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职工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是永新县森工企业发展历程的灵魂。自创建以来,森工企业弘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构建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县林业公司通过选派职工进入相关院校培训教育,鼓励职工参加自考、函授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深造,举办各类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授课,多途径多渠道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技能综合素质。

  管理机构

  建立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制订相关措施,适时开展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1965年2月,根据吉安专署农林垦殖处《关于当前职工业余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各基层林场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工教育工作,同时要求干部深入难点和文盲多的单位,广泛发动和组织职工学习,做好扫盲和巩固工作,以提高森工系统职工的文化素养。

  2008年6月11日县林业公司专门成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规定凡参训人员培训成绩不合格者,培训期间视为无薪假日,不享受薪资待遇,培训费用自理。对参训人员的培训成绩进行登记备案,记入个人档案并纳入后备人才进行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星期五为学习日,要求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项目。

  培训教育

  森工企业组建之初,职工文化水平偏低,为了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森工企业坚持树木先树人的管理理念,根据职工的生活特点,以工区或工队为单位,相继成立职工业余夜校、学习毛泽东著作组等,开展忆苦思甜教育,学习文化技术知识,并经常开办短训班。短训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木材生产和检量、森林资源调查、育苗造林等,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主要是单位负责人、业务负责人、木材采运队长等。

  1970-1973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森工企业招收了一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森工企业适时开展岗前培训,每年组织职工以学习政治及生产技术为主的短训班多期。1974年4月,永新县农林垦殖局在曲江采育林场举办有100多人参加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培训班。通过一个月的脱产学习,职工熟练掌握了林业知识。

  1982年11月,森工企业选派50名年龄在20岁左右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职工进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分校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这批学员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林业技术知识,部分学员后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1982-1985年,森工企业根据永新县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精神,进行大规模的补文化补技术的“双补”活动。凡1968年以后参加工作而未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壮年职工一律参加“双补”活动,其经费在本单位总工资提取的1.5%教育经费内开支。1985年9月,森工企业对“双补”对象进行考试,合格率90%。1985年10月13日,企业决定未通过考试的职工从11月1日至12月30日进行两个月集中脱产学习。

  1986-1990年先后选送蔡杰、尹吉元、左新亮等多人进入南京林业大学进修学习。

  1989年6月,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同时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县林业公司委托森工技校及其他相关专业学校培养本企业职工子女,其集资办学经费由企业和个人各负担50%。南昌林业学校、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吉安地区技术学校等相关学校先后数次接纳职工子女138人进行学习深造。同时,县林业公司采取政策倾斜及奖励等办法鼓励职工参加自考、函授、刊授等各种方式的深造培训,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职工给予评聘职称和晋级等方面的优先考虑,到2012年底,共有69名职工通过自考、函授等获得大专以上文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检验标准经历三次大的调整。为了使职工熟练掌握木材检验技术,1978-2012年,森工企业共组织木材检验培训班二十一期,并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多次开展木材检验技术大比武活动。到2012年底,县林业公司共有466人获得木材检验资格证,其中一级木材检验员42人,木材检验技师56人。

  1990年4月,为提高执勤室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县林业公司组织38人参加林业公安执勤室人员培训班。同年9月,县林业公司组织26人参加在永新县公安局林业分局举办的行政诉讼法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使企业的林政管理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

  2002年8月,县林业公司聘请吉安市林业局史文俊和吉安市森林工业局刘森华两位技术人员授课,组织101名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系统地学习抚育间伐和木材检验等技术知识。通过培训学习,有8人获得中级工资格证,93人获得高级工资格证。2006年7月,县林业公司组织142名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参训人员全部获得高级工资格证。

  2007年5月,组织32名财务人员参加会计知识培训班,学习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林业税费政策以及江西省森工企业会计报表的规定。

  2007年,为了不影响生产,县林业公司采取视频与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20批共200人次参加南昌大学燕园教育的《江西企业合作课堂》培训教育,培训目的是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

  2008年5月,县林业公司聘请永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金清亮、永新县人事劳动局刘行太和永新县档案局刘发辉三位工作人员授课,组织30名职工参加档案管理暨公文写作知识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实施办法》、《江西省档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的体式和稿本、公文的行为规范、公文的办理程序、企业行政公文、企业的通用文书、会议管理文书、企业礼仪文书等。

  2008年8月,组织57名职工参加营林技术培训班,学习提高国有林场林地生产力主要技术、森林调查与管理基础知识、林木种苗培育基础知识、林业有害生物基础知识及防治技术。

  2008年12月,组织40人参加林政知识考试暨企业管理培训讲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组织68人参加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培训讲座,江西师范大学袁登华教授到场授课,详细讲解劳动用工以及企业管理工作等内容。

  2009年,县林业公司与深圳博思顿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森工企业培训体系,提高森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于5月、7月、8月共举办三期“永新林业--博思顿共建企业西点军校”培训班。

  2009年11-12月分三期共87人参加计算机培训,学习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以及网络技术知识。

  2010年4月,组织74名职工观看连云尧《组织执行力》视频讲课,旨在全方位解决企业的执行难问题,做到政令畅通。

  2010年7月,组织52名职工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班,旨在提升职工职业素养,打造高效管理团队。

  2011年4月,组织68名职工观看杨宗华《责任胜于能力》视频讲座,旨在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2012年5月,县林业公司选派9名业务素质好、工作踏实肯干、文化程度较高、热爱林业工作、年轻有发展潜力的职工赴江西省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培训学习。通过45天的紧张学习,参训人员圆满完成培训课程。

  2012年5月,县林业公司组织51名职工参加新闻报道培训,学习新闻与信息报道、文件处理与建档、网络技术等知识。

  2012年6月,县林业公司组织38名职工参加营林技术培训,学习photoshop制图软件,学习在1:1万地形图上建立动态林相图各类规划、应用excel软件建立山场及其造林基本情况表、幼抚情况表、森抚(中抚)情况表、采伐(主伐、间伐、残改)及其效益分析、山场自然灾害等情况表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应用GPS导航仪定位找寻样地。

  2012年8月,县林业公司组织66人参加永新县职业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学习,学习网络知识、word应用、Excel应用、Powerpoint的使用、视频(音频)的编辑、剪辑与记录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数据安全。

  2012年9月,县林业公司组织40名职工参加财务会计培训,学习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与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与实务。

  2012年12月,县林业公司组织66名职工参加《森林工业志》编纂培训班,聘请井冈山大学副教授邹节成和吉安市、永新县地方志办公室领导授课,对志书编纂工作提出了原则和要求,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到去伪存真,编辑撰写做到述而不论,要认真、细致、公正、客观、全面地对待志书的编写工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