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林木种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森林为主要对象的林业,不仅承担着生态系统的主要任务,而且承担着供应社会多种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重大使命。县林业公司各基层林场自建场以来,以营林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在历届的领导班子中从来没有动摇过,都把培育森林资源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抓紧抓好。

  森林资源能否培育好,林木种苗是首要关键。这就关系到种子采贮、收购与采种基地的建立及育苗等重要环节。每道环节工序都必须抓紧抓好才能培育出优良的种苗供造林使用,培育出优质的林木资源。

  采贮种子

  随着营林事业的开展,各国营林场(站)的林木种子生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少到多,从单一采收到全面经营的发展过程。1950年3月国营武功坛苗圃建立后,干部、技术员和工人深入林区,指导群众采摘杉、松、油茶、油桐等种子。从此,群众逐渐掌握了林木种子采集、加工处理和贮存的技术,到了20世纪60、70、80年代,群众采种的经验更丰富,积极性更高了,采收量有所提高。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前,各林场(站)除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地采收所需要的种子外,并跟群众签订采种合同,按照林业部制定的《林木种子检验规程》,当场分等定质,收购群众采集的种子。在采收种子的同时,做好林木种子的处理和贮藏工作,如针叶树的杉、松等采回的球果堆放在阴暗处待其油脂分化后曝晒,种子自动脱出,晒干密封贮存;浆果类的种子,如苦楝、樟树、檫树等,将采回的种子堆放在室内,任其果肉腐烂,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用细沙贮藏。所有用种都经过检验,不检不收、不贮、不调、不播,把好质量关。1976年以前,由于缺乏采贮种子的经验,很多种子采摘后霉烂变质,以后经过林业技术人员的反复试验,取得了成功。1977年通过实验,将种子晒干,含水量保持在8%以下,采取密封和低温贮藏等措施,以后实地育苗的发芽率有80%~85%,达到了新鲜种子发芽的标准,苗木抗性也好。从此,解决了杉木种源丰歉调节的矛盾,并取得了育苗成功。采贮种子工作做得好,每年不仅能满足各林场育苗造林的用种量,还有一部分调给外省外县的一些育苗单位。

  20世纪90年代后,各林场的育苗用种基本上都是从外地购买,通过吉安市林业局林木种苗站购进的广西融水优良杉木种子、木荷种子和安福县陈山红心杉种子,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进口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等进行育苗。由于这些种子都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发芽试验,“三签证”齐全,种子质量优良,除人为和天然因素外,每年育出的苗木1、2级苗出圃率均达85%以上,且苗木粗壮,无病虫害。

  200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永新县曲江采育林场建设成立一个以苦槠、丝栗栲、拟赤杨等为主的天然阔叶林木采种基地,项目总投资16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67万元。基地总面积4500亩,建成后年产丝栗栲、苦槠、拟赤杨等优良种子可达11.8万公斤以上。

  1965-2012年,各林场累计自采种子8704.7市斤,本地(县)收购种子13934.1市斤,从外地市县购买种子10547市斤,累计种子量33185.8市斤。

  1965年后,永新县国营林场(站)建立起来了。各林场根据植树造林面积的实际需要和当地苗木生产能力,制订规划、计划,安排苗木生产,落实好育苗土地、劳力、肥料、资金等,做到在那里造林,就在那里育苗,造什么林,育什么苗,造多少林,育多少苗。同时,总结出育苗方法和经验:(1)苗圃地要选择交通方便的沙质土壤,排灌良好,避风向阳的土地。(2)整地应三犁三耙,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施足基肥,苗床要高,如育杉、松等针叶树苗,宜在苗床上垫好1寸厚的黄心土,以减少杂草丛生。(3)冬季播种,使苗木扎根深,耐旱,发芽整齐。播种量要适当,如针叶树杉、松等,种子质量好,每亩苗田播7市斤~9市斤,其他大粒种子应视种子大小而定。(4)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5)施肥,苗木发芽出土后,生长到一定程度,应及时追肥,但要做到少量多次,由淡到浓,以防肥害。(6)防病虫害,苗木出土后,特别是针叶树苗,如杉、松等,如遇久雨,时雨时晴,或气温高的天气,最易感染苗木根腐病或摔倒病,应及时排除圃地渍水,用波尔多液或青矾喷雾防治。(7)间苗,苗木生长过密会妨碍生长,应及时拔密补稀,促进苗木茁壮生长。

  各林场在育苗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育苗的方法和经验,每年育出的各种苗木1、2级苗出圃率均达85%以上,且苗木粗壮,无病虫害。尤其是禾山林场在1994年12月被江西省林业厅授予“优质苗圃”的光荣称号,为森工企业做出了榜样,每年育出的苗木质量都名列全森工企业前茅。

  除大田育苗外,各林场还根据需要,在新造林山场的山脚、山冲或附近地段,实施营养袋容器育苗,以解决新造林山场苗木成活率低时需补植用,容器育苗一年四季均可造林。营养袋容器育苗一般在新造林山场就近采集火烧泥土灰(即火土灰)、黄心土等和复合肥混合在一起,拌匀,再把混合好后的肥土装入制好的塑料容器袋内,然后把装好肥土的塑料容器袋整齐摆放在已经整平并消过毒的一垄垄土上,用竹签把幼苗栽入容器袋内,幼苗全部栽完后再用洒水壶把容器袋浇透水。幼苗移栽完后,土垄上要打棚遮荫,到了傍晚又要掀开遮荫棚,让幼苗夜露。同时,如发现容器袋内土壤干旱,湿度不够,要用洒水壶把容器袋内的土浇透水,第二天早上要及时把掀掉的遮荫棚重新盖好,天天如此。同时,苗床要经常加强肥水管理,拔除土面和容器袋内的杂草,并用0.3%~0.5%的尿素增施叶面肥,并密切注意防治病虫害。到了后期,幼苗快要木质化,就不要遮荫棚了,要使幼苗进行昼夜“锻炼”,以适应当地野外环境,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利用营养容器袋培育的幼苗品种主要是杉树、木荷、桤木、湿地松等常见栽植树种。

  随着育苗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科技含量较高,除进行大田露地育苗外,还利用轻基质容器营养袋进行育苗,无纺布不盖黄心土和无纺布营养袋育苗新技术。并利用上年遗留下来的等外苗移栽培育成多年生大苗进行造林,大大地提高了幼苗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

  1965-2012年,县林业公司各基层林场共育苗2615.2亩,其中杉2271.6亩,木荷76.5亩,松144.5亩,桤木14亩,酸枣8.5亩,泡桐87.6亩,枫香3亩,楠木1.7亩,栎木2.3亩,泡花楠2亩,香椿0.5亩,其他3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