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大敌。森工企业通过多年的普查,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危害及其发生现状,以及主要树种病虫害的发生、消长规律,为确立防治重点、拟定防治计划和实行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

  主要森林病虫害

  永新县森工企业的森林病害有60多种,常见森林病害主要有松针褐斑病、松杉苗木立枯病、湿地松芽流脂病、枯梢病、松类赤枯病、杉木黄化病、炭疽病、毛竹枯梢病等。森林虫害有170多种,常见森林虫害主要有马尾松毛虫、马尾松小卷蛾、松梢斑螟、思茅松毛虫、松黄叶蜂、松天牛、黄脊竹蝗、萧氏松茎象等。有关资料显示,县林业公司下属林场曾有五次较为严重的病虫危害。

  1961-1962年,三湾采育林场九陇工区的竹林山场遭遇竹蝗危害,由于技术落后,近千亩竹林全部死亡。

  1994年,文竹林场沙市湿地松基地思茅松毛虫爆发,成灾面积近万亩,3年生每棵幼树上有30余条幼虫。

  1994年,曲江采育林场圆鱼石工区里南山场发现萧氏松茎象危害树干,导致流脂枯死,并向周边山场迅速蔓延。

  1997年,曲江、三湾等采育林场黄脊竹蝗大面积爆发,成灾面积共计666.6公顷,受害毛竹林第二年产笋量不足正常年份的20%。

  2009年,文竹林场沙市湿地松基地松天牛成灾,受害面积80余亩。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县林业公司防治森林病虫害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三种措施。人工防治即动员职工上山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摘除虫茧、卵块等方法防治。化学防治是广泛用于苗圃苗木立枯病、根腐等常见病害的防治。生物防治主要用于菌根和抗菌素两种方法。根据病虫害的活动规律,县林业公司采取“科学监测,积极预防”的措施,规定下属各林场分管营林副场长对辖区内病虫害负总责,对19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严密监测,每年3至9月份对松毛虫、竹蝗以及其他病虫害进行三次预报。随着科技的进步,县林业公司加大了病虫害防治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森防质量和病虫害防治能力、防治水平、防治效果,实现了森防工作由被动救灾向主动控灾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到2012年底除萧氏松茎象危害较大且无有效方法防治外,大部分病虫害危害较小,只要措施得当就可防可控,常见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杉木炭疽病发生盛期为4月初,危害部位为叶部和嫩枝,症状为颈枯型,枯叶背面有稀疏小黑点,湿时变红。防治措施为始发期用500倍多菌灵喷洒历史病株及病历5至7月喷1%波尔多液3~4次。

  杉梢小卷蛾发生盛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危害部位为梢部,症状为枯梢、易风折、被害梢内常可见其幼虫或蛹,防治措施:初龄幼虫用50%杀螟松乳油200倍~400倍液,老熟幼虫用15%DDVP乳剂300倍液对准梢部喷雾。

  杉木栖白蚁常年为害,危害部位为干茎部,症状为立木枯萎皮烂、木材干腐,防治措施:于干基部涂以5%DDVP加植物乳剂配制而成的毒环。

  松毛虫发生盛期为9至10月,危害部位为叶部,症状为树叶被吃,防治措施:2.5%敌百虫粉每亩1.5公斤~2.0公斤。

  猝倒病(立枯病),发生盛期为4至8月,危害部位为苗根部,症状为根皮腐烂,苗枯而立,防治措施:播种前每亩用250克-500克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期间用500倍~1000倍敌克松液喷洒。

  非洲蝼蛄发生盛期为5月上旬,危害部位为苗木根基部,症状为咬断苗木根基部,防治措施:在步道上每隔20米挖30厘米×20厘米×60厘米土坑,放入用鲜草与DDVP做成的潮湿毒饵即可诱杀。

  松针褐斑病发生盛期为4至6月份,主要危害部位为整株松树枯死或成片松树毁灭,症状为松针上青、黄(红)相间,防治措施:(1)疏化:对密度比较大的松林进行疏化,尤其对已经严重染上褐斑病的病株要砍伐,并运出林区进行毁灭。(2)打枝:清理病叶枝,用镰刀砍下已染病的下枝,用竹竿敲下已染病的针枝,并清理林下的松针,运出林外进行销毁。

  萧氏松茎象危害部位为树干基部皮层,症状为树木大量流脂或枯死,防治措施:(1)当年7月至次年3月上旬,用刀剥开虫道的流脂团,捉杀幼虫、蛹和成虫,连续清理2至3年。(2)用石灰、水、食盐、叶蝉粉按1:3:0.03:0.0015的比例配成白涂剂,在4月中旬涂于树干、防止产卵。(3)卵乳化盛期用40%的氧化乐果或50%甲胺磷1000倍液喷树干。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