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

  在拜谒黄陵的过程中,导游跟我们提到一个问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不分裂,这是什么原因?众说不一。他用肯定的口语回答说,原因当然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华儿女自觉认同轩辕黄帝是共同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统一的精神领袖!李瑞环在一次听取陕西省政府关于整修黄帝陵工作汇报时说过:“黄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旗帜。而整修黄帝陵工程,可以使所有的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祖先面前,搁置一切歧见,找到共同的语言,达到最广泛的团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他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干。在遥远的古代,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存着大大小小许许多多原始人群,每一人群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和血统,其中著名的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到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活动范围扩展到黄河、长江、辽河、松花江等流域和东南沿海。通过与炎帝、蚩尤的战争,诸部落均尊轩辕为天子,中原各部族相互结成联盟,相互交往更加频繁,整个中原各主要部落的生产和生活得以共同发展,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方面也逐渐具有共性。黄帝在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原地区最早的文化融合。

  关于黄河中下游古代族群的融合,有研究者认为: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生活在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居民与传说中的华夏集团有关。黄河下游即今山东、苏北一带的居民,大概与东夷集团有关。进入公元前3000年以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接近关系,他们的人身形状有某些不同,是由于黄河中下游两个部落相融而引起的外形上的变化。许多古代民族和方国都有系黄帝后裔的传说,例如北狄、熏、粥、犬氐、蜀苗、越等边远民族,都是黄帝的后裔。对于此类的传说,有史学家做过具体的、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有些说法来源久远,是不能轻易否定的。

  黄帝是先秦几个王朝的共同始祖。虞夏的祖先是黄帝之子昌意,商周的祖先是黄帝之子玄吕。可见,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几个王朝,虽相互更替,仍有血缘和文化联系。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提法,仅仅拘泥于血统上的认同是片面的、狭隘的,更多地应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创造、融合和历史传承,着眼于黄帝在铸造民族共同体方面历史性的奠基作用!

  今天,中华民族共有56个民族,正因为黄帝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杰出地位,由于黄帝创造了华夏共同体,确立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一体多元,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所以,虽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族源或传说中的始祖,如蒙古族的族源是蒙儿室韦,传说来自额尔古纳河,藏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个猴与罗刹女所生子女,羌族传说他们的始祖是“无一爱剑”,维吾尔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卜可汗”或“乌吉思可汗”,南方各族传说自己的祖先是“盘瓠”或“廪君”,但他们都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他创造了中华文化。许多学者指出,从黄帝时候起就揭开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序幕。轩辕黄帝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功德之一是发明了文字。我国古史时期,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镜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早在西汉时代,有些思想家、科技家和学者们就已经把始祖黄帝视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开端。

  几千年以来,凡是华人尤其是海外赤子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黄帝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敬重和怀念,因为在黄帝身上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什么是黄帝始创的华夏民族精神呢?

  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黄帝作为一位部落首领,以其中央天帝的权威和出类拔萃的才干,领导本部落和其他部族为争取生存和改善生活条件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和长期的探索,做出了许多创造和发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利国利民的奉献精神。黄帝刚强正直,从不屈服于任何邪恶的势力,时刻把民众利益放在首位,即使要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辞。史书记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地献草木,述耕种之利用,因之以广耕种。”

  疾恶如仇的正直精神。黄帝是一位宽厚仁慈的部落首领,他十分注重以情感人,以德化人,讲究德治,但又疾恶如仇,刚毅正直,对那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之徒,一律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身体力行的以身作则精神。黄帝一生为了寻求治理天下之道,曾经广泛游历,寻访贤人。他曾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得到“三皇”内文;西游得见中黄子,录得“九加三方”;南过洞庭,从广成子处接受“自然之经”;北去洪堤,上具茨,见到了尤隗君黄盖童子,受“神之图”;又“还陟王屋,得神彤金决”;再到峨眉山,见到“天皇真人”。黄帝体察民情,与民一体,一方面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称颂;另一方面密切了黄帝与其部族成员的关系,扩大了部族的影响,从而使黄帝部族的势力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勤俭朴实的自律精神。《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他在十岁时,看到神农不顾部众利益,只求一己之欢娱,就立下志愿,有朝一日,身在其位的话,一定要改弦更张,革新政令,所谓“黄帝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就是这一情况的写照。

  学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黄帝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石:

  第一,黄帝始创了中国政治的民本精神。黄帝一心一意为民众谋利益,“与民同甘与共,急民之所急”。他说:“予居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惕惕恐朝不至夕。”正因为他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他所处时代极其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同时,黄帝的民本政治思想还影响到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

  第二,黄帝始创了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其他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基本原则,既信仰本族文化的生命力,又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第三,黄帝始创了中国学术的经世精神,在黄帝时代,宗教学术与政治融为一体,没有哪一种学术不是从实践中来,也没有离开实践的学术,正因为黄帝时代的学术重在经世,乃有黄帝时代实证性的学术成果。

  黄帝所体现的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黄帝,拜谒黄帝,不应仅仅是一种尊祖的情感,“是为着接通五千年的血脉,让祖先的血和我们的血共流”;更重要的是体验其精神,继承其精神,发扬并光大其精神!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