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紫禁城

  还是读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她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风景,古迹遍布,宗教寺院众多,名人故居丛集,高楼大厦林立,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

  那高大的天安门,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宽广的天安门广场,栩栩如生的雕刻石狮,金龙盘柱的华表,象征着中国的古老、伟大、威严、壮丽和繁荣!

  天安门有一首歌这样歌唱北京:“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毛泽东主席和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的领袖就住在北京城里。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和富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的声音庄严、洪亮,震荡着五湖四海,振奋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他的宣告,标志着中国龙从沉睡中醒来,中华大地焕发青春,中国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古老的北京迎来了青春!

  从1949年10月1日起,到现在只有65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饥荒没有了,贫穷已经远去,“一穷二白”的面貌得到改变,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十三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取消了农业税,落后的农业国快速向工业化的国家迈进,全国城镇化率快速上升,现代化城市遍布全国;“神舟”飞船载人上天,探月工程顺利进行,超级计算机世界第一,核工业迅速发展,隐形飞机成功试飞,航空母舰巡海护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铁路突破10万公里,高速公路已建成网络,高速火车发展迅速;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东亚病夫”的耻辱一扫而光,被侵略、任人宰割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北京城内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来自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自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北京是一座古都,这里有代表世界最高艺术水平的古代建筑群。早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大都市,它还享有几十个世界级的“世界之最”的盛名:有保存最完整、世界最大的宫殿;有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庙坛;有世界最大的陵墓群;有世界上最高建筑艺术遗产;有世界最大的城内市场;有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都市;颐和园在世界建筑中规模最大、走廊最长、艺术价值最高,是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有最具特色的胡同与四合院;卢沟桥是世界上现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拱桥;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有亚洲最大的图书馆;集国家高等院校最多的城市……

  故宫旧称“紫禁城”。紫,指紫薇垣,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把恒星分为三垣,紫薇垣为三垣之中垣,位居正中,故把紫薇垣比喻帝王宫殿;帝居又称“禁中”,意为门户有禁,不得随便入内,所以故宫被称为“紫禁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筹建,永乐十八年(1420)完成,历时14年,距今已有五百九十多年的历史。紫禁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造的宫殿房舍有8000多间。由数十个大小院落组成。正门(南门)名为午门;后门(北门)名为神武门;东门名为东华门;西门名为西华门。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有52米宽、3800米长的护城河。宫墙四面有四座玲珑精巧的角楼,使紫禁城自成防御体系,有城中城之称。

  紫禁城的建筑布局,突出了我国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对称建筑形式,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外朝三殿,内建三宫,从南到北,依次建在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将北京城有机地连成一体,总长度达16华里,既增加了整座建筑雄伟恢宏的气势,又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由五座楼体连接组成,势如“朱雀展翅”,又称“五凤楼”。从这里进入紫禁城,首先看到的是一条优美的玉带河,源自北京西郊玉泉山之水,从五行上说,西属金,故又称“金水河”。穿过金水河,便是外朝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这三大殿是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建在三层重叠的白汉玉须弥座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栏杆围绕,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岛仙阁”。位于正中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殿中有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后,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在此休息,接受内阁、礼部及内侍的朝拜。中和殿北侧为保和殿。乾隆后期,这里成为殿试的重要场所。

  进入乾清门,沿中轴线依次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俗称“三宫”。三宫两侧分为东六宫和西六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三宫的“乾、坤、泰”,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取乾坤交泰、天地吉祥之意。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月华门象征日月,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取意日、月、星、辰拱卫着皇帝,更显示出皇帝的尊严。

  穿过坤宁门,便是皇宫后苑,称“御花园”,是皇帝后妃游幸的花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约11700平方米。园内有20多座结构精巧、建筑古雅的殿阁亭馆,其间有山石树林、花池盆景和五色石子通道,是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式花园,堪称皇家园林的典型。

  建造紫禁城时,曾征集著名的工匠十多万人、民夫一百多万,所用建筑材料是精选全国各地最好的,所以紫禁城以气势雄伟、巍峨浩大、建造精美著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

  故宫以其规模宏大、格局谨严著称,是古代建筑的精品,还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从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以来,故宫收藏各类珍贵文物100万件之多。

  紫禁城的正南是天安门。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原名永天门,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曾两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重建,改称“天安门”。天安门高33.7米,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由城基、城台和城楼3部分组成。城基为汉白玉须弥座,座上14.6米高的红色城台,用每块重48斤的大城砖砌成。城台上建两层重楼大殿,顶覆黄琉璃瓦,城楼内悬挂“天安之门”的匾额。城门前的金水河上有5只雕琢精美的汉白玉狮子。城门前后各立一对华表。天安门在明清两代用处很多:新帝即位或册立皇后时,要在城楼上向人民宣读诏书;皇帝亲征,要在这里祭路;皇帝行祭天地耕籍田等大典、皇帝母亲进宫、迎娶皇后等均从天安门出入。明清两代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皇帝在天安门召见殿试成绩前三名,依次传呼状元、榜眼、探花姓名,称“金殿传胪”,都在这里进行。

  登上天安门,直面天安门广场,放眼望去,一种博大、恢宏的气息扑面而来。

  广场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超过100万人,是世界最大的城内广场。我来到天安门广场,自然想起1949年10月1日,百万全国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到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人身穿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为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而庆祝、而欢呼、而欣喜。在这里,聆听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喜讯,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受毛泽东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那是多么自豪、多么激动啊!从此以后,我们国家每遇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活动,天安门广场成为全国人民仰望的中心!

  广场中央高高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宏伟、庄严,标志着英雄先辈的高大形象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赤胆忠心,昭示着后辈对英雄的缅怀和敬仰:学习英雄精神,继承先辈事业,把中华民族建设得更加伟大、繁荣、昌盛!

  天安门天安门广场还有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宏伟建筑。

  故宫西侧是皇城“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明后期才有三海的区分,清代统称“西海子”。三海始建于辽,传说辽国萧太后的梳妆楼就在现在的白塔上。导游介绍,这里是元代大都城的中心地带,明代开挖南海,现存的建筑主要是清代遗存。1924年北海被开辟为公园,成为城内最大的游乐场所。在辛亥革命后,中南海曾作为袁世凯的大总统府,1929年被开辟为公园,1949年以后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勤政殿,慈禧曾在这里听政。还有“怀仁堂”“紫光阁”等等有名的建筑,都展现了华夏帝国古都的古老、辉煌和宏大。

  在皇家园林中,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颐和园。颐和园占地面积290万平方米,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水面占70%还多。各种建筑三千多间、景点近百处,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御苑。它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著称,堪称“东方古典皇家园林博物馆”。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