绝对威信,这样下去,恐怕会像薛延陀一样,在短期内垮台。于是,他带领回纥各部去朝见唐太宗,请求唐太宗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设置唐的官吏。唐太宗接受了他的请求,在回纥当时居住的中心地带,按唐的行政区划制度,设立了六府七州,其长官都由当地回纥各部首领担任,并且还任命吐迷度为唐朝怀仁大将军瀚海都督府都督。

  吐迷度和唐太宗是回纥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创始人。吐迷度的儿子婆闺继位后,唐朝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公元651年,他派出大军协助唐朝平息了西突厥可汗史那贺鲁的叛乱,收复了后来的北庭都护管辖的广大地区。到骨力裴罗担任回纥首领时,他东征奚、契丹,西破拔悉密、点戛斯、葛逻禄,将军帐建立在乌德牛建山,正式建立回纥汗国。

  公元788年,经唐朝廷同意,回纥将族名改为回鹘,取“捷鸷犹鹘然”之意,即回纥人都如鹘鹰一般敏捷勇猛。

  回纥是什么时候迁来西域、新疆的呢?这要从回纥汗国走向衰亡说起。

  公元780年,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唐德宗登上帝位。登里可汗受奸人煽动,阴谋趁唐朝皇位更迭之机,对唐朝发动了掠夺战。宰相顿莫贺达顺应回纥部众不愿与唐作战的情绪,起兵袭杀登里可汗及其二子。顿莫贺达自立为汗,并遣使向唐朝说明事变原委,请求册封。唐朝册封顿莫贺达为“武又成功可汗”。从此,回纥统治阶层内部连接不断地发生内讧,汗国围墙的裂缝日益扩大。同时,回纥汗国除了统治阶层动荡不安外,还孕育着其他不安定因素。

  回纥国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它赖以存在的支柱是强大的武装力量和严密的行政体系。当汗国处于上升阶段时,汗国所辖各游牧部族迫于强大的武力威胁,不得不克制自己,不敢做出越轨行为。随着可汗的不时变更,汗国境内的诸游牧部族必须随之改弦更张,作出抉择,往往将自己的命运系于某一可汗成败兴亡之上。更严重的是,可汗的变更,常常伴随着各种规模的战争或冲突,使正常的社会生活遭到极大的破坏。如此种种,加剧了汗国所属诸游牧部族的离心倾向。

  第一批脱离回纥可汗国的是在北庭附近的沙陀部、白眼突厥和葛逻禄部。公元790年,这几个部族投向了吐蕃,配合吐蕃攻击回纥汗国军队,回纥汗国军队与吐蕃作战失利以后,葛逻禄部又趁机攻占了回纥汗国的浮图川。

  继沙陀葛逻禄脱离汗国之后,公元790年,回纥军队在北庭配合唐朝军队时对吐蕃作战失利,统率回纥军队的宰相颉干迦斯迁罪于人,诱杀了唐朝的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引起了西域诸地人民的不满。

  回纥汗国许多不顺的事几乎同时发生,其中点戛斯人的进攻,成为汗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

  点戛人为什么进攻回纥汗国呢?点戛斯起先受匈奴、柔然、突厥以及薛延陀的统治和奴役。回纥立国期间,点戛斯又成为回纥的属部。点戛斯的首领在公元795年与回纥作战时,被怀仁可汗一箭射死,因此点戛斯始终对回纥怀有深仇大恨。

  公元839年,回纥发生内乱,宰相安允合和王子柴莑相约结合,阴谋篡位,被彰信可汗发现杀死。副宰相据罗勿与王子柴莑关系密切,这时带兵在外,听说柴莑被杀,就用3000匹马作为礼品,向沙陀厥借兵进攻可汗。彰信可汗兵败自杀,据罗勿扶王子盍馺为新可汗。是年冬天,大雪不停,牛马冻死很多,回纥缺少食物,国势急剧衰落。公元840年,将军句禄莫贺痛恨据罗勿和盍馺,投奔点戛斯请兵。这正中点戛斯首领的下怀,于是点戛斯出兵10万,在句禄莫贺的引领下,由北向南暴风雨般横扫回纥汗国,攻破汗都城,杀盍馺可汗,毁坏城郭,掳走财物。立国百年的回纥汗国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最终灭亡。

  汗国灭亡后,回鹘部众分别向南、向西迁徙。

  向南迁徙的部众是住汗国都城附近的13个部落,约10万户,他们越过蒙古大沙漠,到唐朝振武将军和天德军的驻地,于841年拥乌介特勤为可汗。当时,乌介可汗的军帐设在大同附近,尚有10万余人口。这样多人口的衣物,对唐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唐朝提出以马交换粮食和衣物的条件。但乌介可汗却拒绝了唐朝这个合理的建议,他纵兵天德、振武防区以及大同附近,大肆掠夺党项、沙陀等游牧部落,掳去的马匹、牛羊数万之多,甚至还围攻大同。

  公元843年,唐朝将领石雄、张仲武大败乌介可汗,乌介可汗逃往今河北北部思车子部。几年后,他被部下所杀,其弟遏捻特勤被立可汗。他率领的回鹘部众几经波折,所剩无几。公元847年,遏捻可汗为躲避其他游牧部落的追杀,逃入山林,不知所踪,其部众也悉数为点戛斯追杀擒获。这一支南迁的回鹘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向西迁徙的回鹘人幸运地选对了方向,他们不仅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还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西迁回鹘分为三支;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地带。

  迁往河西走廊的回鹘部众先受吐鲁番统治,后来他们积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到10世纪,他们成为河西走廊地区首屈一指的势力。他们的势力范围,东起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至敦煌、玉门、安西一带。他们是今天裕固族的祖先,所以,裕固族在历史上又有西剌固尔萨拉维吾尔、黄维吾尔之称。这是第一支。

  西迁的第二支队伍,大约在9世纪中期以后,逾越阿尔泰山脉,进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这支回鹘的强大,到公元866年才得到明确显示。这一年,回鹘与吐蕃大战于北庭,回鹘大胜,北庭为其占有。北庭一役,是回鹘西迁进入天山东北部的第一个胜利。他们不仅有了立足之地,掌握了深入天山南部的交通枢纽,而且,北庭天山南北的重要地位也给回鹘增强了自信心。从此以后,一个游牧部族--回鹘成为活动在这一地区的主要角色。

  回鹘攻占北庭之后,接着攻占了轮台,然后南越天山,占领西州(今吐鲁番盆地),后来建立西州回鹘政权。西州原来是麹氏政权建立起来的高昌国,麹文泰狂妄自大,向唐朝挑衅,结果国灭身死,高昌也被改为西州。

  回鹘在西州建立国家,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比原来的回纥汗国更为发达。这一巨变,为维吾尔族在天山南北的壮大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的回鹘,面对两股敌对势力:一股是击溃回纥汗国而称雄漠北的点戛斯部;而另一股是吐鲁番王朝,尽管在与回鹘的较量中被回鹘打败,但他们并不认输。这两股势力,如果处理不好,仍有相当大的威胁。但他们始终依靠唐朝,得到了唐朝有力的支持。由于唐朝的大力协助,使他们暂时免去外患,获得了统一内部、积蓄力量的机会,他们以吐鲁番盆地为基地,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

  西迁的第三支回鹘进入中亚草原地区,起初在帕米尔高原以西活动,所以被称为葱岭西回鹘。10世纪时,这支回鹘建立了强大的喀喇汗王朝,向东扩展势力,进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在龟兹一带与西州回鹘相对峙。

  总之,唐末西迁进入今新疆地区的回鹘人,与原有的土著居民融合,逐渐成为天山南北的主体民族。到元代时,他们被称为“畏兀”,后来渐渐成为“维吾尔”。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