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木材检验

  木材检验是实用技术,产、贮、运、销各个环节不可缺少,对木材合理利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木材检验经历了二次变革,三次标准修改。

  龙泉码

  明朝崇祯年间,龙泉县(现江西省遂川县)五斗江郭维经父女始创杉木计价法(龙泉码价),又叫龙泉老码。1945年改用龙泉新码。永新县的小江(现三湾林区)、牛田(现坳南林区),使用过龙泉新码检量木材。老码新码区别:老龙泉码在眉头5.5市尺过围,半寸不记价。新龙泉码在眉头6市尺过围,半寸记价,按围径尺寸计算,长度不检量。检尺工具用精制竹篾而成,以市尺刻度,1尺10寸、1寸10株、1株10分。杉条木从蔸部斧口向梢端5.5尺,再过四指(又叫眉头),除拇指外,四指排列宽度,围得的圆周呌尺(又叫尺木),按周长的尺寸对照龙泉码两计量,即两、钱、分。10分为1钱,10钱为1两。杉条木有蔸有梢不量长度。杉原木叫“筒木”,分单筒即6尺,长筒连二即12尺,连三18尺,检量小头围径,连二连三分段检量。青山木(现称活立木)离地7尺处检量围径,每株除皮2寸。

  龙泉码对应码分

  -10

  公制立方米检验

  1952年,木材检验沿袭原苏联公制立方米木材检验模式,1958年,国家制定颁布木材检验标准,龙泉码检验终止。

  国家标准及三次修改首次木材检验始于1958年,即GB142-58,同年执行至1984年。1984年第一次标准修改,即国标GB-84,从当年12月1日起执行。与1958年颁布的标准区别于:1958年标准检量杉条木从中央位置二分之一处检量围径。1984年检量杉条木从斧口2.5米检量围径。1995年第二次修改,仅原木GB/T15787-1995国标,在检量方法和评定等级作了修改,其他未修改。1999年第三次修改,原条按GB/T5039-1999,马尾松按行标准LT/T1509-1999.小原条按LY/T1079-2006标准执行。

  检验工具皮尺、钢卷尺、木折尺、尺杆、特制蔑尺、钢印、油墨、检验码单等。

  检验人员配制木材生产较多的工区,设有一个检验组,每组四人,其中1人计码兼计算材积(组长),1人检量径级,2人检量材长兼打钢号印或蜡笔记号。木材检验人员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检量号印及代表符号

  等级符号:1等2等3等

  等外

  永新代号

  径级钢印号10203040……代号〇

  12223242……代号2

  14243444……代号4

  16263646……代号6

  18283848……代号8

  检尺长:L检尺径:D材积:V

  检验方法

  杉原条检量 检尺长:自5米以上

  检尺径:自8厘米以上

  梢径:自6厘米以上

  尺寸进位:长:1米进位

  径:2厘米进位

  等级分一、二两个等级

  长度检量从蔸部斧口(或锯口)量至梢径6厘米处,以1米进位,不足1米梢端舍去,舍去后的长度为检尺长。

  径级检量从蔸部斧口(或锯口)量至2.5米处检量,以2厘米进级,足1厘米进2厘米,不足1厘米舍去。

  小原条检量适宜南方林区抚育间伐生产的针阔树种。

  材长3米以上,不足5米,从斧口(或锯口)量至梢径3厘米处,按0.5米进位,不足0.5米舍去,舍去后的检尺长度为检尺长。

  检尺径自4厘米以上,不足8厘米,量至大斧口(或锯口)2.5米材身部位检量,按1厘米进径,不足1厘米舍去。

  材积计算公式:V=(5.5+0.38D2π+16D-30)/10000

  原木检量伐倒后按材种标准尺寸截成的木段为原木。原木的长度用尺杆(钢尺)在小头断面检量,以2厘米进位,不足2厘米足1厘米进位,不足1厘米舍去。

  枕资检量枕资检尺长2.5米、5米、7.5米。长度公差允许±6厘米,检尺径自26厘米以上,按2厘米进位。

  枕木检量枕木的断面尺寸的检量,以辅轨范围内量得尺寸为准。

  普通枕木尺寸:

  类型长度(米)厚度(厘米)宽度(厘米)1类2.516222类2.514.520

  正负公差:

  长度±6厘米

  宽度±1厘米枕面宽-0.5厘米

  厚度±0.5厘米

  断面形状及尺寸:1类枕木2类枕木

  竹材检量直接加工用竹的长度以米为单位,径级以厘米为单位。长度自根端砍口上缘起至1.5米检量径级,如遇竹节或缩节时应向梢端移至正常部位量取。按1厘米进位,不足1厘米四舍五入,卡尺检量尺寸,以长短径的平均数进舍后为检尺径,使用围尺换算直径进舍为检尺径。

  木材等级、质量的评定等级的划分按国标规定的九大类缺陷程度评定等级。九大类缺陷是:虫眼(大虫眼、小虫眼)、表皮虫沟、节(活节、死节)、弯曲、夹皮、腐朽(心腐、边腐)、裂纹、加工缺陷、木材构造缺陷等。杉原条分一、二两个等级,原木分一、二、三3个等级。其他由于树种不同,木材构造及物理、化学性能各异。用途也有所区别,所以又分为一、二、三、四、五类木材。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